电针天枢等腹部腧穴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血脂及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2014-12-02 04:36韩志敏侯玉铎闫丽萍司原成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肾周天枢腧穴

韩志敏,侯玉铎,闫丽萍,司原成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性肥胖症发病率日渐增加。针灸减肥以其安全、有效、简便、无毒副作用而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对其机制研究也成果显著。临床上发现针刺天枢等腹部腧穴有很好的减肥效果,而近十几年来相关文献查阅结果发现,单纯针刺腹部腧穴的降脂效应研究相关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证实针刺腹部腧穴的降脂效应,研究针刺腹部腧穴的降脂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更多方法和实验室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与仪器 健康清洁级SD大鼠100只,雄性,体质量(160±10)g。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军)2007-004。电子秤、电子精密天平JA2003、华佗牌SDZ-II型电子针疗仪、LD5-Z电动离心机、BMVII生物组织包埋机、BM-VII冷冻台、CS-VI摊片烤片机、QP-V生物组织切片机、OLYMPUS-BX53正置荧光显微镜、DHP-9162电热恒温培养箱、酶标仪(伯乐-5700)。

1.1.2 药品与试剂 乌拉坦(分析纯)、水合氯醛、4%多聚甲醛(PF)、二甲苯、苏木素-伊红染色液、脂联素试剂盒(美国Becton,Dickinson and Company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造模与分组 10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w后,按随机数字表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90只大鼠喂养自制高脂饲料。高脂饲料配方:以猪油5%、蔗糖5%、奶粉5%、花生5%、鸡蛋10%、麻油1%、食盐2%和普通饲料67%混合而成[1]。实验开始后,每周固定时间称体质量、测体长1次,共喂养8w。8w后,体质量超过普食喂养大鼠20%的大鼠为造模成功。筛选造模成功大鼠30只,将其随机分成模型组、电针1组(天枢、中脘、关元、大横穴)、电针2组(后三里、三阴交、中脘、关元穴),每组10只。

1.2.2 治疗方法 腧穴定位参照李忠仁《实验针灸学》[2]。中脘,肚脐上约 20mm,腹白线上;天枢参照文献[3];三阴交,后肢内踝尖上10mm;后三里,膝关节后外侧,腓骨小头下约5mm,胫腓骨间隙中;关元,脐下约2.5mm,腹白线上;大横,锁骨中线与脐水平线交点处。每天上午8时~9时将电针组大鼠固定于鼠板上(自制),电针1组取中脘、关元、双侧天枢及大横穴,电针2组取中脘、关元、双侧后三里及三阴交穴。75%酒精消毒后,使用0.5寸(0.30mm×13mm)的针灸针,直刺2mm~4mm,接通电针,频率100Hz,强度以穴位部肌肉微微颤动为宜,连续波,每次15min,每日1次,连续20d。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同样抓取,固定,每日1次。各组大鼠在治疗期间自由摄食和饮水。

1.2.3 标本采集与检测 最后1次针刺治疗后,各组大鼠禁食24h,测定各组实验大鼠的体重、体长(从鼻尖到肛门的长度)及过脐腰围,每只大鼠测2次,如果2次所测值相近取其平均值,如果相差很大,测量第3次,取2个相近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用10%水合氯醛(1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后采血5mL,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分离血清,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酶联免疫法测脂联素含量。快速分离大鼠肾周脂肪、附睾周脂肪,用滤纸吸出脂肪组织中水分,采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其质量;取左肾与肾门相对应的小块脂肪组织,用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做病理切片和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细胞直径大小的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实验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PS17.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

2 结 果

2.1 针刺腧穴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体质量及肾周脂肪、附睾周脂肪质量的影响

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及肾周脂肪、附睾周脂肪质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表明造模成功;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提示电针可能主要对于内脏脂肪分布有改善作用;电针1组与电针2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电针1组有更好的减肥趋势。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各组体质量及肾周脂肪、附睾周脂肪质量的比较 (g,±s)

表1 实验各组体质量及肾周脂肪、附睾周脂肪质量的比较 (g,±s)

注:与正常组比较,1)P<0.01;与模型组比较,2)P<0.05,3)P<0.01

组别 n 体质量 肾周脂肪质量 附睾周脂肪质量正常组 10303.70±30.45 1.30±0.18 4.00±0.85模型组 10388.96±34.031) 1.76±0.41) 6.62±1.311)电针 1组 10343.44±26.973) 1.38±0.263) 4.40±1.233)电针 2组 10338.02±40.13) 1.42±0.332) 4.60±1.053)

2.2 光镜结果

模型组大鼠肾周脂肪细胞直径较正常组明显增大,表明造模成功;电针组大鼠经治疗后,脂肪细胞的直径明显较模型组小,提示电针天枢等腹部腧穴可能有减小脂肪细胞直径的作用。结果见图1。

图1 光镜结果

2.3 针刺腧穴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血脂及脂联素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TG、CHO、L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HDL-C、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电针 1组和电针2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表明,针刺有降低肥胖大鼠血脂的作用,并能调节与脂代谢有关激素的水平。电针1组较电针2组作用更明显。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大鼠血脂及脂联素比较 (±s)

表2 各组大鼠血脂及脂联素比较 (±s)

注:与正常组比较,1)P<0.01;与模型组比较,2)P<0.05,3)P<0.01

组别 n TG(mmol/L) CHO(mmol/L) LDL(mmol/L) HDL(mmol/L)脂联素(μg/mL)正常组 10 0.47±0.16 1.40±0.27 0.19±0.05 0.41±0.07 0.28±0.04模型组 10 0.76±0.211) 1.79±0.281) 0.31±0.081) 0.31±0.081) 0.21±0.02电针 1组 10 0.58±0.162) 1.42±0.333) 0.22±0.093) 0.40±0.073) 0.26±0.05电针 2组 10 0.60±0.102) 1.53±0.202) 0.23±0.072) 0.39±0.052) 0.25±0.04

3 讨论

肥胖是指由于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也称之为“单纯性肥胖症”[4]。其发病机制多认为与遗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代谢因素和营养因素不平衡等有关[5]。中医认为单纯性肥胖症病机为本虚标实,发病与脾胃相关,乃脾运化功能失常,大量痰浊在体内聚集所致。本虚主要是以气虚为主,气虚影响脾运化功能,而致标实[6]。积极控制肥胖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亟须解决的难题,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去脂、西药减肥、饥饿疗法、禁食、运动等,但实际疗效存在很多问题,如药物治疗存在明显的副作用且长期疗效不理想,运动容易反弹[5]。而针灸减肥以其疗效高且巩固、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简便等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电针腹部腧穴减肥由于腹部的疼痛呈弥散性,痛觉迟钝,减少了病人对针刺疼痛的顾虑,患者更容易接受,便于治疗的开展。

本研究中电针1组选用的穴位中,天枢为大肠的募穴,具有健脾和胃、化痰利湿、通调肠胃、疏导阳明经气的功能,既能通便,又治脾虚;中脘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关元为任脉经穴、小肠募穴,主益气固本,助气行水;大横为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7]。上述诸穴配合可健脾和胃、化痰利湿。电针2组作为对照组,穴位的选择依据近十年来针灸减肥文献中疗效显著、出现频率较高的腧穴,是针对肥胖症脾虚胃盛、痰湿壅滞的病机而定。现代研究认为可抑制过旺食欲,调整胃肠蠕动、胰岛素分泌及水盐代谢,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也有良好调节作用[8]。脂联素是一种以脂肪组织为唯一来源的活性多肽,又称脂肪细胞补体调节蛋白,可抑制糖异生,减少内源性葡萄糖产生,使血糖水平下降,减少脂肪产生,在机体肥胖时表达下调[9],因此它的生成与消长必定与脂肪组织的数量有关。单纯性肥胖大鼠经过电针治疗后,血清中脂联素的含量升高,说明电针天枢等穴有一定的减肥效果。

综上所述,单纯性肥胖大鼠经过电针天枢等腹部腧穴治疗后,电针组大鼠的体质量、肾周脂肪质量、附睾周脂肪质量、血脂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肾周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减小,说明电针天枢等腹部腧穴有一定的降脂效应。电针1组(天枢、中脘、关元、大横穴)与电针2组(后三里、三阴交、中脘、关元穴)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电针1组较电针2组有较好的减肥效应的趋势。由于实验时间短,样本数少,此减肥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余敏,肖晓秋,唐成林,等.不同强度电针对肥胖大鼠血脂、脂肪组织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1,36(2):79-84.

[2]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王海军,冀来喜.关于大鼠“神阙”穴的定位[J].针刺研究,2007,32(5):312.

[4]黄慧芹.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研究概况[J].北京中医药,2010,29(3):237-239.

[5]邰先桃,熊磊,梁昆生,等.中西医治疗肥胖症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4):1951-1953.

[6]陈红.略论中医对肥胖病的认识与辨证[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6,19(3):5.

[7]石学敏,王玲玲,梁繁荣,等.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8]娄玉方,张雅珍,谭馥梅.针刺在减肥中作用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2):12

[9]罗华丽,李荣亨.电针对单纯性肥胖瘦素及脂联素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7,32(4):264-267.

猜你喜欢
肾周天枢腧穴
老师没让坐,就一直站着聊天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伴肾周积液的分析
尊敬
尊 敬
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积液的临床价值
长寿名穴保健康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