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

2014-12-02 04:34赵祥海陈燕春
山东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单支青年组家族史

赵祥海,杨 松,陈燕春

(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江苏宜兴2142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最为严重的临床急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近年来AMI发病率明显升高,且出现年轻化趋势[1],引起临床普遍关注。我们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50例≤40岁AMI患者及随机抽取100例≥65岁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青年人AMI的发病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及干预青年人AMI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50例≤40岁的AMI患者(青年组),其中男47例、女 3例,年龄 27~40(35.2±5.6)岁。同时随机选取≥65岁,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AMI患者100例(老年组),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65~82(72.5±8.4)岁。AMI诊断符合2007年10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专家组发表的“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专家共识[2]。排除心绞痛、继发性心肌梗死、突发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性心肌梗死。

1.2 两组AMI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CAG结果分析 采集患者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3]、糖尿病[3]、冠心病家族史、体质量等资料。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包括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是否有梗死前心绞痛、住院期间病死率等。并对两组CAG结果,包括罪犯血管、病变血管支数、分叉病变、血栓病变[4](血栓评分≥2分)、主干病变等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MI危险因素的比较 青年组男47例、女3例、肥胖10例、吸烟34例、饮酒22例、高血压14例、高血脂8例、糖尿病13例、有冠心病家族史9例,老年组男62例、女38例、肥胖14例、吸烟36例、饮酒35例、高血压42例、高血脂20例、糖尿病30例、有冠心病家族史8例。其中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患者高于老年组,高血压患者低于老年组(P均<0.05)。可见青年组常见的危险因素为男性、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

2.2 两组临床特点比较 青年组STEMI、有典型症状病例高于老年组,NSTEMI、有心绞痛病史病例少于老年组,发病至门急诊时间、门球时间、门针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病例均低于老年组(P均<0.05)。详见表1。

2.3 两组CAG结果比较 青年组单支病变35例(左前降支病变17例、左回旋支病变7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1例),双支病变8例,多支病变2例,分叉病变2例,冠脉正常1例,存在血栓病变43例。老年组单支病变42例(左前降支病变16例、左回旋支病变12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2例、左主干病变2例),双支病变30例,多支病变28例,分叉病变28例,存在血栓病变72例。其中青年组单支病变及单支病变中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血栓病变高于老年组(P均<0.05);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及分叉病变等复杂病变低于老年组(P均<0.05),两组罪犯血管无统计学差异。可见,青年组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及血栓病变为主。

表1 青年组AMI同老年组AMI临床特征比较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AMI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而青年人AMI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降低可控危险因素可以降低AMI的发病率[4]。本文总结发现,青年AMI患者危险因素为男性、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雌激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5,6],急性血栓形成的机制在男女性别中存在差异,男性常常合并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青年人AMI好发于男性。青年人AMI中,男性吸烟者较多,因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使血液中炎性介质增加,引起血小板自发性聚集[7],导致急性冠脉事件形成,使用药物替代疗法可以提高戒烟的成功率[8]。大量饮酒也与青年人AMI关系密切,饮酒量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呈U形曲线关系[9],虽然适度饮酒可以改善血管的反应性,抗血栓形成和减少氧自由基,而过量饮酒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急性冠脉事件发生。另外冠心病家族史是青年人AMI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发生AMI的时间要比无冠心病家族史早10 a以上[10]。而高血压则是老年组AMI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脂等,在青年组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则占少数,与文献[11]报道基本一致。

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AMI以STEMI更为多见,且症状更为典型。由于青年人大多数为首次发病,发生AMI前心绞痛病史短,或无明确心绞痛病史,无缺血预适应,常伴有血栓形成,故未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因此发生AMI时胸痛胸闷症状典型,以STEMI为主。而部分老年人由于神经功能紊乱、痛觉减退、反应迟钝、缺血预适应等原因,在发生AMI时症状可不典型,仅表现为胸闷、心悸、肩痛、牙痛、气喘、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两组发病特点不同决定了发病至门急诊就诊时间的差异,青年组AMI症状典型、程度剧烈,因此得到患者重视,发病就诊时间短,而老年组AMI有许多患者仅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未能引起患者足够重视,导致就诊时间延长。在本观察研究中,发现在STEMI中,青年组门球时间或门针时间较老年组短,究其原因,一方面与青年组症状典型、心电图表现典型、明确诊断快等相关,另一方面可能与青年组行急诊再灌注治疗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少有关。两组患者病死病例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与发病至就诊时间长短、再灌注治疗时间长短、冠脉病变特点及心肌坏死范围、自身基础疾病等相关,而发病至再灌注治疗的时间长短与AMI预后直接相关[12]。

两组 AMI患者行 CAG检查,青年组有1例CAG结果正常,老年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冠脉病变,但青年组冠脉病变特点以单支病变、血栓病变等为主,其中单支血管病变占70%、双支病变占16%、三支病变占4%,而老年组冠脉病变则以双支、三支、弥漫性病变居多,侧支循环形成较青年组充分。两组AMI患者,不论单支或者多支病变,罪犯血管均依次为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与国内外相关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青年AMI常伴有明确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遗传等,因此对于青年人,如能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戒烟,加强对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的防治,对有遗传因素的高危人群早期做好预防工作,可明显减少AMI的发生。同时,青年人AMI症状典型,以STEMI为主,冠脉病变以单支、血栓性病变等为主,侧支循环形成少,故一旦发生急性冠脉事件,如能及时就诊,尽早行血运重建术,可明显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对于已经发生AMI的青年患者,更需控制危险因素,加强标准化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治疗,改善远期预后。

[1]Guilbert JJ.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ks,promoting healthy life[J].Educ Health(Abingdon),2003,16(2):230.

[2]郭继鸿,胡大一.中国心律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2.

[3]赵水平,胡大一.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57-364.

[4] Burzotta F,Trani C,Romagnoli E,et al.A pilot study with a new,rapid-exchange,thrombus-aspirating device in patients with thrombus-containing lesions:the Diver C.E.study[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6,67(6):887-893.

[5]陈灏珠.心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82.

[6]Mikkola TS,Clarkson TB.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atherosclerosis,and vascular function [J].Cardiovasc Res,2002,53(3):605-619.

[7]Brscic E,Bergerone S,Gagnor A,et al.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prognostic role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ngiotensinⅡ typeⅠ receptor,apolipoprotein E,endothelial 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and glycoproteinⅢ a genetic polymorphisms at medium-term follow-up[J].Am Heart J,2000,139(6):979-984.

[8]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reating tobacco use and dependence:A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report.The Tobacco Use and Dependenc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Panel,Staff,and Consortium Representatives[J].JAMA,2000,283(24):3244-3254.

[9]宫海英,张春亮,田春燕,等.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附107例分析与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8,13(2):115-117.

[10]Harpaz D,Behar S,Rozenman Y,et al.Family histor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prognosis after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a national survey[J].Cardiology,2004,102(3):140-146.

[11]杨茹.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8-29.

[12]Van De Werf F,Baim DS.Reperfusion for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n overview of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J].Circulation,2002,105(24):2813-2816.

猜你喜欢
单支青年组家族史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通过气囊运动实现提升单支剔除检测精度研究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沁水盆地煤层气单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探讨与实践
雅丽洁极密?BB霜以“套盒产品”亮相美博会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
45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分析
中心突出,边缘失语:温州家族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