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中学生体育兴趣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4-12-05 22:33宋星迪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中学生

宋星迪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它是激发和保持学生体育参与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体育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体育兴趣的研究屡见不鲜,但多集中于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对新疆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也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中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旨在了解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能够更全面和细致地找出培养和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创新手段和方式方法,使中学生建立“体育生活化”意识,夯实“终身体育”的理念基础,也为改进初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和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1 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现状

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的间接兴趣。就体育兴趣而言,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所体验的兴趣,例如在运动中释放的情绪,感受的快乐。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产生结果的兴趣,例如为了某个目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以间接兴趣为主,其参与的体育活动多带有目的性。

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心理倾向主要集中于感兴趣和很感兴趣这两个方面,部分人表示一般感兴趣或不感兴趣。中学生对体育有着较高的热情与积极性,男生对体育的兴趣广泛高于女生,高中生比初中生更感兴趣或更不感兴趣。这种不平衡性可能与传统观念有关,认为女孩要端庄贤淑,不宜参与体育活动。初中生认知水平较为广泛和盲目,表现为对体育活动的普遍好感。高中生的很感兴趣源于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可以理解他们为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

1.1 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个人因素

很多中学生认为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而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应付体育考试。部分中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觉性、目的性、评价性、调节性和自我控制等方面认识不够,中学体育课程过于忽略体育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至于中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理论指导而失去兴趣。

中学生在进行动作示范时,还有1/2以上的同学怕受到别人耻笑,缩手缩脚。这些中学生可能因不能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而产生焦虑或放弃学习,这将不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和体育兴趣的形成。运动能力差会直接引发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困难,导致技能和心理障碍。这些中学生经常体验到失败的痛苦,从而导致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使其今后不喜欢体育活动。

1.2 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学校因素

学校场馆设施是其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更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物质保证。乌鲁木齐市共有150所中学,其中带有体育场馆的中学不足10%,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能满足部分教学要求。由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当前各初高中学校的大量扩招,现有体育场地和器材已远远不能满足中学生的需求,直接影响了中生学习体育与参加锻炼的热情。

中学生普遍对灵活多变,趣味性强的体育内容感兴趣,而且对一些新兴体育项目情有独钟。男生比较喜爱充满力量,富有挑战,带有流行元素,相对刺激的体育项目。女生则亲睐于动感轻快,姿态优雅,柔美文静的体育项目。然而中学体育课得不到重视和正确理解,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强调技术动作,教学方法单一,形式生硬刻板,使得大部分同学不仅没能成体育课中享受到乐趣,而且还把体育课当成是一门枯燥,没有知识含量的课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对话与合作的过程。师生互动不能仅从形式上表现,而要真正达到知识、技能和情感上的互动。这要求中学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修养,还要致力于钻研教材,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详细考虑。

1.3 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家庭因素

大多数家长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体育意愿也体现在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上。中学生家长对其子女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还未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这也必定会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体育赛事是吸引人们观赏体育、评论体育和参与体育的主要形式,家庭中常以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为载体获得体育赛事的相关信息。中学生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不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抓紧”文化课的学习而无暇以顾,以至于对一些颇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也不感兴趣。

1.4 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社会因素

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形成了教练与学生自主选择“教”与“学”的隐性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的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的开展即不广泛,更不深入。如果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的发展得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协调好教学管理、经费来源、场地设施等因素,既满足了中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又使其在喜爱体育项目的一技之长得以发挥,增强了体育兴趣。

大多数中学生表示家庭附近体育场地和健身器材只达到部分满足,社区体育设施出现了“橄榄球”式不均衡建设,由于社区场地和设施的局限性,使中学生在学校以外的时间里也得不到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

我国传统思想中多重文而轻武,这种观念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对于体育而言,很多人认为进行体育活动是野蛮的、粗俗的、低趣味的。体育在当今社会上仍然受到不公正的认识和对待。而许多学生也一味的认同这种观点,他们在上体育课时不认真,在家中也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这种思想观念无疑对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产生束缚。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乌鲁木齐市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受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4个方面因素影响。个人因素是影响其体育兴趣的决定因素;学校因素是主要因素;家庭与社会因素是关键因素。

中学生体育兴趣比较广泛,多以间接体育兴趣为主,男生的体育兴趣高于女生。由初中到高中阶段,其体育兴趣从盲目逐渐过渡到稳定,而且有一定针对性。大多数中学体育意识淡,学校体育课中的理论课严重缺乏,多数中学生在常常因为不能正确的掌握技术动作而感到焦虑和羞愧。

学校场地和设施不够齐全,导致体育课和课外体育内容比较单一,体育课的教学形式普遍生硬乏味,师生互动不够和谐,有些中学生体育课中进行体育活动,其目的是应付体育考试。

中学生参加体育社团和俱乐部的意识明显不足,社区体育设施十分简陋,不能满足中学生家中的体育需求。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体育还存在不公正的认识和对待,其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对体育锻炼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家长对其子女进行体育锻炼缺乏肯定和支持,以至于中学生平时对体育赛事很少关注。

2.2 建议

体育活动中必须探索和总结中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与性别差异,并根据学生直接体育兴趣和间接体育兴趣的联系,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中学生对健康概念的正确认识。

学校要不断改善体育场地、器材和相关服务设施,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政府和教育系统应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改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情况,社区要加强体育指导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学生体育交流和锻炼提供平台,社会上应正确认识体育及其作用。家长应该转变“智育第一”的思想,积极引导子女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体育锻炼。家庭中应适当关注体育赛事,满足其成员一定的体育消费。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中学生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