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体育的异化与复归

2014-12-06 07:33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异化现代化民族

(1.哈尔滨工程大学 体育部,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体育学院 科学实验研究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体育的异化与复归

李小兰1,张宏宇2

(1.哈尔滨工程大学 体育部,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体育学院 科学实验研究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单纯以技术理性精神为主导的现代工业文明造成了现代社会普遍的物化与人的异化,现代化成了单纯以追求物的增长为核心的单向度的现代化。传统体育在单向度现代化的进程中身陷异化困境,表现在体育价值观的异化、传统体育文化主体性的丧失、传承人的异化等方面。应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全面的理性精神,即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传统体育的复归并不是回到一层不变的原始状态,而是摆脱异化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建立在全面理性精神基础上的文化自觉。

传统体育;异化;复归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的现代化转型时期。现代化不仅带来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后果。现代化建设所追逐的经济增长不仅在开发建设中造成了自然、生态的破坏,也导致了社会意识的普遍物化及人的异化。现代化不仅改变着自然世界和生产领域,还改变着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由此产生了激烈的文化冲突并促使文化转型的发生。传统体育在充满物化、功利思想的价值观的主导下,日益以技术、金牌、成绩、利润为价值导向,与其原始的、自然的、自在的文化本质渐行渐远。事实上,从传统体育走向民运会、走向民俗旅游市场开始便走向了物化和异化,时至今日,这一过程愈演愈烈,已严重威胁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研究立足于文化批判的哲学高度分析传统体育异化的根源,探索其复归的途径,成果对我国传统体育的保护、发展、弘扬工作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1 传统体育的文化本质

传统体育本质上是一种自在的文化,是孕生于传统农业社会条件下,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天然情感等自在的因素构成的人的自在的存在方式或活动图式[1]。这种文化自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体育包含着从远古以来历史地积淀起来的原始意向、道德戒律、自发的经验、习俗、礼仪等。如传统武术中对武德的强调、古代射箭比赛中对礼仪的演化、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体育活动中鲜明原始宗教性征,以及端午节、重阳节、彝族火把节、蒙古那达慕等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对习俗、习惯的传承等等。另一方面,传统体育往往也蕴含着常识化、自在化、模式化的精神成果或人类知识。古代蹴鞠、围棋项目规则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马球运动中龟兹乐的运用,以及许多民族将武术与舞蹈糅合的跳傩神运动等等,均体现着简单化、普及化、常识化的科学知识、艺术成果和哲学思维。因此,传统体育本质上是一种以自然主义、经验主义为基础的自在文化。

2 现代社会传统体育异化的表现

2.1 传统体育价值观的异化

伴随工业化生产和消费社会的建立,文化也屈从于资本逻辑和商业规则的统治,渐渐失去其独立性、创造性和审美性,而堕落为机械复制时代的可供消费的文化“产品”和“商品”。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传统体育的价值观越来越倾向于物化,其原本赋有的“娱神”、“娱人”、“教育”观念渐渐淡化。在只关注政绩的政府工作层面,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急于出成绩,给地方基层教练布置了夺金的硬性指标,并同技术职称和奖金挂钩。在这种物化价值观驱使下,“运动员身份做假”、“赛场暴力”等现代体育的顽疾在民运会上依次上演,且愈演愈烈。在第8届民运会上竟然出现“男人戴假发参加女子组比赛”以及在抢花炮比赛中更发生了严重殴打裁判事件[2]。民运会参与目的的功利化导致其功能的异化,对利益的追求必然减弱了民族体育的教化、娱乐、健身的功能。同样,在市场开发层面,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变得庸俗和媚俗,甚至以牺牲原生态文化为代价,缺少或扭曲了真正的民族体育风情。如一些景区在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抛绣球时,让接绣球的游客做“新郎”为景区的“职业新娘”花钱买东西,变相收取游客的金钱[3]。社会形态的转变让体育承载了太多的东西,不择手段“抢金夺银”的事情的发生便不为怪了。而这些异化现象,不会再使人对民族传统体育感兴趣,最终会破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2 传统体育文化主体性的丧失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传统体育文化在遭遇由西方体育带来的外源性危机中步入艰难的转型期,一时间,对传统体育的创新开发遍地开花。然而,在开发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没有围绕传统体育“体育的、传统的、民族的”三方面的内涵进行创新,而只是按照西方体育的样式对项目和规则进行削足适履的改造,淡化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及个性,以致于传统体育自身文化主体性在开发中丧失。如传统武术在“创新开发”中由“打练结合”异化成竞技武术套路[4];抢花炮比赛在开发后原来的偶然性大大减少,而冲撞和对抗大大增加,越来越像西方的橄榄球;珍珠球几经修改之后也越来越像篮球。类似此类的“创新开发”,往往以抹杀民族性和传统性为代价造成了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流失。此外,传统体育的开发还存在着一味追求艺术化的误区。文体交融向来是传统体育的特点,但由于传统体育由于受场地、器材、规则等各方要素的限制,组织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在许多民俗旅游市场上并不受主办方的青睐,往往在选取特色民族文化展示时歌舞成为热选,而对于文体兼有的项目创新则更是刻意提取艺术元素、删减、淡化体育特征。即便是在民运会的表演项目的比赛中,评判标准也是倾向于艺术成分较浓的项目。各代表队为了夺得好成绩,为了迎合评委和观众,往往只注重形式上的华丽,在表演项目的编排和创作中应用过多艺术元素,抛弃体育元素[5]。民族传统体育只有体育的架子,而无体育的内容。

2.3 传统体育传承人的异化

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形态之一,凝结着各民族的历史、信仰与行为方式,其既是各民族交往的重要手段,又是各民族彼此区别的特色符号,更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象征物。就如同“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充分凸显了狗拉雪橇运动对于赫哲族文化的符号意义;又或如过去彝族群众对于火把节的狂热、蒙古族群众引以为豪的“博克”等等。这些符号一直作为民族精神支柱和民族身份的象征而稳定地传承。时至今日,传统体育项目的大面积消亡正是从这种精神的失去开始的。一方面,伴随现代体育进入民族地区,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对现代体育的兴趣明显多于传统体育,取舍间权利大于义务,他们不是积极履行传承体育遗产的义务,而是偏向于行使参与现代体育的权利。加之被发达国家尊为“人间国宝”的非遗传承人在我国普遍境遇不佳,更加导致体育非遗传承的志愿失灵。另一方面,原本是各民族自发的节庆活动、竞赛活动现今都在政府扶持下走向了官办,为了保证赛事的水平及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多的职业队员和专业演员成为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角,真正传统体育的传承主体——各族群众反而成了“观众”,久而久之,对传统体育日益淡漠。加之,目前我国大众对于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是随波逐流,给什么看什么,欣赏水平尚停留在看热闹的阶段,更加导致了传统体育传承中民族身份的普遍“失真”,这种传承主体本末倒置的现象不得不说是传统体育传承的重大异化。

3 传统体育异化的根源分析

3.1 现代化精神的自我裂变致使传统体育转型目标虚化

以技术理性为主导精神的现代化虽然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但也造成了更为深刻的问题。在“技术万能”观念驱使下,对自然无限统治的追求并没有使人成为自然的主人,却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此外,凭借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于资本的无限追求使人们彻底步入了消费社会,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过渡开发与浪费,也导致社会意识普遍物化,商品关系成为主要关系,人与人的交往异化为物与物的交往。人在自己创造的技术世界里迷失,技术统治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彻底的成为技术的奴役,为技术所统治。种种状况表明,被技术理性控制的世界不是一个人得到真正发展、自由得到全面实现的世界,而是一个普遍失真、异化的世界。体育身处其中也沦为资本与技术的奴役,金牌至上、兴奋剂、赛场暴力、假球黑哨等异化现象的愈演愈烈已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桎梏。

由于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有一个很大的时代落差,即我们不是在西方工业文明方兴未艾、技术理性朝气蓬勃之际来实现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而恰恰是在西方的现代化已经高度发达,以至于出现自身的弊端和危机,并开始受到批判和责难而向后工业文明过渡之时才开始向工业文明过渡的。换言之,当传统体育终于确立了现代化目标时,它所面对的现代化已经不是无可争议的价值象征,而是一个开始残缺的价值实体。它使我国体育在短时期内无法形成一种支撑现代化进程的相对统一的、主导性的文化精神。因此,转型目标的虚化致使传统体育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矛盾冲突激烈,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张力过早出现,催发了传统体育的异化,其结果有二:一方面是传统体育文化在迷茫中迅速走向消亡;另一方面,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物化价值观的驱使下毫不犹豫地向成绩、锦标、利润靠拢。

3.2 “中体西用”式的文化错位致使传统体育文化主体空化

正是由于看到了西方现代化的种种后果,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直定势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保守主义路线,在实践运行中导致了被切割的、片面的现代化,其结果是消解或遮蔽了现代化的总体性。这种防御性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希望在不触动中国文化本体的情况下通过引进西方发达的工具、手段、用品、技术来实现社会的现代化。片面地把现代化归结为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四个具体领域,把现代化简化为经济发展和技术引进问题,而不触动制度、思想和文化,这是不现实的。我们无法把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机制同自然主义的文化基因相嫁接,也无法让自在自发的传统体育活动主体去直接从事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或理性化的活动。传统的自然主义、经验主义为本位的体育文化无法驾驭本应以法制、契约、理性为基础的现代体育实践。诚如严复所言:“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某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在这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思想主导下,我国体育的开展始终是处于不土不洋的文化错位状态。引进了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却没有引进西方现代体育的业余精神与法制观念。虽然把体育推向了市场化、社会化,却依然是官办体制,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型只是停留于项目规则、技战术、赛制的复制,而根本没有现代体育的创新、自由与超越的精神,其最终效果就是邯郸学步,既没有现代体育的样子,又丢了传统体育的精髓,致使传统体育主体性丧失。

3.3 舍己趋同的异化民族心理致使传统体育传承人日益孤化

“舍己”是大多数正常人解决孤独问题的办法。个人完全接受社会文化赋予他的那些特征,按外界的要求行为处事,以放弃个性、成为“常人”作为代价,自动地与他人保持一致,来消除“我”与世界的矛盾,使自己不再孤独、忧虑和软弱无力[6]。简言之,就是順世和随俗的态度。这是人逃避自由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亦是现代社会“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深层原因。即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越来越趋同,最后导致千篇一律的人组成了同质化的社会。体育发展至现代,其越来越走向标准化与齐一化,激烈的对抗、完备的规则、高水平的赛事、高科技的应用、现代化的装备,每个项目都是按照同一模式和标准而发展。考究之下,我们发现现代体育在其规模呈现全球化的今天,同质化的现象已非常严重。而且,在以竞技体育为主流的现代体育文化的影响下,作为亚文化的传统体育传承日益艰难,无人问津。少数民族的同胞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抉择中大都是毫不犹豫地以“舍己”的方式来实现与他人的一致,而即便是传统体育的创新亦是以现代体育为标杆进行的“舍己”改造。时至今日,民运会不论是从场馆、规则、器械还是赛事的组织、流程、安排与全运会无异。而各民族群众对于本族项目的消亡和异化大都是无动于衷的态度。一方面,这是政府干预不当导致的;而更重要的在于做为传统体育的主体,少数民族的群众越来越倾向于逃避其民族的身份,其逃避的并非民族文化本身,而只是作为弱势文化群体的那份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在“舍己”的心理机制驱使下,传统体育传承人日益孤化,体育文化多样性日渐消失,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

4 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归

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归并不是回归至一成不变的原始状态,事实上,生产生活方式变迁所导致的物质文化层面的巨大改变使传统体育已不可能回归至其原始状态。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归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复归,是通过对传统体育人本精神的召回改变其由于片面地受现代体育误导,单纯地依靠技术进步追求资本的最大化以致于身陷异化的尴尬困境。因此,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归应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首先,构建以人文精神和技术理性共同为主导的体育价值观,以避免体育片面地受技术理性的驱使沦为追逐政治利益和资本利润的工具。其次,推进传统体育文化的理性化进程,立足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体育性、传统性、民族性三大本质特征,以体现人的主体性、自由和创造性为原则,糅合科学、民主、法制、契约等现代化观念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创新,促使其由自在的文化状态实现文化的自觉。再次,从人道主义出发,加强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以优待政策扶持民族地区的发展,关注文化的弱势群体,提升传统文化的地位。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个体自由、鼓励个体创造、保障个体的独立,使其不会因自己的个性而感到孤独,以致产生“舍己”的念头,而是因个性而骄傲。丰富体育文化的多元结构,而不是大一统模式的现代体育独揽大局。

[1]衣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2]崔国富,李学东,孙光芹.民族体育异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4):137-139.

[3]高守清.论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及理性规避[J].体育与科学.2011,32(1):83-85.

[4]戴国斌.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4,25(1):8-11.

[5]杜炳辉.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制度困境[J].体育学刊.2010,9(9):97-100.

[6]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Alienation and return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modernization process

LI Xiao-lan1,ZHANG Hong-yu2

(1. Dept. of Sports,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Heilongjiang, China; 2. Scientific Experiment Research Center,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The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leading by spirit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has caused the modern society’s materialization and human alienation. The modernization has become one dimension which only focuses on pursuing the growth of the material. Traditional sports is stuck in the alienation predicament in the one-dimension modernization process, reflected as the alienation of the sports value, losing the cultural subjectivity, inheriting the human alienation, etc. The traditional sports should establish a new comprehensive rational spirit, which is the unity of technical rationality and value rationality. The return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is not going back to the primitive status, but leaving alienation to living world; it is a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establish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ational spirit.

traditional sports; alienation; return

2014-06-23

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62ss14093);江苏省2013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编号:cxzz13 0765)。

李小兰(19797- ),女,四川绵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A

1009-9840(2014)05-0010-04

猜你喜欢
异化现代化民族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