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口服加中药外洗及点穴并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2014-12-11 08:52曹郑云
中医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点穴赤芍通络

曹郑云

(河南省体育工作大队门诊部,河南郑州4500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发病率高,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2007年3月—2010年11月,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加中药外洗及点穴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72例我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平均(45.4±6.8)岁;糖尿病病程平均(6.5 ±1.0)a;神经病变病程平均(2.5±0.8)a。对照组36例,男 20例,女16例;年齡平均(46.5±7.0)岁;糖尿病病程平均(6.0 ±0.8)a;神经病变病程平均(2.6 ±0.7)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1]的标准。DPN诊断标准按照参考文献[2]的相关标准。①症状:有明显的四肢末端麻木、疼痛、灼热、发凉、蚁行感等感觉异常。②体征:浅感觉、震动觉及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肌电图检查: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减慢。④除外其他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参考文献[3]拟定,符合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症见: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五心烦热,肢体麻木或疼痛,头昏乏力,舌暗有瘀点或瘀斑,苔薄黄少津,脉沉细或涩。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个体化运动、降糖药口服、胰岛素应用及血糖、血压的检测等)。对照组给予维生素 B110 mg,1 d 3次,口服;甲钴胺片0.5 mg,1 d 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药物组成:黄芪30 g,桂枝10 g,生地黄10 g,太子参10 g,玄参15 g,丹参12 g,赤芍15 g,白芍10 g,麦冬15 g,天花粉 15 g,水蛭(冲服)2 g。加减:疼痛明显,加延胡索10 g、没药10 g;麻木明显,加木瓜10 g、天麻10 g;肢凉明显,加肉桂10 g、附子10 g;灼热明显,加知母10 g、黄柏10 g;上肢症状明显,加羌活10 g、桑枝20 g;下肢症状明显,加怀牛膝15 g、独活10g。1 d 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另加中药外洗,药物组成:黄芪 30 g,川芎 15 g,赤芍 10 g,乳香 10 g,没药 10 g,伸筋草 15 g,透骨草 15 g,川乌10 g,草乌10 g。方法:每剂药加水2 000 mL,熬煮至药汁剩1 000 mL左右,加水泡洗双下肢,控制水温在40℃左右,1次30 min,1 d 2次。每剂药煎煮2次,用时煎煮。此外,进行点穴治疗:选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委中、承山、合谷、中脘、关元及局部阿是穴,每穴垂直点揉各2 min,1 d 2次,在泡洗后进行,嘱患者本人操作。

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用丹麦DISA2000型肌电图仪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

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学》[4]中有关标准拟定。显效: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腱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肌电图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或腱反射有改善,肌电图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3~5 m/s。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7 结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33,P <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对比 m·s-1,±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对比 m·s-1,±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组 别 例数 时间SNCV正中神经 腓神经治疗组 36 治疗前 41.94±3.86 38.46±4.41 38.56±3.16 33.41±2.58 MNCV正中神经 MNCV腓神经治疗后 49.21 ±3.74**# 46.60 ±5.01**# 43.78 ±3.47**# 40.16 ±3.02**#对照组 36 治疗前 39.81±2.79 36.91±2.31 39.09±3.11 32.31±2.32治疗后 40.12 ±2.86 40.93 ±2.20*40.66 ±2.88 33.19 ±3.83

8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因糖尿病患者长期在高血糖毒性作用下,体内能量代谢和脂类代谢发生异常,引起的周围血管、神经病变,造成神经纤维脱髓鞘和轴索变性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血液黏稠度高、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病属中医学“肢痹”“筋痿”“不仁”等范畴。笔者认为:DPN是消渴病常见变症之一,消渴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无以载气,气随阴耗而致气阴两虚;“气为血帅”,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阻于脉络;阴虚热盛,煎熬津血,血黏行缓,成瘀阻络。脉络被瘀而阻,四肢肌肉筋脉失于气血津液濡养,故见肢体麻木、疼痛、触觉敏感下降等症。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大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方中黄芪配太子参健脾益气养阴,使脾气健运而气阴充盛;黄芪配桂枝补气通络、温经通阳,使气旺以促血行;天花粉、玄参、麦冬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使气阴得复而热淫去;赤芍、白芍、生地黄养血和营;丹参,水蛭活血化瘀,搜经通络,畅通血脉,使气血调和而经脉通。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太子参、天花粉、麦冬、生地黄等益气养阴药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血糖,并对醛糖还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赤芍、白芍、丹参,水蛭等活血药能降低血黏度,抗凝、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氧。诸药合用,药证相符,标本兼治,具有降低血糖,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之效。

中药外洗及点穴治疗DPN均有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起效时间、缩短病程等优点。外洗方中黄芪、川乌、草乌益气温经,逐瘀聚,起沉疴;川芎、赤芍、乳香、没药活血通络,行气止痛;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活络,缓急止痛。诸药配伍具有益气温经、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之功。在水浴热力作用下,中药通过刺激作用部位的皮肤血管和神经,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的作用,达到起效快、疗程短之目的。点穴通过刺激体表穴位,可有效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调理脏腑功能。所选腧穴中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健脾补气,通调气血;关元、中脘健脾固本,扶正祛邪;委中、承山、合谷及局部阿是穴通络止痛。点压诸穴可使脾健本固、气血充盈、络脉通畅,疗程缩短。

本研究结果表明: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口服和中药外洗、点穴联合运用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组织新陈代谢等综合作用,来提高临床疗效的,十分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1]世界卫生组织非传染性疾病监测部.WHO专家咨询报告:糖尿病的定义、诊断、分型与糖尿病并发症[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0,8(4):52 -53.

[2]程丽华,刘晓民,袁风山,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分类、分型及其诊断评价[J].实用糖尿病杂志,1997,5(1):6-9.

[3]吕仁和,张洁荣,高彦彬.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导报,1993,8(1):54.

[4]林兆耆,戴自英,丁训杰,等.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911-912.

猜你喜欢
点穴赤芍通络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呼伦贝尔野生赤芍资源科学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葵花点穴手
看清“点穴减肥”的真相
新疆赤芍
降糖通络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