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港澳官员为何没得逞

2014-12-13 14:40许家祥
清风 2014年2期
关键词:廉政公署廉政腐败

文_许家祥

敲诈港澳官员为何没得逞

文_许家祥

据 2013年第25期《环球人物》报道,日前,一起港澳史上最大规模的艳照勒索官员案在湖南省告破。犯罪嫌疑人朱进、龙鹏认为,“天下没有不偷腥的猫”,很多官员喜欢包二奶、找小姐,但又怕出事,对其敲诈勒索最易得手。基于这一想法,他们登录政府网站,下载了数名港澳官员的头像、姓名、地址,然后合成裸照,从广州将70多封敲诈信寄往香港和澳门。信中说,已掌握收信人“受贿”及生活作风腐败的证据,限令收信人在3日内将50万元现金汇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否则就将相关证据交廉政公署及通过互联网发出去。孰料想,港澳官员“不吃腥”,且“身正不怕影子斜”,纷纷举报。两敲诈人忙活了半天,没敲到一分钱,很快双双落网。

此两人“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原因在于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们知道内地有的官员偷腥,只要威胁对方“你是雷政富第二”,对方就会乖乖交钱,鲜有报案者。他们不知道港澳官员要接受廉政部门和公众、媒体的监督,上下左右的眼睛盯得死死的。香港一般公务员实行财产申报制,有多少报多少,不能少报或漏报。而“香港特首、主要问责官员和行政会议成员”须每年填报“利益登记册”,如实申报财产、物业及任何实质利益,有关数据存放于行政会议秘书处及上载于行政会议的网站,公众可随时查阅。官员们想贪没机会,想要没人给,如果包二奶、养小三,就会丢乌纱帽。

他们更不知道,港澳对腐败“零容忍”,有贪必抓。香港的廉政公署“不惧不偏,大公无私”,采取执法、防治与教育“三管齐下”的办法打击贪污腐化,构筑了强大而持续的公信力,香港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地区之一。

香港廉政公署机构独立,人事独立,财政独立,办事独立,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全权处理反贪工作,不受任何条条块块的制约。只要调查需要,可以“请你喝咖啡”,可以搜查、扣押、拘捕、审讯等,必要时可使用武力。“四个独立”从体制及运行上切断了与可能形成制肘的各部门的联系,令反贪肃贪“一查到底”成为可能。

耐人寻味的是,同是炎黄子孙、同是黑眼睛黄皮肤、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何港澳的猫不偷腥?主要在于,他们有良好的反腐环境,还有大有作为的廉政机构。

1974年之前,香港腐败成风,没钱不能办事,消防人员救火也要先收红包后灭火。1974年年初,香港政府下决心向腐败开战,于1974年2月成立了廉政公署,经过30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廉政公署查案7万多件。在查案过程中,他们破案如神,屡屡扳倒高官要员,令贪腐者闻风丧胆,“腐败地区”终于变成了“廉洁之都”。而内地的纪委由于体制的束缚,往往不能独立办案。以至于有人戏言,许多贪官不是情妇反水反出来的,就是小偷偷出来的,或是“哥们”咬出来的,一些纪委基本是个摆设,“一个情妇胜过N个纪委”。这些话虽过于偏激,却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问题的实质。

从理论上说,除了病猫、死猫,天下的猫都偷腥,港澳的“猫”也偷,只不过在廉政机构的管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他们不敢偷、不能偷。实事求是地说,港澳的“鱼”很多,腥味很重,很多“猫”都跃跃欲试,但那些“鱼”有人看守,要偷就要付出沉重代价,“伸手必被捉”。

朱进、龙鹏不读书、不看报,没出过境,不了解内地与港澳的不同,不明白“水土异也”的道理,居然去敲诈港澳那边不偷腥的“猫”,“撞到了枪口上”,是可以理解的。

难以理解的是,我们有关部门的一些官员到处学习考察,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跑腻了,可就是对人家的“猫”不偷腥现象视若无睹,就是任凭自己的“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偷腥,这实在是令人看不懂。

猜你喜欢
廉政公署廉政腐败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香港廉政公署:反贪倡廉四十年(下)
本期导读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