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4-12-16 08:22毛孝容赵佛容
护理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专科咨询指标体系

毛孝容,赵佛容

随着专科护理的发展,我国护理管理者和护理研究者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关注日益增多,已在急诊急救、重症监护、糖尿病、手术室等领域探讨了专科护士的培养和管理,并进行了相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1-4]。由于国外没有独立的口腔护理学科,在欧美、日本等国家,配合口腔医师进行口腔治疗的是口腔助手(dental assistant)(如美国)[5]、口腔治疗师(dental therapist)(如 澳大利亚)[6]、齿科卫生士(dental hygienist)(如日本)[7]或牙科手术助理员/牙科护士(dental surgery assistant/dental nurse)(如英国 )[8,9]完成。而在国内,口腔护理学随着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逐渐独立,口腔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生完成一些口腔专科治疗操作,还要承担口腔急诊急救、口腔医院感染防控、口腔专科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职责。因此,这对我国口腔专科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构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促进《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10]和《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提出的大力开展对临床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而且能为口腔专科护士的聘用和考核提供客观、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标准。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共有5人。包括研究生导师1人,从事口腔护理管理;护理部副主任2人,口腔临床护士长1人,研究生1人。

1.2 设计咨询问卷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6位口腔医疗与护理专家(年龄47.4岁±8.9岁,工作年限27.4年±7.1年,职称均在中级及以上,领域涉及口腔临床护理、口腔护理管理、口腔医学)和9位临床一线口腔专科护士(年龄35.6岁±7.3岁,工作年限13.6年±9.4年,职称包括护师4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 )采用开放式问卷进行深度访谈后,初步界定了口腔专科护士的概念:经过口腔专科培训后取得口腔专科上岗证书或具有专科/本科/硕士以上学历从事口腔专科临床护理工作5年/4年/3年以上、具备熟练的口腔专科护理能力、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注册护士。采用头脑风暴法建构了84个反映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行为指标。最后归纳草拟了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2个和三级条目84个的指标体系草案。通过对10位专家(年龄4 2.4岁±7.5岁,工作年限22.4年±8.3年,职称均在中级及以上,领域涉及口腔临床护理、口腔护理管理、口腔医学)进行预咨询后,根据专家意见及我国口腔护理实践的现况,形成了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内容包括:①专家基本情况,对研究问题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②前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专家的重要性、问卷回寄时间、填写说明等;③主体部分,包括7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75个三级条目的口腔专科护士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应的评价方法,对各个条目的重要程度按“最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最不重要”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采用 Likert 5级计分打分。

1.3 德尔菲法的实施

1.3.1 专家的选择 根据课题组拟定的专家选择标准:①从事口腔临床护理或医疗工作10年以上;②具备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专科及以上学历;③熟悉口腔专科护士的护理工作内容;④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性,且能够从不同的判断视角,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意见,愿意支持本研究,愿意回答专家咨询问卷;⑤能保证在课题研究的时间内持续参加本研究的2轮或3轮咨询。选取了来自全国东、南、西、北、中(充分考虑专家所在医院的地区代表性)11个省(或直辖市)15家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的院长、护理部主任等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其基本情况为:年龄37岁~58岁(46.4岁±6.0岁);工作年限10年~35年(21.4年±6.4年),其中10年~20年9人(28.12%),21年~30年17人(53.13%),30年以上6人(18.75%);职称为副高级以上28人(87.5%);学历 为 专 科5人 (1 5.6 3% ),本 科18人(56.25%),硕士7人(21.87%),博士2人(6.26%)。

1.3.2 咨询方法 2012年7月—12月由研究者本人当面或以E-mail方式向32名专家发放并回收问卷,进行了2轮咨询。回收问卷时认真核查所有条目,对有疑问的条目当场或电话询问专家予以确认。第一轮咨询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列在第二轮咨询问卷中供专家参考。第二轮咨询前建立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咨询中请专家按“标度方法表”填写一、二级指标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最后确定其权重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Excel 2007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算各级指标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专家的权威系数与协调系数等,采用AHP6.0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值。

2 结果

2.1 专家的积极系数 专家的积极系数代表了专家对本研究的关心和合作程度,一般用问卷回收率表示,达到70%就能满足研究需要[11]。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6.88%和100.00%,且许多专家对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由此可见,专家的积极性很高。

2.2 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的权威程度(Cr)又称专家咨询的可信程度,一般由专家对各级指标的判断系数(Ca)和专家对研究问题的熟悉程度(Cs)两个因素决定。本研究中,专家的判断系数Ca=0.885 5,熟悉程度系数Cs=0.883 9,权威系数Cr为0.884 7,均>0.7,说明专家对咨询所研究问题的权威程度比较高,其研究结果较为可靠。

2.3 专家的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由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和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如表1所示,两轮专家咨询变异系数见表2。

表1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专家协调系数及χ2检验结果

2.4 专家咨询结果(见表2)

表2 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一级、二级指标咨询结果

3 讨论

3.1 建构口腔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美国是专科护士发展最早和最快的国家,英国与其具有相似的特点,关于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也相对完善[3,12],而由于我国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或公认的课程设置、培养、考核和评价标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急诊急救、ICU、手术室等专科护士,关于口腔等特殊教育背景的专科护士研究甚少。201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口腔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并相继开展了口腔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涵盖了口腔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相关知识及管理、沟通、科研能力等,评价框架包括知识指标、技能指标、职业能力指标,从多方面对培训护士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实施是将其培训工作概括化、理论化和科学化,研究结果为护理管理者在培训、考核和聘用口腔专科护士时提供了客观、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标准,为口腔专科护士培训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置及培训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方向和参照,促进了口腔专科护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对我国护理实践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 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分析一项研究能否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是否与所研究的问题相匹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研究以德尔菲法为主要研究路线,在没有历史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减轻估算的偏差[1],是目前建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最广的方法,其作用已经得到了肯定。层次分析法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13],本研究采用该方法确定一级、二级指标的权重,减少了经验赋值的随意性,使权重设置的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参与咨询的专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①专家的年龄、学历、职称、职务等定性分析结果及专家的权威系数(Cr为0.884 7)表明,专家对研究问题的判读是建立在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经验之上,专家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代表性。②两轮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6.88%和100.00%,在两轮咨询过程中,研究者均与所有专家进行了面对面或多次的电话/邮件方式沟通交流,且有23位专家对课题研究内容提出了修改意见,这充分表明专家对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关注程度。③两轮咨询后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23,0.509,0.560,且卡方检验P值均<0.05,所有条目的变异系数都<0.2,说明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好。表明建构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1] 肖江琴.ICU专科护士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9:12-15.

[2] 赵晓梅.手术室护士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17-21.

[3] 樊落.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2011:26-51.

[4] 吴利平.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17-36.

[5] Robinson VA,Wood R.Going beyond dental assisting to prevention[J].J Can Dent Assoc,2009,75(9):647-648.

[6] Friedman JW.The international dental therapist: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J].Journal of the California Dental Association,2011,39(1):23.

[7] 杜姚.日本齿科卫生士的角色及其教育现状对我国口腔护理发展的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A):2186-2187.

[8] Leung LK.Dental surgery assistants in Hong Kong:History of training[J].Hong Kong Dental Journal,2007,4(1):67-70.

[9] Sheridan C,Gorman T,Claffey N.Dental nursing educ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ology-assisted learning[J].European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08,12(4):225-232.

[10] 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EB/OL].[2013-01-30].http://www.moh.gov.cn/mohyzs/s3593/201201/53897.shtml.

[11] 汤维娟.上海市癌症病人连续性照护模式的构建[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78.

[12] 胡三莲,钱会娟,许燕玲,等.美国骨科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3,27(12C):4217-4219.

[13] 王一任,孙振球.医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228-232.

猜你喜欢
专科咨询指标体系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