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时间管理法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4-12-16 08:22顾蓉静
护理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管理法产科新生儿

顾蓉静,朱 磊

在全国的医疗纠纷案中,发生在妇产科占1/3,尤以产科为多。产科工作急,产妇情况变化快,床位周转快,工作任务重,工作预见性难,容易造成工作忙乱,病人易产生对医护人员工作的误解与不满[1]。ABC时间管理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上相对缺乏,许多研究领域仍然落后[2],尤其未应用于专科特色强、护患纠纷多的产科。在目前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院产科采用ABC时间管理法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并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产科病区的12名护士按照三级八岗标准进行配比,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护士的级别一致,均为6人。我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岁~43岁。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护士;排除标准:不参与值夜班的护士即护士长本人。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工作产生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工作。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ABC时间管理法进行工作安排,具体措施如下。

1.2.1 将产科护理工作按照ABC时间管理法进行分类 产科A类工作,最重要且必须立刻完成的工作:急救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更换输液瓶、需立即执行的医嘱、母婴产后术后回病房交接、出入院病人的处置、病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纠纷隐患。B类工作,紧迫性次于A类工作:常规治疗、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和游泳、新生儿智护训练、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听力筛查、病情观察、新生儿喂养指导、护理文书记录及健康教育。C类,指不紧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完成的工作:如生活护理、更换消毒液,环境整理、为下一班准备物品等。

1.2.2 调整产科护理工作流程,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时间 我科共有36张床位,干预组负责18张床位,设立由高年资护士担任的组长,每个护士负责3张床位病人。责任班接班时,认真听取中夜班的交班情况,做好记录,从获取的信息结合责任班的常规工作,将不影响治疗、护理质量的工作提前做完。按ABC分类,先完成A类工作,再确认B类优先顺序,在B类工作中,首先完成静脉输液和新生儿沐浴。每组安排一人先进沐浴间负责新生儿护理,另一人在病房巡视,完成病情观察和产程观察。如有A类,先完成A类。C类工作可以在婴儿沐浴等新生儿护理操作、更换输液时完成。产科病区应激性较强,要收治乡镇卫生院转诊的危重病人;孕妇临产后,产程动态发展,需要随时观察。相对而言,A类工作较多,但基本工作内容不变。

1.2.3 ABC时间管理法的核心是保证重点工作,兼顾一般健康教育及护理记录为B类工作,但耗时较多,而专科业务较难均需重点攻破。首先做到熟练业务,赢得时间。如产程观察中常用的肛查技术。如果肛查技术不熟练不准确,误以为可以送入产房待产,不仅增加待产妇的痛苦紧张,待产妇往返于产房病区之间,既浪费时间,又会增加纠纷隐患。进一步开发时间潜能,学会复线运筹。如在更换输液或者做其他治疗时,顺便巡视同一房间病人,关注待产孕妇的宫缩情况等。

1.3 评价标准 ①护士实施护理项目时间:采用护士工作时间跟踪记录测量表对护士工作时间进行统计。②产科病人护理质量评价表;优质护理病房满意度调查表;护理记录单评价表;产科健康教育评价表。以上各表总分分别是100分、22分、115分及24分,均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1.4 资料收集 随机选择90例病人或家属接受满意度问卷调查,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无记名方式让其独立填写。并评估其相应的护理质量及护理记录单质量(对照组及干预组各45例)。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1.5 数据处理 采用χ2检验和t或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每日实施护理项目时间比较 护士每日实施护理项目时间全天工作时间:干预组为(411.27±8.87)min,对照组为(416.29±7.49)min,干预组全天工作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1,P<0.01)。干预组节约了护理记录及治疗的时间,干预组用于基础护理、专科及新生儿护理、健 康教育的时间充裕。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每日实施护理项目时间比较(±s) min

表1 两组护士每日实施护理项目时间比较(±s) min

组别 人数 护理记录 治疗 基础护理 专科护理 新生儿护理 健康教育干预组 6 71.98±3.92 57.18±3.19 91.29±4.18 70.47±5.39 64.53±3.36 55.82±2.88对照组 6 101.09±2.78 84.27±2.88 63.07±4.60 62.58±4.19 54.76±3.10 50.53±3.66 t值 -40.63 -42.32 30.44 7.75 14.35 7.62 P<0.01 <0.01 <0.01 <0.01 <0.01 <0.01

2.2 两组病人满意度、护理记录、护理质量及健康教育得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满意度、护理记录、护理质量及健康教育得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病人满意度、护理记录、护理质量及健康教育得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记录 护理质量 健康教育 病人满意度干预组 45 107.91±3.96 97.16±1.89 22.24±1.43 21.00±1.11对照组 45 101.44±2.73 93.09±2.59 20.11±1.03 19.11±1.30 t值 9.02 8.50 8.12 7.42 P<0.01 <0.01 <0.01 <0.01

3 讨论

3.1 ABC时间管理在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我科采用ABC时间管理法将护理工作进行分类,规范流程,改进工作模式,达到更科学规范、更高效高质量的护理工作目标,切实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与陆志华等[2-4]在其他护理专业的研究结果一致。

3.2 护理记录时间减少,质量提高 朱丽华等[5]的研究结果显示,护士记录所占时间占构成比第1位,基础护理时间仅占15.2%,花费在“面对面”服务性质上的“有效护理工时”较少,病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然而我科除了普通的常规记录外还有专科特色明显的待产护理记录、新生儿观察记录单、婴孩体温记录等,护理记录的负担更为繁重。针对以上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本项研究运用了ABC时间管理法,将护理记录列为B类工作,每天设立单独时间如人的精力较充沛的10:00~11:00为责任护士专门写护理记录的时间,尽量减少干扰和中断,同时随身携带小本子或卡片,记录特殊情况及数据,防止遗忘,便于随时查阅,最终减少了护理文书记录的时间。

3.3 贯彻ABC时间管理的核心,结合复线运筹,健康教育更高效 复线运筹,即将二件可以同时去做的事情安排在同一时间过程中,以增加时效的饱和度[6]。如在晨晚间护理时,询问病人的饮食、大小便,及时进行饮食及排便的健康宣教;在抱婴儿沐浴时,询问婴儿喂养情况,指导母乳喂养。并根据产妇和家属的文化层次,采用多时段、多形式(即书面资料及影像制品发放、口头讲解,操作示范、电话咨询)等的健康教育方式,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进行宣教指导。

3.4 “面对面”的“有效护理工时”增加,病人满意度提高 本研究通过有效地时间利用,使护士与产妇及新生儿的“面对面”(基础护理、专科及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等)接触时间增多,有利于护理、病情观察和良好的护患沟通,在充分了解病人的身心需求后,护士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更好的护理。同时重点突出,攻克护理难题,熟练了业务,增加了产妇和家属的信任感,提高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与章水娟[6]不一致,其研究结果为病人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陆志华等[2,7]研究结果一致。

4 小结

我科通过ABC时间管理法的应用,分清主次,统筹兼顾地处理了繁杂的护理工作,有效地利用8h工作时间,使护士有条不紊地完成大量工作,提高了护理效率,保证了护理质量,真正实现了“把护士还给病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1] 周益敏,产科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对策[J].健康必读,2011,7(7):138.

[2] 陆志华,尤智英,许小平,等.ABC时间管理法在责任护士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6):629-631.

[3] 宋玉梅.ABC时间管理法运用于护士长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0):60.

[4] 张梅霞,马雪芳,胡秋香.ABC时间管理法在急诊护理组长工作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7C):1940.

[5] 朱丽华,姚红瑛.基层医院病区责任护士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7,6(7):443-445.

[6] 章水娟.时间管理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5):43-44.

[7] 颜艳芳.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的时间管理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5):1-2.

猜你喜欢
管理法产科新生儿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产科医师答问录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