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南区块地震接收技术研究

2014-12-16 08:32张政威颜晓霞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年2期
关键词:时距检波检波器

胡 啸,张政威,杜 衡,王 栋,颜晓霞,杨 军

(1.中国石化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南区块位于塔中Ⅰ号断裂带下盘,顺托果勒低隆与古城墟隆起西段的结合部位,毗邻满加尔坳陷成藏系统,处在塔中北东向构造带发育区,发育加里东中期Ⅰ幕(T74面)风化壳溶蚀作用面,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但该区目的层埋藏深,上覆有多套强反射界面,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储集体和碎屑岩薄储层反射能量弱,极易受区内发育的各种干扰波影响,使得反射资料信噪比低,成像难度较大;同时该区地表被新近系巨厚松散沙层所覆盖,地震波在其间穿行时间长、吸收衰减严重,使所采集到的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不利于后期属性提取和叠加成像研究。为此,通过表层结构调查资料的精细解释,研究了低降速带不同层速度对沙层吸收衰减影响规律,并通过逐点设计检波点组内高差,实施组内高差可视化监控,较好地压制了地震干扰波,使地震资料采集品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1 地震接收技术

1.1 通过准确界定高速层顶界面,提高表层资料解释精度

针对高大沙丘,由于压实作用和含水性差异,使表层速度随地表深度增大呈逐渐增大趋势,沙丘越大这种渐变趋势越明显〔1〕,从而导致在微测井资料的时距曲线解释图上,出现多个速度拐点,影响到高速层顶界面的精确分层。为了准确界定出高速层顶界面,通过研究得出三种界定方法。

1.1.1 虚反射界面界定方法

图1为一双井微测井的井口检波器接收到的抽道波形记录,横轴最小刻度值1表示来自激发井的第一个激发点,其对应的激发深度为49 m,纵轴显示的为各激发点激发后的波形记录,从中可较清楚地看出,距井底第9个激发点对应的41 m深度处,在记录显示上是一个初至拐点,其右侧显示地震波频率高,左侧频率低。这是虚反射影响造成的,在该微测井调查点地表以小于41 m激发时,井口接收道既可接收到上行的直达波(由深到浅初值时间渐小),也可接收到经虚反射界面反射后的下行波(由深到浅初值时间渐大),所以在波形记录上出现两次初至,其交汇点对应的深度界面就是虚反射界面。

图1 双井微测井井口抽道记录显示

图2为该双井微测井的井口检波器道接收的时距曲线解释图件,其解释成果为高速层顶界面埋深41.4 m,这个解释成果与虚反射图上对应的虚反射界面深度41 m误差较小,两者成果比较吻合,说明通过双井微测井的虚反射界面初至拐点分析,可以较好地用来验证时距曲线的解释成果,从而准确地界定出高速层顶界面。

图2 微测井井口检波器的时距曲线

1.1.2 波形图界定方法

在表层结构调查中,由于双井微测井成本高、施工效率低,难以做到在每个表层调查点都进行双井微测井,所以一般采用单井微测井调查。但在进行资料解释时,有时仅依靠时距曲线法,难以准确地界定出高速层顶界面,也影响到低降速带的速度分层。有时同一口微测井资料得出两个差别较大的解释结果,不能满足微测井资料精细解释的需要。

为了提高解释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对微测井资料进行抽道后所形成的波形记录、波形的频率特征,就可较好地分辨出高速层顶界面位置,如图3所示。横轴刻度值31表示井中激发的距离地表第5个激发点,对应的激发深度为2 m纵轴为各激发点对应的记录波形,从图上可以较清楚地看出,高速层顶界面应该在2 m附近,由此证明,该点通过时距曲线方法解释成2层结构比较合理,因此,通过波形图件〔2〕也可用来准确界定高速层顶界面。

图3 微测井抽道波形记录

1.1.3 定量分析界定方法

该方法是依据微测井调查资料,将野外采集到的数据体由SEG-2格式转化成SEG-Y格式,并借助GRISEI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解编,形成一个炮集记录,然后通过定量分析专用软件,进行能量分析找出能量拐点,该能量拐点所属的激发点深度应对应于高速层顶界面位置,从而也可用来验证微测井时距曲线解释成果的合理性。

1.2 通过研究吸收衰减与近地表速度关系,指导设计组内高差

为了研究沙丘吸收衰减规律与地震采集接收效果之间的关系,对该区块内井底接收的微测井资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能量衰减与表层速度密切相关,在高速层(1751 m/s)中衰减较慢,在降速层(765 m/s)中能量衰减较快,在近地表速度较低(403 m/s)的沙层内能量衰减最快〔3〕。在小于30 m的低降速层厚度内能量衰减近25 dB,而在近地表速度较低的2 m沙层内能量衰减近15 dB。

由于塔里木盆地沙漠区高速层顶界面(沙漠的潜水面)是一个比较平滑的界面,影响速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沙丘规模。若将沙丘高度按20 m为单位划分为小层,然后计算各层的层速度,就可发现,如果将检波器组合分布在沙丘高度为40~60 m的范围内,则沙丘中对组内高差起主要作用的层速度为900~1000 m/s,而不是350 m/s的表层速度(图4)。因此,在对微测井资料进行时距曲线法解释时,需要对高速层界面以上的速度进行精确的分层,以便更准确地计算组内高差范围。

图4 平均速度、层速度与沙丘厚度关系曲线

通过进一步研究该区沙丘分布形态特征,发现该区沙丘分布是有规则的垄状,不规则的蜂窝状或是二者的复合形态,一般宽约500~4000 m。那么,在计算组内高差时,就不能简单地采用低速层或降速层某一种速度,而应考虑到地震波能量衰减与表层速度密切相关,经研究采用低降速层的平均速度来代入组内高差计算公式比较合适。

1.3 逐点设计组内高差范围,提高采集资料品质

在计算检波器组合高差时,由于沙丘的层速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所以,随着检波器组合中心高度的增加,组内高差也在增大,位于沙丘高部位的检波点可以允许的组内高差也在增大,也就是说,在沙丘不同部位的检波器组合,采用变动的组内高差,同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保护有效波、压制干扰波的目的〔4〕。这样在获得较为精确的表层速度的前提下,通过插值拟合出工区每一检波点的表层速度,根据表层速度与高差的函数来逐点设计检波器组内高差,算式如下:

式中:Δtmax为同一检波道内高差最大的两个检波器之间的时差,s;Δhmax为同检波道内高差最大的两个检波器之间的地表高程差,m;Vi为该检波道近地表速度,m/s;F为主要勘探目的层主频,Hz;该区一般取目的层主频F≤50 Hz,于是根据表层速度Vi=(V0+V1)/2,就可计算出每个检波道对应的组内高差的范围。式中V0为低速层速度,m/s,V1为降速层速度,m/s。

为方便野外操作,根据计算出的结果取整后就可得到各检波点组内高差的范围(表1)。

表1 各表层速度对应的组内高差范围对应表

1.4 通过实施组内高差可视化监控,使野外质量大幅度提高

由于地震输入函数与信号的形状无关,与信号到达时间也无关,只与信号的频率,以及信号到达组内各检波器的相对时差有关(组内基距、组合点数和组内高差)。因此,对于高大沙丘区,组合基距越小,组合面积也越小,组内高差也就越小。若采用检波点避高就低,虽然可以避免近地表带来的先天不足,但所形成的弯线剖面地下反射点离散度高,处理中的偏移难以归位〔5〕,剖面就不能真实反映地下的地质特征。所以,对于沙坡地段一般采用组合图形的压缩,而这些压缩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整体压缩,即将组合图形整体缩小,这样做其压制频率得到提高,低频段全通放,但因野外组合基距变小使压噪效果迅速减弱,也就几乎失去了压制噪音的效果;另一种是只在一个方向压缩,通过野外试验验证和采用分析软件进行的论证,组合图形在一个方向压扁后,压噪变得不均匀,但压噪效果依然明显。由此可见,野外组合原则是,至少在一个方向拉开才能压制噪音,保证信噪比。而对拉开后的组内高差进行监控是否超限,常规方法是目测,这种方式误差较大,难以实现有效监控。为做好这方面的量化控制,研制出一项监控组内高差是否超限的专用工具,为提高监控效果,将两个轻杆保持竖直向下的前提下,水平方向能够对中,所以实际采用了激光笔、带有小孔的面板,水平泡等附加设施。通过组内高差监控仪,就能最大限度地拉开组合基距,达到即保护有效波又压制干扰成分的目的。

2 应用效果

2012年新疆塔里木盆地顺南1井区三维地震采集工区内,地表全部为沙漠覆盖,近地表低速层速度265~553 m/s,高速层速度1 600~1 900 m/s,速度变化较大,而沙丘起伏剧烈,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5~81 m之间,从而引起道内时间延迟,且该区发育有规则的面波、折射波和线性等干扰波,部分高大沙丘区存在多次折射波和沙丘鸣震情况。在逐点设计组内高差和实施有效监控前,由于工区内多种干扰波发育降低了采集资料的信噪比,对记录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单炮记录上显示沙丘不同部位目的层同相轴连续性差别较大,沙丘的半坡和顶部接收效果较差(图5a)。通过逐点设计组内高差并实施量化监控后,将组合基距尽可能拉开并保证组内高差在严格的控制范围内,较好地提高了原始记录的信噪比,尤其使沙坡地段同相轴连续性得到明显的加强(图5b)。

图5 逐点设计(a)与采用统一基距单炮对比(b)

3 结论与认识

(1)高大沙丘区,检波器组合具有低通滤波作用,使得地震记录散射现象严重。

(2)组内高差专用工具可以精确地监控同道高差是否超限,使地震接受质量达到了量化控制,可以更好地满足同向叠加技术要求。

(3)组内高差的极限受地形、地震波波长、信噪比等因素影响。在复杂地区采用变动的组内高差方法,尽管有效波损失的程度会稍大一些,但如果干扰波被压制的程度更大,那么从提高信噪比的目标来衡量依然值得采用。

[1]胡啸,张华.麦盖提1区块地震采集技术及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2):24-26.

[2]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121-123.

[3]魏继东,李庆忠.检波器组内高差对高频信息压制的理论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5):78-80.

[4]徐峰,熊军.复杂地区检波器组合高差限制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3):56-58.

[5]张伟,蔡加明.塔里木盆地塔中沙漠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效果[J].中国石油勘探,2007,(3):86-89.

猜你喜欢
时距检波检波器
趣味性进度提示设计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检波器容差对地震信号接收的影响研究
学习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短时距估计的比较
面向宽频采集的新型检波器研发与应用
数字检波器在山西阳泉地区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检波器评估系统
——一致性函数,相关运算以及传递函数分析
GSM-R系统场强测试检波方式对比研究
回溯式时距估计的计时机制*
标量计时模型的影响因素及发展*
基于TDFT的有效值检波法测量短时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