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楼油田楼八区常采区块酸化技术及应用

2014-12-16 08:32张燕利邓雨生杜雪花司玉梅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年2期
关键词:酸液酸化岩心

张燕利,邓雨生,李 影,杜雪花,司玉梅,谭 强

(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河南南阳450000;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井楼油田楼八区属于普通稠油常采区块,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大多为高泥质且岩石胶结较差,以往采用的常规酸液体系易破坏岩石骨架,造成颗粒运移,堵塞地层;另外,该区块部分储层存在非均质强,以往采用的不返排残酸施工工艺,造成对地层的二次伤害,缩短了注水有效期。目前楼八区常采区块共有注水井27口,欠注井10口,日配注870 m3,实际日注水760 m3,日欠注110 m3,整体欠注严重。

1 井楼油田楼八区常采区块储层概况

楼八区常采区块储层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深灰色和灰褐色砾状砂岩,含粗粉砂、中粉砂、细粉砂及泥质粉砂,以中、细砂岩为主。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以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少数为基底-孔隙式,胶结物以泥质为主,含量10%左右,钙质次之,一般小于5%。砂岩粒度中值0.01~0.54 mm,分选系数为1.4~2.8,磨园度次尖-次圆,风化程度浅-中等。通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该区块粘土矿物类型见表1。

楼八区核三段孔隙度平均为22.0%,渗透率平均为620.0×10-3μm2,储层物性中等偏好。但油组内纵向上各小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差异明显,其中,Ⅰ72、Ⅱ51-2、Ⅱ42-3、Ⅲ31-2、Ⅳ64、Ⅳ71-2小层,孔隙度均值都在20%以上,为高至特高孔隙度;Ⅲ22、Ⅲ61-2、Ⅳ23-4、Ⅳ32、Ⅳ51、Ⅵ11、Ⅵ12、Ⅵ13-4平均孔隙度介于10%~15%,为低孔隙度;Ⅲ31、Ⅵ22-3平均孔隙度小于10%,为特低孔隙度;其它小层平均孔隙度介于15%~20%,为中孔隙度。

表1 粘土矿物含量统计

2 井楼油田楼八区酸化技术研究

酸化增注由于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和措施成功率高而成为欠注井最常用的改造措施[1-2]。但注水井在注水一段时间后油套压上升,达不到地质配注的要求。原因是由于地层和近井地带污染堵塞导致注水压力升高,达不到配注目的。对于这类欠注井,可通过酸液配方优选和施工工艺技术优化,达到增注和延长措施有效期的目的[3]。

楼八区岩屑溶蚀实验结果表明(表2),土酸对岩屑的溶蚀率高。但如果使用土酸配方,酸液会对储层造成过度溶蚀并引起地层出砂;而选择低浓度有机土酸体系在获得较高溶蚀率的同时,又不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另外考虑到楼八区碳酸盐含量在6%~8%之间,储层埋藏浅,岩石松散、物性好,解堵时要避免过度溶解地层,破坏岩石骨架,且储层中碳酸盐含量较高,酸化过程中为避免CaF2沉淀在近井地带的生成,应相应降低配方中的HF浓度,因此,HF含量应控制在2%以下较为合适。

表2 常规土酸、低浓度有机土酸溶蚀实验结果

针对储层大多为高泥质储层且岩石胶结较差的情况,将无机粘土稳定剂质量分数由原来的3%降低到1%~2%,长效粘度稳定剂质量分数由原来的2%降低到1%~1.5%,这不仅保证了酸化施工效果,而且与酸液配伍性好,其配方为:12%HCl+1%HF+3%HAC+(0.3~0.5)%XS+(1~2)%NH4Cl+(1~1.5)%JS-7+(0.5~1)%XBS-1919+5%XT-5+2%HR。

2.1 完善酸液配方

针对井楼油田常采区块储层存在非均质性强(级差在1.53~15.9)、普通酸液配方无法实现均匀布酸的问题,开展了室内氮气泡沫酸化技术研究。该技术将加入了起泡剂、稳泡剂的酸液与氮气在地面泡沫发生器中充分混合,形成稳定泡沫随即注入井内。泡沫酸液先进入渗透率较高的油层,使流动阻力逐渐提高,进而在孔道中产生气阻效应,在叠加气阻效应下,泡沫酸液避开高阻力而进入低渗透层,从而实现非均质储层的均匀酸化。此外,由于泡沫流体具有气体成分高、液柱压力低、返排所需能量小,以及携带固体微粒能力强,管流摩阻小,对管柱伤害小的优点,提高了残酸返排率,降低对油层的伤害。

室内评价了合适的起泡剂CH-41和稳泡剂XT-69,作为添加剂加入到酸液中,不会影响酸液的各项性能指标。配合地面的氮气车,使氮气和酸液在地面充分混合,以均匀的泡沫酸液注入地层,在地层条件下改变酸液的渗流特性,酸液向低渗透储层流动,实现酸液转向,从而提高储层整体的酸化改造效果。氮气泡沫酸液的整体性能见表3。

室内开展了泡沫酸液的高低渗岩心分流实验(图1),选取楼八区同层的两块岩心,二者渗透率级差为1.6,从中可看出,刚开始泡沫液在岩心1进入量较多,随着进入量增加,由于叠加气阻的作用,高渗透岩心分流量降低,低渗岩心分流量增加,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低渗岩心分流量比高渗透岩心分流量要多,由于室内实验没有泡沫发生器,后来进入岩心的只有液体没有泡沫,高渗透岩心分流量较多,低渗岩心基本没有液体流出。因此,这说明泡沫液对高低渗透岩心具有一定的分流作用,能达到均匀布酸的目的。

表3 氮气泡沫酸液整体性能评价结果

图1 高低渗岩心分流实验

2.2 完善施工工艺

楼八区常采区块储层原油具有含蜡高、胶质沥青质高、凝固点高的特点,注水过程中易产生有机堵塞,且酸化过程中原油与酸反应易产生酸渣。针对上述情况,采用酸前挤预处理液的办法,解决该区块的有机污染堵塞问题。

酸化后配套采用气举助排技术,增大了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提高了酸液返排率。根据现场施工场地情况以及注水井的物性参数,对于井场宽敞、物性较差,不适合使用气举返排的井,酸化结束后可以采用0.6~0.8 g/cm3氮气泡沫助排液反洗井。泡沫半衰期达30 min之久,能够保证洗井过程中全是泡沫流体,满足洗井需要,同时泡沫流体粘度达20 mPa·s,是常规液体的10~100倍,能强力携带出泥浆污染物、地层松散颗粒和其他酸化残渣,避免二次污染;以及泡沫密度低,在井底形成负压,促进地层排液,反吐地层的污染物,并携带出井筒,减少外来流体对地层伤害,保证了酸化效果。

2.3 优化施工参数

优化施工参数,对施工压力、施工排量和关井反应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在提高酸化成功率的同时,减小对地层的伤害,并延长酸化的有效期。

现场施工停泵后地层压力下降速度快,分析认为压力下降迅速导致排液能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井时间不合理,压力扩散过多,使排液能量不足导致排液效率低;二是注液方式不合理,注入药品在地层中接触不充分,导致产气量不足、排液效率低。将关井反应时间由4小时改为1小时,缩短关井反应时间,降低井底压力扩散速度,减少地层能量损失。采用双组分段塞式注入酸液的方式,将每个段塞的量由10 m3改为5 m3,同时将隔离液用量由2 m3改为0.5 m3,使药品在地层中充分混合,减少药品反应不完全造成的能量损耗,从而提高了残酸返排有效率。

3 新配方和新工艺效果评价

自2012年1月1日至6月15日共现场试验2口井(楼828井和楼835井),平均有效期延长了146 d,日注水量平均增加了38.6 m3,延长了酸化有效期,提高了该区块的注水效率,具体效果见表4。

表4 楼八区常采区块酸化施工效果统计情况

以楼835井为例,该井施工和注水情况见图2,从中可看出,该井采用优选后的酸液配方和合理的施工工艺后,酸化效果良好,达到了配注要求。

图2 楼835井酸化施工曲线图和酸化后注水曲线图

4 结论与认识

(1)现场试验效果表明,优化后的低浓度有机土酸配方体系是可行的,能满足楼八区常采区块酸化解堵的要求。

(2)该区块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酸化施工前,必须用有机解堵剂进行预处理,以提高酸化增注效果。

(3)对于储层非均质性强的水井,可采用泡沫酸化液配方来达到均匀布酸的目的。

(4)采用0.6~0.8 g/cm3氮气泡沫助排液顶替残酸,可在井底形成负压,反吐地层的污染物,保证酸化效果。

[1]李大建,牛彩云,何淼,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在长庆油田的适应性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6):124-127.

[2]李伟才,崔连训,赵蕊,等.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新疆宝浪油田保北区块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2,33(5):796-801.

[3]任志鹏,王小琳,李欢,等.长庆油田姬塬长8油藏增注工艺技术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2):108-111.

猜你喜欢
酸液酸化岩心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海洋酸化之时间序列研究进展
渤海油田注水井多效复合酸解堵技术应用研究
酸蚀裂缝差异化刻蚀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
一种页岩岩心资料的保存方法
Acellular allogeneic nerve grafting combined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biomechanics and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s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
考虑人工裂缝影响的砂岩储层酸化模拟研究
长岩心注CO2气水交替驱试验模拟研究
非均质岩心调堵结合技术室内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