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自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2014-12-16 07:53
视听 2014年9期
关键词:研究

谢 琳

美国新闻学会下属的媒体中心2003年出版了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 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报告定义“We Media”(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即自媒体是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社区。

从自媒体这一定义的来源可以看出,自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概念提出的。传统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广播等。自媒体包括三大类:一是以互联网为传输渠道,以PC为终端的互联网新媒体;二是以无线电信网为传输渠道,以手机为终端的手机新媒体;三是以宽带为传输渠道,以电视屏幕为终端的电视新媒体。自媒体简而言之就是未经政府审批,只代表“自己”自行传播的媒体。这个概念也正好涵盖现在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型通讯软件。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的运用早已深入和普及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国内对自媒体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通过对国内近十年发表的有关自媒体的文献系统进行分析,梳理国内各时期、各阶段的研究动态,加深对自媒体概念、现状、特征、营销、竞争力等的认识和理解。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自媒体未来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国内自媒体研究文献总体情况

笔者在CNKI中以“自媒体”为“关键词”,检索得到2005-2013年间文献578篇,其中最早的文献是2005年王冰在《学术论坛》发表的《自媒体的“歧路花园”——博客现象的深层解读》,文章阐释了博客的实质及核心意义,具体论述了媒介形态演变到自媒体阶段的动因,从人的生存方式的改变、知识生产方式的移动、权威的消解、权威迷途四个方面展示自媒体的发展困惑,指出博客的优势正在于其无限可能。随后国内学者发布了一系列自媒体研究,均是以博客为主要形式。本文通过文献追踪和比较归纳法对文献进行总结分类,发现从2005年自媒体研究开始到2010年有关自媒体的研究逐年增加,到2011年以后呈现井喷之势(见图1)。2010年后,自媒体的形式愈加多样化,随着微博营销(又称病毒营销)的火热,有关自媒体的研究从以博客为主要研究对象到以微博为主要形式,随着微信和微电影的出现,自媒体的研究内容愈加多元化。

图1 国内有关自媒体研究年谱分析

二、国内自媒体主要研究内容

经过对国内有关自媒体研究的文献分析,可以将国内自媒体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类。

1.各种具体形式的自媒体研究

各种具体形式的自媒体研究如博客、微博、微信研究等,是目前国内有关自媒体研究的主要形式,也是最初自媒体研究的方向,根据笔者统计,此类研究约占总量的28%。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媒体形式的不断创新,有关各种形式的自媒体研究也愈加多元化。如2006年张雷和娄成武通过对政治博客的发展和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其未来趋势进行探索性描述,认为政治传播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政治博客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影响社会民主的同时,也需承担相应的社会政治责任。2008年,查玮将播客视为自媒体中的一支生力军,对播客的定义、发展现状、与其他媒体的比较、传播学的观照、文化意义、经营之道以及发展瓶颈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2011年,李林容等探讨了微博在文化传播方面的特性和微博的生存困境,并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行性建议。2011年,景秀明、张鸯和唐朱勇通过“4·14”玉树地震微博报道为例,对微博的特征优势以及微博媒体本身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管理意见。张美玲和罗忆等则通过辨析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发展和定义,并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其他新媒体进行比较,分析它的传播特点。

2.自媒体的特征研究

自媒体的特征研究是目前国内对于自媒体研究的重点,据笔者统计,此类研究内容约占总研究量的15%。2011年,张美玲和罗忆指出自媒体传播的主体、内容及效果都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巨大优势,如传播主体主体意识增强,能自主选择受众;传播内容简短、碎片式信息,去中心化特质;传播效果瞬间形成强大的舆论波。2008年,张莹指出自媒体具有平民化、门槛低、交互性强、良莠不齐、可信度低及相关的法律不规范这些主要的特点。2009年,吕选则通过真实与虚拟,自媒体与公共平台,零组织、自组织与它组织,文本、非文本与超文本和自律与监督管理五个方面的对比与分析从而得出自媒体相关特征。2011年,刘景东和孙岳指出自媒体的七大特点:(1)数字科技做支撑;(2)平民参与;(3)自发传播,分享和互动;(4)即时性;(5)海量信息;(6)操作简单;(7)虚虚实实,真假未辨。邓新民指出自媒体进入门槛低,具有自主性越来越强、发展越来越快、应用越来越广、作用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难等特点。除此以外,周晓虹、宋晨宇、秦一乔等通过新闻和传媒的角度,对自媒体特征进行了相应研究和总结。

自媒体的特征研究是自媒体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各位学者对自媒体特征的归纳,可以简单总结出自媒体主要有以下特征:(1)平民化和个性化;(2)门槛低、易操作;(3)互动性强、传播快;(4)可信度低;(5)不规范。

3.自媒体引发的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也是目前国内对于自媒体研究的主要内容,据笔者统计,此类研究内容约占总研究量的33%。自媒体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也引起了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影响。这些变革和影响有好有坏,张美玲、罗忆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中指出自媒体因其特征和优势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法律规范、政府公信力、舆论导向、隐私与安全、危机传播、网络暴力等。徐丹妍通过对自媒体中的手机传播引发的舆论问题进行研究,以“微笑局长”的事件为例,提出事件中舆论从生成,到发展,再到高潮、回落,信息传播都有着清晰的脉络,且新媒体的步伐都走在传统媒体之前。李艳芳和李庆磊通过“人肉搜索”这一例像来讨论由自媒体引起的网络暴力。

4.自媒体营销与应用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种形式的自媒体或以某具体事件为例子的自媒体营销与应用研究。如林煌以微博营销为例,通过对酒店微博营销现状的分析、特点介绍以及酒店微博营销运用的阐述,提出酒店微博营销存在的问题,最后为酒店业微博营销提供参考意见。赵婧旸和罗震宇通过对自媒体受众自组织性、渠道自生性和内容自主性的分析,探讨自媒体对新兴旅游目的地旅游营销作用,提出新兴旅游目的地应在自媒体的“信源革命”中,树立社会化营销观念、建立自媒体传播的据点、抓住关键的信息节点、制造传播热点、打造营销高点,从而走出困境,使新兴旅游目的地获得游客的认可和长足的发展。王涛和常志斌则通过2013年创国产商业电影新纪录的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介绍和分析电影背后的自媒体营销手段,肯定了自媒体的营销力量,也给国产影片在营销上提供一些借鉴意见。何如佳则通过对以世界自然基金会和绿色和平新浪官方微博为例,对非营利组织的微博自媒体营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林能清对企业如何成功进行微博营销提供了一些建议。

这类研究还相对较少,不到总研究量的10%。且研究内容还相对宽泛和浅显,需要更多学者更深入地研究。相信随着自媒体在各方面的普及和深入运用,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成为自媒体研究的重点。

5.有关自媒体的各种专业研究和其他研究

这类研究内容在自媒体的研究中占不小比重,其中主要是对自媒体的传播渠道和相关传播理论的研究,这与目前自媒体的研究主体是新闻与传媒专业领域相关。根据CNKI学科分类统计,新闻与传媒2005-2013年间发表的文献数为400篇,约占总发表量的69%。早在2005年吴晓明通过对自媒体平台上的新闻传播理论的考察指出,在网络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新媒体在新闻发布和搜集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非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态。从传播学角度讲,该形态实现了从“公共新闻”到“草根新闻”的转型。我们必须对自媒体平台上的新闻传播理论进行综合考察,并关注以下问题:“草根媒体”以及“草根新闻”的价值;“草根新闻”对传统新闻的背离到底能走得多远,以及其最终走向,等等。吴雨蓉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微博的多级传播模式进行研究,指出微博传播包含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四个层级,并对其进行逐一分解,探讨了这四种传播类型被微博进行多极化整合后体现出的显著特征。还有其他方面的研究,如董伟建从文化缺失的角度对自媒体的传播环境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自媒体因把关不严、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了虚假信息、媚俗信息、暴力信息、欺骗性信息、煽动性信息等不良信息的大量传播,因此在信息传播中存在严重的文化缺失,造成传播环境污染;希望通过政府规制、传播者的自律以及社会监督等途径来规避或减少自媒体的文化缺失,建构和谐健康的文化传播环境。

新闻与传媒是目前自媒体研究的领导性领域,该领域对自媒体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从近几年的研究内容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媒体所引起的如舆论、公关、政府权力、公众权力、法律等方面众多问题和变化已经有所关注,并对这些进行了研究,但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研究评述与展望

1.研究评述

近十年来,自媒体的研究情况,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研究时间

自媒体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新兴的概念,研究时间不长,国内涉足此领域的时间相对国外较晚,至今国内有关于自媒体的学术研究也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从整体上看,学术界对自媒体的关注度是呈急剧上升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其研究将会越来越多。但总体而言,国内对自媒体的研究还处于兴起和探索发展阶段,研究也还没有形成体系。

(2)研究内容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自媒体的研究大多还处于感性上的认识,研究的重点也侧重于对各种新兴的具体形式的自媒体进行特征总结、自媒体所引起的相关影响以及随着其运用和普及所带来的改变。但随着各种新技术和通讯软件的开发与运用,自媒体研究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以及方法和深度上都会愈加丰富和多元化。但就目前而言,学术界对其研究还远未达到其应有的深度,比如时下研究更多的是具体形式的自媒体研究以及对其现状和特征的总结,且研究内容的重复性较高。有关自媒体的总体研究、深度研究,如应用、创新、管理等具体和有针对性的研究很少。总的来说,目前学术界对自媒体的研究数量呈急速增长之势,研究深度还有待提高。

(3)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对检索文献的阅读和整理发现,目前国内对自媒体的研究最主要是采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可谓凤毛麟角,这是以后自媒体研究学者应该注意的地方。

2.研究展望

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新的自媒体形式将会不断出现,企业对自媒体的运用、管理以及营销都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有关自媒体的相关规范和法律制度也将引起众多讨论。因此笔者希望自媒体的研究内容能从个体走向整体,从宏观走向微观。研究视角不断拓宽,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定量的研究能更加丰富。研究内容能站在企业的角度对企业自媒体的应用和管理进入深入研究,弥补目前国内自媒体学术研究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滞后和脱节。

1.徐丹妍:《自媒体时代手机传播与舆论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2.张美玲,罗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3.李林容,黎薇:《微博的文化特性及传播价值》[J],《当代传播》,2011年第1期。

4.林煌:《基于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谈酒店业新营销方式的运用——以微博营销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第4期。

5.尹韵公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