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国 为公益而商战——真人秀《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节目元素分析

2014-12-16 07:53易凌羽
视听 2014年9期
关键词:汪小菲商战碧水

易凌羽

2013年9月16日,由江苏卫视联合优米网共同打造的《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开播,节目中十二位明星企业家通过12场商业实战赢取公益基金,节目中所赢得的全部金额将以队员个人名义赠予公益组织,以彰显人们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的关注,号召社会大众保护环境。十三期节目中,除第十期和第十一期节目同时段收视率排名第四和第六外,剩下的十一期同时段收视率均排在前三。除此之外,还获得了由广电总局颁发的“2013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称号。作为国内首档商业明星公益真人秀,《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以商战为内容主旨,以公益环保为最终目的,在播出后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其中有很多成功因素值得探析。

一、参与主体:商业明星个性鲜明

作为《赢在中国》姊妹篇,《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对整个栏目进行了重新设置和编排,除了沿用前者的品牌外,在题材、赛制以及参赛者等方面都与原节目完全不同。如果说前三季《赢在中国》是以创业励志为主题,那么《赢在中国碧水蓝天间》则是在继承娱乐和创业两大元素的同时,将真人秀节目升华到了商业明星公益真人秀的高度。

为完成整个节目的转型,《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首先在参赛者的筛选上作了充分考虑,参赛选手由原先的草根初始创业者变成了中国新生代创业家群体,参加节目的十二位“商业明星”既有传统行业的翘楚,又有互联网行业的杰出人士,同时,尽可能保证参赛主体在性格特征上鲜明有特色。带领两队企业家比赛的队长袁岳和夏华,他们的领导方式一柔一刚,在节目中时有碰撞;汽车之家的总裁李想和乐蜂网的董事长李静做事追随内心的感受与认同;合润麟创始人汪小菲则在节目中摘掉了“京城四少”“富二代”的标签,展现出自己“创业者”的一面;音悦台的张斗对规则不够尊重但执行力强,慈铭体检的韩小红抗压能力较弱但坚持原则,敢于担当。除此之外,做网络联盟的田宁、58同城的姚劲波、做航班信息服务的王江、博洛尼的蔡明、化妆集团的毛戈平等参赛者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节目组运用了大量的现场细节对节目内容进行补充叙事。例如第一期节目中,在选择场地失利时,镜头记录了袁岳队长脸上的落寞,在PK室宣布比赛结果前,镜头语言的重心则转向了企业家们脸上的忐忑神情,复盘时则将汪小菲当场发飙时的情感状态进行重点刻画。通过多台摄像机的忠实记录,节目把企业家的喜怒哀乐置于显微镜下,其生动性成为节目的一大看点。另外,节目组还充分利用十二位企业家的圈内资源,他们在节目中邀请到的娱乐圈一线明星,如李连杰、文章、杨幂等,也成为增加节目关注度的助力。

二、赛制设计:规则开放张力十足

在规则设计上,《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采取了较为开放的赛制。十二位明星企业家通过压力分组的方式,直接分为“蓝天队”和“碧水队”。十二位选手都根据各自公司业务的实际情况,亲自设计、发布一个和自己公司业务有关的商业任务。每个选手在发布自己公司的任务时,不参与当期比赛。在比赛开始前,各队还会接到临时对调队员的指令,这为比赛增加了不少的亮点。

在胜负评判标准方面,除了任务发布时所定下的胜出条件外,任务发布者拥有“一票否决权”。2013年9月16日首期节目,由汪小菲担任评委,向“蓝天队”和“碧水队”发布任务——销售和推广合润麟旗下的私家茶饮料,两个队不仅要在2个小时的规定时间内比拼销售量,还要PK各自针对私家茶饮料的推广方案。在任务完成情况的PK环节,蓝天队总销售量上相对碧水队多出100瓶,但碧水队提出的“茶女郎”的品牌营销方案却具有长期的创意价值。两队在销售量和营销方案各占一边,最终汪小菲行使一票否决权,将胜利给予了销售量更高、现场工作更加有序的蓝天队。

与此同时,汪小菲的判决引起了碧水队的不满,以致在密室复盘环节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和冲突,汪小菲当场表示退赛。这为节目一开始就造就了亮点。在《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每一期节目中,身为任务发布者的选手都拥有一票否决权,其既是其中一队队员,又是本场商业实战的唯一裁判。这种规则的设置,既增强了节目的戏剧张力,又考验了选手在私人情感面前能否做到客观公正,为节目受众展现了企业家内心鲜为人知的一面。

另外,节目还设置了两个不同场景,增强仪式感,让节目受众产生一定的心理定式。一是咖啡厅,是胜利之队庆功的舞台;二是旋转密室,失败方将通过50米反思通道到达这里,并在此选出当期任务的“最差队员”,骤然开启的大门会在最差选手身后出现,直通“小黑屋”。在节目中,小黑屋的功能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在节目后期,原本“惩罚反省”的“小黑屋”成为两队共同认可的“提升自我”的方式,队员甚至自荐成为“最差队员”,竞相进入小黑屋。在2013年11月4日第八期节目中,王江就将此视作“机会”。对于“最差队员”,节目实行不淘汰制,获胜队伍不是享受“狂欢”而只是“轻松一刻”,失败队伍也注重个人反省而不是互相指责。这些设置呈现的价值观与一般商战类节目奉行“胜者为王”“末位淘汰”的“丛林法则”理念是不同的,更符合《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的公益定位。

三、为公益而战:全程弘扬正能量

作为一档商业明星公益真人秀,《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在节目性质和主题定位上就区别于以前的《赢在中国》。节目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独家提供的1000万元环保公益项目奖金,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大自然保护协会两大环保组织接收善款,中间是十二位明星企业家的12场商业实战争夺公益基金的归属。环保元素的注入,使得《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从纯粹的商业性质,转变成了“为公益而战”的半公益半商业性质,这为节目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节目中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这一点。

1.商战目的的公益性

在节目中,激烈的商业实战是节目最重要的看点,也带来了不少争议。首期节目中,汪小菲的“退出”,第三期乐蜂网任务田宁的“吐槽”,张斗作为任务发布者对原属队伍的偏袒,碧水队夏华在“卖包子”任务中为了赢而手段尽出等,这些都成为争议的焦点。然而,争斗的表象并不能掩盖公益的实质,十二位明星企业家施展浑身解数赢得商业实战的目的是赢取公益基金,这就在保证节目可看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商战带来的道德风险。

2.商战任务的公益性

12场商业任务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与任务发布者的公司业务相关,但不直接牵涉相关产品的推广,另一类则是与公司业务推广直接相关。前者以2013年10月28日第七期“儿童安全座椅”任务和2013年12月2日第十二期“滞销农副产品营销方案”任务为代表。第七期任务由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发布,李想要求两队选手为“儿童安全座椅”制作公益长微博广告,传播安全座椅对家庭的重要性。本期任务由于涉及到家庭和孩子,不仅让两队“针尖对麦芒”的情绪得到缓解,同时还将赛事本身的公益性质得到放大。而最后一期任务,则是以帮助农民销售滞销农副产品为任务之一,展开竞争,同样是为公益而商战。

其他任务则在执行过程贯彻了公益主题。无论是汪小菲销售“私家茶”任务,还是夏华推广“太极禅”任务,抑或是蔡明推介“橱柜”任务,都将环保理念融于比赛过程之中,彰显人们对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的关注,号召社会大众保护环境。这种在公益的名义下进行品牌推广的方式,对节目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无疑是有益的。将“明星商战”和“公益传播”统一于一体的《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最终能够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不足为奇。

猜你喜欢
汪小菲商战碧水
为了一泓碧水入浉河
突出“三个转变” 守护碧水蓝天
人大“年检” 守护鹰城蓝天碧水
双11商战,永久、凤凰夺冠亚军
浅析郑观应“商战”思想与郭嵩焘“重商”思想的不同
工三易主,世茂今后怎么玩“商战”
奥斯卡“商战”
创建企业的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