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腊肠颂

2014-12-16 07:03
食品与生活 2014年12期
关键词:煲仔饭腊味腊肠

老波头

胸怀一颗不素心,猪油帮主老波头。

腊肠,就是我们俗称的“香肠”,中国人固然大吃特吃,欧洲人也照吃不误,说起来,可算是全球化的食物。

腊肠的种类数之不尽,单讲我们中国,由北至南,一方水土做一方肠,各有特色。评选最佳的那款,大家意见不一,总之自己家乡的排名居首,是错不了的。

上海没有什么地产的腊肠,当然也做,但是口味接近广式,大概是当年开埠,粤商云集的关系吧。“杏花楼”“新雅”这样的海派粤菜老店,已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上海的饮食文化中,此类Fusion(融合)特别多,算是城市包容个性的体现。

大部分上海人偏爱广式腊肠确属事实,包括我在内。我们煮家常的菜饭,用腊肠代替咸肉,效果颇佳。有时就这么蒸之,盘底铺冬笋或百叶,滴几滴白酒,也是一道好菜。

简单的肉肠之外,还有膶肠的变化,之中非加鸭肝不可。广东人嫌“肝”字同“干”,意头不佳,反其道行之,称为“膶”。另要用陈皮避腥吊味,做得好的话非常可口。

之所以对广式腊肠情有独钟,我猜是和我们嗜甜有关。旧时广州一带的菜式也像上海一样 喜欢下点糖,当今习惯虽然已改,但这个传统在腊肠制作时原原本本地保留下来。

广州周边皆产腊肠,著名的有老铺“皇上皇”,胜在品质稳定,产量又大,除非你另有高明的选择,不然买他家的至少吃得过。

其实当地人多有自己钟意的街坊小铺,到底哪一家排名第一,没有定论。公推最有水准的是东莞腊肠,外观一目了然,又短又粗,和常见细细长长的那些不同。传说创始人是个矮仔,做腊肠发了财,粤人如果用“东莞腊肠”称呼人,一定是笑他矮矮胖胖。

到底有什么特别?首先,肉是一粒一粒切出来的,甜味还是有,但不是那么明显,最重要的,是事先用汾酒来腌肉,不然香气就不足。

用酒也那么讲究吗?这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在老菜谱中均有痕迹可寻,不得不信。也有人一一试来,发现哪怕用最贵的茅台和五粮液,也达不到效果。我的分析是汾酒的穿透力特别强,而且它的香气较柔和,不会夺味,把肥肉部分的甘香突出,搭配是完美的。

不过,如今的东莞腊肠已没从前那么好吃,一方面汾酒的成本高,再者手工切肉费时费力,机械化生产横行的今天,难免偷懒走下坡路。

还有一个原因是致命的。大家谈胆固醇色变,本来肥四瘦六的比例才刚刚合格,减至三七仍嫌太肥,连恐怖的一九肠也搞了出来。

我等老饕认为,五五之数最为完美。前些日子,沈宏非老师请当地老师傅定制若干,拿来炮制煲仔饭,果然天下美味。

诀窍当然不止用五五肠那么简单。向老师傅请教,先要将所有的腊味滚一滚水,再用滚出来的水炊饭,腊味则埋在饭中,铺在面上的,中看不中吃。

至为关键的一招,收水时,从锅边淋个数勺猪油下去,大功告成。害怕胆固醇的朋友,永远吃不到第一流的煲仔饭。endprint

猜你喜欢
煲仔饭腊味腊肠
新年的腊肠
SAUSAGE FEST
腊味与年味
有趣的腊肠树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腊肠果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冬日暖心煲仔饭
有趣的腊肠树
煲仔饭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