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邓小平经济理论

2014-12-23 00:20沈雅君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当代价值

沈雅君

摘 要: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以邓小平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之处来重点论述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基本特点和当代价值,以缅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关键词:邓小平经济理论;历史地位;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3-0001-03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不仅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华的理论,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着新的突破和创新。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重温邓小平经济理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推动实践、指导工作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深刻地揭示、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邓小平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突破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是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并科学地阐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动力;三是明确地把计划和市场看成是两种经济手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计划和市场都得要”,这就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四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速度与效益的统一问题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五是科学地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使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更加充实、更加完整。

当代中国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二是如何使中国从一个发展中国家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国家,使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还没有系统的、深刻的论述,因此,这一理论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

二、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同样,我们也可以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作这样的评价: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行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邓小平经济理论之所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经济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继承借鉴而不照抄照搬,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道路,拓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法论的新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和科学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邓小平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分析国情,观察和思考中国经济建设道路上存在的问题,作出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进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诸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高质量、讲求效益、抓战略重点,重视农业和基础产业、优先发展科技教育等一系列理论和政策,解决了中国经济建设道路中的重大问题。邓小平经济理论主张,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但搞本本主义、照抄照搬别国情经验从来不能成功。正确的道路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大胆探索,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特点的经济建设与发展道路。

第二,邓小平经济理论坚持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战略高度,探索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和科学回答,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内容发展的新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论证、实践研究的科学依据。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回答表明,我们要实现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具有经济的性质,是一个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客观经济运动过程。是依照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揭示在生产力解放发展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然性及其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经济学从根本上区别于鼓吹或默认阶级剥削及两极分化合理性的资产阶级经济学,也不同于鼓吹普遍贫穷,忽视生产力发展,急于搞生产关系变动,只讲速度不讲效益,忽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生产力解放发展为基础动力,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关系的平等为特征的经济学。

第三,邓小平经济理论坚持从社会主义发展全局出发观察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得失,对困扰和制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作出科学判断,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观点的新突破。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市场机制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制度文明对经济运行发展的有效调节和积极促进作用不可替代。而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恰恰在这些事关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上,缺乏锐敏的认识和科学的研判,囿于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先后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理论观点,引致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刻变革和发展,使这一理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原则又体现了时代特点,较好地适应了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第四,邓小平经济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初步揭示了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新形态。在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地位、制度保证与目标、调节手段、外部条件、战略方针、经济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自始至终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涵盖社会主义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个环节以及生产力理论、所有制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等各个部分的较为完备的科学体系。

三、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当代价值

邓小平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前中国已经跨入21世纪,究竟如何看待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当代价值呢?

1.有利于深化对国情的认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在邓小平经济思想指导下,中国生产力极大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新问题、新矛盾,具体表现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人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尤为突出的是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迫切要求我们运用邓小平经济原理,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从而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有清醒和足够的认识,紧紧把握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促进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基本矛盾和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

2.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探索的课题。邓小平同志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新时期,改革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邓小平经济思想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以人为本”正是对邓小平经济思想深刻的体现。

3.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十分重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邓小平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吸收了国外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有益做法,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而制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将从经济上有力地证明社会主义是成功的,将以铁的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正如邓小平所说的:“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为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4.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全党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此时此刻,重温邓小平经济理论意义非凡,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不沉湎于经典理论中作茧自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地吸收世界主流文明的精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不断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创新——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N].人民日报,1993-11-12.

[2] 曾培炎.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指南[Z].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

会文集,1997,(5).

[3] 魏礼群.论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经济理论[Z].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1999,(3).

[4] 董建才.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价值与历史地位[J].东岳论丛,2001,(4).

[5] 高屹.邓小平经济理论研究述评[J].邓小平研究述评,2003,(6).

[6] 韩振峰.邓小平理论的贡献及其当代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4-08-10(3).

[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当代价值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汉代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