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拷贝学徒到平行生态

2015-01-02 20:06阑夕科技专栏作家
中欧商业评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用户

文/阑夕 科技专栏作家

从拷贝学徒到平行生态

文/阑夕科技专栏作家

中国互联网企业,从跟着美国亦步亦趋的拷贝学徒,转变成拥有独立商业体系的平行生态。

世界上有两个互联网,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

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这两个人口与经济大国基础设施的一员,其代表前沿科技的色彩正在褪去,公众开始坦然接受且习惯不间断连接网络的生活,如同重演“水电煤”的普及历史。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的基因差异也在这两个互联网强国呈现出来:前者富有冒险和开拓精神,极力主张贸易自由,并对制定游戏规则情有独钟;后者则奉行浓郁的保守理念,强于凝聚力和消化力,有着较高的领土意识。因此,自从计算机革命以来,美国一直都是互联网创新的领导者,从物理规则到底层技术,均由那些胸怀改变世界理想的极客主导,进而再由商业社会进行检验,经历优胜劣汰之后,最终形成通行于全球的标准。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互联网带来的消费豁口与产业颠覆,反而比西方国家更加汹涌。这也让中国的互联网很快从一个跟着美国亦步亦趋的拷贝学徒,转变成一个拥有独立商业体系的平行生态。

厘清这种分道扬镳的事实,有助于我们理解中美互联网在应用层面的巨大差异,及其衍生出来的不同玩法。

在线短租:美式文化与中式解构

风靡欧美的Airbnb模式在中国遭遇的,远远不是“水土不服”这么简单。

今年夏天,在线短租平台Airbnb完成1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255亿美元,超过经营历史近百年的万豪集团。与管理着逾4000家酒店的后者相比,提供住宿服务的Airbnb并不实际“拥有”任何屋宅资产。

成立时间比Uber还早2年的Airbnb,是共享经济的一杆旗帜。颇为黑色幽默的是,私有产权是资本主义的制度基础,然而,出于物质过剩和优化效能等经济考量,“使用而不占有”成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流行的新兴概念,而互联网的信息匹配能力,则成为实现这一切想象的必备工具。

Airbnb说服那些有着多余房间——哪怕只是客厅里的空余沙发——的个人,将这些过剩的空间挂牌出租,让短期租客能够以低于经济酒店的价格获得容身之处。

值得一提的是,Airbnb之所以风靡欧美,与西方近十年的“沙发客文化”密不可分,早有非营利性网站Couchsurfing专为全球游客撮合各地的寄宿家庭。只是,相较Couchsurfing的温吞,Airbnb的运营清晰明确,同时在商业化和驱动增长方面也表现出了更强的决心。

Airbnb和它代表的共享经济在中国仍然任重道远,所有人都不会否认激活一个存量巨大的闲置市场将会产生超乎想象的商业价值,只是放在一个敏感而又难以预估的国情底下,其中的风险恐怕要远高于美国市场。

作为旅游业发达的大国,中国在短租市场存在天然的市场空白,但是,由于过高的信任成本和传统文化,中国用户很难跨越心理门槛,让陌生人住进自己家里。根据赶集网旗下蚂蚁短租前CEO翟光龙的介绍,中国短租市场的主体是一群“二房东”,他们在与真正的房东签订长租合同之后,再将房源转手介入短租生意。另外,很多中国在线短租平台在创建初期始终无法解决房源问题,因此不得不投入资本,以租户身份拿到自有房源,再以极其优惠的价格进行市场推广和教育用户。很多职业房东,也因担忧短租模式对于房屋的损坏或是盗窃等隐患,而更加青睐虽然经济收益看上去不及短租、却足够省事的年签租户。

毫无疑问,这和Airbnb提倡的“Renting from real people(从有血有肉的人那里租房)”背道而驰,也与共享经济的核心,即“大规模的业余化”南辕北辙。

小猪短租的创始人陈驰反对简单地用“水土不服”来解释Airbnb模式在中国市场上的受阻,他认为是“环境影响了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行为影响了环境”。小猪短租一方面效仿Airbnb,雇佣摄影师去为优质的个人房源拍照取景、同时起到核实和认证作用;另一方面,则用“房客点评”和“房东日记”作为打消潜在用户顾虑的情感媒介,为交易行为增添心理溢价。

小猪短租房管部负责人王华曾向媒体承认,在线短租的用户体验涉及变量很多,尤其与酒店的标准化管理系统相比,如何保证用户的主观感受是一大挑战。因此,尽管一再宣称完整继承Airbnb的轻运营模式,但是小猪短租仍然开始在线下投入资源,包括贴钱帮助房东装修房间、计划帮助房东安装智能门锁及远程可视猫眼等设备,为供需双方打消不安定因素。

君联资本是小猪短租的投资方之一,在敲定投资意向前,时任君联资本总经理的刘二海并没有问及客单价、回头率和转化率等经营数据,他更关心交易环节里的安全问题,以及未来如何面对监管等趋势问题。这个细节,足以说明Airbnb和它代表的共享经济在中国仍然任重道远,所有人都不会否认激活一个存量巨大的闲置市场将会产生超乎想象的商业价值,只是放在一个敏感而又难以预估的国情底下,其中的风险恐怕要远高于美国市场。

外卖送餐:汝之砒霜,吾之蜜糖

对于中国的O2O创业者来说,“苦脏累活”谁干得多,谁就筑起了更高的壁垒。

拉近信息对称是互联网的重要功能,美国的Yelp——它在中国的对标是大众点评网——就是一个典型的产品:用户评价餐馆,网站聚合数据,最终影响更多用户的选择决策。

GrubHub比Yelp多走了一步,它于2004年由芝加哥的两名程序员创立,在这个以高等教育中心闻名的繁华城市,GrubHub除了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餐馆选项列表之外,还连接了各家餐馆的外卖系统,用户可以一键下单,等着送餐上门。

大学生和独立餐馆是GrubHub发展初期的核心用户,前者的消费能力和活动范围都有限,后者则苦于接触顾客的渠道不够,GrubHub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变相提升了餐馆的翻台率。经过多年经营,它已于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市值达到30亿美元,成为这个细分市场里的一只独角兽。

与大多数美国互联网企业一样,GrubHub维持在一个小而美的规模,它专注于技术的精益求精,比如优化算法、精准识别用户的饮食偏爱,进而提升效率和CPS(按成功交易付费)佣金。GrubHub和它的同行对技术驱动深信不疑,同时忌惮昂贵的人力成本,若非必要,不会轻易涉足需要大量劳工才能完成的事业。

美国人的小心翼翼,换到人丁兴旺的中国,转瞬成为一个机遇。与GrubHub高度相似、同样是发源于高校市场的中国外卖送餐平台“饿了么”,几乎是将整个未来都押在了自建运力这件事情上:2014年4月以来,其团队规模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翻了20倍,达到4000余人——针对那些没有兴趣承担送餐服务的知名餐馆,“饿了么”以自有物流进行输血,完成这项对用户而言体验十分关键的运输工作。

由于需要与美团外卖、百度外卖等后入场的重量级竞争对手抢夺市场,“饿了么”将短途配送视为“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并坚信这是拉大竞争差距的杠杆。“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康嘉曾经派人去海底捞学习对方的服务和管理手段,他主抓送餐员的培训:从制服的扣子应当怎样规范地扣上,到要求他们主动在送餐结束后向用户表达可以帮忙把垃圾带下楼的意愿……事无巨细且奖罚分明。

中国的创业者,常将O2O行业的竞争力比作“苦脏累活”,谁干得越多,谁就砌起了更高的壁垒。看上去,这像是对于消费者的过度宠溺,或者说是重塑整条产业链的雄心。作为盛产“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向。

在最新一轮3.5亿美元融资之后,“饿了么”着手开发出了一套名为“蜂鸟”的移动配送系统。由于无论怎样扩建自有物流团队,想要覆盖中国几百个城市仍然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蜂鸟”系统就是为了消化那些公司无力顾及的长尾餐馆,让社会化物流——也就是兼职配送员——能够接入进来,成为配送大军的一员。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蜂鸟”APP,在通过审核之后,自由选择时间,开通个人的“送餐员”身份,帮助附近的餐馆“跑腿”,同时根据完成的订单量获得收入。一些有着剩余运力的第三方物流团队,亦可整体进入,从中分羹。

中国的创业者,常将O2O行业的竞争力比作“苦脏累活”,谁干得越多,谁就砌起了更高的壁垒。看上去,这像是对于消费者的过度宠溺,或者说是重塑整条产业链的雄心。作为盛产“廉价劳动力”的国家,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向。至于美国未来打算怎么做,或许你已经能够猜到了:他们再度立足于无人机研发的最前沿——无人机送餐的实验化应用已经在湾区的一些咖啡馆和披萨店开始实施了。

叫车应用:野蛮生长的东西两极

Uber在中国的模仿者首先是以出租车盟友的身份出道的。

Uber正在成为令全球政府都感到头痛的一个新生事物,它所制造的麻烦与矛盾一点儿也不比自己宣称的造福成果要少。或许是因为知道中国的政治环境和它所经历的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Uber采取独立策略用以落地和适应中国市场,包括前所未有的合资公司架构。

从一开始就在各个场合宣扬“我的对手就是一个名叫‘出租车’的混蛋”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或许很难理解,Uber在中国的模仿者首先是以出租车盟友的身份出道的。

这里面有两个背景:其一,与美国这个“车轮上的国家”不同,中国的私家车占比有限,出租车是一个更加主流且深受依赖的出行方式;其二,私家车营运属于违法行为,且有行政部门长期灌输的“黑车”帽子。

因此,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帮助出租车司机提高拉活效能的工具,虽然也曾受到部分地方政府的排挤,但总体而言还算稳健。在一轮接着一轮的补贴烧钱大战打完之后,滴滴和快的被资本撮合在了一起,1.6亿用户和每天近600万订单量(2015年5月数据)已经让它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叫车应用。

滴滴和快的选择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最为得心应手的平台模式。当出租车规模已经无法满足极速膨胀的用户需求时,它们分别以专车、拼车等可在平台内部无缝切换的功能模块,来向用户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目前,滴滴快的和Uber除了竞争关系之外,同样也并肩站在与中国行政力量博弈的战壕里,尽管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曾对媒体表示“永远不允许私家车作为专车运营”,但是如何执法、如何应对民意、如何切断交易,都是无解之题。

※※※※※

《西方将主宰多久》的作者、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伊恩·莫里斯认为,地缘决定了东方与西方文明在近代史上的分道扬镳,而全球化将削弱地缘的深厚影响,“随着集装箱货船和喷气式飞机把浩瀚的太平洋变成一个小水塘,那些处于落后边缘的国家或地区,日本、新加坡、中国、印度,会成为更新的全球核心”。

互联网正在加剧沟壑被夷为平地的过程。不无乐观地讲,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已经在很多行业释放出了超过美国的能量——比如,由于没有传统零售业的包袱,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度其实要优于有着沃尔玛的美国。然而,互联网只是科技行业距离商用层面最为接近的一个表层,在那些普通公众感受不到的地方,比如人工智能、深度计算、生物医疗乃至航空航天,美国都是找不到敌手的佼佼者。

这些硬实力都是难以拷贝的,再比如说,中国的智能手机空前兴盛,但是一切繁荣的基础,都离不开美国企业弄出来的Android。

猜你喜欢
用户
雅阁国内用户交付突破300万辆
通报: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84款App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大连海琪袁长羚 专注用户需求,提供独一无二的“打包”方案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两新党建新媒体用户与全网新媒体用户之间有何差别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