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络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2015-01-04 05:38李芬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4期
关键词:牡丹皮赤芍通络

李芬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活血通络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李芬

(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2)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控制与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治疗,观察周期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优于对照组的75.68%(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均有改善(P<0.05),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能够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活血通络方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观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病变动脉增厚、变硬,伴有粥样斑块和钙化,并可继发血栓形成,致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出现缺血症状,患肢出现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和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致残率较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我国60~75岁人群中发病率为17%,并有逐渐增高的趋势[1]。因此,为提高PAD的临床疗效,笔者进行了活血通络方治疗PAD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入住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外科患者74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诊断标准及Fontaine分期标准[2],中医证候参照脉络血瘀证诊断标准[3];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伴有肢体坏疽者;其他原因所致的下肢动脉闭塞,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房颤栓塞症等;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均为Ⅱ期。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68.75±7.31)岁。治疗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69.23±7.57)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PAD的控制与治疗措施,如戒烟、运动锻炼、调脂、降低血黏度、控制血压、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通络方:牡丹皮12 g,赤芍12 g,川芎15 g,地龙10 g,鸡血藤15 g,雷公藤15 g,三七9 g,陈皮12 g,木香12 g,黄芪30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服。3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 1)观察血管功能[踝肱指数(ABI)]、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2)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PAD诊疗标准[4]。显效:治疗后不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不适症状明显得到改善,行走距离较治疗前增加200 m以上且无不适临床表现。有效:临床症状得以改善,行走距离较治疗前增加50~200 m。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不适症状、体征等无明显缓解,行走距离较治疗前增加小于50 m或患者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有序变量的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PAD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PAD患者治疗前后ABI指数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ABI指数为 (0.58±0.23),治疗后为 (0.97± 0.31),对照组治疗前为(0.60±0.22),治疗后为(0.83± 0.28)。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PAD患者AB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治疗组患者ABI指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PAD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比较 见表2。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PAD患者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胆固醇较治疗前均有好转(P<0.05),但治疗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胆固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PAD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PAD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高切 低切治疗组 治疗前 7 . 4 7 ± 1 . 5 2 1 2 . 6 9 ± 1 . 3 9 5 . 3 3 ± 1 . 2 1 6 . 2 8 ± 1 . 5 2全血黏度(m P a · s) 纤维蛋白原(g / L)血胆固醇(m m o l / L)(n = 3 7)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3 . 9 4 ± 1 . 3 3*△7 . 8 5 ± 1 . 2 4*△2 . 5 7 ± 0 . 9 5*△3 . 4 5 ± 1 . 1 4*△7 . 5 2 ± 1 . 4 9 1 2 . 7 3 ± 1 . 4 1 5 . 2 9 ± 1 . 2 3 6 . 2 3 ± 1 . 4 7(n = 3 7) 治疗后4 . 8 6 ± 1 . 2 1*9 . 5 5 ± 1 . 2 7*3 . 8 2 ± 1 . 1 9*4 . 8 7 ± 1 . 2 3*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PAD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动脉硬化的3大高危因素分别为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吸烟。从男女发病情况来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我国男性吸烟者较多有关[5]。PAD易发于小腿胫腓动脉、股腘动脉及主髂动脉,而以股腘动脉发生率最高,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大腿内收肌管周围肌肉反复收缩造成的机械性损伤有关。PA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有几种假说: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学说、脂质浸润学说、血流动力学说、遗传学说。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PAD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现代医学在PAD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疗效尚不满意。因此,笔者为提高临床疗效,进行了活血通络方治疗PAD的临床研究。

PAD属于中医学“脱疽”“痹证”等范畴,基本病机为瘀血阻络、失于濡养,治宜活血通络、以复其脉,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病程日久,缠绵难愈,可损耗气血,发展为虚证,因此应尽早治疗,以便早日康复。笔者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选择了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饮片进行配伍,以提高PAD的临床疗效。方中牡丹皮、赤芍苦寒清泄,功善活血祛瘀,具有“活血不动血”的特点;川芎辛散温通,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有通达气血之功效;三七甘温,活血化瘀止痛,具有“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同时具有止血之功,以防牡丹皮、赤芍、川芎活血动血;地龙性善走串,长于活血通络止痛。鸡血藤、雷公藤为植物之藤蔓,取类比象,具有较强的通络之功,加强牡丹皮、赤芍、川芎之品通络之功,尚能养血行血。木香、陈皮芳香理气,增强牡丹皮、赤芍等活血通络之功。黄芪甘温补中,健脾益气,以防大量活血通络之品损耗正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牡丹皮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赤芍具有抗炎止痛,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的作用[6];川芎能扩张血管,增加肢体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7];三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溶栓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8];地龙具有纤溶和抗凝的双重作用[9];雷公藤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抗凝、纠正纤溶障碍、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改善微循环;鸡血藤能降低胆固醇,具有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增加股动脉血流,降低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10];陈皮能降低胆固醇;木香能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黄芪具有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作用。诸药相合,具有较强的活血通络复脉之功,能够增强对PAD疗效。

本研究表明,在PAD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能够进一步改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增加ABI指数,改善血管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本研究为单中心、单学科、小样本的临床研究,其研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 刘振伟,冯秋菊,赵军.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0(10):1277-1278.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1):923-924.

[3] 孙朗清,郑则敏,黄小宾,等.清脉胶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52-953.

[4] 陈伯楠,候玉芬,周涛.周围血管病中西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50-253.

[5] 王全胜,刘革命.温通化瘀丸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68-1069.

[6]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9-171.

[7] 金玉青,洪远林,李建蕊,等.川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3,4(3):44-48.

[8] 朱静,谢燕飞,左爱仁.三七总皂苷药理学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3,63(12):67-70.

[9] 刘调调,李晓红.地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山东中医,2012,31(7):529-231.

[10]秦建鲜,黄锁义.鸡血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80-182.

R543.6

B

1004-745X(2015)04-074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4.066

2014-08-25)

猜你喜欢
牡丹皮赤芍通络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识别真假牡丹皮
唐太宗与牡丹皮的故事
呼伦贝尔野生赤芍资源科学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赤芍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新疆赤芍
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品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
益温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