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

2015-01-05 05:19马钢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生长抑素微血管

马钢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

马钢
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法:收治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给予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复发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

显微血管减压术;复发;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脑神经疾病,是由于该神经遭到桥小脑角的异常血管压迫,导致神经脱髓鞘发生病变所引起的疼痛[1]。该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上升,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其临床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发作时间为数秒或者数分钟不等。临床上常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但是部分患者术后会产生复发[2]。本研究中,通过改善显微血管减压术对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并做如下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对照组男4例,女6例;年龄41~63岁,平均(56.48± 1.71)岁;首次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发现的责任血管:单纯岩静脉2例,小脑前下动脉3例,小脑上动脉1例,椎动脉4例。观察组男3例,女7例;年龄41~62岁,平均(56.09±1.55)岁;首次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发现的责任血管:单纯岩静脉3例,小脑前下动脉2例,小脑上动脉2例,椎动脉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责任血管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手术方法:对照组:给予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平卧在床,头侧向一边,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多于耳后发际做1个约5cm的内斜切口。将骨膜下组织剥离后,于枕乳缝交点下方进行钻颅。将脑硬膜切开后,慢慢排出脑脊液。利用显微镜实施手术,将粘连的蛛网膜分离,为使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与神经根分离,需对其进行游离,然后再垫入Teflon棉或者涤纶片,最后止血、清理切口,便可将颅腔关闭。观察组:给予实施改良后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具体改良方法:①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切口,虽然横切口或者内斜切口创伤比较小,但是牵拉肌肉使骨窗暴露的难度较大;②为减少开颅时间,应当使用直径2cm的微骨窗;③对骨窗上边缘的内板进行磨除可增加手术的空间及扩宽医生视野;④全方位探查三叉神经根入颅区的地方,对其小血管及蛛网膜进行梳理;⑤对于未发现有责任血管的患者,充分对其三叉神经REZ区的小血管和蛛网膜进行处理;⑥垫入Teflon棉或者涤纶片,将整段三叉神经包绕并用钛夹进行固定;⑦最后采用人工硬脑膜对硬脑膜进行修补,不放置引流管。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经过手术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且不再复发;②有效:症状、体征均有所好转,疼痛频率减少,疼痛程度减轻;③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疼痛的频率及程度均无缓解甚至加重[3]。(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总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对所得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2.51±0.68)h,住院时间(6.83±2.41)d;对照组分别为(4.08± 0.33)h、(10.29±2.37)d。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手术时间=3.92,t住院时间=2.39)。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讨论

目前,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是邻近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所引起的[4]。随着人们年纪的增加,血管壁弹性减弱,形成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导致血管与周围蛛网膜发生粘连,逐渐靠近神经根,最后引起神经纤维脱髓鞘,产生疼痛。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虽然能够缓解其疼痛,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患者复发的主要原因有:蛛网膜粘连;隔离物移位或者脱落;出现新的责任血管;隔离物的大小或者材料选择不适当[5]。对术后复发的患者仍然以显微血管减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手术进行改善。多项研究表明,改善后的显微血管减压术能够缓解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频率和疼痛程度,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多于观察组,总有效率也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改善后的显微血管减压术对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少其手术和住院的时间,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郭放.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5):63-64.

[2]石勇.显微手术治疗1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效评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5):81.

[3]王宇飞.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8):11-13.

[4]杨德宝.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与再手术[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3):308-310.

[5]戴永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4,21(5):812-814.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黄群福.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效果分析[J].药物与临床,2014,4(7):99-101.

[3]张朝晖,曾元.大剂量生长抑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肠外瘘的有机对照研究[J].广东医学,2012,33(13):2007-2009.

[4]张二勇,张春军.生长抑素回聊48例腹部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122-128.

[5]方坚祥,孙海燕.生长抑素对老年恶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74(3):210-213.

[6]郭勇,吕洋,孙璐璐,等.生长抑素对急性肠梗阻大鼠肠上皮细胞外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J].中 国急救 医 学,2012,32(12):1113-1116.

[7]徐稳浑,钟莲英,黄慧珍.生长抑素在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J].海南医学,2010,21(10):232-235.

[8]贾琦,张颂恩,魏黎煜.生长抑素对急性肠梗阻病人内环境的影响力[J].中国医师杂志,2005,7(3):339-340.

[9]陈霞,高杰,王顺福,等.生长抑素类似物在急性机械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09,3(3):30-32.

[10]张莲阳.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J].局部手术学杂志,2005,2(2):66-68.

[11]李宁.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用外科杂志,2008,28(9):700-702.

[12]朱峰.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3,17(4):655-656.

Surgicaltreatmentofrecurrenttrigeminalneuralgiaafter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

MaGang
DepartmentofNeurosurgery,theFirstpeople'sHospitalofKunmingCity650011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urgicaltreatmentofrecurrenttrigeminalneuralgiaafter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ethods:20casesofrecurrenttrigeminalneuralgiawereselected.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controlgroupandthe observationgroupwith1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andthe 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withmodified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Results:Theoperationtimeandhospitalizationtimeof theobservationgroupwereless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ndthetotaleffectiverate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effectofmodified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onrecurrenttrigeminalneuralgiawassignificant.

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Recurrence;Trigeminalneuralgia

10.3969/j.issn.1007-614x.2015.29.51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生长抑素微血管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三叉神经痛难忍 家庭自灸速缓解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