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州地区89例登革热病例的临床分析

2015-01-05 05:18余凯温立强510120广东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北院急诊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29期
关键词:登革热皮疹白细胞

余凯 温立强510120广东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北院急诊科

2014年广州地区89例登革热病例的临床分析

余凯 温立强
510120广东广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北院急诊科

目的:分析登革热病例的临床特征,为登革热的早期诊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早确诊、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可以防止登革热的进一步流行和扩散。

登革热;临床特征;临床分析

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以传播迅速、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病死率低、具有自限性为特点的传染病。其病理变化是全身血管损害引起血管扩张、充血,导致出血和外渗,包括皮下、心脏、肺、胃肠道的水肿和出血,脑组织的炎症、水肿,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汇管区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肾上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出血[1]。我们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9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7月-12月收治登革热患者89例,男 40例(44.94%),女 49例(55.06%);年龄19~88岁,平均55.11岁(>60岁44.94%,≤60岁55.06%)。居住海珠区38人(42.7%),越秀区15人(16.85%),荔湾区18人(20.22%),其他地区18人(20.22%);无业13人(14.61%),退休45人(50.56%),自由职业6人(6.74%),学生3人(3.37%),职员或其他22人(24.72%)。其中登革热66例,登革出血热23例,重型登革热0例。

结果

临床表现:患者骤然起病,基本以发热起病(96.63%),多伴乏力(73.03%)、头痛(61.80%)、肌肉酸痛(55.06%)、皮疹(50.56%),部分伴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32.58%)及脏器出血(牙龈出血、鼻衄、血尿、血便、阴道出血)(25.84%),少数伴有呼吸道症状(咳嗽、气促)(2.24%)。发热热型以不规则热为主,少数病例表现为弛张热。其中体温≥39℃66例,38~38.9℃12例,≤37.9℃8例。热程3~7d,平均5d。皮疹出疹时间在发热后第3~5天。皮疹表现:针尖样出血点40例(88.89%),斑丘疹4例(8.89%),充血性皮疹1例(2.22%)。皮疹主要分布于四肢、躯干,头颈部较少,极少伴瘙痒,未见脱屑。

实验室检查:本组患者通过NS1抗原、RNA或血清学检测IgM、IgG确诊。大部分患者血常规白细胞(70.79%)、中性粒细胞(65.17%)和血小板(83.15%)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白细胞(0.03~0.75)×109/L,血小板最低8×109/L。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受 损 , AST>4078.65%, AST>80 44.94%;ALT>5042.69%,ALT>100 13.48%,AST、ALT同时升高42.69%。部分患者心功能受损,CK>174 44.94%,CK-MB>2413.48%,LDH>25274.16%。少数患者有血尿、便血,尿潜血阳性24.71%,大便潜血阳性16.67%。部分患者凝血功能异常,PT>14.43.57%,APTT>3560.71%,TT>21 45.24%。合并肺炎25例(31.25%),合并胆囊炎7例(16.28%)。

治疗效果:本组89例患者确诊后经以对症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预后良好。住院天数2~22d,平均6d,其中≤6d66例(74.16%),>6d23例(25.84%);住院费用2487~22268.01元,平均费用5998元,其中>6000元31例(34.83%),≤6000元58例(65.17%)。

讨论

发病特征:本组病例资料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广州市区登革热发病平均年龄55.11岁,55.06%的患者≤60岁,提示发病人群以青中年为主,职业主要为退休人员(50.56%),42.7%的患者住海珠区。本次疫情暴发高峰在8月-11月。

临床表现:本组病例未发现重型登革热。登革热的典型临床表现依次为发热(96.63%)、 乏 力(73.03%)、 头 痛(61.80%)、肌肉酸痛(55.06%)、皮疹(50.56%),消化道症状(32.58%)、出血(25.84%)等。发热表现为中到高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的程度一般与发热相关,热退症状可缓解,皮疹的形态表现不同,以针尖样出血性皮疹为多见。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部分有出血症状,出血症状可出现于各系统,具有相应的出血表现。由于症状无特异性,尤其是早期,容易误诊,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亦可有发热、出血、休克、尿少等表现,结合血清学检查可鉴别。

实验室表现:本病的确诊主要依据NS1抗原、RNA及登革热病毒IgM抗体、IgG检查。本组病例全部通过NS1抗原、RNA或血清学检测确诊。在脏器受损中,血液系统受累最多,74例(83.15%),其次是心脏40例(44.94%)、肝脏38例(42.69%)、胃肠29例(32.58%)、肺脏25例(31.25%)、肾脏6例(6.74%),未出现神经系统受损。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其中70.79%的患者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最低值0.75×109/L,考虑与毒素直接损伤白细胞有关;65.17%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最低值0.03×109/L;83.15%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最低值8×109/L。其发生主要因DV进入机体后形成病毒-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进而导致血小板破坏[2],同时考虑与登革热内毒素血症抑制骨髓造血系统、病毒直接损伤亦有关。本组病例心脏、肝脏损害亦较为突出,肝脏的损害主要与两方面相关:①DV直接侵犯肝脏;②病毒-抗体复合物引起变态反应[3]。其他脏器受损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DV的直接侵犯、激活补体系统及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因素有关。本病的严重程度与受累脏器的多少相关。

治疗与转归:登革热属自限性疾病,DV进化中,其核苷酸的变异会导致病毒毒力的变化,侵入宿主后,宿主能减慢病毒的合成速度,进而降低发生病毒血症的可能性[4],诊治及时,病死率低。目前登革热的治疗无特殊药物,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①患者经筛查确诊后,在有防蚊设备的病房中进行隔离治疗。②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使用利巴韦林,尽管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早期抗登革热病毒治疗可能有益[5]。③急性期卧床休息,尤其有出血倾向的患者。④高热患者一般采取物理降温,尽量避免酒精擦浴及使用乙酰水杨酸及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降温,防止溶血和增加出血风险,中毒症状明显或高热时间较长的患者,适当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10mg,1次/d),以减轻其中毒症状,但需加强制酸护胃,防止消化道出血。⑤尽量采取静脉营养、加强补液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⑥白细胞明显降低,应用瑞白升白细胞,本组8例患者使用瑞白,白细胞最低值0.75×109/L。⑦对有出血症状的患者适当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对少数血小板降低严重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血小板治疗,本组7例患者输注血小板,血小板最低值8×109/L。⑧对肝功能异常、心肌损害的患者予护肝、营养心肌等对症处理。本组患者没有发展为重型登革热,均治愈出院。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和及时灭蚊、防蚊、消除蚊虫滋生地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登革热流行的5月-11月,对有蚊虫叮咬史、急性起病、高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心功能受损的患者,要高度警惕本病的可能性,及早行病原学检查确诊,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本病的进一步流行和扩散。只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绝大部分登革热患者预后良好。

[1]杜建伟,潘先海.中国登革热流行概况与流行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12):1429-1433.

[2]晏辉均.登革出血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03,3(3):372-374.

[3]UeharaPM,daCunhaRV,PereiraGR.Liver involvement in patients with dengue hemorrhagicfeverararephenomenon[J].Rev Soc BrasMed Trop,2006,39(6):544-5471.

[4]胡志君.登革病毒致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册,2000,7(6):164-168.

[5]丁雨声,毛家荣,蒋丽梅,等.登革热47例临床治疗分析及策略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7):654-656.

表1 两组放射性损伤对比[例(%)]

参考文献

[1]唐爽,李素芳,林灿洁,等.大分割三维适形

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1):69.

[2]欧阳伟炜,卢冰,付和谊,等.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疗效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3):312.

[3]田野.乳腺癌放射治疗简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2):30.

[4]李有强,李高峰.术后放射治疗1、2期乳腺癌2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313.

[5]金雪漠,段琼玉,等.不同剂量分割方案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四川医学,2013,34(1):106-107.

Clinicalanalysisof89caseswithdenguefeverinGuangzhouareain2014

YuKai,WenLiqiang
DepartmentofEmergency,NorthBranchofSunYat-senMemorialHospitalofZhongshanUniversityinGuangzhou,Guangdong 510120

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featuresofdenguefeverandprovideepidemiologicaldataforearlydiagnosisand treatmentofdenguefever.Methods:Theclinicaldataof89casesofpatientswithdenguefever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Allpatientswererecoveredanddischarged,therewasnodeaths.Conclusion:Diagnosingearlyandreportingtohealthand epidemicpreventiondepartmenttimelycouldpreventthepopularandspreadofdenguefeverfurther.

Denguefever;Clinicalfeatures;Clinicalanalysis

10.3969/j.issn.1007-614x.2015.29.53

猜你喜欢
登革热皮疹白细胞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白细胞
健康教育在登革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