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5-01-06 23:55王浩军张晓琳马军敬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5期
关键词:收入差距社会保障

王浩军+张晓琳+马军敬

内容摘要:探索转型时期我国居民消费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考虑影响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的各种因素,最终选取储蓄率水平、人口老龄化结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这四个目前在我国很突出的因素作为研究变量,并用这四个因素的代理指标(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与居民最终消费率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四个指标都与居民最终消费率有很大的相关性。为此,建议在扩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战略实施中,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注视公平分配。

关键词:居民最终消费率   社会保障   收入差距

问题的提出

消费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决定着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存在“高投资、低消费”的态势,数据统计,2000-2010年这10年间,我国消费率从62.3%下降到48.2%。然而,后经济危机时代,投资的低效率使得资本收益率过低,扩内需、提高消费率成为我国转型时期实现国民经济有效治理的重要内容。

研究综述

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因素众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系统地进行了研究。其中:Parker和Preston(2002)通过研究美国1982-1997年期间的消费年均增长率变动,指出影响消费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跨期替代、消费偏好变动、及消费保险非完全市场化。Hubbard、Skinner和Zelds(1995)等人用生命周期模型并综合考虑了年收入水平、医疗费用及寿命长度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分析了政府公共医疗补助计划对低、中收入家庭储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家庭消费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段炳德(2009)分析了我国1978-2008年的消费率情况,认为社会安全网不健全是我国消费率偏低的重要原因。居民对医保、养老、失业与教育等的预防性储蓄,阻碍了消费的扩大。建议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安全网以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提高消费率。陈金明(2012)分别基于我国2000-2012年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的面板数据和1978-2010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作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代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分别呈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关系,且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人口年龄结构是居民消费的格兰杰原因。齐吴珍(2012)根据我国1993-2010年的经济数据,分析了这一期间我国居民消费的变化趋势,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率和平均消费倾向总体上都呈现一种单边下降的趋势。并运用回归分析、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五个主要因素:收入增长率;收入分配差距;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房价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消费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少有将我国目前社会上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如高储蓄水平、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大等全部纳入研究范围的,分析缺乏针对性、全面性。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我国消费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期望对我国实践有所帮助。

变量解释、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变量解释及数据来源

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有高储蓄、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收入差距大等,因此选取这四个因素,并各设一个代理指标: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作为本文研究的自变量。在因变量居民消费上,采用衡量指标居民最终消费率。

各变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如下:

1.居民最终消费率(sum):用居民消费占GDP的百分比来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

2.储蓄率(sav):用城乡居民储蓄年底余额占GDP的百分比来表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

3.老年抚养比(eld):中国有关法律规定:15-64岁为劳动年龄区间。因此,本文的老年抚养比指标用大于最大劳动年龄的人口数占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表示,即

4.社会保障支出比(sse):用每年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总额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表示。数据根据《2012中国财政年鉴》和《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5.全国居民基尼系数(gini):我国国家统计局是将城镇和农村分别计算的居民基尼系数,对于全国居民基尼系数,采用Sundrum在1990年提出的城乡分解法来计算,其公式为:

其中,G、G1、G2分别表示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农村居民基尼系数,p1、p2分别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μ、μ1、μ2分别表示全国人均收入、城镇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其中全国人均收入是根据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用人口比重加权平均得到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的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我国1990-201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区间,为了避免模型中出现伪回归现象,首先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来判定变量的平稳性。如果变量是非平稳的,那么检验变量是否单整,即通过对变量采取协整检验来确定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本文采用了Johansen检验方法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协整分析的是变量之间的单程关系,而确定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则需要采取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所以本文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又对变量采取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最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是如何影响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的。

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endprint

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主要是用来判定时间序列的平稳性,以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发生。基于单位根思想,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得出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这五个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经过ADF单位根检验,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这五个变量不是平稳时间序列,但其一阶差分都是平稳时间序列。服从一阶单整,则可通过协整检验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二)协整检验

所谓协整,是指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即这些变量直接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协整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当只有两变量时一般采用E-G两步法;当存在多变量时,一般采用Johansen方法进行检验。本文有五个变量,因此选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估计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结果都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时间序列居民最终消费率、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协整方程如下:

sum=0.9108+0.1653sav-4.4144eld+0.5411sse-0.46533gini                                       (1)

由检验结果可知,常数项和解释变量的统计量都显著。模型的估计参数为:R2=0.9063,DW=2.1456,F=41.1146,P=0.0000,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又4-du=2.203>DW=2.1456>du=1.797,所以此方程不存在序列相关性。由协整关系模型可知,从长期来看,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对居民最终消费率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储蓄率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导致居民最终消费率增加0.1653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导致居民最终消费率减少4.4144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支出比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导致居民最终消费率增加0.541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导致居民最终消费率减少0.4653个百分点。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主要是分析两个时间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存在,即分析当期因变量能在多大程度上被自变量所解释,以及自变量的滞后期是否提高了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检验思路是:用当前的因变量对因变量的若干滞后期及自变量的若干滞后期进行回归,然后检验自变量的这些滞后期变量作为一个整体是否改善了回归结果,如果结果是肯定的,则称该自变量是因变量的格兰杰原因。本文采用Eviews6.0软件得出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这五个变量格兰杰检验结果,结果如表3所示。

从格兰杰检验结果可知:我国居民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这四个变量都是居民最终消费率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却都不成立,具有单向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这四个变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最终消费率的走势。

(四)回归模型

用Stata软件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将所选取的解释变量引入模型,按sum=β0+β1sav+β2eld+β3 sse+β4 gini+u方程进行多元线性OLS回归,得到表4结果。

OLS回归结果:(2)

考虑到本文所研究的影响消费率的各因素之间有可能有相关性,为了使回归的结果更加可靠、有效,运用似无相关回归(SUR)来对模型进一步估计,见表5。

对比表4和表5可以发现,OLS回归结果和SUR回归结果的差异性很小,结果基本一致,而且两个回归结果的拟合优度都在90%以上,这更进一步加强了该多元线性回归公式结论的可靠性。

对sav、eld、sse、gini四个自变量分别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均显示该四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sum是显著的,并且对整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F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四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是联合显著的。

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OLS回归结果公式(2),可以知道储蓄率与居民最终消费率之间是反相关的关系,储蓄率每增加1%,居民最终消费率减少0.165313%,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金额越多,用于消费的金额就会减少;老年抚养比和居民最终消费率之间也是反相关的关系,而且影响系数很大,老年抚养比每增加1%,居民最终消费率就减少4.414363%,受消费倾向和传统消费方式的影响,老年抚养比越高,居民用于消费的金额就会越少,可见我国目前的老龄化现状在深深地制约着我国居民的消费;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和居民最终消费率之间也是反相关的关系,全国居民基尼系数每增加1%,居民最终消费率就会减少0.4158295%,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表示了收入分配不平均,基尼系数越高,说明中国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这大大限制了国家拉动内需的发展。

在回归结果中我们发现,社会保障支出比和居民最终消费率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促使居民最终消费率增加约0.5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的比重越高,居民用于预防未来发生不测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越少,相应地在消费方面会有所增加。

从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形成的散点图(图1)看:随着目前居民最终消费率的逐渐降低,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整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储蓄率、老年抚养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和居民最终消费率是反相关的关系,所以有此趋势是正常的。可是社会保障支出比与居民最终消费率也有相反的发展方向,这好像与回归方程中正的回归系数是矛盾的,然而,像上面回归结果分析中所提到的,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的比重越高,居民的防御性储蓄会减少,相应地会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所以居民最终消费率和社会保障支出比的相关系数为正;但是影响居民最终消费率的因素很多,与居民最终消费率呈反相关关系的因素也很多,本文的研究中就有三个(储蓄率、老年抚养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当这类因素对居民最终消费率的反向影响力大于社会保障支出比对居民最终消费率的正向影响力,就会出现回归方程②和图1的结果。endprint

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与居民最终消费率都有很大的相关性。高储蓄率、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已深深地制约了我国居民的消费。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率务必要先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使人们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去消费,并且在消费时没有后顾之忧,敢于去消费,而这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强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做支撑。

建议

(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很强,政府应尽快弥补制度缺失,建立一套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一套涵盖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减少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提高人们的消费信心,尤其是通过逐步平衡城乡社会保障待遇和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可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预期和消费结构,达到大规模拉动居民消费的目的。此外,便民快捷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也有助于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的流动,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利于人们增收并间接拉动消费。

(二)缓解收入差距并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

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高位徘徊,这对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很不利。因为高收入群体有消费能力但缺乏消费倾向,而低收入群体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却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因此,需要政府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差距所引发的消费疲软现象。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例的途径有:

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同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

二是通过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可以实现低收入群体收入向上的流动,这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路径。

三是综合利用财税、转移支付等手段,加快构建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参考文献:

1.杨丽.农村居民消费率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9)

2.车晓惠.我国最终消费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4)

3.方匡南,章紫艺.社会保障对城乡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3(3)

4.杨向晴.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3(6)

5.齐吴珍.我国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2(4)

6.苏兴林.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5)

7.贾颖.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12(2)endprint

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与居民最终消费率都有很大的相关性。高储蓄率、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已深深地制约了我国居民的消费。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率务必要先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使人们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去消费,并且在消费时没有后顾之忧,敢于去消费,而这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强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做支撑。

建议

(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很强,政府应尽快弥补制度缺失,建立一套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一套涵盖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减少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提高人们的消费信心,尤其是通过逐步平衡城乡社会保障待遇和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可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预期和消费结构,达到大规模拉动居民消费的目的。此外,便民快捷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也有助于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的流动,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利于人们增收并间接拉动消费。

(二)缓解收入差距并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

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高位徘徊,这对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很不利。因为高收入群体有消费能力但缺乏消费倾向,而低收入群体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却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因此,需要政府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差距所引发的消费疲软现象。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例的途径有:

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同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

二是通过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可以实现低收入群体收入向上的流动,这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路径。

三是综合利用财税、转移支付等手段,加快构建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参考文献:

1.杨丽.农村居民消费率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9)

2.车晓惠.我国最终消费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4)

3.方匡南,章紫艺.社会保障对城乡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3(3)

4.杨向晴.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3(6)

5.齐吴珍.我国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2(4)

6.苏兴林.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5)

7.贾颖.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12(2)endprint

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储蓄率、老年抚养比、社会保障支出比、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与居民最终消费率都有很大的相关性。高储蓄率、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已深深地制约了我国居民的消费。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率务必要先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使人们有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去消费,并且在消费时没有后顾之忧,敢于去消费,而这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强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做支撑。

建议

(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很强,政府应尽快弥补制度缺失,建立一套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通过建立一套涵盖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减少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提高人们的消费信心,尤其是通过逐步平衡城乡社会保障待遇和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可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预期和消费结构,达到大规模拉动居民消费的目的。此外,便民快捷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也有助于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的流动,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利于人们增收并间接拉动消费。

(二)缓解收入差距并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

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高位徘徊,这对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很不利。因为高收入群体有消费能力但缺乏消费倾向,而低收入群体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却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因此,需要政府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差距所引发的消费疲软现象。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比例的途径有:

一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同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

二是通过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可以实现低收入群体收入向上的流动,这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路径。

三是综合利用财税、转移支付等手段,加快构建中等收入群体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参考文献:

1.杨丽.农村居民消费率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9)

2.车晓惠.我国最终消费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2(4)

3.方匡南,章紫艺.社会保障对城乡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3(3)

4.杨向晴.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3(6)

5.齐吴珍.我国居民消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2(4)

6.苏兴林.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2(5)

7.贾颖.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收入差距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从社会统合的视角看社会保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