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消费购买决策模式变迁及企业营销应对

2015-01-06 00:18蒋昀洁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5期
关键词:自媒体营销策略

蒋昀洁

内容摘要:自媒体时代意味着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公开生产信息并影响到他人。消费者与企业的交互作用远胜于以往,购买决策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自媒体时代消费者和企业交互特点及消费购买决策模式的变迁,提出企业应对策略,为企业营销活动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媒体   购买决策模式   营销策略

自媒体时代消费者-企业交互特点分析

(一)低进入门槛使得个体都是信息发布者

博客、播客、维客、论坛、即时通讯等媒介形式的大量涌现,新闻发布的技术门槛和进入门槛降低,让消费者个体不再需要经过“审批”就可以在公开平台发布信息,有价值的信息还会通过其他平台进行二次传播。自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介形式的优势在于技术保障下无限发展的可能,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拥有了全民生产信息的权利,可以说是真正属于大众的共享媒体。

无论是博客、BBS、微信、QQ、MSN,都可能成为即时消息源。自媒体的多角度发声,能给事件不一样的解读。进入门槛之低,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想法或转载关注的信息,个人影响力在自媒体时代被放大。只要搜索方式合适,并获得一定的浏览权限,理论上其购买评价信息可以为所有网民获知。低进入门槛赋予消费者主动发声权利的同时,也使负面评价信息更容易引起人们关注。这种足以颠覆传统大众媒体或专业机构垄断的草根媒体应越来越受到企业营销的重视,将是未来企业营销的发展趋势。

(二)终端融合使得信息即时交互更加便利

自媒体作用于消费者信息互动的意义还体现在即时性上。自媒体给即时交互信息创造了便利,这一点正是传统媒体的软肋。

媒介融合的一大特征在于PC、PAD、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融合。据CNNIC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共计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如图1所示。

随着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的价格持续走低以及手机应用服务的多样性和深入性,手机上网成为网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选择。2013年新增网民数量有73.7%来自手机网民,手机网民的增幅远大于电脑网民。其中,40岁以下年轻网民占比最大。手机用户在接入互联网进行信息交互时,碎片化、流量相对电脑较少的特点使得对结构精巧的“微信息”更加青睐。同时,年轻的手机用户的交互意愿也更为强烈。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目前我国共有6亿微信用户,其中微信公众账号在最近15个月内增长到200多万个,并保持每天8000个的增长速度以及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13亿微博注册账号,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共有103家。微博、微信、微电影……新媒体已进入“微”时代。这些新的媒介形式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碎片化的零散时间传递信息,如等人、排队、候车等,即时交互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或者实施购买后,仅仅只需利用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即可完成上传产品照片或者发布消费体验与朋友圈进行互动分享。终端融合为自媒体时代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也使得信息即时交互成为自媒体的一大优势。

(三)信息交互对企业具有双面效应

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人际互动的门槛一再降低,信息互动越来越频繁,信息的共享与交互甚至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对企业而言,自媒体时代应运而生的信息交互可谓是一把双刃剑,“真相还在穿裤子,谎言已环游世界一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既可以为企业及产品带来高效的信息传播,也能瞬间使品牌形象轰然瓦解。自媒体真正使大众评价和监督变得有意义,企业及产品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再也无法忽视或绕过消费者的负面评价。

2008年5月18日,央视汶川慈善捐款晚会上,当时“王老吉”背后的生产商——广东加多宝集团一夜成名,受到网友的广泛热议和疯狂转载,加多宝三个字甚至化身良心、公信、慈善的代名词。2012年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爆料:“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了。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截至当天22时,仅十小时过后,短短两行字被网友疯狂在新浪微博上转发近5万次,在腾讯微博上已转播近25万次。如此高效、迅速的传播效率和有效到达率,传统媒体难以望其项背。赵普的这则微博引起了普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深入关注,一时间乳制品企业人人自危,自此“皮革奶”“工业明胶”等谜团随之一一揭开。自媒体时代信息交互的特性使企业经营特别是营销活动,完全曝光于消费者的视线与公议之下,真正受到消费者的监督和评价。信息交互的深入和即时性对企业具有双重作用。

自媒体时代消费购买决策模式的变迁

经典营销理论的消费购买决策模式发端于消费者自身需求,而后进行信息搜集、评估选择,再形成购买决策,最后实施购买、形成评价,即维持、忠诚或退出。现时的消费购买决策过程已经在信息零距离、无间断交互中发生了变化。笔者认为,自媒体时代的购买决策首先来自于消费者对网络信息的主动关注,如朋友圈、QQ群等,由他人提供的信息中激发内隐需求。而后,再利用互联网及其他社交媒体进行信息搜集,如果有可能还会与企业进行实时互动,获取产品或服务的直接信息,甚至还可以进行产品远程体验。作出购买决策之后,以现场购买或网络购买的形式实施购买行为,并在消费过程中及使用产品后积极利用社会媒体分享自己的体验心得,这种体验心得将会成为社交群体中其他潜在顾客的重要参考信息。如图2所示。

上述消费购买决策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与企业的交互作用上。自媒体时代消费者的购买模式,从形成需求到信息收集,再到评估选择、购买决策、购后评价,整个过程都紧紧围绕着与企业的互动体验。特别是在信息收集、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三个环节,其交互特性体现得尤为突出。

(一)信息搜集:从壁垒到通道

传统模式中,消费者搜集信息的渠道主要为电视、报纸、杂志、户外、现场促销等一些媒介形式,信息搜集渠道比较单一,即基本都是企业单向输出的信息,消费者只能被动地强制接受。广告作为企业展示产品信息的主要渠道,又会被消费者视为“王婆卖瓜”而缺乏可信度。有些企业会通过衔接一些公共事件的方式,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侧面展示企业形象,但这种机会相对较少,可遇不可期。消费者自身狭窄的社交圈也很难获知有价值的产品评价信息。由于二次传播的壁垒很高,如果不是极其特殊的情况,一般主动在社交圈里散布产品信息的可能性较小,信息传播往往止步于购买行为的结束,二次传播的可能性及范围都很有限。endprint

自媒体给消费者创设了一个个交互信息的平台。消费者在关注某类信息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引致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继而又可以利用专业网络社区、朋友圈等中转平台征询意见,熟识的人所提供的信息必然比企业广告更具有说服力。经验信息来源较之企业“自卖自夸”,更容易被人采信。类似于“公开留言板”的自媒体打通了可信度更高的私人群体信息流转通道,使得消费者获取该方面信息更为便利。

(二)购买决策:从现场到前置

web2.0体系下,消费者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快速,社交网站、BBS、微信、微博的广泛使用,使得分享成为消费者的普遍理念甚至生活方式。信息搜集的渠道被打通,消费者的评估选择、购买决策也会更加理性。基于他人使用感知评价共享的信息,比企业单方面营销宣传的信息更令人信服。理性决策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决策节点的前移。以婴儿奶粉为例,购买者可能会利用互联网及其他社交媒体在自己所属的朋友圈、妈妈群里提前做相当多的准备工作,对各种奶粉品牌的特点、婴儿的适应症进行周全而细致的了解,而后作出购买决策。实施购买在整个环节中反而变得无足轻重,也难以受到现场促销人员提供信息的影响。这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前置性特征也很好地解释了一些行业的实体店无力反击网店冲击的现象。并非门店销售人员不努力或是门店选址不理想,问题的根源还在于现时的消费购买决策模式的变化——原先会在现场“眼见为实”的购买决策前移了,光临门店就是简单的实施购买。

(三)购后行为:从被动到主动

自媒体时代消费购买过程最大的变化主要还体现在购后行为上。传统体系中,消费者在实施购买后,对企业、产品或服务任何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一般只会在很小范围的社交圈里进行口述式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信息传播,如朋友、同学、亲戚等。效率低下,具有偶发性,社交圈之间很难叠加散布信息,传播面极其有限。如果消费者购后不满情绪并不很严重,甚至会因为较高的评价成本和反馈成本选择隐忍或忽略,“购后不满吃闷亏”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购后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失去了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消费者的被动购后行为类似于一个很难触及和感知的“黑箱”:内容很丰富,企业却看不到。

自媒体大大降低了消费者购后评价成本及信息反馈成本,打开了购后“黑箱”。其一,消费者评价方式更加宽松。任何关于企业及产品的评价、体验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向公众发布,不存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局限。匿名评价的方式让很多消费者如果遭遇购物不满甚至会大放厥词,毫无顾忌。不排除一些恶意评价,泥沙俱下。其二,消费者评价意愿更加强烈。以电商企业为例,很多企业特别重视消费者购后评价,出尽奇招刻意引导客户给出评价特别是正面评价。如京东送京豆、淘宝商铺返现金、苏宁易购返积分等。其三,消费者评价途径更加便捷。媒介融合时代给予消费者使用自媒体的无限可能,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就能实时将评价信息反馈给企业,快捷高效。主动评价既让消费者顺应了共享的时代理念,同时也给予了极大的存在感与满足感,还有可能获得一些物质回报。购后“黑箱”被打开后,企业获取消费者购后信息的渠道也随之畅通。

自媒体时代企业营销应对

(一) 消费者细分与识别——精众营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媒体的交互特性给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提供了便利。企业可以利用自媒体的聚落形态,对消费者进行深度细分,他们会主动地透露自己的关注趋势,精众营销有了实施的可行性。目前很多跨国公司都注册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内容的制定开始从计划走向市场,用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进行零距离互动。

无论采取何种营销形式,都必须基于对受众价值观、态度、行为的准确识别。在这一点上,电视这一传统强势媒体对受众的把控上处于弱势地位。相比传统媒体,社会化媒体获取受众资料的渠道更加宽泛,信息可信度更高。

社会化媒体通过对发布和分享内容的分析,可以知道当下流行热点是什么,消费者关注焦点是什么,及其喜好、消费习惯及购买能力等信息。根据CIC发布的2014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概览(见图3),消费者在关注点与兴趣点等方面的差异可细分成九大社区,包括:旅游社交、婚恋交友、商务社交、企业社交、轻博客、图片社交、短视频社交、百科问答、社会化电商。企业应根据自身产品定位与目标消费者的选择,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项目,营销信息传播的有效到达率明显更高。同时,以共同兴趣爱好、价值理念认同或共同朋友而产生关系聚合的形态链接分享内容可信度更高,精准人群定向传播信息的方式也更为直接。

(二)科学评价媒介与企业营销活动的适配性

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营销目的,基于对消费者特征的把握,企业要科学评价媒介与企业营销活动的适配性,选择信息到达消费者的关键媒介。即:什么样的媒介才是目标消费者群最为关注、最为信赖的平台。一些复杂产品如汽车、房产、数码产品、奢侈品,由于其购买过程往往伴随着消费者的高卷入度,整个购买决策过程是最完整、最规范的,消费者很重视信息搜集及评估选择环节,互联网的专业评测门户网站、同人社交BBS等就是目标消费群的关键媒介。这些社会化媒体紧密衔接企业和消费者,不仅使企业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与评价,同时也是为企业开展促销活动的良好平台。对于一些快速消费品,低廉的售价及较短的使用周期使消费者卷入度往往较低,一般不会花费太多时间用于信息搜集上,而更多地是习惯驱使。消费者形成购物习惯之后,对产品价格信息的变动并不会特别敏感,购买决策过程大大简化。这类产品的关键媒介一般为传播面广、互动浅表的电视、户外广告、现场POP以及视频音乐贴片广告等,能使企业及品牌经济有效地到达和曝光在消费者眼前。

就消费者特征而言,门户网站、专业社交群、微信、微博往往是年轻人的关键媒介;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是关键媒介。如果企业只是希望提示消费者产品品牌名称,那么电视、户外广告可以作为选择参考;推广新产品则要积极利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视等建立知名度;说服消费者购买则可综合利用社交网络及现场促销广告等。企业要根据产品的特点、消费者的特征、企业的营销目的科学选择合适的到达媒介。endprint

(三)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营销并增强卷入度

企业除了产品的销售,还要注重销售过程与消费者的互动。过程的满意度对结果的满意度也存在影响。近年海底捞的快速崛起很能说明问题。本土优秀餐饮企业比比皆是,但像海底捞一样注重过程管理的并不多。这里不讨论其内部管理,仅仅在营销层面,每一位食客感受到的海底捞工作人员行为、意识与人们传统观念里“服务”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互动从进门开始”,主动为消费者提供贴心的服务,在体验惊喜的过程中植入情感,从而提高了顾客粘性。无独有偶,作为国产汽车品牌的中坚力量,比亚迪在顾客互动体验方面的做法值得解读。以“有秦人,想念不如相见!”为主题的2014七夕微信互动游戏,3天超过3000万的曝光阅读量,12万人参与游戏,在主推产品“秦”和粉丝间找到了共鸣点。对粉丝原创内容进行数据挖掘,引导网民进行“异地恋”话题的讨论,以游戏互动的形式进行活动传播,切合主题又接地气,互动的过程提升了消费者卷入度。

消费者卷入会影响品牌情感,产生品牌依恋和忠诚。卷入度与消费者人格特质、产品特点、情境等因素有关。而自媒体给企业提高消费者卷入度创造了新的可能。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社会化媒体,根据目标消费者的关注点与偏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话题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经营和强化情感链接。用特别的色调和音律展示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贝。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付出的情感和时间也会成为较高的沉没成本进而转化为高退出壁垒提升其忠诚度。

(四)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消费者口碑管理

根据CTR的调查,消费者最信任的信息来源依次为:亲朋介绍、网络评论、新闻报道、广告、销售人员和产品手册(见图4)。

亲朋好友的推荐是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信任度最高的信息来源。Web2.0使得网络评论也成为继亲友之后的又一高信任度信息源。很多消费者习惯在看电影之前到豆瓣等影评网站看评价;网络购物其他买家评论更是下单之前必看资料;甚至请客吃饭也要去大众点评等网站看看食客们对餐厅菜品及服务的总体评价。这两者都将落地为消费者口碑。自媒体进一步拉近了互联网和消费者的距离,只需划动手机屏幕就能实时上传、浏览评价信息,十分便于企业进行消费者口碑管理。对于消费者而言,自媒体创造了“说”的机会,而对企业则意味着“听”更加便捷。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非常重视消费者在社会化媒体上反馈的信息,并将之作为调研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活动来进行。可口可乐全球互动营销总监Michael Donnelly把社会化媒体营销比作“有鱼的地方钓鱼”,直接与品牌关注者互动。对于这样一个并不缺乏知名度的世界品牌尚且有意识地通过facebook、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提炼概念、创设活动,巧立名目汇集品牌粉丝和聆听消费者、以及争取和消费者主动对话,其意识与诚意可见一斑。本土企业可以将这些成功案例作为学习的范例,通过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整合线下活动,对于企业开展整合营销传播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

自媒体时代赋予了全民生产信息的权利。消费者更容易说,企业更容易听。有了自媒体的参与,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已与传统模式迥然有异。企业应结合产品和企业特点、消费者特征及营销目的,整合社会化媒体,实施口碑营销、体验营销、精众营销。目前应用社会化媒体还存在一些困惑,如效果监测方面,如何体现为企业营销效果?如何用数据对其进行解读?但笔者坚信,自媒体和大数据必会催生一套系统的社会化媒体监测方案,为企业实施社会化媒体整合营销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篇

2.法制晚报.央视名嘴赵普疑被停职 疑因曝光果冻酸奶明胶黑幕.中国新闻网,2012-4-20

3.口碑传播在信息时代决定着消费的成败.CTR官方网站

4.于婷婷.基于社会化媒体口碑的营销传播策略创新[J].新闻大学,2013(3)

5. 唐绪军.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endprint

(三)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营销并增强卷入度

企业除了产品的销售,还要注重销售过程与消费者的互动。过程的满意度对结果的满意度也存在影响。近年海底捞的快速崛起很能说明问题。本土优秀餐饮企业比比皆是,但像海底捞一样注重过程管理的并不多。这里不讨论其内部管理,仅仅在营销层面,每一位食客感受到的海底捞工作人员行为、意识与人们传统观念里“服务”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互动从进门开始”,主动为消费者提供贴心的服务,在体验惊喜的过程中植入情感,从而提高了顾客粘性。无独有偶,作为国产汽车品牌的中坚力量,比亚迪在顾客互动体验方面的做法值得解读。以“有秦人,想念不如相见!”为主题的2014七夕微信互动游戏,3天超过3000万的曝光阅读量,12万人参与游戏,在主推产品“秦”和粉丝间找到了共鸣点。对粉丝原创内容进行数据挖掘,引导网民进行“异地恋”话题的讨论,以游戏互动的形式进行活动传播,切合主题又接地气,互动的过程提升了消费者卷入度。

消费者卷入会影响品牌情感,产生品牌依恋和忠诚。卷入度与消费者人格特质、产品特点、情境等因素有关。而自媒体给企业提高消费者卷入度创造了新的可能。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社会化媒体,根据目标消费者的关注点与偏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话题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经营和强化情感链接。用特别的色调和音律展示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贝。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付出的情感和时间也会成为较高的沉没成本进而转化为高退出壁垒提升其忠诚度。

(四)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消费者口碑管理

根据CTR的调查,消费者最信任的信息来源依次为:亲朋介绍、网络评论、新闻报道、广告、销售人员和产品手册(见图4)。

亲朋好友的推荐是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信任度最高的信息来源。Web2.0使得网络评论也成为继亲友之后的又一高信任度信息源。很多消费者习惯在看电影之前到豆瓣等影评网站看评价;网络购物其他买家评论更是下单之前必看资料;甚至请客吃饭也要去大众点评等网站看看食客们对餐厅菜品及服务的总体评价。这两者都将落地为消费者口碑。自媒体进一步拉近了互联网和消费者的距离,只需划动手机屏幕就能实时上传、浏览评价信息,十分便于企业进行消费者口碑管理。对于消费者而言,自媒体创造了“说”的机会,而对企业则意味着“听”更加便捷。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非常重视消费者在社会化媒体上反馈的信息,并将之作为调研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活动来进行。可口可乐全球互动营销总监Michael Donnelly把社会化媒体营销比作“有鱼的地方钓鱼”,直接与品牌关注者互动。对于这样一个并不缺乏知名度的世界品牌尚且有意识地通过facebook、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提炼概念、创设活动,巧立名目汇集品牌粉丝和聆听消费者、以及争取和消费者主动对话,其意识与诚意可见一斑。本土企业可以将这些成功案例作为学习的范例,通过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整合线下活动,对于企业开展整合营销传播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

自媒体时代赋予了全民生产信息的权利。消费者更容易说,企业更容易听。有了自媒体的参与,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已与传统模式迥然有异。企业应结合产品和企业特点、消费者特征及营销目的,整合社会化媒体,实施口碑营销、体验营销、精众营销。目前应用社会化媒体还存在一些困惑,如效果监测方面,如何体现为企业营销效果?如何用数据对其进行解读?但笔者坚信,自媒体和大数据必会催生一套系统的社会化媒体监测方案,为企业实施社会化媒体整合营销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篇

2.法制晚报.央视名嘴赵普疑被停职 疑因曝光果冻酸奶明胶黑幕.中国新闻网,2012-4-20

3.口碑传播在信息时代决定着消费的成败.CTR官方网站

4.于婷婷.基于社会化媒体口碑的营销传播策略创新[J].新闻大学,2013(3)

5. 唐绪军.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endprint

(三)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营销并增强卷入度

企业除了产品的销售,还要注重销售过程与消费者的互动。过程的满意度对结果的满意度也存在影响。近年海底捞的快速崛起很能说明问题。本土优秀餐饮企业比比皆是,但像海底捞一样注重过程管理的并不多。这里不讨论其内部管理,仅仅在营销层面,每一位食客感受到的海底捞工作人员行为、意识与人们传统观念里“服务”的理解完全不一样。“互动从进门开始”,主动为消费者提供贴心的服务,在体验惊喜的过程中植入情感,从而提高了顾客粘性。无独有偶,作为国产汽车品牌的中坚力量,比亚迪在顾客互动体验方面的做法值得解读。以“有秦人,想念不如相见!”为主题的2014七夕微信互动游戏,3天超过3000万的曝光阅读量,12万人参与游戏,在主推产品“秦”和粉丝间找到了共鸣点。对粉丝原创内容进行数据挖掘,引导网民进行“异地恋”话题的讨论,以游戏互动的形式进行活动传播,切合主题又接地气,互动的过程提升了消费者卷入度。

消费者卷入会影响品牌情感,产生品牌依恋和忠诚。卷入度与消费者人格特质、产品特点、情境等因素有关。而自媒体给企业提高消费者卷入度创造了新的可能。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社会化媒体,根据目标消费者的关注点与偏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话题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经营和强化情感链接。用特别的色调和音律展示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贝。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付出的情感和时间也会成为较高的沉没成本进而转化为高退出壁垒提升其忠诚度。

(四)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消费者口碑管理

根据CTR的调查,消费者最信任的信息来源依次为:亲朋介绍、网络评论、新闻报道、广告、销售人员和产品手册(见图4)。

亲朋好友的推荐是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信任度最高的信息来源。Web2.0使得网络评论也成为继亲友之后的又一高信任度信息源。很多消费者习惯在看电影之前到豆瓣等影评网站看评价;网络购物其他买家评论更是下单之前必看资料;甚至请客吃饭也要去大众点评等网站看看食客们对餐厅菜品及服务的总体评价。这两者都将落地为消费者口碑。自媒体进一步拉近了互联网和消费者的距离,只需划动手机屏幕就能实时上传、浏览评价信息,十分便于企业进行消费者口碑管理。对于消费者而言,自媒体创造了“说”的机会,而对企业则意味着“听”更加便捷。很多世界500强企业都非常重视消费者在社会化媒体上反馈的信息,并将之作为调研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活动来进行。可口可乐全球互动营销总监Michael Donnelly把社会化媒体营销比作“有鱼的地方钓鱼”,直接与品牌关注者互动。对于这样一个并不缺乏知名度的世界品牌尚且有意识地通过facebook、twitter等社会化媒体,提炼概念、创设活动,巧立名目汇集品牌粉丝和聆听消费者、以及争取和消费者主动对话,其意识与诚意可见一斑。本土企业可以将这些成功案例作为学习的范例,通过社会化媒体的互动,整合线下活动,对于企业开展整合营销传播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

自媒体时代赋予了全民生产信息的权利。消费者更容易说,企业更容易听。有了自媒体的参与,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式已与传统模式迥然有异。企业应结合产品和企业特点、消费者特征及营销目的,整合社会化媒体,实施口碑营销、体验营销、精众营销。目前应用社会化媒体还存在一些困惑,如效果监测方面,如何体现为企业营销效果?如何用数据对其进行解读?但笔者坚信,自媒体和大数据必会催生一套系统的社会化媒体监测方案,为企业实施社会化媒体整合营销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CNNIC.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篇

2.法制晚报.央视名嘴赵普疑被停职 疑因曝光果冻酸奶明胶黑幕.中国新闻网,2012-4-20

3.口碑传播在信息时代决定着消费的成败.CTR官方网站

4.于婷婷.基于社会化媒体口碑的营销传播策略创新[J].新闻大学,2013(3)

5. 唐绪军.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媒体营销策略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