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子商务系统构建与实现路径规划

2015-01-06 00:29赵玉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5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赵玉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基于产业创新视角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要素,并构建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系统模型,以完善政策监管和交易环境等为切入点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实现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   交叉系统模型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相对于本土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产业培育阶段,目前整体上呈现出以跨境B2B和跨境B2C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1.3%(如图1所示),然而其相对于我国同期25.5万亿元的进出口交易总规模,比例依然偏小。根据目前的进出口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进行推测,至“十二五”经济发展期间结束,跨境电子商务占据我国进出口贸易比例有望达到20%,形成年交易量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的发展势头,交易规模增长率维持在25%-30%的高增长区间,加速形成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化发展格局。

从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的交易规模进出口结构来看,出口电子商务长期以来相对进口电子商务形成绝对优势,进口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虽呈现出逐年扩张的发展趋势,但总量仍然相对较小(如图2所示),这与我国目前相对欠缺宽松的国际网购市场开放度和跨境网购基础环境、跨境网购人群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未建立成熟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相对较高的关税水平、有限的跨境支付工具以及跨境网购中卖家和买家诚信体系建设周期较长等因素也制约着进出口交易规模的均衡化发展。此外,国内跨境网购过度集中于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等先天属性也构成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重要特征。

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贸易对象国分布方面,2013年美国、欧盟以及中国香港地区成为大陆企业和居民选择的主要电子商务跨境消费地区,据统计,2013年我国全部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贸易中,美国、欧盟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出口电子商务贸易额比例分别达到17.2%、16.3%、15.8%,而东盟国家、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占比均未达到10%,各自占据大陆出口电子商务贸易比例为9.8%、7.6%、4.3%、2.3%、2.2%和1.8%,因此,不同于一般贸易以临近国家和地区占比较高的发展形势,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更加具有对于高端消费产品的追逐特性和跨洲际消费特性。

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要素综合分析

从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形势和其所呈现出的新型贸易组织特点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消费市场一体化、各国政府对于新型互利国际贸易的政策支持、B2B和B2C模式等对于跨境交易的先天适应性等构成了跨境电子商务的自然培育和有形推动成长环境要素。

一方面,以目前主流的B2B和B2C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为例,由于“个人-个人”(C2C)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等存在的制度和成本制约因素,B2B以及B2C模式构成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二者在核心业务、盈利模式、现金流、人力团队建设以及获利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如表1所示。

与拥有更广大客户群的B2C跨境电子商务相比,B2B跨境电子商务更加具有资金和产业链整合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包括阿里巴巴国际市场、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环球市场集团和Direct-industry等平台均采用B2B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依靠境内的供应商、B2B交易网站、出版物、展会、研究咨询服务、境外批发商、境外零售商、境外消费者等多个组织环节而打通国内、国外产业链。

另一方面,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市场要素来看,我国进出口贸易从适应外部需求到创造和吸引外部需求转变的特点十分明显,按区域范围α、交易方式β和商品种类γ划分的贸易三维市场和延生的“实体产品-信息产品-传统贸易-电子商务”四维混合生存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必然形成和发展趋势,其在自由市场竞争和一般均衡法则的作用下使得贸易资源和组织形态加速向突破国界的方向进行转化,如图3所示。

当然,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离不开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这是任何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资源配置匮乏和相对国外处于竞争劣势的环境下都必不可少的。在我国商务部发布的《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商务部关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均对跨境电子商务给予了发展方案指引和政策支持。2012年1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海关总署等联合开展了跨境电子商务在郑州、上海、杭州、宁波以及重庆等地区的试点口岸建设工作,给予跨境电子商务在以上地区通关、结汇以及退税等多方面优惠政策,为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再度给予了国家层面的肯定和支持。

跨境电子商务交叉系统模型的构建

通过对网络、技术和环境因素进行微观拆分和整合来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的综合交叉系统模型,进而对跨境电子商务的运作和发展思维进行更为透彻的了解。如图4所示,在构建的跨境电子商务交叉系统模型中,共包含了三个子系统,分别为跨境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技术系统和环境系统,其中技术系统是核心,网络系统和环境系统分别通过协同推进(Connection1)和支持保障(Connection2)与之联系。

在跨境电子商务网络系统中,包含网络消费者、网络商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等组成要素,其中网络消费者与网络商家存在着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关系“1”,网络商家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人才需求培养“2”和技术需求研发“3”等形成产学研结合框架,高校与科研院所则存在合作交流关系“4”,其关系链条均依托于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支持。

在跨境电子商务技术系统中,A、B、C、D分别代表网络营销创新、电子支付创新、电子通关创新以及国际物流创新,通过不断改善的电子商务跨境交易方式和便捷程度,可以形成以新知识体系和新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互联网产业发展力量,并且这种发展具有自我实现性,即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经济创新,而相关网络产业经济的发达又会进一步倒逼和催生新技术革命,形成科技与经济互动的良好循环。endprint

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系统中,资源需求、政府政策以及制度运行情况共同构成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软体条件,从相关人才和技术的培育、资金融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国家外贸财政、金融、结汇等政策,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制到自由市场经济约定俗成的跨境交易规则,环环相扣,节节相连,这也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发展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需要着重考察和开展工作的方向所在。

跨境电子商务的多角度实现路径

(一)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和技术系统的融合

通过组合网络系统中消费者、商家、科研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等要素,从利益分配与税收机制等环节出发,形成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盈余利润增加-利润再投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传递链条,逐步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和福利倾斜等政策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加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使得境内的电子商务精英能够投入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产业中来,对接国内外优质电子商务企业,构建电子商务-供应商-消费者-信息服务商的全过程商业流通体系,打通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产业连接通道。

(二)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环境系统和技术系统的融合

欠缺完善的制度环境始终是我国产业经济升级计划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相关制度性建设应着眼于明确监管体系、明细市场准入条件、精准定位监管机构职能、推出外汇备付金管理政策等。在管理政策层面,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和开放顺序也应予以确立,电子商务主体资格登记制度和跨境支付机构结汇、售汇市场准入制度作为伴生制度一并出台;在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操作层面,可以通过统计和监测相关外汇数据而达到规范国际收支申报主体和申报方式的目的。

(三)推进国内消费者的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认知程度

目前我国参与跨境电子商务消费的人群呈现出高学历、集中于大城市和收入较高的特点,这和跨境电子商务相对要求较高的消费知识储备水平和外语能力有关,但这显然不利于将跨境电子商务消费培育成大众消费产业,因此,对于处于产业培育期的跨境电子商务来说,其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渠道来扩展潜在消费客户群,既可以通过建立跨境消费中间平台的方式来直接简化和降低跨境沟通成本,也要在简化跨境电子商务消费渠道和提升跨境电子商务消费便利度上做文章,简化行政干预跨境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过程,制定标准化跨境消费审核流程,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由目前的小众产业向大众产业转移。

(四)优化跨境电商融资环境并为其提供发展资金支持

电子商务行业作为网络经济的热点,备受投资者追崇,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行业投资额近30亿美元,然而跨境电子商务投资额却只占据很小比例,兰亭集势、金银岛和敦煌网等几家主流跨境电商获得融资均非常有限,企业面临较大资金压力,这显然不利于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要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资金需求出发,全方位优化跨境电子商务投融资条件,吸引行业长期投资,使得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趋势下充分利用人口市场优势和新兴产业高速增长优势,以跨境电子商务、境内电子商务行业等的繁荣发展来进一步整合物流业和加工制造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铭.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王林.跨境电子商务规则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7)

3.任志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4)

4.来有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endprint

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系统中,资源需求、政府政策以及制度运行情况共同构成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软体条件,从相关人才和技术的培育、资金融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国家外贸财政、金融、结汇等政策,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制到自由市场经济约定俗成的跨境交易规则,环环相扣,节节相连,这也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发展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需要着重考察和开展工作的方向所在。

跨境电子商务的多角度实现路径

(一)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和技术系统的融合

通过组合网络系统中消费者、商家、科研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等要素,从利益分配与税收机制等环节出发,形成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盈余利润增加-利润再投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传递链条,逐步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和福利倾斜等政策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加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使得境内的电子商务精英能够投入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产业中来,对接国内外优质电子商务企业,构建电子商务-供应商-消费者-信息服务商的全过程商业流通体系,打通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产业连接通道。

(二)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环境系统和技术系统的融合

欠缺完善的制度环境始终是我国产业经济升级计划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相关制度性建设应着眼于明确监管体系、明细市场准入条件、精准定位监管机构职能、推出外汇备付金管理政策等。在管理政策层面,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和开放顺序也应予以确立,电子商务主体资格登记制度和跨境支付机构结汇、售汇市场准入制度作为伴生制度一并出台;在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操作层面,可以通过统计和监测相关外汇数据而达到规范国际收支申报主体和申报方式的目的。

(三)推进国内消费者的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认知程度

目前我国参与跨境电子商务消费的人群呈现出高学历、集中于大城市和收入较高的特点,这和跨境电子商务相对要求较高的消费知识储备水平和外语能力有关,但这显然不利于将跨境电子商务消费培育成大众消费产业,因此,对于处于产业培育期的跨境电子商务来说,其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渠道来扩展潜在消费客户群,既可以通过建立跨境消费中间平台的方式来直接简化和降低跨境沟通成本,也要在简化跨境电子商务消费渠道和提升跨境电子商务消费便利度上做文章,简化行政干预跨境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过程,制定标准化跨境消费审核流程,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由目前的小众产业向大众产业转移。

(四)优化跨境电商融资环境并为其提供发展资金支持

电子商务行业作为网络经济的热点,备受投资者追崇,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行业投资额近30亿美元,然而跨境电子商务投资额却只占据很小比例,兰亭集势、金银岛和敦煌网等几家主流跨境电商获得融资均非常有限,企业面临较大资金压力,这显然不利于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要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资金需求出发,全方位优化跨境电子商务投融资条件,吸引行业长期投资,使得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趋势下充分利用人口市场优势和新兴产业高速增长优势,以跨境电子商务、境内电子商务行业等的繁荣发展来进一步整合物流业和加工制造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铭.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王林.跨境电子商务规则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7)

3.任志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4)

4.来有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endprint

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系统中,资源需求、政府政策以及制度运行情况共同构成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软体条件,从相关人才和技术的培育、资金融入、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国家外贸财政、金融、结汇等政策,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制到自由市场经济约定俗成的跨境交易规则,环环相扣,节节相连,这也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发展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需要着重考察和开展工作的方向所在。

跨境电子商务的多角度实现路径

(一)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和技术系统的融合

通过组合网络系统中消费者、商家、科研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等要素,从利益分配与税收机制等环节出发,形成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盈余利润增加-利润再投入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传递链条,逐步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和福利倾斜等政策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加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使得境内的电子商务精英能够投入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的电子商务产业中来,对接国内外优质电子商务企业,构建电子商务-供应商-消费者-信息服务商的全过程商业流通体系,打通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产业连接通道。

(二)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环境系统和技术系统的融合

欠缺完善的制度环境始终是我国产业经济升级计划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相关制度性建设应着眼于明确监管体系、明细市场准入条件、精准定位监管机构职能、推出外汇备付金管理政策等。在管理政策层面,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和开放顺序也应予以确立,电子商务主体资格登记制度和跨境支付机构结汇、售汇市场准入制度作为伴生制度一并出台;在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操作层面,可以通过统计和监测相关外汇数据而达到规范国际收支申报主体和申报方式的目的。

(三)推进国内消费者的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认知程度

目前我国参与跨境电子商务消费的人群呈现出高学历、集中于大城市和收入较高的特点,这和跨境电子商务相对要求较高的消费知识储备水平和外语能力有关,但这显然不利于将跨境电子商务消费培育成大众消费产业,因此,对于处于产业培育期的跨境电子商务来说,其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渠道来扩展潜在消费客户群,既可以通过建立跨境消费中间平台的方式来直接简化和降低跨境沟通成本,也要在简化跨境电子商务消费渠道和提升跨境电子商务消费便利度上做文章,简化行政干预跨境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过程,制定标准化跨境消费审核流程,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由目前的小众产业向大众产业转移。

(四)优化跨境电商融资环境并为其提供发展资金支持

电子商务行业作为网络经济的热点,备受投资者追崇,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行业投资额近30亿美元,然而跨境电子商务投资额却只占据很小比例,兰亭集势、金银岛和敦煌网等几家主流跨境电商获得融资均非常有限,企业面临较大资金压力,这显然不利于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要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资金需求出发,全方位优化跨境电子商务投融资条件,吸引行业长期投资,使得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趋势下充分利用人口市场优势和新兴产业高速增长优势,以跨境电子商务、境内电子商务行业等的繁荣发展来进一步整合物流业和加工制造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铭.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王林.跨境电子商务规则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7)

3.任志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4)

4.来有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商业模式探析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国际贸易融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