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典型模式比较与分析

2015-01-06 01:11朱元秀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5期
关键词:社区参与比较分析生态旅游

朱元秀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多种社区参与模式,但成效各异。比较典型且效果较好的主要有社区居民主导的“雨崩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的“西江模式”以及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的“天龙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成长于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因此选择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区参与模式是不现实的。

关键词:生态旅游   社区参与   模式   比较分析

生态旅游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出现以后,因其可持续的旅游发展理念受到世界各国的追捧。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方式,生态旅游特别强调社区参与。因此,自生态旅游出现以后,社区参与模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尽管各地生态旅游实践中社区参与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涉及政府、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旅游企业等多个利益主体,差异在于各利益主体在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从而影响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实践的有效性(刘静艳等,2008)。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众多社区参与模式各具特色。笔者试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比较典型的社区参与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典型模式分析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模式众多,但成效各异。根据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各利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模式比较典型的有雨崩模式、西江模式和天龙模式。

(一)雨崩模式:社区居民主导

1.雨崩社区概况介绍。雨崩村位于云南德钦县云岭乡境内,是梅里雪山深处的一个藏族村寨,海拔3000米左右,现有居民34户,约有人口182人,其中绝大多数都为藏民。雨崩村因深处梅里雪山腹地,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宛如世外桃源,被誉为“香格里拉的缩影”。同时,雨崩村的藏族村民因常年与世隔绝,形成了独特的藏族文化。雪崩神瀑历来是藏传佛教朝拜圣地和转山的终点,是藏传佛教文化聚集之地(保继刚等,2008)。

2.模式介绍。雨崩藏族社区在发展生态旅游之前主要依靠耕种、伐林、放牧等方式进行生产,但是因地理环境封闭导致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导致耕地面积有限,社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1998年国家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之后,雨崩藏族社区以34户居民为基本单位形成了雨崩社区的权力基础—家长会议制。在家长会议制下,社区确立了以“户均轮流”和“轮流接伙”为核心的社区参与制度(郭文,2010)。这两种制度分别对应了雨崩社区生态旅游发展中牵马托运和提供简单食宿接待的服务项目。“户均轮流”制主要应用于牵马托运中,是指34户居民和自家马匹依次分配为1~34个序号,马匹和自家采用同一序号,每户按序号轮流接待旅游者,旅游者无权自行选择马匹。“轮流接伙”制与“户均轮流”制稍有不同,即旅游者可以自行选择客栈。如若旅游者恰好选到轮值客栈,则收入由轮值客栈全部获得;如若没有选到轮值客栈,则负责接伙的客栈向轮值客栈分配50%的接待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收入不均的问题。雨崩社区居民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可以表示为图1。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雨崩社区的游客不断增加,社区居民的收入增长明显。据统计,与1999年全社区1.3万元的旅游总收入相比,2006年雨崩社区实现了全年旅游总收入148万元,平均每户获利4.4万元(陈志永等,2009)。

(二)西江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

1.西江千户苗寨概况介绍。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千米,约有人口9000人。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族山寨,其风景旖旎秀丽,空气清新宜人;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文化积淀深厚,是苗族历史上五次大迁徙的最后集结点之一。同时,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建筑完整保留了苗族传统的建筑工艺,被誉为“少数民族建筑之瑰宝”(高明锦等,2004)。

2.模式介绍。西江千户苗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发展旅游业,但成效甚微。直至2008年由政府主导的“一会一展一节”在西江千户苗寨隆重召开后,西江千户苗寨一夜成名,“西江模式”也成为各地纷纷效仿的对象。“西江模式”,即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参与模式。为配合“一会一展一节”的召开,雷山县成立了西江景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西江风景管理局和西江景区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首先,西江景区管理委员会分别制定了雷山县和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发展规划;其次,积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西江小学、西江苗族博物馆、朗西旅游公路等)(孙美    等,2012);再者,由政府出面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介大力宣传西江千户苗寨,并积极配合CCTV和BBC完成《美丽中国》专题片在西江千户苗寨的拍摄工作以及建立西江千户苗寨网站等进行专题宣传;最后,加强旅游行业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雷山县及西江镇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比如,在“一会一展一节”召开之前,政府通过“社区居民意见征求会”广泛征求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建议和需求。此外,西江政府还积极为社区居民创造获得旅游收益的机会和途径,比如引进雷山县阿妮有限责任公司和建立商业一条街等。西江千户苗寨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参与模式可以表示为图2。

据统计资料表明:在“一会一展一节”召开期间,西江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9.85万,其中国庆期间进入西江的游客达23.1万,分别比2007年同期增长10.5倍和2.4倍(费广玉等,2006)。

(三)天龙模式: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

1.天龙屯堡概况介绍。天龙屯堡位于贵州省平坝县,面积约为20平方千米,约有人口3000余人。屯堡文化独具特色,是明朝朱元璋“屯田戍边”“调北征南”时期保留下来的屯堡村寨,有着“江淮余韵,明代古风”的美誉(陈志永等,2007)。村寨旁边的伍龙寺是国内罕见的半军事化城堡式古刹,被誉为“深山明珠”。此外,天台山还是一个自然生态博物馆,植物品种丰富,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原始生态植被群落。优美的自然美景和独特的屯堡文化共同铸就了天龙屯堡的生态旅游资源。endprint

2.模式介绍。天龙模式是当地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外旅游开发商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天龙屯堡很久以前就已开始发展旅游业,但一直都是政府全权包揽,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政府将天龙屯堡30年的经营权转让给了天龙旅游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天龙公司),政府只负责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由天龙公司全权负责屯堡的经营管理。天龙公司与当地旅行社签订协议,旅行社为屯堡推广旅游形象,招徕、组织客源,天龙公司分配部分收入给旅行社。2003年,以村委会为基础的农民旅游协会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农民旅游协会一方面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比如组织集体表演、旅游商品销售、提供餐饮、食宿服务等。另一方面,还负责屯堡的治安维护和环境卫生保持。在利益分配方面,当地政府11%,农民旅游协会14%,村委会10%,旅行社11%,天龙公司54%(李乐京等,2007)。天龙屯堡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如图3所示。

据统计,2001-2011年10年间,天龙屯堡旅游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9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03万人次;村民家庭经营总收入约1.43亿元,比开发旅游前增长近3倍;农户平均收入近7万元,每户每年平均收入1万余元(刘秀鸾,2011)。

三种典型模式特点及利弊比较

(一)雨崩模式

雨崩模式是社区居民主导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社区以“家长会议制”为基础,通过确立“户均轮流”制和“轮流接伙”制提供牵马托运和食宿接待服务,发展了社区经济。社区居民不仅参与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还参与生态旅游规划制定和旅游决策作出,这些做法既防止了社区利益外流,也保证了社区居民的基本参与权利。另一方面,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社区居民的权益,但是如果仅依靠社区居民自身发展,社区经济效益有限,社区没有经济实力进行大型项目建设,且社区居民参与层次较低、方式单一,实现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困难,经营风险较大。

(二)西江模式

西江模式是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西江千户苗寨借“一会一展一节”之机,依靠政府的力量编制社区旅游发展规划、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宣传旅游形象,在短时间内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但是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不但增加了政府本身的管理成本,还使得社区过度依赖政府,无形中提高了市场运行的不稳定性。此外,政府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下社区居民虽然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渠道反映意见和需求,但效率不高,并不能影响政府决策。同时以行政命令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三)天龙模式

天龙模式是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一方面政府通过转让经营权给天龙公司,利用天龙公司的资金、技术开发屯堡,提升了屯堡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天龙公司通过和旅游社签订协议,保证了客源、推广了旅游形象。此外,社区居民通过农民旅游协会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社区居民是在农民旅游协会的组织下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其实质是间接参与者,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没有相应机制保障普通社区居民的利益分配。因为农民旅游协会和村委会是两套班子一路人马,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是有天龙公司的工资保障的。

以上三种模式比较突出地代表了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典型模式,其主要区别可概括为表1所示。

结论与建议

根据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各利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可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模式分为三类:社区居民主导参与的雨崩模式;社区居民参与、政府主导的西江模式;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的天龙模式。作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实践中的社区参与典型模式,这三种模式成长于不同的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各有利弊。选择何种生态旅游参与模式,依赖于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多个因素。由于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地区差异显著,因此确定一种具有普适应的社区参与模式是不现实的。但总体来说,我国现有的三种典型模式,社区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均有待提高,其中西江模式和天龙模式,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因此,无论选择何种模式,都需进一步强化社区的主体地位,落实和深化社区参与。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积极培育非政府旅游组织,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入手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和参与能力。因此,笔者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很多地方政府全程介入生态旅游社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经营管理,将社区居民排除在旅游发展之外,这与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参与的本质要求相违背。因此,强化社区参与,首先必须要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政府要改变以往主导资源配置的做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旅游社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学会转变观念,积极塑造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比如,政府不再干涉生态旅游区的具体的管理和经营,而要加强宏观的引导和控制,改善基础设施,协调和完善社区参与的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二)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推动社区参与

非政府组织作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新主体”因其非营利性、志愿性、专业性等特征,在旅游发展中有着先天的优势。旅游发展方面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各种旅游行业协会、旅游发展基金会等。尽管非政府组织在国外已获得成熟发展,在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内的一些旅游非政府组织不是发展缓慢就是对政府依赖性较大,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极其有限。要强化社区参与,必须要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借助外界的力量推动社区参与。因此一方面政府需要放宽对非政府组织的审批,协助一些生态旅游行业协会等的成立,让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发挥专业优势;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也应积极活动,比如加强宣传、寻求其他帮助,努力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并运用自己的力量通过教育、组织、文化、心理等多种途径促进社区参与的深入与落实,逐步成长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  加大教育投入,提供社区内生能力

受地理环境影响,我国的多数生态旅游区处于边远地区,尽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参与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无论选择何种模式,加大对社区居民的教育投入,提高社区的内生能力,是深化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对社区教育方面的投入,比如兴建学校、协调师资力量、开展相关培训等;另一方面,社区自身也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以开放心态接受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内生能力。此外,一些旅游行业协会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关于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技能知识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静艳,韦玉春,黄丽英,刘春媚,施琼.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J]. 旅游科学,2008.22 (4)

2.保继刚,孙九霞.雨崩村社区旅游[J].旅游论坛,2008(1)

3.郭文.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轮流制模式及社区增权效能研究—云南香格里拉雨崩社区个案[J].旅游学刊,2010(3)

4.陈志永,杨桂华.民族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区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以云南梅里雪山雨崩藏族社区为个案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2)

5.高明锦,龙拥军.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构想[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

6.孙美   ,李天翼.西江千户苗寨“政府主导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及其成因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4)

7.费广玉,陈志永.民族村寨社区政府主导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

8.陈志永,李乐京,梁玉华.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多维价值及其完善建议—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文化村为个案研究[J].旅游学刊,2007(7)

9.李乐京,陈志永.天龙屯堡“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07(6)

10.刘秀鸾. 天龙屯堡乡村旅游效益凸显[N].贵州日报,2011-10-07endprint

2.模式介绍。天龙模式是当地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外旅游开发商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天龙屯堡很久以前就已开始发展旅游业,但一直都是政府全权包揽,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政府将天龙屯堡30年的经营权转让给了天龙旅游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天龙公司),政府只负责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由天龙公司全权负责屯堡的经营管理。天龙公司与当地旅行社签订协议,旅行社为屯堡推广旅游形象,招徕、组织客源,天龙公司分配部分收入给旅行社。2003年,以村委会为基础的农民旅游协会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农民旅游协会一方面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比如组织集体表演、旅游商品销售、提供餐饮、食宿服务等。另一方面,还负责屯堡的治安维护和环境卫生保持。在利益分配方面,当地政府11%,农民旅游协会14%,村委会10%,旅行社11%,天龙公司54%(李乐京等,2007)。天龙屯堡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如图3所示。

据统计,2001-2011年10年间,天龙屯堡旅游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9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03万人次;村民家庭经营总收入约1.43亿元,比开发旅游前增长近3倍;农户平均收入近7万元,每户每年平均收入1万余元(刘秀鸾,2011)。

三种典型模式特点及利弊比较

(一)雨崩模式

雨崩模式是社区居民主导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社区以“家长会议制”为基础,通过确立“户均轮流”制和“轮流接伙”制提供牵马托运和食宿接待服务,发展了社区经济。社区居民不仅参与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还参与生态旅游规划制定和旅游决策作出,这些做法既防止了社区利益外流,也保证了社区居民的基本参与权利。另一方面,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社区居民的权益,但是如果仅依靠社区居民自身发展,社区经济效益有限,社区没有经济实力进行大型项目建设,且社区居民参与层次较低、方式单一,实现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困难,经营风险较大。

(二)西江模式

西江模式是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西江千户苗寨借“一会一展一节”之机,依靠政府的力量编制社区旅游发展规划、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宣传旅游形象,在短时间内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但是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不但增加了政府本身的管理成本,还使得社区过度依赖政府,无形中提高了市场运行的不稳定性。此外,政府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下社区居民虽然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渠道反映意见和需求,但效率不高,并不能影响政府决策。同时以行政命令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三)天龙模式

天龙模式是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一方面政府通过转让经营权给天龙公司,利用天龙公司的资金、技术开发屯堡,提升了屯堡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天龙公司通过和旅游社签订协议,保证了客源、推广了旅游形象。此外,社区居民通过农民旅游协会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社区居民是在农民旅游协会的组织下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其实质是间接参与者,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没有相应机制保障普通社区居民的利益分配。因为农民旅游协会和村委会是两套班子一路人马,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是有天龙公司的工资保障的。

以上三种模式比较突出地代表了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典型模式,其主要区别可概括为表1所示。

结论与建议

根据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各利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可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模式分为三类:社区居民主导参与的雨崩模式;社区居民参与、政府主导的西江模式;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的天龙模式。作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实践中的社区参与典型模式,这三种模式成长于不同的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各有利弊。选择何种生态旅游参与模式,依赖于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多个因素。由于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地区差异显著,因此确定一种具有普适应的社区参与模式是不现实的。但总体来说,我国现有的三种典型模式,社区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均有待提高,其中西江模式和天龙模式,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因此,无论选择何种模式,都需进一步强化社区的主体地位,落实和深化社区参与。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积极培育非政府旅游组织,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入手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和参与能力。因此,笔者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很多地方政府全程介入生态旅游社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经营管理,将社区居民排除在旅游发展之外,这与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参与的本质要求相违背。因此,强化社区参与,首先必须要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政府要改变以往主导资源配置的做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旅游社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学会转变观念,积极塑造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比如,政府不再干涉生态旅游区的具体的管理和经营,而要加强宏观的引导和控制,改善基础设施,协调和完善社区参与的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二)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推动社区参与

非政府组织作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新主体”因其非营利性、志愿性、专业性等特征,在旅游发展中有着先天的优势。旅游发展方面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各种旅游行业协会、旅游发展基金会等。尽管非政府组织在国外已获得成熟发展,在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内的一些旅游非政府组织不是发展缓慢就是对政府依赖性较大,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极其有限。要强化社区参与,必须要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借助外界的力量推动社区参与。因此一方面政府需要放宽对非政府组织的审批,协助一些生态旅游行业协会等的成立,让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发挥专业优势;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也应积极活动,比如加强宣传、寻求其他帮助,努力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并运用自己的力量通过教育、组织、文化、心理等多种途径促进社区参与的深入与落实,逐步成长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  加大教育投入,提供社区内生能力

受地理环境影响,我国的多数生态旅游区处于边远地区,尽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参与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无论选择何种模式,加大对社区居民的教育投入,提高社区的内生能力,是深化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对社区教育方面的投入,比如兴建学校、协调师资力量、开展相关培训等;另一方面,社区自身也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以开放心态接受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内生能力。此外,一些旅游行业协会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关于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技能知识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静艳,韦玉春,黄丽英,刘春媚,施琼.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J]. 旅游科学,2008.22 (4)

2.保继刚,孙九霞.雨崩村社区旅游[J].旅游论坛,2008(1)

3.郭文.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轮流制模式及社区增权效能研究—云南香格里拉雨崩社区个案[J].旅游学刊,2010(3)

4.陈志永,杨桂华.民族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区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以云南梅里雪山雨崩藏族社区为个案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2)

5.高明锦,龙拥军.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构想[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

6.孙美   ,李天翼.西江千户苗寨“政府主导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及其成因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4)

7.费广玉,陈志永.民族村寨社区政府主导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

8.陈志永,李乐京,梁玉华.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多维价值及其完善建议—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文化村为个案研究[J].旅游学刊,2007(7)

9.李乐京,陈志永.天龙屯堡“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07(6)

10.刘秀鸾. 天龙屯堡乡村旅游效益凸显[N].贵州日报,2011-10-07endprint

2.模式介绍。天龙模式是当地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外旅游开发商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天龙屯堡很久以前就已开始发展旅游业,但一直都是政府全权包揽,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政府将天龙屯堡30年的经营权转让给了天龙旅游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天龙公司),政府只负责制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由天龙公司全权负责屯堡的经营管理。天龙公司与当地旅行社签订协议,旅行社为屯堡推广旅游形象,招徕、组织客源,天龙公司分配部分收入给旅行社。2003年,以村委会为基础的农民旅游协会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农民旅游协会一方面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比如组织集体表演、旅游商品销售、提供餐饮、食宿服务等。另一方面,还负责屯堡的治安维护和环境卫生保持。在利益分配方面,当地政府11%,农民旅游协会14%,村委会10%,旅行社11%,天龙公司54%(李乐京等,2007)。天龙屯堡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如图3所示。

据统计,2001-2011年10年间,天龙屯堡旅游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9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03万人次;村民家庭经营总收入约1.43亿元,比开发旅游前增长近3倍;农户平均收入近7万元,每户每年平均收入1万余元(刘秀鸾,2011)。

三种典型模式特点及利弊比较

(一)雨崩模式

雨崩模式是社区居民主导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社区以“家长会议制”为基础,通过确立“户均轮流”制和“轮流接伙”制提供牵马托运和食宿接待服务,发展了社区经济。社区居民不仅参与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还参与生态旅游规划制定和旅游决策作出,这些做法既防止了社区利益外流,也保证了社区居民的基本参与权利。另一方面,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社区居民的权益,但是如果仅依靠社区居民自身发展,社区经济效益有限,社区没有经济实力进行大型项目建设,且社区居民参与层次较低、方式单一,实现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困难,经营风险较大。

(二)西江模式

西江模式是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西江千户苗寨借“一会一展一节”之机,依靠政府的力量编制社区旅游发展规划、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宣传旅游形象,在短时间内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但是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不但增加了政府本身的管理成本,还使得社区过度依赖政府,无形中提高了市场运行的不稳定性。此外,政府主导的社区参与模式下社区居民虽然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渠道反映意见和需求,但效率不高,并不能影响政府决策。同时以行政命令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三)天龙模式

天龙模式是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的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一方面政府通过转让经营权给天龙公司,利用天龙公司的资金、技术开发屯堡,提升了屯堡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天龙公司通过和旅游社签订协议,保证了客源、推广了旅游形象。此外,社区居民通过农民旅游协会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社区居民是在农民旅游协会的组织下参与生态旅游发展,其实质是间接参与者,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没有相应机制保障普通社区居民的利益分配。因为农民旅游协会和村委会是两套班子一路人马,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是有天龙公司的工资保障的。

以上三种模式比较突出地代表了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典型模式,其主要区别可概括为表1所示。

结论与建议

根据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各利益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可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模式分为三类:社区居民主导参与的雨崩模式;社区居民参与、政府主导的西江模式;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的天龙模式。作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实践中的社区参与典型模式,这三种模式成长于不同的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各有利弊。选择何种生态旅游参与模式,依赖于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多个因素。由于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地区差异显著,因此确定一种具有普适应的社区参与模式是不现实的。但总体来说,我国现有的三种典型模式,社区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均有待提高,其中西江模式和天龙模式,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因此,无论选择何种模式,都需进一步强化社区的主体地位,落实和深化社区参与。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积极培育非政府旅游组织,加大教育投入,多渠道入手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参与程度和参与能力。因此,笔者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很多地方政府全程介入生态旅游社区的规划、建设以及经营管理,将社区居民排除在旅游发展之外,这与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参与的本质要求相违背。因此,强化社区参与,首先必须要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政府要改变以往主导资源配置的做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旅游社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学会转变观念,积极塑造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比如,政府不再干涉生态旅游区的具体的管理和经营,而要加强宏观的引导和控制,改善基础设施,协调和完善社区参与的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二)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推动社区参与

非政府组织作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新主体”因其非营利性、志愿性、专业性等特征,在旅游发展中有着先天的优势。旅游发展方面的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各种旅游行业协会、旅游发展基金会等。尽管非政府组织在国外已获得成熟发展,在旅游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内的一些旅游非政府组织不是发展缓慢就是对政府依赖性较大,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极其有限。要强化社区参与,必须要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借助外界的力量推动社区参与。因此一方面政府需要放宽对非政府组织的审批,协助一些生态旅游行业协会等的成立,让其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发挥专业优势;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也应积极活动,比如加强宣传、寻求其他帮助,努力摆脱对政府的依赖,并运用自己的力量通过教育、组织、文化、心理等多种途径促进社区参与的深入与落实,逐步成长为生态旅游社区参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  加大教育投入,提供社区内生能力

受地理环境影响,我国的多数生态旅游区处于边远地区,尽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社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参与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薄弱。因此,无论选择何种模式,加大对社区居民的教育投入,提高社区的内生能力,是深化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加大对社区教育方面的投入,比如兴建学校、协调师资力量、开展相关培训等;另一方面,社区自身也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以开放心态接受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内生能力。此外,一些旅游行业协会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关于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的技能知识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静艳,韦玉春,黄丽英,刘春媚,施琼.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J]. 旅游科学,2008.22 (4)

2.保继刚,孙九霞.雨崩村社区旅游[J].旅游论坛,2008(1)

3.郭文.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轮流制模式及社区增权效能研究—云南香格里拉雨崩社区个案[J].旅游学刊,2010(3)

4.陈志永,杨桂华.民族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区社区主导旅游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以云南梅里雪山雨崩藏族社区为个案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2)

5.高明锦,龙拥军.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特点与开发构想[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

6.孙美   ,李天翼.西江千户苗寨“政府主导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及其成因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2(4)

7.费广玉,陈志永.民族村寨社区政府主导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

8.陈志永,李乐京,梁玉华.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多维价值及其完善建议—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文化村为个案研究[J].旅游学刊,2007(7)

9.李乐京,陈志永.天龙屯堡“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07(6)

10.刘秀鸾. 天龙屯堡乡村旅游效益凸显[N].贵州日报,2011-1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参与比较分析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