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口老龄化的矛盾分析

2015-01-09 03:39胡美娟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2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矛盾

胡美娟

摘 要: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人口年龄结构,加剧了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不得不面对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和社会抚养压力加剧、养老矛盾愈加激烈等社会矛盾。因此,应重视老年人口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探索计划生育新政策;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增加社会劳动力供给;丰富和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缓解养老矛盾。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矛盾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2-0007-04

人口问题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问题之一。我国已经实施计划生育30多年来,在带来生育水平下降的同时,忽略了世代更替,也过快地改变了我国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速度是最快的,而且人口老龄化趋势也超过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正确处理人口问题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前提,而准确把握计划生育和人口老龄化之间的矛盾则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条件。解决现有的人口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既要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需要客观地对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

一、计划生育加剧了人口老龄化

出生率下降是致使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快速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加剧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

(一)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人的寿命不断延长,死亡率持续降低;计划生育政策促使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着质的变化。

对比美国人口普查局《人口学方法与资料》提出的划分标准和我国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见表1、表2),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建国以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过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的两次人口普查中,我国年龄结构的总体趋势还偏向于年轻化。到了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总和生育率不断降低,0—14岁人口比例减少,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逐步升高,加快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变更。80年代展开了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的年龄结构偏向于成年化。90年代初的第四次普查时我国年龄结构已经成了典型的成年化。9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急速向老年化发展。2000年的第五次普查时,我国超过65岁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有8 821万,占总人口的7%,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均超过30%,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时,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8.9%,老少比更是高达53.4%,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仍在进一步的发展。

(二)计划生育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作用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是全球最快的,甚至已经超过了国家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速度。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催化剂。

1.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早熟”现象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呈现着一种“早熟”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比例的快速降低。我国在70年代施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总和生育率从1971年的5.44降低到1991年的1.65,只用20年的短暂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花费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转变。英国老年人口的比例从7%增长到14%花了47年的时间,美国用了60年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瑞典和挪威分别是85年和92年。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中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老年人口比例从1970年的7%上升到1994年的14%也花了24年的时间。

我们在迅速降低了人口数量增涨速度的同时,也迅速地迎来了人口老龄化。2000年,我国正式步入老年型社会,预计在2025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4%,成为世界上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现在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人口老龄化速度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更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

2.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出生率与死亡率都会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死亡率的下降一方面是使低龄人口的死亡率下降,从而低龄人口的成活率上升,使得人口年轻化;另一方面死亡率的下降表现在成年人口和老年寿命延长,从而促进了老龄化的发展。出生率的下降则直接促进老龄化的发展,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社会结果。由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6.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4%。在六次人口普查期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0—14岁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一直在降低,老年人口在不断的上升,逐渐增加了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见图1、图2)。根据《我国统计年鉴(2013)》可知,我国2012年的出生率为12.10‰,比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的出生率下降了24.90‰;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急剧下降,到2012年降为1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2012年的4.95‰。2012年全国总人口是135 404万人,65岁及以上的就有12 71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4%。所以,计划生育政策的直接结果是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加剧的主要原因。

图1 六次人口普查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趋势

资料来源: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

图2 六次人口普查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数及比重

资料来源: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

二、计划生育的执行与人口老龄化趋势之间的矛盾

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矛盾体现在我国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老龄化发展超出了经济发展速度,社会老年抚养压力迅速加快,养老矛盾愈加激烈。

(一)我国面临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

从发达国家的人口发展形势看来,经济进步和人口老龄化是呈现正比例发展的。发达国家在真正进入社会老龄化的时候,人均GDP几乎达到了5 000—10 000美元,现阶段已经达到20 000美元左右。然而,我国在老龄化的发展上明显比经济的发展快出了许多。我国是当前唯一一个用低经济增长值走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不足1 000美元。21世纪初,我国人均GDP是840美元,只有世界人均GDP的16.25%,世界排行109位。但是,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口比重比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明显高出许多,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的水平。虽然我国建立了2020年经济收入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但即使这样,人均收入仍然处于世界的中下游状态。而在2020年以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继续提高。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将会面临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的局面。日本在2000年因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使得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陷入困境。我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面对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我国薄弱的经济基础尚不具备很好地供养所有老年人口的能力。endprint

(二)社会老年抚养压力迅速加大

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劳动力优势逐渐减弱。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迅速减少,不仅使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受到影响,也让各行业国际竞争力受到损害。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多,社会抚养压力迅速加大。2012年末,我国的15—64岁人口为100 40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74.1%,比2011年下降了0.3%,从步入21世纪以来,这是在多年增长后的较明显下降。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在不断攀升,到2012年已经占总人口的9.4%,老年抚养比也相应增长,已高达12.7%(见表3)。2000—2012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增加了2.4%,老年抚养比增加了2.8%,说明老年抚养比超出了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老龄社会抚养压力增长迅速。这些数据已经为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即我国社会劳动力供给已经遭受了强烈冲击,社会抚养压力加大,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养老矛盾愈加激烈

计划生育下独居、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很难解决。计划生育政策开展至今,每年都会有大量独生子女要步入婚姻,夫妇双方若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家庭就会形成典型的“四二一”结构。“四二一”家庭不仅要面临工作和育儿压力,还要承担赡养多个老人的沉重压力。这样的家庭结构面对的养老问题已经在社会中显露出来,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随着现代生活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人由于在外求学、工作或打工,而无暇照顾和陪伴老人,造成了出现很多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现象。而目前,我国对于这些特殊的老年群体的养老和医疗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也提供相应的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龄老人也持续增长,很多子女都将面临高额的医疗费用和巨大的抚养、养老压力。

随着我国“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许多夫妇面临的难题就是,一方面希望生二胎,但是,面临育儿压力加大的同时,父母长辈的养老难题将更难解决。这使得计划生育政策与老龄人口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三、缓解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矛盾的对策

完善计划生育政策使其更适宜现阶段发展状况,同时要着重通过各种方式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继续探索计划生育新政策

现阶段,由于受到计划生育工作的影响,我国生育比例一直在降低,人口总数量的增长仍然形成了很大的社会压力。按照《我国统计年鉴(2013)》的统计,2012年,我国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35 404万;最近3年,我国每年增长的人口数量分别是641万、644万与699万。由此可见,我国人口总体数量太多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人口密度还是比世界平均密度高出许多。2010年,世界总人口增长率是1.15‰,人口密度是53人/平方公里,我国总人口增长率是0.52‰,人口密度是143人/平方公里。我国人口增长比重虽然比世界人口增长比重低了很多,然而人口密度居然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因此,人口问题仍然会长期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计划生育政策仍然需要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

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单独二孩”政策,就说明原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但计划生育政策仍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贯彻的基本国策,在落实和贯彻好“单独二孩”政策的同时,我们仍然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适时调整生育政策,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计划生育新政策,让合理的生育政策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二)增加社会劳动力供给,减少社会抚养压力

以渐进改革的方式延迟退休年龄,增加社会劳动力供给。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增强社会劳动供给,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如今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延长退休年龄不可能是一步到位,应该早开展、慢推行,要顾虑到社会各层的心理,循序渐进地延长退休的年限。如今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应当尽快推迟退休的年限。首先,能够展开弹性退休机制,让人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2010年,上海颁布的《关于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中要求,参与上海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内部具备专业能力的工作人员,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的工作人员,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限,符合当地养老金领取条件的,如果企业有工作方面的需求,本人身体素质良好,可以继续工作,在本人申请并和企业详细协商之后,能够推迟养老金的领取。这项政策让许多学历较高的人才能够延长工作年限,还可以使具有专业特长人才得以充分利用。我国现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应尽早制定这项政策,使其出台后可以渐进实施。另外,要全面认识社会各层的意见、工作内容、从业人员身体素质等许多方面,循序渐进地延长退休年限。许多国家都用了几十年时间才将这项工作圆满完成,例如,美国将退休年限由65岁提升到67岁花了35年时间;英国政府决定从现阶段开始,让男65岁退休,女60岁退休的状态逐渐提升,在2044年,所有人员退休年限都延迟到68岁。国家应当按照社会发展情况建立相关的指导政策,让典型的地区与行业人员按照其具体情况先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退休年限政策,在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要充分把握市场经济的作用。要提高全社会对老龄化危机的认识,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管理人员带头先试行新退休政策,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各阶层的承受能力,逐步扩大新政策的实施范围,要给民众留出足够长的心理预期的缓冲时间,循序渐进的将新政策推广并让民众得以接收。

在延迟退休年龄的框架下,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增加社会劳动力供给。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男女退休年龄一样,部分国家有差异,但差距并不明显,现阶段国际上的女性退休年限通常超过60周岁。我国女性正接受着更加高端的教育,就业率也不断提升,因此,她们也在社会经济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当前的退休政策中,男女退休年限有明显的差异。女性工作年限很短,这不但会让社会养老压力增加许多,还难以开发女性,尤其是学历较高的女性具备的人力资源优势,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明显高于男性,适当的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可以间接增加男性享受退休的时间,也有利于性别健康的发展和男女平等观念的实现。endprint

(三)丰富和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缓解养老矛盾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要从实际角度出发来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试行开征社会保障税,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通过发行福利彩票来筹集资金;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相关立法部门出台更详尽的法规细则来完善补充,从而增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威性,使其更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还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机构,确保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有效实施。

给特殊老年群体提供特殊政策与服务。政府可以为“四二一”家庭提供特殊的养老政策与经济支持。能够让这种家庭结构的老人,尤其是儿女不在身边,缺乏经济收入的老人加入到社会福利框架中,给他们经济上的扶持。在福利支出方面,也能够倾向于社会养老组织。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养老行为,给现阶段的养老组织建立资源与设备上的优势,强化护理人员的训练,提升养老组织的服务质量。建立更加完备的社会养老机制,可以让独生子女养老负担减轻,老人也得到合理的赡养。

我国在制定养老相关政策时,还应当倾向于有老人的家庭,特别是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的家庭,在住房、就业、社会养老政策等问题上,给有老人的家庭提供更多的优惠,对赡养老人的儿女提供更多的福利。为了支持家庭养老行为,让赡养问题不再成为负担,能够参考计划生育的部分政策照顾那些生活困难的老人家庭,以各种方式让社会各界多多关注老人、关爱老人,让尊老这一传统得到更多的继承与宣扬。

参考文献:

[1] Cuntong Wang.History of the Chinese Family Planning program:1970-2010[J].Contraception,2011,Vol.85(6):563-569.

[2] Nicholas Eberstadt.China's Family Planning Goes Awry[J].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2009,172(10):24-26.

[3] 冯立天.我国人口政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人口研究,2000,(4):23-34.

[4] 石齐平.国无远虑,必有远忧——我国人口政策需要第三个“维度”[J].中外管理,2007,(2):16.

[5] 邬沧萍,孙鹃娟.科学认识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J].求是,2007,(7):52-54.

[6] 李通屏.有效人口政策命题与我国生育政策演变[J].社会科学,2013,(3):53-62.

[责任编辑 李 可]endprint

(三)丰富和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缓解养老矛盾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要从实际角度出发来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试行开征社会保障税,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通过发行福利彩票来筹集资金;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相关立法部门出台更详尽的法规细则来完善补充,从而增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威性,使其更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还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机构,确保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有效实施。

给特殊老年群体提供特殊政策与服务。政府可以为“四二一”家庭提供特殊的养老政策与经济支持。能够让这种家庭结构的老人,尤其是儿女不在身边,缺乏经济收入的老人加入到社会福利框架中,给他们经济上的扶持。在福利支出方面,也能够倾向于社会养老组织。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养老行为,给现阶段的养老组织建立资源与设备上的优势,强化护理人员的训练,提升养老组织的服务质量。建立更加完备的社会养老机制,可以让独生子女养老负担减轻,老人也得到合理的赡养。

我国在制定养老相关政策时,还应当倾向于有老人的家庭,特别是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的家庭,在住房、就业、社会养老政策等问题上,给有老人的家庭提供更多的优惠,对赡养老人的儿女提供更多的福利。为了支持家庭养老行为,让赡养问题不再成为负担,能够参考计划生育的部分政策照顾那些生活困难的老人家庭,以各种方式让社会各界多多关注老人、关爱老人,让尊老这一传统得到更多的继承与宣扬。

参考文献:

[1] Cuntong Wang.History of the Chinese Family Planning program:1970-2010[J].Contraception,2011,Vol.85(6):563-569.

[2] Nicholas Eberstadt.China's Family Planning Goes Awry[J].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2009,172(10):24-26.

[3] 冯立天.我国人口政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人口研究,2000,(4):23-34.

[4] 石齐平.国无远虑,必有远忧——我国人口政策需要第三个“维度”[J].中外管理,2007,(2):16.

[5] 邬沧萍,孙鹃娟.科学认识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J].求是,2007,(7):52-54.

[6] 李通屏.有效人口政策命题与我国生育政策演变[J].社会科学,2013,(3):53-62.

[责任编辑 李 可]endprint

(三)丰富和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缓解养老矛盾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要从实际角度出发来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试行开征社会保障税,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通过发行福利彩票来筹集资金;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相关立法部门出台更详尽的法规细则来完善补充,从而增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威性,使其更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还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机构,确保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有效实施。

给特殊老年群体提供特殊政策与服务。政府可以为“四二一”家庭提供特殊的养老政策与经济支持。能够让这种家庭结构的老人,尤其是儿女不在身边,缺乏经济收入的老人加入到社会福利框架中,给他们经济上的扶持。在福利支出方面,也能够倾向于社会养老组织。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养老行为,给现阶段的养老组织建立资源与设备上的优势,强化护理人员的训练,提升养老组织的服务质量。建立更加完备的社会养老机制,可以让独生子女养老负担减轻,老人也得到合理的赡养。

我国在制定养老相关政策时,还应当倾向于有老人的家庭,特别是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的家庭,在住房、就业、社会养老政策等问题上,给有老人的家庭提供更多的优惠,对赡养老人的儿女提供更多的福利。为了支持家庭养老行为,让赡养问题不再成为负担,能够参考计划生育的部分政策照顾那些生活困难的老人家庭,以各种方式让社会各界多多关注老人、关爱老人,让尊老这一传统得到更多的继承与宣扬。

参考文献:

[1] Cuntong Wang.History of the Chinese Family Planning program:1970-2010[J].Contraception,2011,Vol.85(6):563-569.

[2] Nicholas Eberstadt.China's Family Planning Goes Awry[J].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2009,172(10):24-26.

[3] 冯立天.我国人口政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人口研究,2000,(4):23-34.

[4] 石齐平.国无远虑,必有远忧——我国人口政策需要第三个“维度”[J].中外管理,2007,(2):16.

[5] 邬沧萍,孙鹃娟.科学认识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J].求是,2007,(7):52-54.

[6] 李通屏.有效人口政策命题与我国生育政策演变[J].社会科学,2013,(3):53-62.

[责任编辑 李 可]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矛盾
人口老龄化、房价波动与银行稳定性关系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矛盾的我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矛盾多发”可怕吗?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神秘的汀娜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老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