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追寻──在概念背后

2015-01-13 19:49陈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法老基石大厦

陈凯

操作软件、硬件,听得多了,我们也会把某些术语挂在嘴边,显得很有技术范儿,然后,我们就自以为很了解它了,当一切都变得习以为常的时候,我们往往就轻易地放弃了对技术实现背后更多奥妙的探索。

为什么我们不仅仅满足于成为技术产品的用户,而是非要把头伸向技术背后?那是因为整个世界越来越和人类的各种技术创造物融为一体,有些当代的技术思想家,如Kevin Kelly将技术看成是一个有机体,技术与人类越来越趋向于朝对方的特性进化,彼此互利共生──这要求生命与技术根据对方的改进做出适应性反应与调整。换个通俗的比喻,我们已经不能再把“技术”看成是为人类服务的仆人,它是人类的朋友,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们不仅仅接受它所做的事情,也要思考它何以要这样做,我们可以和它交流并试着改变他,在改变它的同时,它也正改变着我们自己。

● 关键词1:基石

不知道是否有读者注意到,虽然说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新潮,但我的文章却越“变”越老了。近一两年乃至2015年后,专栏文章中依然会有大量篇幅和“状态机”、“自动机”、“图灵机”这样“古老的”内容扯上关系,如果说各种数字化应用是信息技术的大厦,那么这些“古老的”的内容其实是大厦的基石,在这其中能找到推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激动人心的思想,而将这些思想包装成学生能够理解的模样,无疑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我有很多好老师,如霍金,他宣称能够在《时间简史》中,不用数学公式(实际上只用了一个公式)就让他的读者了解相对论;还有马丁·加德纳,用漫画和连载小说来向读者介绍数学理论。所以,我的专栏文章里很少有大篇的理论陈述,更多的是游戏以及好玩的实验,那些信息技术大厦的基石被埋在了地底下,它们需要巧妙的课堂设计来展现其自身的存在感。

● 关键词2:存在感

在古埃及,法老很重视自己的名字,将自己的名字刻得四处都是,因为他们相信在几千年后,会有神来呼唤这些名字从而使他们复活。如今,我们确实知晓一大串法老的名字,但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名字的主人到底是怎样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有许多许多的概念,许多概念就好像法老的名字,我们把这些名字呼来唤去,但就是忘记追问一下,这些名字的主人到底是怎样的。比如,信息处理中的“处理”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喜欢用一个词语来替代另一个词语,如把“处理”一词换成“加工”,但这是人的头脑擅长的自我欺骗的把戏,因为我们仍然不知道“加工”是什么,这和豆腐加工的“加工”、激光雕刻加工的“加工”,到底在哪里有所不同呢?如果放弃追问,那等于是过宝山而不入,空守着“此地有银三百两”牌匾而沾沾自喜。

● 关键词3:宝藏

每一次新的追问,都可以成为一次充满精彩的探宝游戏。“你知道为什么信息和熵有关吗?”“为什么熵和宇宙的存在有着密切联系呢?”……正如驴友喜欢晒照片、晒行程一样,我也很急切地想把每一次探索所欣赏到的美景晒给老师们以及学生们欣赏。但是大家可千万不要忘记了,科技发展史上的许多珍宝,都和人类自己密切相关。我们要反复提醒自己,我们自己也完全有能力成为人类珍宝的创造者。在寻宝探宝的历程中,我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导游──因为常常在文字中“夹带私货”,这些“私货”或许可以美称为“微创造”、“微创新”,但我相信,许多人点滴的“微创造”、“微创新”沉积汇聚在一起,必将生成人类新的宝藏。

猜你喜欢
法老基石大厦
智慧大厦
“法老之蛇”实验
曾参杀猪
电梯
楼顶慢跑
论实现中国特色文化强国之梦的三大基石
根本完美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基石
寻找拉美西斯二世
降服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