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缬沙坦在高血压患者防治心衰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2015-01-21 09:41朴正浩
关键词:缬沙坦收缩压心衰

朴正浩

(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小西南岔卫生院内科,吉林 珲春 133314)

研究缬沙坦在高血压患者防治心衰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朴正浩

(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小西南岔卫生院内科,吉林 珲春 133314)

目的探讨分析缬沙坦在高血压患者防治心衰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缬沙坦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血压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其中收缩压观察组(125±8.2)mmHg低于对照组(132±8.7)mmHg,舒张压观察组(79.4±7.4)mmHg低于对照组(88.1±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在高血压患者防治心衰中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性比较高,不良反应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缬沙坦;高血压;防治心衰;疗效;安全性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因心肌损伤,出现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心肌损伤可促发血液动力学[1]循环不良,导致血液动力学异常。高血压患者心脏收缩能力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不能充分将静脉回心血排除心脏,静脉系统血液长期淤积,动脉血液灌注长期不足,容易引发各种心脏循环障碍疾病。高血压常会造成心肌僵硬,舒张期充盈受损,可诱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纤维化导致心电传导各向异性增加,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猝死。临床研究发现,缬沙坦在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衰[2]中效果比较好,研究缬沙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院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高血压病症。其中伴有冠心病25例,扩张性心肌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瓣膜性心脏病12例,肺心病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6~72,平均年龄(62 2.38)岁;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6~73,平均年龄(62 2.36)岁。纳入标准:患者血压异常,血流动力学和病情相对比较稳定。排除有明显的血压无法控制、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心包膜疾病、心律失常、精神失常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主要使用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降低改善患者病情;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缬沙坦治疗,每天服用一次缬沙坦,口服80 mg/次,根据患者血压变化可增加的最大剂量为150 mg,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3]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治疗之后,观察组收缩压为(125 8.2)mmHg,舒张压为(79.4 7.4)mmHg;对照组收缩压为(132 8.7)mmHg,舒张压为(88.1 7.5)mmHg。对照组无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少量患者出现短暂性头昏、乏力、血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重,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偏高,容易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比较复杂,临床研究表明其主要因为神经内分泌过度兴奋或细胞因子调节紊乱造成。目前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4]在慢性心力衰竭扮演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现缬沙坦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衰效果比较好,缬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疾病时,能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抑制内皮素释放血管因子,提高前列腺素和缓激肽的形成,增加肾血流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钠水潴留,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缬沙坦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的损害,改善血流动力学,并重塑心室,还减少心肌细胞坏死。缬沙坦能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治疗过程中能减少心梗合并心衰、左心室功能障碍。缬沙坦能有效保护肾脏[5],减少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缬沙坦能从血管阻力及血容量两方面降低高血压,改善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等病症,降低蛋白尿。缬沙坦有非血压依耐性降尿蛋白作用,其能保护肾脏,改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服用缬沙坦后患者胰岛素[6]抵抗和血尿酸升高,患者机体内胰岛素敏感性升高,糖类代谢能力增强,糖尿病得到减缓。缬沙坦还可以降血尿酸,改善糖尿病和并发症。缬沙坦对高血压脂、糖有明显影响力,患者服用缬沙坦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均明显降低。缬沙坦能有效保护血管,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长期在高压环境中生长,很容易受到损害,严重者可形成原发性高血压病症。缬沙坦能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缬沙坦对肝、肾纤维化有保护作用,临产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能诱导肝、肾器官中纤维细胞聚集并增加细胞[7]外基质,导致肝、肾细胞纤维化,缬沙坦能阻断血管紧张素对细胞外基质的刺激,因此能改善肾、肝供血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缬沙坦是孕妇禁用药物,孕妇服用会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常人服用后有少部分患者伴有头痛、眩晕、咳嗽、腹泻、乏力、恶心。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收缩压为(125 8.2)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为(132 8.7)mmHg,观察组舒张压为(79.4 7.4)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舒张压为(88.1 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因为缬沙坦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药物,其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与受体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的释放,能有效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综上所述,缬沙坦是一种治疗高血压效果比较显著的治疗药物,其在预防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方面具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现缬沙坦广泛应用在心肌梗死、肾脏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比较少,是一种比较好预防高血压患者心衰药物。

[1]马广亚.缬沙坦在高血压病人防治心衰中的疗效研究[J].延边医学,2015,13(8):71-72.

[2]胡建波.缬沙坦在高血压患者防治心衰中的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4,21(13):350-351.

[3]李春银.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其对血hs-CRP、NT-proBNP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15(6):31-34.

[4]罗 明,袁春梅,蒋 彦,等.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72例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21(1):7-8.

[5]徐延敏,崔占前.LCZ696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的前景和地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26(16):2979-2984.

[6]谭丽波.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18(24):69-70.

[7]高 菲,陈玲玲,严士荣,等.缬沙坦和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17(31):31-31,32.

本文编辑:刘帅帅

R541.6

B

ISSN.2095-6681.2015.33.082.02

猜你喜欢
缬沙坦收缩压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