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5-01-21 09:41曾凡海
关键词:帕酮复律普罗

曾凡海

(江西会昌县中医院,江西 赣州 342600)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曾凡海

(江西会昌县中医院,江西 赣州 34260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的疗效以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8 h内转为窦性心律27例,占90.00%,复律后稳定患者21例,占70.00%。对照组治疗48 h内转为窦性心律19例,占63.33%,复律后稳定患者11例,占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各1例,血压下降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各1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及时相关治疗均好转,未造成严重后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治疗效果好,药效快速,并且不良反应少。

胺碘酮;普罗帕酮;急性心肌梗死;心房纤颤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时常合并房颤[1-3],并且出现房颤时提示预后较差[4-5]。持续性房颤会导致心脏功能进一步恶化,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积极纠正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可以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情况,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临床上治疗房颤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胺碘酮和普罗帕酮都是常用的治疗药物。我院对于两种药物的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做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51.32f 5.3)岁。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49.11 6.3)岁。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100 mg入0.9%氯化钠20 mL,缓慢静脉推注,随后相同浓度药物静脉滴注,0.5~1.0 mg/min,直至恢复窦性心律。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普罗帕酮70 mg入0.9%氯化钠20 mL,缓慢静脉推注若给药后的20 min内未见明显效果,则可重复注射一次,两次给药总量≤210 mg。静脉用药同时予普罗帕酮450 mg/d口服,复律稳定后改为300 mg/d维持。

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出现血压<90/60 mmHg或者Q-T间期较前延长≥25%或>0.5 s或心室率<60次/min则停止用药。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小时内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情况,药物减量或者停药后又转为房颤的患者的情况以及治疗前期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48 h内转为窦性心律27例,占90.00%,复律后稳定患者21例,占70.00%。对照组患者治疗48 h内转为窦性心律19例,占63.33%,复律后稳定患者11例,占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各1例,血压下降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各1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过及时相关治疗均好转,未造成严重后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合并房颤更是加重了患者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因此及时有效的转复为窦性心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心房纤颤的重要方法。胺碘酮是临床常用治疗心房纤颤的药物,是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可以延长心脏电生理传导的有效不应期,抑制心房以及心肌传导纤维的Na+离子内流,从而降低电生理的传导速度。普罗帕酮是常用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广谱的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具有稳定心肌细胞内膜和竞争性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它可以通过阻滞Na+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以及有效不应期。两种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但是对于两种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疗效以及安全性的相关报道较少,我院对于胺碘酮以及普罗帕酮治疗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做了相关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果。

通过本研究可见,胺碘酮治疗48 h内有有27例转为窦性心律,占90.00%,复律后稳定患者21例,占70.00%。使用普罗帕酮治疗的患者仅有19例转为窦性心律,复律后稳定患者11例。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普罗帕酮,不仅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效果好,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窦性心律的稳定性。胺碘酮的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两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血压降低。普罗帕酮的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3例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关干预后好转,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见胺碘酮以及普罗帕酮使用过程中有较好的安全性。

总之,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疗效较好,起效快,不仅转复窦性心律比例高而且还可以维持较好的稳定性,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1] Angeli F,Reboldi G,Garofoli M,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ation: a systemastic overiew and Meta-analysis[J].Cur Cardiol Rep,2012,14(6):601-610.

[2]孔令军,宗文仓,王志军,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评价[J].山东医药,2010,50(20):102-103.

[3]党 松,黄从新,王 晞,等.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对心肌梗死家兔微循环及心电生理特性影响的比较[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5,19(2):140-144.

[4]张桂华,杨崔领.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3):179.

[5]丛云峰.胺碘酮在急性心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J].医药前沿,2013,(34):185-185.

本文编辑:刘帅帅

Amiodarone in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evaluation

ZENG Fan-hai
(Jiangxi huichang hospital,Jiangxi Ganzhou 342600,China)

R541.7

B

ISSN.2095-6681.2015.33.108.02

猜你喜欢
帕酮复律普罗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的临床分析
普罗之城——通州新潞运河创意区
奇怪的纸盒子
国产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致肾功能不全患者产生肾毒性的比较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237 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药物复律回顾性分析
胺碘酮治疗重度左心衰竭并房颤临床疗效观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液中的痕量普罗帕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