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晚稻 3414肥效试验

2015-01-21 01:44谢靓熊竹林龙小平熊瑜龙秋生袁美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肥效晚稻

谢靓 熊竹林 龙小平 熊瑜 龙秋生 袁美玲

摘  要:试验表明:不同元素肥料对晚杂交稻(岳优9113)产量影响不同,如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分别为:缺氮71.6%、缺磷92.4%、缺钾89.7%,即其对产量作用依次是氮肥、钾肥、磷肥;施肥效益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峡江县栽培晚杂交稻,一般田应以667m2施用纯N12~13kg、P2O54.2kg左右,K2O8~10kg为宜。

关键词:晚稻;肥效;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1-58-03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内容和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为探索在项目区内的灰黄泥田中种植杂交晚稻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为项目区内的施肥配方提供依据,特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选择在高产创建项目核心区的水边镇众村村委义桥组农户李报仔的责任田中进行,试验田面积1 000m2,其土壤类型为灰黄泥田。试验品种为岳优9113。试验用肥为:尿素(N46%)、钙镁磷(P2O512%)、氯化钾(k2O60%)。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氮、磷、钾3个因素,各因素均设4个水平,4个水平的含义:O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拟推荐施肥量、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共14个处理。试验不设重复。田间处理小区随机排列,小区净面积均为21m2(7m×3m)。各处理及施肥量详见下表1。按方案统一栽插规格16.7cm×23.3cm,每小区栽18丛×30行共540蔸。小区间预30cm作埂并包地膜防止串水渗肥,并在水分管理上做到单灌单排。试验区四周设1.5m的保护行,保护行内不施肥。

1.3 试验实施 试验于6月23日播种,采用塑料软盘播种育秧,667㎡大田用434孔软盘60片播种1.75kg;7月16日手插移栽。各处理的施肥品种、施肥量及施用方法按表1进行,其中:基肥在移栽前即7月16日结合小区耥平施入,蘖肥在7月22日施入,穗肥在8月4日施入。保护行不施肥,其它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同大田生产,并做到各处理间一致。10月17日分小区收获,晒干后分别测称稻谷的产量。

表1 2014年晚稻“3414”肥效试验各处理小区施肥

[处理\&小区肥料实际用量(kg)\&编号\&因子及水平\&         总施用量         \&           基肥           \&      分蘖肥      \&      穗肥      \&尿素\&磷肥\&钾肥\&尿素\&磷肥\&钾肥\&尿素\&钾肥\&尿素\&钾肥\&1\&N0P0K0\&0\&0\&0\&0\&0\&0\&0\&\&0\&0\&2\&N0P2K2\&0\&1.0\&0.44\&0\&1.0\&0.22\&0\&\&0\&0.22\&3\&N1P2K2\&0.41\&1.0\&0.44\&0.2\&1.0\&0.22\&0.13\&\&0.08\&0.22\&4\&N2P0K2\&0.82\&0\&0.44\&0.4\&0\&0.22\&0.25\&\&0.17\&0.22\&5\&N2P1K2\&0.82\&0.5\&0.44\&0.4\&0.5\&0.22\&0.25\&\&0.17\&0.22\&6\&N2P2K2\&0.82\&1.0\&0.44\&0.4\&1.0\&0.22\&0.25\&\&0.17\&0.22\&7\&N2P3K2\&0.82\&1.5\&0.44\&0.4\&1.5\&0.22\&0.25\&\&0.17\&0.22\&8\&N2P2K0\&0.82\&1.0\&0\&0.4\&1.0\&0\&0.25\&\&0.17\&0\&9\&N2P2K1\&0.82\&1.0\&0.22\&0.4\&1.0\&0.11\&0.25\&\&0.17\&0.11\&10\&N2P2K3\&0.82\&1.0\&0.66\&0.4\&1.0\&0.33\&0.25\&\&0.17\&0.33\&11\&N3P2K2\&1.23\&1.0\&0.44\&0.61\&1.0\&0.22\&0.37\&\&0.25\&0.22\&12\&N1P1K2\&0.41\&0.5\&0.44\&0.2\&0.5\&0.22\&0.13\&\&0.08\&0.22\&13\&N1P2K1\&0.41\&1.0\&0.22\&0.2\&1.0\&0.11\&0.13\&\&0.08\&0.11\&14\&N2P1K1\&0.82\&0.5\&0.22\&0.4\&0.5\&0.11\&0.25\&\&0.17\&0.11\&]

注:(1)N2水平即按667㎡用尿素26㎏,折667㎡用纯N12㎏,各处理的尿素按5:3:2分配比例作基肥、分蘖肥和穗肥3次施用;(2)P2水平即按667㎡用钙镁磷肥32㎏,折含P2O5纯量3.84㎏全作基肥施用;(3)K2水平即按667㎡用氯化钾14㎏,折K20含量8.4㎏,按5:5分配比例作基肥和穗肥两次施用;(4)3次施肥时间为:基肥在移栽前1d或当天施用;分蘖肥在移栽后5~6d施用;穗肥在栽后20d左右施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及施肥效益比较(详见表2):

2.1.1 在磷钾水平相同时氮肥对产量及新增纯收益的影响 处理2、3、6、11,4个处理的施氮水平分别是0、1、2、3,其667m2产量依次为376.2kg、454.0kg、525.4kg、526.4kg,而每增施1个水平氮时的增产量分别是:77.8kg、71.4kg、1.0kg,说明氮素施用增产比较明显,但在氮肥水平不断增加时,其增产量随之减少。缺氮处理相对产量为71.6%,相对产量中等偏低说明氮肥对产量的贡献一般大。

该4个处理的667m2新增纯收益分别为:-0.3元、187.13元、169.76元和332.35元,而每增加1个水平氮时新增收益依次是:187.43元、33.02元、-24.54元,说明随着氮肥的施用增加,667㎡纯增收益也会增加,但增收的梯度降低即每单位氮的增收值随氮肥增加而有所下降,并当增施至氮3水平时效益为负增长。

表2 义桥2014年晚稻“3414”试验产量及施肥效益比较(kg、元)

[处理编号\&因子与水平\&小区产量\&折合667m2产\&产量排位\&667m2产值\&667m2肥料成本\&667m2新增纯收益\&效益排位\&1\&N0P0K0\&11.05\&350.8\&14\&968.21\&0.00\&\&13\&2\&N0P2K2\&11.85\&376.2\&13\&1038.31\&70.40\&-0.30\&14\&3\&N1P2K2\&14.30\&454.0\&10\&1253.04\&97.70\&187.13\&12\&4\&N2P0K2\&15.30\&485.7\&8\&1340.5\&99.40\&272.89\&8\&5\&N2P1K2\&16.10\&511.1\&6\&1410.64\&112.20\&330.23\&6\&6\&N2P2K2\&16.55\&525.4\&4\&1450.10\&125.00\&356.89\&4\&7\&N2P3K2\&16.95\&538.1\&2\&1485.16\&137.80\&379.15\&2\&8\&N2P2K0\&14.85\&471.5\&9\&1301.34\&80.20\&252.93\&9\&9\&N2P2K1\&15.60\&495.3\&7\&1367.03\&102.60\&296.22\&7\&10\&N2P2K3\&17.25\&547.6\&1\&1511.38\&147.40\&395.77\&1\&11\&N3P2K2\&16.58\&526.4\&3\&1452.86\&152.30\&332.35\&5\&12\&N1P1K2\&14.25\&452.4\&11\&1248.62\&84.90\&195.51\&10\&13\&N1P2K1\&14.05\&446.1\&12\&1231.24\&75.30\&187.73\&11\&14\&N2P1K1\&16.35\&519.1\&5\&1432.72\&89.80\&374.71\&3\&]

注:上表各物计算价格(元/kg)分别为:稻谷2.76、尿素2.1、氯化钾3.2、钙镁磷肥0.8。

2.1.2 在氮钾相同2水平时磷肥对产量及新增纯收益的影响 处理4、5、6、7,4个处理的667㎡产量分别为485.7kg、511.1kg、525.4kg、538.1kg,每增施1个水平磷素的增产量分别是:25.4kg、14.3kg、12.7kg,说明施用不同磷素水平处理间产量差别较小,并随施磷水平增加产量随之增加的幅度较小。缺磷处理相对产量为92.4%,相对产量较高说明磷肥对产量的贡献不大。

该4个处理的667㎡新增纯收益分别为:272.89元、330.23元、356.89元和379.15元,其每增施1个磷素水平的667㎡新增纯收益分别是:57.34元、26.66元和22.26元。说明随施磷水平提高而效益增加,以施用3水平磷肥的效益最高,但不同施磷水平间效益不很显著,并总的看来有随着施磷水平单位提高而其纯增效益反而下降趋势。

2.1.3 在氮磷相同2水平时钾肥对产量及新增纯收益的影响 从8、9、6、10,4个处理比较,氮磷水平相同而钾水平不同时,其667㎡产量分别为471.5kg、495.3kg、525.4kg、547.6kg,当每增施1个钾水平的增产量分别是:23.8kg、30.1kg、22.2kg,说明钾肥有一定的增产作用,随着施钾水平提高而稻谷产量也有所提高的趋势,其中钾2水平时增产最明显。缺钾处理相对产量为89.7%,其相对产量属中等水平,说明钾肥对产量的贡献比磷大但比氮小。

该4个处理的667㎡新增纯收益分别为:252.93元、296.22元、356.89元和332.35元,其每增施1个钾素水平的667㎡新增纯收益分别是:43.29元、60.67元和-24.54元,说明施2水平钾处理的新增纯效益最好,但随之再提高施钾水平而所增加的纯收益下降。

2.1.4 处理间产量综合比较 从综合因子水平看(见表2),处理10(N2P2K3)列第一位、667㎡产达547.6kg,第二位是处理7(N2P3K2)667m2产538.1kg,第三位是处理11(N3P2K2)6672产526.4kg,第四位是处理6(N2P2K2)667㎡产为525.4kg,而列倒数一、二、三、四位的分别是处理1(N0P0K0)667m2产350.8kg、处理2(N0P2K2)667m2产376.2kg、处理13(N1P2K1)6672产为446.1kg,处理12(N1P1K2)6672产为452.4kg。这说明,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明显,其次是钾肥,再次是磷肥。

2.1.5 处理间的施肥效益比较 以肥料价格(分别按每kg):尿素2.1元、氯化钾3.2元、钙镁磷0.8元计算成本,以每50kg晚杂交稻谷138元计算稻谷产值。通过计算比较可知(见表2),除处理2(N0P2K2)外,所有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处理1(N0P0K0)的经济效益有所增加,各处理施肥新增纯收益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0、7、14、6、11、5、9、4、8、12、13、3、1、2(见2表效益排位栏)。再进一步分析比较认为,本试验施氮肥效益最好,其次是钾肥,而施磷效益较低。

2.2 生育期 试验于6月25日播种,7月18日移栽。在抽穗期观察:各处理抽穗时间差异不大,大多处理小区在9月7日前后始穗至9月13日前后齐穗,其中处理1和2区始穗最早、齐穗也较早。整个试验成熟期在10月17日前后即全生育期为116d左右。但是,各处理稍有不同,主要与氮和钾素施用量有关,其施用水平越高,成熟就较迟,如不施氮的处理1及2,2个小区较早于10月16日成熟,而施氮水平最高的处理11和钾水平最高的处理10,2个小区较迟于10月19日成熟,其它处理均于10月17日成熟。

表3 义桥2014年晚稻3414试验考种结果

[处理\&株高

(cm)\&有效穗数(个/丛)\&平均穗长

(cm)\&总粒数

(粒/穗)\&结实率

(%)\&千粒重

(g)\&理论产量(kg/667m2)\&1\&81.7\&9.3\&21.1\&89.8\&90.9\&28.1\&364.7\&2\&89.2\&9.8\&22.6\&95.9\&88.7\&28.35\&404.1\&3\&92.1\&12.7\&22.9\&96.2\&83.7\&27.66\&483.7\&4\&99.3\&13.5\&23.3\&98.4\&84.0\&28.0\&530.3\&5\&98.1\&14.2\&22.8\&99.7\&80.9\&28.01\&548.6\&6\&98.3\&14.4\&23.5\&96.9\&82.5\&27.8\&547.2\&7\&95.4\&14.6\&22.8\&96.8\&83.4\&28.3\&570.4\&8\&91.6\&13.9\&23.1\&95.2\&82.7\&27.7\&509.0\&9\&94.8\&14.5\&22.6\&94.7\&81.7\&27.87\&534.7\&10\&101.2\&14.3\&23.7\&101.6\&82.1\&28.25\&576.2\&11\&100.8\&14.8\&22.4\&106.0\&75.9\&27.36\&557.1\&12\&93.8\&12.3\&22.8\&97.0\&83.6\&27.95\&476.7\&13\&91.5\&12.6\&22.7\&95.8\&80.4\&28.2\&468.0\&14\&95.2\&14.1\&22.9\&96.9\&81.3\&27.91\&530.1\&]

注:表中各处理的每667㎡穴数均以1.71万穴/667㎡计算。

2.3 农艺性状考种与分析 从表3可看出,考种理论产量比实测折合667㎡产量均相差不大(有些略高或略低),与实测产量吻合,且各处理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排序大致相似。施肥主要表现为能明显增加有效穗数和略增加每穗总粒数;增施氮肥还能增加株高,但结实率却略显随施肥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增施钾肥也增加株高,还能提高每穗粒数。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排前4位的分别是处理10(N2P2K3)、7(N2P3K2)、11(N3P2K2)、6(N2P2K2),而纯增收益排前4位的分别是处理10(N2P2K3)、7(N2P3K2)、14(N2P1K1)、6(N2P2K2)。不同元素肥料对晚杂交稻(岳优9113)产量影响不同,如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分别为:缺氮71.6%、缺磷92.4%、缺钾89.7%,即其对产量作用依次是氮肥、钾肥、磷肥;而根据试验经济效益分析可知,施肥效益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根据试验产量结果分析比较,对本试验方案的拟推荐施肥量(水平2)尚恰当,但略显偏低。按照产量较高和效益好的原则,并考虑到稳产因素,我县栽培晚杂交稻,一般田应以667m2施用纯N12~13kg、P2O54.2kg左右及K2O8~10kg为宜。

本试验设计的拟推荐施肥量(水平2),除磷素减少了外,氮、钾用量与上年相同,试验作物品种同去年,试验田立地条件和土壤肥力也与上年相当,但试验结果却表现为各肥料元素均为水平3(超用量)的处理产量最高,这与去年的氮水平3处理反而减产的结果不同。这是否与今年晚稻前中期雨水较多而造成增加氮、钾元素流失有关?另外,今年晚稻磷肥拟推荐施用量(水平2)的P2O5为3.6kg,可能偏低了。这些都值得以后继续关注。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肥效晚稻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在淤土上小麦不同氮磷钾配比肥效试验总结
水稻育苗壮秧剂应用效果初探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
芋-西瓜-晚稻高效栽培模式
硼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
含硫肥料在花生上的肥效初探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安福县:发放晚稻测土配方施肥卡
优质常规晚稻品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