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噻虫嗪悬浮剂防治稻飞虱试验效果研究

2015-01-21 07:12嵇东朱桂珍姜威黄志宽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稻飞虱防治药剂

嵇东 朱桂珍 姜威 黄志宽

摘  要:对21%噻虫嗪SC进行了10g、15g、20g/667m2防治稻飞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1%噻虫嗪SC20g/667m2对3种稻飞虱防治效果好,且持效期长,可在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关键词:稻飞虱;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1-75-02

为验证21%噻虫嗪SC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2014年笔者进行了21%噻虫嗪SC不同剂量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21%噻虫嗪SC(江苏嘉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选择在新安镇于营村3组于留平家责任田中进行,试验田面积0.4hm2,土质为中壤土。水稻品种为连粳6号,6月30日移栽,手插秧,试验田肥力中等偏上,栽培管理条件一致。试验时水稻处于孕穗末期,田间稻飞虱处于低龄若虫期,为中等发生程度,其中褐飞虱、白背飞虱为轻发生。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1)21%噻虫嗪SC10g/667m2;(2)21%噻虫嗪SC15g/667m2;(3)21%噻虫嗪SC20g/667m2;(4)对照(ck)。共计4个大区,每大区试验面积667m2,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间以田埂隔开。

1.4 施药时间和方法 试验于8月22日下午用药,每667m2药量对水40kg,采用手动喷雾器喷雾,同时田间保持3~5cm水层5~7d。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施药后24h内没有降雨,其后以晴天、多云天气为主。

1.6 调查内容与方法 施药前及施药后3d、7d、15d各调查1次。每大区取3点,每点采用平行跳跃线法随机调查20穴,采用盆拍法每次拍打2穴,统计稻飞虱活虫数的种类与数量,计算百穴虫量与总体校正防效,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

稻飞虱药效计算公式:矫正防治效果(%)=[1-(对照区施药前虫量×处理区药后虫量)/(对照区施药后虫量×处理区施药前虫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观察 药后对各处理小区进行安全性观察,未出现药害症状,水稻长势良好。

2.2 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2.1 对灰飞虱的防治效果 药后3d以每667m2 20g最好,防效为87.1%,15g次之,防效为82%,10g相对较差,防效为61.2%。药后7d以每667m2 20g最好,防效为85%,15g次之,防效为73.5%,10g相对较差,防效为50.2%。药后15d以每667m2 20g最好,防效为75.4%,15g次之,防效为54%,10g相对较差,防效为32%。经方差分析,药后3d、7d处理20g、15g/667m2与10g/667m2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药后15d3组处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表1)。

2.2.2 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药后3d以每667m2 20g最好,防效为76.1%,15g次之,防效为64.7%,10g相对较差,防效为46.8%。药后7d以每667m2 20g最好,防效为77.4%,15g次之,防效为68.8%,10g相对较差,防效为45.1%。药后15d以每667m2 20g最好,防效为78.3%,15g次之,防效为72.2%,10g相对较差,防效为30.1%;;经方差分析,药后3d处理20g/667m2与15g、10g/667m2间有显著性差异,药后7d、15d处理20g、15g/667m2与10g/667m2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表1)。

2.2.3 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 试验表明,3组不同浓度处理在施药后3d、7d、15d对白背飞虱防治效果均为100%(表1)。

2.2.4 对3种稻飞虱总体防治效果 药后3d以每667m2 20g最好,防效为84.9%,15g次之,防效为83.9%,10g相对较差,防效为67.1%。药后7d以每667m2 20g最好,防效为81.5%,15g次之,防效为77.6%,10g相对较差,防效为63.1%。药后15d对稻飞虱的总防治效果以每667m2 20g最好,防效为77%,15g次之,防效为71.8%,10g相对较差,防效为67.1%。经方差分析,药后7d3组处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药后3d、15d处理20g、15g/667m2与10g/667m2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表1)。

表1 21%噻虫嗪SC不同浓度处理对稻飞虱防治效果

[处理\&飞虱

分类\&    药后3d    \&    药后7d    \&    药后15d    \&防效(%)\&5%\&1%\&防效(%)\&5%\&1%\&防效(%)\&5%\&1%\&1\&灰\&61.2\&b\&B\&50.2\&b\&B\&32\&c\&C\&褐\&46.8\&b\&A\&45.1\&b\&B\&30.1\&b\&B\&白背\&100\&\&\&100\&\&\&100\&\&\&总虫\&67.1\&b\&B\&63.1\&c\&C\&57.5\&c\&B\&2\&灰\&82\&a\&A\&73.5\&a\&A\&54\&b\&B\&褐\&64.7\&ab\&A\&68.8\&a\&AB\&72.2\&a\&A\&白背\&100\&\&\&100\&\&\&100\&\&\&总虫\&83.9\&a\&A\&77.6\&b\&B\&71.8\&b\&A\&3\&灰\&87.1\&a\&A\&85\&a\&A\&75.4\&a\&A\&褐\&76.1\&a\&A\&77.4\&a\&A\&78.3\&a\&A\&白背\&100\&\&\&100\&\&\&100\&\&\&总虫\&84.9\&a\&A\&81.5\&a\&A\&77\&a\&A\&]

3 小结与讨论

(1)21%噻虫嗪SC20g/667m2对3种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可在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2)21%噻虫嗪SC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较佳,在褐飞虱中等以下发生时,可选用15g/667m2,中等以上发生时可选用20g/667m2,以确保防治效果。

(3)3个处理药后3d,对白背飞虱防治效果都达100%,可能与今年白背飞虱田间虫量较低有关,其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稻飞虱防治药剂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指数估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