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冠心病和介入治疗特点

2015-01-22 07:20郭文怡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死亡率比例

郭文怡

作者单位: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

年轻女性患冠心病的机会明显低于男性,患冠心病的女性大多较男性年长。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介入策略和技术逐渐与国际接轨,绝大部分患者接受了越来越规范的血运重建方案,许多高危患者/复杂病变也逐渐成为介入治疗的新常态。行PCI的患者中,女性约占30%,而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需要再行PCI的患者中比例更低,约15%~24%。相当多的研究结果还提示,女性在冠心病及其治疗特点诸多方面与男性存在性别差异。

1 女性冠心病特点

女性冠心病的患病率低于男性,但女性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又易与更年期神经功能紊乱相混淆,且在胸痛患者中,女性不典型胸痛较男性更为常见。研究显示,女性冠心病患者入住CCU病房的比例较男性低(50%比62%),住心内科病房比例相同(18%比18%),住普通内科病房比例较高(22%比11%)。女性冠状动脉造影应用较男性少,影响到女性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女性患冠心病时更高龄,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比例更高,过于肥胖[体质指数(BMI)高]或低体重(体表面积小)者众;她们普遍缺乏锻炼,而且常常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女性患者,虽然超声发现她们的射血分数(EF)正常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但由于女性相对较低的心输出量抵消了射血功能正常的贡献,舒张功能不全比例高,往往更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的症状。

女性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明显较男性差。有研究显示,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甚至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女性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1],女性患者行PCI治疗也存在较男性患者不同的高危因素,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女性患者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更多,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2 女性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有研究者认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的患者中,女性存在微血管病变的比例更高。有关虚拟组织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相关研究显示,任何年龄的女性动脉硬化斑块总是较男性少,绝经期后则逐渐接近。虽然如此,女性动脉硬化斑块却更加易损、不稳定,如斑块的侵蚀(erosion)现象以及斑块破裂,自发性夹层撕裂更常见[2];因此,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容易在球囊扩张后或支架置入后发生夹层撕裂,更容易发生内皮功能紊乱而导致血管痉挛。另外,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更为常见,有专家认为,女性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导致心肌肥厚,容易存在内膜下心肌缺血,心肌微血管病变常见,使NSTEMI发生率更高。

女性冠状动脉直径明显小于男性,部分患者又因合并糖尿病,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后病变更加弥漫,因而在狭窄的病变行支架术后,晚期发生支架内膜增生,出现更加明显的晚期管腔丢失。另外,女性多支病变、开口和左主干病变的比例低于男性,病变的数量和血栓的比例也低于男性,而钙化的比例高于男性。

3 女性冠心病介入治疗

研究显示,女性患者及时进行PCI/CABG的比例远远低于男性,尤其是AMI直接PCI的比例过低,虽然近年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依然低于男性。这也部分解释了女性患者心肌梗死后死亡率高的原因。

美国的资料显示,近年来男性AMI死亡率下降,女性却相反。女性患者症状不典型,不容易受到重视,在发生AMI后常常错过最佳救治时机[3]。而实际上,即便及时进行了血运重建,女性患者也未必能够得到与男性患者同样的获益,早期的研究显示,无论是PCI或CABG,女性患者的临床预后明显差于男性。

Lansky等[4]荟萃了15个择期PCI临床研究,共纳入了431 905例患者,其中女性比例约为30%(16%~35%),比较了患者住院期间和晚期死亡率,大多数研究结果提示女性更高;荟萃了4项急诊PCI临床研究,纳入99 683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而且,血管并发症也明显高于男性;因此认为女性在择期PCI中预后更差,是因为女性更高龄,更多合并症,血管直径更小,以及更多血管并发症;而在 AMI-PCI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女性是独立危险因素。尽管如此,对于患ACS的女性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仍能使其获益。Benamet等[5]曾纳入16 760例STEMI患者。女性为22%,女性更高龄,更多糖尿病,更易发生休克,PCI成功率略低于男性(94.7%比95.9%),而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9.8%比4.3%);Singh等[6]总结了Mayo中心25年的经验,共入选18 885例患者,女性占30%,结果显示女性更高龄,更多合并症,PCI成功率男性女性接近(89%比90%);无论男性女性,死亡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但女性依然高于男性;而且,首次心肌梗死后1年内死亡率高于男性(38%比25%),6年内再次心肌梗死率高于男性(35%比18%),6年内致残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男性(46%比22%)。

对于患NSTEMI的女性患者,高危患者可以和男性一样在介入治疗中获益,但较低危的患者,不建议积极进行血运重建,有限的临床研究结果未显示出有意义的获益,甚至不及保守治疗[7],这也是女性冠心病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比例较高的原因之一。

另有研究显示,女性患者在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8]、出血等并发症的危险也高于男性。Mehran等[9]在2010年设计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评分(ACS Risk Score)用于评价ACS患者出血风险,其中将女性赋值为8分,而其中STEMI也才6分,≥70岁9分,血清肌酐≥1.6 mg/dl赋值为6分,白细胞升高≥16×109/L为6分,可见女性在评分中的权重较高。

CABG术后女性患者的死亡率与男性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在进行急诊CABG的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更高(0.5%比0.3%,P<0.01);在CABG术后的随访中,女性的事件率明显高于男性(18%比12%,P=0.007);在CABG术后的老年患者中,女性患者发生抑郁更多,体力活动能力的恢复也远不如男性。

4 女性冠心病和PCI药物治疗

女性患者在发生心脏事件之后未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比例很高,如24 h之内服用阿司匹林(91%比93%)和β受体阻断剂者明显低于男性(84.7%比87.2%)。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药代动力学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女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女性应用GPI需谨慎,特别是高龄、低体重、血压控制不理想、有出血史者。在AMI患者中,女性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较男性低(47.3%比61.1%),其中STEMI患者中选择溶栓治疗的比例低于男性(5.1%比6.2%)。

5 存在的争议

这些年,关于男性和女性的性别差异学术界尚存争论,很多研究经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并未显示出性别差异,因此有研究者[6]认为男女并无明显差异,所显示的差异主要因年龄及合并症所致。尤其近年来介入策略和技术日趋成熟,适应证选择更加规范,桡动脉入路明显减少了出血等并发症,男女性别差异正在缩小。

女性冠心病的确存在自身的特点,与男性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由于大多数临床研究纳入女性患者均不超过30%,所得结果缺乏真正具有临床意义的指导性,仍然需要更多更大规模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给予证据支持。

近年来国际上成立了多个关怀女性冠心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女性组织,我国也积极参与其中,主张注重女性和男性的差异,组织女性相关临床研究,以期获得更多女性相关的资料,对于将来女性冠心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指导信息。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死亡率比例
不同任务类型中性别差异对外语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人体比例知多少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组成比例三法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