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防疫失败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2015-01-23 11:44张国成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母源免疫抑制针头

张国成

(辽宁省建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5300)

猪瘟防疫失败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张国成

(辽宁省建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25300)

猪瘟病是养猪业的第一大敌,搞好猪瘟病的防控至关重要,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为全世界防控猪瘟做出了巨大贡献,许多国家用我国的疫苗消灭了猪瘟。但是我国仍依赖猪瘟疫苗的持续免疫在控制着猪瘟疫情,并时常出现免疫失败,导致猪瘟病情发生。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和临床实践,就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和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意见。

1 免疫失败的原因

1.1 免疫抑制病的干扰

目前猪群普遍存在着多病原隐性感染,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附红细胞体、霉菌毒素等均可导致猪群免疫力低下,免疫活性细胞受到抑制,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薄弱,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抗体来抵抗野毒的侵袭。这是造成很多猪场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1.2 免疫时机欠妥,造成抗体中和

目前基层免疫有很多盲目性,不能通过抗体检测来确定最佳的免疫时机,母源抗体水平不易确定,哺乳期免疫易受母源抗体干扰,断奶后免疫时,母源抗体殆尽,易形成免疫空白期。二免间隔时间过短,易造成抗体中和,导致注苗后4~10d,出现猪瘟。

1.3 疫苗的保护时间缩短

目前的疫苗免疫期根本达不到一年,甚至仅能维持两个月的有效保护,因此育肥猪的60日龄2免后,不能确保到出栏。

1.4 免疫时应激反应的干扰

有些养殖户在断奶、换料、去势、疾病、外购刚引进时就同时做疫苗,有的甚至几种疫苗同时做,由于多种强应激的因素干扰,导致免疫失败。

1.5 免疫方法错误

有些养殖户使用的针头不标准,针头不够长,且针头过粗,打在脂肪层,有时针一拨出,疫苗就流出来,起不到免疫效果。

1.6 储运、稀释不当导致疫苗失效或效价降低

应该冷冻的放在冷藏室,运输过程中失温光照,多环节转手,在不同温度下多次冷热交替,使疫苗的有效活毒减少,有些人没有使用专用稀释液,也会影响疫苗的效力。

2 如何改进免疫措施

2.1 解除免疫抑制,提高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

养猪讲究综合防治措施,在环境和营养上给猪群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免疫基础,做好蓝耳病等其它免疫抑制病的防疫措施,不用霉变饲料,确保猪群脱离亚健康。

2.2 通过抗体检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频繁出现猪瘟病情的猪场,应该对不同群体均要进行一次抗体检测,目前各县级疫控中心都能进行该项目的检验,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并对有明显症状的猪尽快淘汰,减少病原传播。

2.3 散养户按优化规程办

母猪产后20d和仔猪同时免疫,并且剂量要足,一般是正常用量的4~5倍,以后母猪跟胎,每胎免疫一次;仔猪50日龄2免,100日龄3免。

2.4 不在强应激环境下做疫苗

一定等猪群稳定应激反应一小时再做疫苗。

2.5 减少疫苗的周转环节,严格按规程使用

大猪场可以直接到县里取苗,自己操作,根据猪的大小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头,确保打入肌肉层,并且一头猪一个针头。

总之,猪瘟的免疫工作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消灭猪瘟的路还很长,猪瘟疫苗毒株几十年来在多代猪的体内繁殖适应,最终毒力能否返强,单靠疫苗免疫,不搞野毒净化,也是难以消灭猪瘟的。

猜你喜欢
母源免疫抑制针头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鸡新城疫攻毒保护及不同母源抗体起点鸡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广西柳州市部分山羊规模养殖场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田间检测
粗根荨麻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派氏结细胞表型及TLR4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