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崔氏四花穴

2015-01-24 08:19庞玉思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4期
关键词:崔氏灸法医家

庞玉思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四花穴”原出自于唐朝著名医家崔知悌的《崔氏别录·骨蒸病灸方》一书。后《医学入门》称之为崔氏四花。因其穴位在背部,共有4处,配合灸法使用时,以艾炷同时直接灸之,四穴同时起火,宛若四朵灿烂红花,故名四花。为古代治疗骨蒸劳瘵之著名灸穴之一。《崔氏别录》原书已佚,其佚文仍保存于《外台秘要》[1]《苏沈良方》《针灸聚英》[2]等多部医籍中,笔者近阅上述诸书,就崔氏四花穴撰文略述管窥之见。

四花穴定位方法

《外台秘要》:“使患人平身正坐,稍缩膊,取一绳绕其项向前双垂,共鸠尾齐即截断。使所取之绳的中点平结喉骨,将绳两端经肩部自然下垂至脊中线上,在该点上标记。令患人合口,取一小绳量两口吻之间的距离便截断。使小绳中点与第二步所取之标记点重叠,将小绳水平放于脊背上,其两头即是四花之横二穴,依前法将小绳垂直放于脊背上,其两头即是四花之上下二穴。”

《外台秘要》记录的四花穴定位呈菱形分布,而《针灸资生经》[2]《针灸聚英》等医籍所记定位为呈正方形分布,即定位为膈俞、胆俞二穴。后世诸多医家考证认为,四花穴定位应以《外台秘要》为准,而《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所载为后世简化、演变而误致。

四花穴适应证

《针灸聚英》曰:“崔知悌云,灸骨蒸劳热,灸四花穴”;《针灸大成·卷十一》谓:“崔氏取四花穴法,治男妇五劳七伤,气虚血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尪羸痼疾”;《外台秘要》收录《崔氏别录》原文:“丈夫以精气为根,女人以血气为本,无问老少,多染此疾……其为状也,发干而耸;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多者乃至五六;或夜卧盗汗,梦与鬼交通,虽目视分明,而四肢无力;或上气食少,渐就沉羸,纵延时日,终于溘尽……”。“灸骨蒸及邪,但梦与鬼神交通,无不瘥之法”。

上述古文记载中当时四花穴所治何疾?查阅文献,《崔氏别录》灸骨蒸方原文与《妇人大全良方》[4]记载有共同之处,例如疾病名称骨蒸,亦曰传尸、殉殜、复连、无辜,所述症状如盗汗、梦鬼交通、四肢无力、上气食少,渐渐羸瘦等。而其他症状如“发干而耸;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块;或脑后近下两边有小结,多者乃至五六”等则与《医宗金鉴》原文引述亦十分相似。当代医家多认为当时四花穴所治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肺结核病甚为相似。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的表现。

四花穴施灸法

《外台秘要》:“以前总通灸四处,日别各灸七壮以上,二七以下,其四处并须满二十壮,未觉效,可至百壮,乃停。”由此可见当时施灸方法是直接灸,未有使用其他灸法。直接灸是指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直接灸在古代四花穴的施治中有显著效果,但直接灸因剧烈疼痛刺激和灸后留有疤痕等弊端越来越不被患者接受。因而四花穴施灸法也发展得越来越丰富,多使用隔蒜灸、隔盐灸、隔面饼灸等间接灸法代替。

灸量分析

《外台秘要》:“日别各灸七壮以上,二七以下。其四处并须满二十壮,未觉效,可至百壮,乃停。候疮欲瘥,又取度两吻……谓须三月三日艾为佳。疗瘥百日以来。不用杂食。灸后一月许日。患者若未好瘥。便须报灸一如前法。当即永瘥。”提出了灸量要七壮以上,亦指出要求二七以下,即十四壮;《针灸大全》曰:“初灸七壮,累灸至百壮”;《针灸大成》曰:“灸纸角上各七壮”。由此可见崔氏强调了灸量的重要性。现代医家在临床应用时不应拘泥,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部位、病性、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从而决定灸量的多少。

古穴今用

现四花穴为膈俞与胆俞两穴的合称。定位均在背部膀胱经上,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胆俞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属阴,有行血活血宽胸之功;胆者肝之腑,藏血,另胆俞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具有疏利肝胆、升清降浊之功。两穴一阳一阴,一气一血,两穴相配,相互为用,调气和血,相得益彰。现代医家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痿、神经与精神疾病、乳癖、坐骨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胸痛等疾病,效果每多显著。

[1]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07-208.

[2]高武 .针灸聚英[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118-119.

[3]王执中.针灸资生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1-112.

[4]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94-95.

猜你喜欢
崔氏灸法医家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崔氏腹部八法治疗儿童便秘的教学应用
性格命运,皆在六笑一哭中
人性的自我觉醒与救赎
——谈大型古装淮剧《马前泼水》
瘢痕灸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