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林九兵卫本与袁无涯本比较研究
----以评语为考察视阈

2015-01-25 03:44许勇强
关键词:眉批无涯评点

许勇强,邓 雷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西安 710126;2.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 福州 350007)

在署名李卓吾的《水浒传》评点本系统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当是容与堂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和袁无涯刊《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下称袁本)两种,它们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系统的李卓吾评点本。此外还有一种李卓吾评点本却极少被学界提及,就是包括林九兵卫本(下称林本)在内的《李卓吾先生批点忠义水浒传》系统。复旦大学谈蓓芳教授认为,这个系统的评点本是介于天都外臣序本和袁本之间的刻本,它包括北图明刻残本、日本无穷会藏本和林本三个刊本,但三者之间没有承袭关系。[1]122

关于林本,国内最早著录的当属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该书卷十附录三《日本训译中国小说目录》云:“《李卓吾先生批点忠义水浒传》二十回,冈岛璞训点,第一至第十回享保十三年京师林九兵卫刻本,十一至二十回宝历九年林九兵卫等刻本。”[2]258目前笔者已知的林本馆藏处有:国家图书馆藏十回本[3]169、大连图书馆大谷文库藏十回本[4]、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十回本和仓石文库藏二十回本及补钞的二十一至三十回本[5]、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藏本(第一回至第十回)、东京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第一回至第十回、第十一回至第二十回)*此信息系日本东京大学博士荒木达雄先生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尽管国内外林本收藏有若干处,且自孙楷第先生著录以来已历80年,但到目前为止,以笔者有限的阅读而言,除了谈蓓芳教授在讨论无穷会藏本时略微论及外,真正系统讨论林本的论文尚不多见。鉴于此,我们以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十回本为基础,以与林本评点关系比较密切的袁无涯本*本文所录之袁无涯本评语均见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第十七辑。评点进行对勘,对林本做一初步探讨。

林本的评语有三种,即眉批、夹批和字末批。据统计,眉批112条,夹批23条,字末批28处。眉批和夹批是针对文章内容所批的评语,夹批很多内容多半是疑问之言,如“此何说”、“此又何说”、“何必”、“何故”等。而字末批则多为对字的注音,分为直音与反切两种方法,偶有校定文字的内容,如“一作篦,误”、“一作惮”等。

比勘林本与袁本前十回的评语,我们发现二者在同一地方进行评点的评语共计55处,其中涉及林本眉批52条,夹批3条。林、袁二书55处评语中的24条相互之间基本没有关联,其他31条评语则有若干联系。按照其关系度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二者完全相同者,计12条;二是二者大体相同或相关,计11条;三是袁本评点内容大意同于林本且在后者基础上有所申发者,计8条。综上,前十回林本与袁本评语有关系者共计31条,占相同地方评语总数的56.4%(详表1)。由此可见,林本评语与袁本评语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关系。

表1 林本、袁本评语关系分布情况表

第一类评语。林本全同于袁本者共12条,占林、袁本共同评语的22%。在这些评语中,有简短者如第四回鲁智深穿了直裰赤着脚走到僧堂,林、袁二本批道“描的像”三字评语;也有长的评语,如第九回柴进携林冲手同行到庄院处,二书批道“堂堂王孙,携一配军之手同入庄门而庄客亦不之怪者,真义气所化也。今大家门墙,穷士便不敢窥足矣,可感可叹”(详表2)。这些相同评语表明,或者是林本抄袭袁本,或者袁本抄袭林本,或者是二者同出一源。

第二类评语。林本与袁本评语大体相同或相关者共11条,占林、袁本共同评语的20%。此类评语或者大意相类,只是字句稍有增饰。如第二回说到高俅“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处,林本批道“应前忠良”,袁本批道“与前忠良呼应”;第五回鲁智深提防李忠赚他处,林本批道“却又精细”,袁本批道“却又细甚”。或者是文字表述不同,但意思有一定的关联,如第七回写陆谦等定下歹毒计谋欲赚林冲,林本批道“好计好计”,显然是激愤反语,而袁本则批道“将人的性命奉承人的性命,小人谋毒如此”(详表3)。

表2 林本全同于袁本评语

表3 林本与袁本评语大体相同或相关者

第三类评语,袁本大意同于林本评语,但在后者基础上又有所引申阐发,此类评语有8条,占林、袁本共同评语的14.5%。如第二回叙及史进与王进泪别处,林本批道“虽说好汉无泪,好汉见好汉自然泪流也”,袁本批道“天下无无情的好汉,丈夫自有泪,亦洒离别间”。此条中,林本之批意在于好汉见到好汉会流泪,而袁本之批意重在好汉在离别的时候会流泪。毫无疑问,袁本更符合文章内容,同时林本此批平实无味,而袁本“丈夫自有泪,亦洒离别间”一句却有几分诗意。第三回鲁达消遣郑屠到了饭罢的时候,林本此处有批“金公去远了”,袁本此处批道“如此消遣,为耐得金公的脚根远,亦激得郑屠与拳头近,绝好作用”,袁本评语把鲁达此举的两个作用都说了出来,比林本评语更准确(详表4)。

表4 袁本大意同于林本而有所申发者

前面已经提到,前十回中林本与袁本评语有关系者共计31条,占二本相同评语总数的56.4%,其中林本评语全同于袁本者共12条,占林、袁本共同评语总数的22%,这说明林袁二者关系非常密切。但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是林本抄袁本,还是袁本抄林本,抑或二者共同来源于另外一个本子?下面我们将两个刊本的评语进行通盘比较,或许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林本评语草创性特征明显。一是林本许多评语比较粗糙,且数目也比袁本为少。根据我们的统计,林本评语前十回共计163条,与余象斗评本大致相当,而容与堂本前十回仅夹批就有272条之多,更不用说繁复的袁本及金本了。二是除了数目比较少之外,林本评语多程式化的评点套语。如每个英雄人物第一次出场的时候,作者都会批上某某出世,如“史进出世”、“朱武陈达杨春出世”、“李忠出世”等,但这类程式化的批语并无多大的文本价值,更像是早期评点本的特征。三是林本的评语还有不少是注音释读文字之类,这种评语形式与早期评点本的特征非常吻合。四是林本批语有不少前后矛盾之处,很可能是作者边读边批的草稿形式。如第五回写周通听从鲁智深的话不再登刘太公门,作者批道“真大丈夫”,但后面写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时,却批道“原不是丈夫”,明显前后矛盾。林本这类程式化的批语、注音评语和前后评语矛盾等特征,说明其评点出现的时间很可能比较早,而这些特征在袁本中却比较罕见,后者继承前者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袁本在林本评语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深化。林本的一些评语常常比较简略,失于空洞,而袁本在相同地方的评语则更完整准确。如第二回陈达朱武等人议论史进,林本批道“话尽雄壮喜可”(据无穷会藏本,“喜可”当做“可喜”),而袁本此处则为“话尽雄壮可喜,然正是形出史进雄壮”,后者更准确地指出小说通过人物对话来侧面刻画(即评语所谓“形出”)史进勇猛形象的特征。再如第五回写鲁智深赤条条的骑在周通身上,林本批道“有景”,而袁本则是“有景,赤条条骑翻,更好笑”,指出这个画面的喜剧性特征。此外,前文说到的“虽说好汉无泪,好汉见好汉自然泪流也”条也属于此类。由此可见,袁本在林本的基础上对相应评语进行了补充深化,使之更贴近文意。这种情况只能证明袁本抄袭林本,而不是林本抄袭袁本或者二本共同抄袭另外一个本子。

第三,袁本对林本评语中一些不恰当的语言予删削或作适当修改。林本在第四回鲁达剃度受戒不知答应是否二字时批道“知答应是否者便怎的”,语气颇为不善,而袁本此处则为“知答应‘能否’者,不如只‘记得’二字亲切”,语气中正平和,较前者为佳。第四回禅和子让鲁智深睡觉,鲁反说干你甚事处,林本批道“其实干你甚事,此禅和子好做师父,由他自睡却是正理”,言语之间责备太过,而袁本则为“真坐禅”三字,仅仅肯定了鲁智深的行为,未做过多的批评。再如智真长老说鲁智深休说打坏了金刚,便是打坏了三世佛也只得回避他时,林本批道“长老真透彻,虽平天下可也”,明显过分夸张,而袁本则说“真具眼师,真丛林主”,显然更为妥贴。

第四,袁本评语更强调小说艺术特征,林本则无。譬如第六回叙及从知客僧对鲁智深的述说中铺排出僧人的职位时,林本批道“零零碎碎如表花铺锦”,而袁本却批道“从知客口里铺排出丛林中许多职事出来,与闲论旁述者不同,语语皆活,此文家三昧也”。虽然林袁二评语皆论及职事的如花似锦,但袁本评语却是侧重于表明文章叙述者不同,对文章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可以说这已经涉及小说艺术性问题,而这在林本批语中却非常罕见。再如第九回柴进怂恿林冲与洪教头比武处,林本只批道“好柴进”三字,而袁本却作了深入的点评,“三四句内,看他有多少转折,多少意思”,明显具有了一定的文学鉴赏意识。

根据以上四点分析,我们发现从评点内容来看,袁本评语明显优于林本,若是林本抄袭袁本,或者二者共同抄自另外一个更早的本子,那么林本自无以劣替良之理。从小说评点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期的评点多专注于文字读音、地名释读和小说具体人物事件的评价,而后期的评点则更加注重作品艺术性的阐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林本显然早于袁本。

谈蓓芳教授在论及无穷会藏本系统和袁无涯本的关系时,从版本学的角度对二者的研究认为:

由于无穷会藏本与袁无涯刊本之间存在着极为明显的渊源关系,而一方面袁本系统出于无穷会藏本(或其底本、祖本)的证据相当多,另一方面却找不出相反的例证,即无穷会藏本源出袁本系统的例证,因此我认为袁本系统应该出于无穷会藏本(或其底本、祖本)。[6]

后来作者又在《试谈海内外汉籍善本的缀合研究》一文中再次重申:

结合两个系统刻本眉批的整体情形,不仅可以看出包括无穷会藏本在内的该系统刻本与袁无涯刊本眉批之间的粗率、精细之别,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包括无穷会藏本在内的该系统本子无论其正文文字还是眉批文字都必定成于袁无涯刊本之前。[1]122

根据上文对林、袁二本评语的考察,结合谈蓓芳教授的版本考证,我们认为谈教授的观点是符合版本实际情况的,即作为无穷会藏本系统之一的《水浒传》林九兵卫刊本应该是比袁无涯本刊刻时间更早的署名李卓吾评本之一。至于林本的作者、林本在李卓吾评本系统中的地位、影响等问题我们将另行撰文论述。

[1] 谈蓓芳.试谈海内外汉籍善本的缀合研究[A].中华典籍与文化论丛[C]第七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 马蹄疾.水浒书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 苗壮,王若.大连图书馆藏日本刊本抄本中国小说研究[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2).

[5] 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目录[EB/01].http://www3.ioc.u-tokyo.ac.jp/kandb.html.

[6] 谈蓓芳.也谈无穷会藏本水浒传[J].中国文学研究,2000,(1).

猜你喜欢
眉批无涯评点
《日知录》研究的新材料
——《日知录》陈澧批语辑录
如意剑
《学有恒艺无涯》
张山毅
刘野 《国际蓝》:童趣无涯
踏花归去马蹄香
书评点讯
以眉批式评语促写作能力提高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巧用一句话书评串点课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