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分析

2015-01-27 09:47穆雁鸿贾翠平贺若云范莉张宇萱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4期
关键词:医学类公共卫生问卷

穆雁鸿,贾翠平,贺若云,范莉,张宇萱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所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t events of public health)就是指突然间暴发的,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全社会公众健康危害的重大传染性致病性疫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事件以及其他类型严重危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群体性和社会危害性、严重性等特征[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包括预测防范能力、判断危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沟通能力、预后干预能力等[3]。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校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但是活动空间有限,人口密度大,加之我国在公共卫生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使得高校存在着发生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因素,各地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亦不容乐观。国内外多项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公众普遍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及技能[6-8]。高校是一个人群集中且年龄结构特殊的场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单位[4]。因此,在学校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及应对措施已成为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认知和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方法,于2014年10—12月对吉林省吉林市5所高校300名大学生进行相关调查,为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及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不同学科专业在校生各60名。

1.2 方法

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梳理有关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形成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问题库,以学校为单位,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发放问卷、监督调查、回收问卷,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不记名、真实、独立地自填问卷,不得查阅书刊和互相讨论。

1.3 调查内容及评定方法包括

(1)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健康状况、户籍类型、籍贯等;(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认知情况、基本知识、应对能力: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用德尔菲的方法经过专家的两轮充分论证,同时在正式调查开始前,调查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预调查和修改。问卷调查表包括对各类常见传染病(乙肝、肺结核、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食物中毒、空气污染、意外事件、灾难性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认知、基本知识、应对能力,所有题目均为选择题,回答正确者得3分,错误者得0分。

1.4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自编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一是采取Delphi法和专家咨询法对调查内容进行反复筛选和论证;二是采取预调查的形式对拟定的调查内容进行修订;三是采用面对面的调查法,在规定的测量时间内现场派发问卷;四是填写完毕后,统一回收,并由专人负责对问卷进行核查,发现错误和漏洞及时复访,无效问卷舍弃。

1.5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查错、复核。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调查对象的有关数据,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若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8份,回收率为99.33%;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为96.67%。290例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男同学112人(38.62%),女同学178人(61.37%);东北电力大学58人(20.00%),北华大学55人(18.96%),吉林医药学院63人(21.72%),吉林化工学院58人(20.7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56人(18.67%);一年级46人(15.86%),二年级92人(31.72%),三年级92人(31.72%),四年级60人(20.69%);文科类66人(22.76%),理工类137人(47.24%),医学类71人(24.48%),其他专业16人(5.51%);省内生源111人(38.27%),省外生源179人(61.72%)。

2.2 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知晓情况

该次调查中,有38.90%的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基本认知,只有5.10%的大学生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具备安全意识,知晓应急预案。不同专业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认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应对能力不同,文科类(26.70%),理工类(21.90%),医学类(50.00%),其他(14.10%)。

2.3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认知得分情况

调查对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认知平均得分为(16.70±1.81)分;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专业间认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81,P=0.001)。文史类与理工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文史类与医学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文史类与其他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3),理工类与其他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8),医学类与理工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医学类与其他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4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及应对总体情况

调查对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及应对平均得分为(61.09±15.57)分;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专业间基本知识以及应对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8,P=0.010)。文史类与理工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3),文史类与医学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文史类与其他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理工类与其他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医学类与理工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医学类与其他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

3 讨论

①该调查中的吉林市5所高校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8.90%,表明很大部分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认知薄弱,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缺乏;不同年级学生间有差异,这可能与学生所在年级及年龄有关,随着年级上升和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变得更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了解也有所增加,相应的应对方式也更加成熟。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做好宣传教育活动,使普遍大学生逐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②该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差异,医学类专业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差异性显著,说明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与所学专业明显相关。应充分发挥医学类专业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引导作用,利用医学类专业的资源优势,采取结对帮扶等形式,定期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应对能力,提高大学生自救互救的能力。

③该调查结果显示,85.50%的学生希望进一步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及应对方法,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应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覆盖全、受益广的优势,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题网站,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同时利用该网站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与教育,让学生以最有效的途径知道、了解、掌握更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及应对方法,提高自我防范、预后干预等知识和能力。

④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预案,不清楚学校相关部门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建立和完善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制度和防御机制的基础上,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为政府、学校处理危机创造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10]。通过构建学校、院系和辅导员“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学校的预警机制,加强各院系的执行力度,以此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有效控制、减轻、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国家和学生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1]郑力.SA R S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95.

[2]薛澜,张强,钟开斌,等.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6.

[3]文美荣.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长效机制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53-55.

[4]郭凯.辽宁省2004-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310.

[5]王沁,杜朝东,徐琼,等.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应对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2013,11(11):1371.

[6]董晓梅,陈雄飞,王声湧,等.大学生对突发灾害的认知及应变能力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660-661.

[7]雷芝樱,唐镇柱,陈娜索.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1):1016-1017.

[8]薄涛,李士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与展望[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7):628-632.

[9]武文宏.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7-178.

[10]李宁,涂星光,赵虹,等.大学生防御机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6,17(3):225-226.

猜你喜欢
医学类公共卫生问卷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问卷网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问卷大调查
综合性大学医学类学生与非医学类学生对心肺复苏知信行的比较研究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