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和护理管理

2015-01-27 09:47王頔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4期
关键词:口病患儿家长

王頔

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绿园分局,吉林长春130062

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和护理管理

王頔

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绿园分局,吉林长春130062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措施。应采取多种途径对健康教育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通俗易懂的宣教活动,发现患儿后要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使患儿尽早痊愈,减少疾病对于患儿健康的不良影响,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流行。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护理管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等部位的疱疹病变,若未积极治疗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重症者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在易感人群中传播和流行,由于目前尚没有可用于预防的生物制品疫苗和治疗的特效药物,必须通过健康教育和积极的护理管理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是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易感人群中传播和流行的关键。

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与保健的重要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首先应当增强家长的疾病知识。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幼儿园等机构加强幼儿手足口病的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家长认识。

1.1 健康教育的形式

要针对患儿家长不同文化层次和接受能力,采取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内容通俗易懂,达到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目的。在疾病的流行季节,应以课堂授课、现场交流、座谈、个别提问、现场示教等为主要形式,以广播、宣传栏、海报、图画、个别访谈等为辅助形式,进行多途径健康教育,使患儿家属掌握手足口病的防治和护理知识。

1.2 健康教育对象

手足口病患儿家长、首次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的家长、托幼机构的婴幼儿和幼儿教师为主要健康教育对象。在健康教育时,要分类进行,防治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要进行筛查,发现可疑病例,立即诊治,确诊后上报,按照相关要求填写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1.3 健康教育的内容

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

的流行过程、流行特点、临床表现以及防治和护理知识。

1.3.1 流行过程传染源。手足口病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病毒携带(隐性感染)者。患者潜伏期在2~7 d之间,此期患儿咽部和粪便可检出病毒,由于无明显症状疏于防范而易造成传染。多数病人在发病1~2周内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时间较长,约在3~5周之间。

传播途径。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可经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一般多在婴幼儿中爆发流行[2]。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然具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3]。

1.3.2 流行特点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男女均可发病,男女为1.8:1,全年均可发病,最常见于春末夏初,5~7月份是发病高峰。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因此教育幼儿教师及家长帮助做好婴幼儿个人及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1.3.3 临床表现普通型患儿可出现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多数可自愈。

重症型多发于年龄小、体质差、病情未得到及时控制的病例,可并发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神经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4]。

2 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的护理管理

2.1 控制传染源的护理管理

患儿一旦确诊,应将其与健康儿隔离,需隔离2周。患儿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愈合后方可解除隔离,一般自诊断之日至痊愈后7 d。

指导患儿及家属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年龄较大患儿进餐前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不会漱口者,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注意棉棒不可过干引起疼痛不适,不可过湿,以免引起误吸或棉棒脱落。也可使用0.4%高锰酸钾溶液涂抹口腔皮疹,涂抹后保持30min再进食[5]。

皮疹的护理。①指导居家隔离患儿家长给患儿穿宽松、柔软舒适的纯棉质衣服、勤清洗、勤更换,被褥要清洁,床铺应平整干燥,勤晒衣被。②剪短患儿指甲,勤洗手,必要时包裹双手,防止抓破皮疹。③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铺柔软小棉垫,勤换、勤洗、勤晒,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并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发热的护理。教会居家观察患儿家长测量体温,每4 h测量1次并记录。鼓励患儿多饮水,对于高热者可采取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随病情好转,体温逐渐正常。

心理护理。由于居家隔离患儿离开幼儿园单独隔离,加上疱疹疼痛的刺激,使患儿产生紧张、孤独,哭闹不安,护士应每天进行1~2次家访,主动和家长、患儿沟通,态度和蔼,取得信任和配合,有利于疾病的康复[6]。

消毒隔离。居家隔离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等最好用固定容器盛放,每1000mL稀薄的排泄物、呕吐物可加50g漂白粉或2 000mL含有效氯20 000mg/L消毒剂溶液,搅匀放置2 h。成行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含有效氯5%),或含有效氯50 000mg/L消毒溶液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 h;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溴)5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15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剂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min后清理。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混匀消毒2 h后倾倒。患儿的衣服、被褥需要单独清洗,用70℃以上热水浸泡30min,患儿所用毛巾、擦手巾、尿布等每次清洗后煮沸5min.或可用含有效氯(溴)5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后清洗患儿使用后的便盆、便池、坐便器先投入50g漂白粉,作用60min后再冲水。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 000mg/L的消毒液喷雾、擦拭消毒,作用15min。厕所、卫生间使用的拖把采用1 000mg/L含氯消毒溶液浸泡15min后用清水清洗,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患儿尽量采取入院治疗,护士应提供隔离环境,经常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通风换气,任何物品不得随意带出或带入病房。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通风换气,温度适宜,避免过多探视,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休息和饮食。患儿1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发热患儿、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流质食物。应当适当增强营养

摄入,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多食用蔬果、多喝水,食物柔软,温度温凉。对于病情复杂,进食困难的患儿可采取静脉补液的方式补充营养与水分。

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故应教会居家隔离患儿家长严密观察孩子病情变化之技能,发现患儿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对入院治疗者,护士应当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发展,巡视间隔不超过30min。由于患儿年龄小表达能力不足,护士应通过体温、动作、皮肤颜色、呼吸等判断患儿病情发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果患儿出现了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倾向时,应当及时报告医生。患病过程中,患儿由于疼痛的原因,会出现抓挠手足皮肤的情况,护士应及时制止,必要时适当限制患儿活动。当患儿出现烦躁啼哭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安抚患儿,尽量使之平静。如出现嗜睡、表情淡漠、头痛、呼吸急促、烦躁、颈椎强直,肢体抖动,应警惕无菌性脑膜炎;如体温不降,心率升高或高而不降,应考虑病毒性心肌炎,一经发现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抢救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2.2 切断传播途径的护理管理

严格执行手卫生。现场示教,指导患儿及家属饭前便后、外出后正确洗手的方法,用肥皂和流动水给儿童洗手,教会家长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15 s,避免相互之间的交叉感染。

看护人接触婴幼儿前、替婴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对患儿排泄物应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居家治疗婴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2.3 保护易感人群的护理管理

幼儿园、托幼机构发现手足口病可疑患儿,应立即带患儿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一旦确诊,轻症者建议患儿居家隔离治疗,重症者立即住院隔离治疗。以免造成广泛传播。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提高儿童免疫力。

平时要加强幼儿个人卫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及老师应保证易感儿勤洗手脸、勤洗澡、勤换衣,保证床单干净;不给幼儿食用不新鲜、生冷食物;对于儿童使用的餐具应当充分消毒。对儿童加强卫生教育,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做好监督工作。家长在接触幼儿以及幼儿使用物品后,也应进行认真清洁。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加强幼儿营养,适当开展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当病毒流行季节,减少幼儿外出,回家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

3 结论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疱疹[7]。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患儿除出现手足口及附近组织的疱疹、发热等典型症状外,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还会出现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等全身性症状;严重时出现脑水肿、心肌炎、惊厥等,不仅给患儿身心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家长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掌握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的相关知识。一旦发现儿童出现手足口典型疱疹时应当立即就医,切不可拖延或是自行进行处理,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做好疫情报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对疫点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对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能及时隔离治疗。

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管理,可控制传染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能够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使患儿尽早痊愈,减少疾病对患儿健康的不良影响,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流行。

[1]杨智宏,朱启容,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

[2]廖炯,黄萍.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51-45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2010.

[5]白雁荣,范国义.100例手足口病留观患儿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13(9):621-622.

[6]赵冬,李洪璐,刁振瀛,等.2411例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6(4):323-326.

[7]李夏莲,黄丽娇.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皮肤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11(17):44-45.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Managemen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FMD

WANG Di
Luyuan Branch of Changchun City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hangchun Jilin Province,130062 China

HFMD is a common childhood infectious diseases.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FMD.We should take a variety of ways to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objects of missionary activity straightaway and found the children to be taken after,cut off transmission and protect vulnerable populations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possible to avoid large-scale spread of the disease,so that children early recovery,reduce disease for children with adverse health effects,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spread and prevalence of the disease.

HFMD;Health education;Nursing management

R473.72

A

1672-5654(2015)08(c)-017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5.24.177

2015-05-22)

王頔(1966.5-),女,吉林伊通人,中专,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口病患儿家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家长请吃药Ⅱ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