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有感

2015-01-31 03:43江苏省宿迁钟吾国际学校袁红利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引导者教案预设

☉江苏省宿迁钟吾国际学校 袁红利

相机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读《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有感

☉江苏省宿迁钟吾国际学校袁红利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最近研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著作《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后,这种感受更为强烈.本文围绕李老师提出课堂教学中的“相机引导”,谈谈研读心得:相机引导,促进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怎么理解“引导”

我们现在所说的“导”是放手但不放眼,让学生自主探究,但不失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但不失方向.只要是正确的,学生可以有出乎教师意料的想法,可以不跟着固定的思路走,这就是“创新”.这样的“导”是“引导”,是尊重学生主体的导,是教师把握住了“度”的导,也正是我们新课程所需要的“导”.因此,教师要当好“引导者”,必须讲究艺术,要仔细观察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发现学生思维中的困惑,随时作出相应的引导.

“相机引导”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教学目标,视学生“学”的情况进行“导”.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的引导,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铺设通向教学目标的路径;是在学生遇到学习疑难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疑惑症结,作出相应的提问,让学生茅塞顿开.而不是不管学生“会与不会”、“理不理解”、“能力状况能不能达到”都先用提问方式来“引导”一下,让学生跟着老师预设的教学思路来被动地进行学习活动.

“相机引导”可以是提问,也可以在学生“说不上来”、“一时想不明白”时,教师顺着学生的话头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点拨,或顺着学生的思路用提问、手势、板书、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手段来启示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应与学生共同经历探求数学的过程,与学生共同进行实践创新的活动过程,而不是教师作记者式提问,而学生进行着答记者问.需要强调的是,引导帮助学生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引导不等于直接告诉,帮助也不等于代替.

二、教学中如何进行相机引导

1.备课要预设多种引导方案

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首先是要有一篇好的教案,这个好教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虽然教师在课堂中按教案施教时会与预设的教案有偏差,但总的教学思路、方向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但是教案的设计中,无论安排学生用什么方式进行学习,每个环节的预设都应先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实情.因此,教师的“引导”也同样要事先设计出与学生学习实情相应的方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大脑的思考,面对几十种想法,要应付几十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所以,有些环节的引导,采用一种引导方案是满足不了课堂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准备多种引导的方案.我们常说的“预设要大于生成”也就是这个意思.

2.教学引导要讲究灵活

教师要有开放活跃的思维,要像说话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要讲究灵活,不能只顾按自己已设计的教案一成不变地进行着教学程序.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听学生的发言,有灵活敏锐的嗅觉,善于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及时利用有价值的课堂资源.课堂上恰到好处的引导,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它不仅仅是教师对理解知识的方法上的引导,还应表现在教师的板书、体态动作、多媒体运用等方式手段,甚至于教师的评价也是引导的一种方式.

3.把握介入时机,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放手让学生探究,充分交流,而且能不断适时地介入引导,使学生在交流中知己知彼,区别异同,增长能力,顺利达到掌握教学目的任务.以计算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同伴交流的方法提出疑问、进行补充或集体评价,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达到相互理解.比如,用“谁听懂他的意思了,你能解释一下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针对方法类似的情况,老师用“与某某方法类似的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辨析出它们的异同,在比较中深化理解,真正达到成果共享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再如,对于不同的方法,虽然它们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教师会用“它们的方法方便吗”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且将不合理的、不简便的方法写在黑板旁边不显眼的地方,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还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方法与谁的相似,与谁的有较大的不同,并说出相似在哪里,不同在哪里.通过不断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也能够使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三、教学过程中的相机引导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无论是研读李庾南老师的著作,还是观摩她的课堂教学,发现李老师在相机引导时,总是能做到激励、启发相结合,而且又贯穿在整节课中,而不是孤立地出现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以下分述.

1.引导过程注意激励

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实现,成功的肯定评价会给学生以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引导.

2.教师导评注重启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中的引导应以学生的自我激发为主,但是教师的导评也不容忽视.教师的导评应该注重启发,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学习引导成为激活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3.引导贯穿教学过程

引导并不是某一个学科课堂教学中的独立环节,它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与其他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可以进行多方面多形式的引导,引导学生多维阅读,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引导学生有效争论,促进学生朗读水平、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写在最后

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偏离教学目标,没有老师的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可能要走弯路.平时教学中,我们应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我们恰如其分的引导,能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1.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章建跃.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10(3-5).

3.陈汉君,童莉,佘文娟,黄倩.儒家文化视角下华人数学教育的发展——专访2013年弗莱登塔尔奖得主梁贯成教授[J].数学教育学报,2014(3).

猜你喜欢
引导者教案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触摸春天》教案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立定跳远》教案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