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初探

2015-01-31 06:00胡晓素
职业技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常态价值观

胡晓素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01)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初探

胡晓素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0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现代高职教育面对着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文化基础、品行与习惯都有所变化,作为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社会中将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有鉴于此,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对高职大学生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才能克服新常态发展下一些负面影响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冲击。

新常态;社会责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不能仅立足于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低端劳动者,而要瞄准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求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以及精湛的技术技能,努力在提升人力资本素质上发挥作用。在高职教育作用日益凸显、高职院校数量日益庞大、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日益突出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兴衰。

1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政策环境、内涵与现实意义

1.1 当前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政策环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明确地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同时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指导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念的落实、责任的实践,而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基础和保障。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高职大学生社会责任内涵

高职大学生肩负着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级型人才的使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的新要求下,根据他们的不同时期、不同角色、不同能力,所承担社会责任的形式和内容也不一样。在学校学习的时期,他们的社会责任更多倾向于对自身负责;步入工作岗位及家庭后,他们的社会责任则在对自身负责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为对他人、对单位、对家庭、对社会的各类责任。这些责任包含了经济、法律、伦理、公益等等方面,这些责任意识的培养往往都是在大学期间潜移默化培养形成的。

1.3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优势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行动对社会的影响都是直接和实在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国家人才培养库中的重要主力军之一,其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对其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在学校期间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德育工作。

2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状况分析及问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的价值创造功能,2012年起第一批试点学校开始试行注册入学,生源结构和质量较以往相比产生了较多变化,由原来的单一招收高中毕业生变为高中毕业生生源和中职(专、技)生生源并存;由于不同生源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导致存在思想、文化、学习与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一类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现状,我们课题组制定了《江海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调查问卷》选取了200名大二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79份,有效率89.5%。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社会现象、家庭个人事件等方面开展数据分析和总结。

2.1 社会责任意识弱化

随着1990年后出生的学生全面步入大学阶段,其家庭经济改善状况比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信息化网络发达的今天,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个性意识等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由于生源层次的不同,许多同学对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不清楚,不清楚对他人、家庭、班级及社会应该做什么,不清楚个人的言行对他人、家庭、班级及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在他们的头脑和思想中,责任的含义不具体,不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具体内容。对于“现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有37.4%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26.2%的同学认为是大众传媒的误导,有20.6%的同学认为家庭学校的教育不重视责任感的教育,还有15.6%的同学认为受了自己心里矛盾影响。

2.2 突出个人利益、关注自我诉求

多为独生子女的80、90、00后,从小倍受家庭长辈的娇惯,父母的关注,过分的溺爱,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包办代劳,物质上无限的给予,精神给养的缺失,让这批学生形成了独特时期的“独立”性格。如今这批学生已大量进入高等教育时期或迈入工作岗位,他们的“独立”性格日益彰显出来,凡事从自身角度出发,做任何事情要谈价值、价格。在回答“如果祖国需要你去不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时,有44%的同学表示不会去,顾虑到家庭因素;有29%的同学表示会去,因为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只有27%的同学表示会去,因为祖国需要我。

2.3 注重物质追求,精神贫瘠、信仰缺失

新常态下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物质资源的丰富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让大学生们在学校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信息化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的传播,淘宝美团等APP软件让学生们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只要关联一张银行卡就可以解决一切。而这一切的生活便利,让在校的学生日常消费相互攀比,把奖助学金用于旅游、聚餐等现象频出,有的学生甚至把高收入作为职业选择和学习的主要动力。在“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调查问题中,只有40.7%的同学表示听说过,略有了解;剩下的同学选择不填写、不知道,甚至有关我何事等回答。

3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式研究

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责任认知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经济新常态发展下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针对注册入学后年龄结构、知识架构略有不同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加强他们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尤为关键。通过调查,大多数同学还是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认知,愿意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也能够正确处理和看清一些社会事件,同时也清楚地知道自身出现的问题,比如会受到社会负面舆论的影响,信念信仰信心缺失等。学校作为大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针对这一现象,要广泛宣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们自觉奉行的信仰。通过校本课程《职业素养》与主题教育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志愿者社会实践等各类课程、活动,深入灌输以培养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自觉。

3.2 构建社会媒体、学校活动、家庭教育、心理疏导四位一体的社会责任培养模式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能力强,而鉴别力明显欠缺。有鉴于此,首先,充分运用社会媒体,关注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宣传导向、新闻传播、文娱活动、微信、微博等方面要弘扬正确的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其次,丰富学校活动,处处贯穿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多采用“2+1”、“2.5+0.5”的教学模式,既有教学专业理论学习又有深入企业一线的实践学习。比如,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将传统课程《职业素养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与我院每年特色的主题教育相融合,依靠共青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主观上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群体,学会关心他人,自觉维护他人利益,培养团队与集体意识。

再次,以构建和谐家庭为支点,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爱是责任建立的基础,爱可以传递最美好的情感。心中充满爱可以使人心胸豁达,懂得爱的人一定可以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帮助到别人。家庭作为社会培养爱、生成爱,体验爱的最小单位,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通过爱父母、爱家庭、爱朋友慢慢转变为一种责任意识,进而转化为爱集体,爱祖国。例如:我院造价1405班,成功召开首个家长主题班会,当平日工作繁忙的父母不远千里抽身来到子女学习的地方,听孩子写给他们的感恩信件,在流下激动的泪水的同时感受到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意识已在默默中形成与成型。

最后,注重心理疏导,开展普法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新常态下注册入学的高职院校学生年龄结构比普高毕业生源偏小,他们正处“一半是学生,一半是青年”、“一半在学校,一半在社会”的特殊时期,这是一个令人迷茫又充满希望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容易产生对父母对学校教育的逆反心理,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消极抵制,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辅导员应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利用班级文化、公寓文化普及法律常识,将一些社会案例热点问题面对面开展讨论,以提升其自身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4 结语

客观地说,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并不是自私,没有责任心的一代。通过调查研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面对国家重大事件(灾害性事件)、公益事件(支教、献血等)、社会事件(地铁让座、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能够有正确的认知和一定的责任感。但当面对一些困难一些选择的时候,思想上不够坚定。故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任重道远,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每一个高职院校学生心中。

[1]宋惠敏.责任意识的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基础 [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

[2]何淑明.浅析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0.29.

[3]何丽萍.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与培养途径[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4]段金锁.“以人为本”之责任论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5]陈翔.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研及培养对策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

(编辑 文新梅)

A Preliminary Study of Cultivation 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s under the New Normal

HUXiaosu
(Jianghai Polytechnic College,Yangzhou 225101,China)

In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new requirements. Students’ideology and politics,cultural base,behaviors and habits are all chang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practical and technical talents,facing basic level,production,and service and managing the first line will not be ignored in society.Because of this,only strengthe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unde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can the impact ofthe values ofcolleges’students,which is brought bysome negative influence under the newnormal be overcome.

the newnormal;social responsibility;colleges’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G712

B

1672-0601(2015)11-0088-03

2015-08-21

胡晓素(1983-),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常态价值观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