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背景下提高医学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2015-01-31 14:46刘超蒲丽娟肖建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35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分课程体系

刘超 蒲丽娟 肖建英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背景下提高医学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刘超1蒲丽娟2肖建英2

公共选修课是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和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教学管理、教师和学生等综合原因,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医学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医学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打造高水平应用型医科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各医学院校开设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跨专业选修课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公共选修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未能发挥出其在实现教育目的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1]。

1 医学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意义

随着医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选修课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使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多方面、多层次地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或者跨专业的新信息或技能,拓宽学生知识范畴,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2-3]。

2 医学院校公共选修课设置的现状分析

2.1 我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现状

跨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需要而开设的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课程,每学期由学校统一组织[4-5]。课程的安排和开设要求注明对所学课程的要求和选修人数的限定,每门课程控制在32学时(2学分)以内。学生一般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选修跨专业选修课,原则上每名学生每学期选修跨专业选修课不超过2学分,要求本科专业每名学生毕业前至少修满10学分。

2.2 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简单,变动性大

现阶段选修课的申报由各学院教师向学校教务处申请,通过审批后,再开放给学生选择,达到一定人数就可开设。有些教师综合考量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导致每学期教务处开设的课程变动性很大。公共选修课课程门类繁多,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课时设计一刀切,大多数学校公共选修课只给出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设定目标和主要内容缺乏详细阐述。教师仅根据本人的专业特长提交开课申请,不同教师教学环节设计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公共选课开课计划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3 教师开课随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教师在能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前提下普遍缺乏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热情,只是作为硬性指标和任务来完成。教师对跨专业选修课认识不足,忽视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在教材选择、教案设计和教学大纲完整性上都不如对待专业课般认真和严谨。教师往往对课堂教学组织力度不够,考勤仅由随机点名来确定,这样就会给很多学生“钻空子”的机会,作业的抄袭现象也很严重,考试考核中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仅仅提交一篇论文或者是开卷考便应付差事。由于一般都是大班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以满堂灌为主的讲授方式,其他教学方法很少应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严重降低了教学的质量。

2.4 学生“混学分”现象严重,学习兴趣不高

部分学生对公共选修课重视不够,“选而不修”或“修而不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部分学生只为凑够毕业所需最低学分,这样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出勤率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有的学生虽然坚持来上课,上课时心不在焉,做其它的事情,养成了“平时不用功,临时抱佛脚”的不良习惯。教师和同学缺少互动,课堂显得“死气沉沉”[6]。

3 提高医学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3.1 建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公共选修课程体系

合理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围绕一些关键词多视角、多层面组合课程内容,形成整体性的课程体系。鼓励老师组成团队来设置某个公共选修课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几门内容相关的课程,学生能真正系统地学到知识。建立符合选修课特征的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实施量化评估与定性评估、阶段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7]。

3.2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管理

一方面,把对选修课的检查纳入学校例行教学检查,组织教学督导不定期进行听课、评课,随时监督公共选修课的授课质量,期末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测评,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切实保证教学质量[8]。另一方面,提高教师自身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动态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教学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 鼓励专家教授开设选修课,提高选修课的质量

学校应重点鼓励学科带头人和专家教授开设公共选修课,并聘请校外知名学者来校开设选修课程[9]。这些专家教授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前沿学术动态,能把科研成果和自身经历引进本科课堂,确保授课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选修课的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日益深化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符合医学教育发展规律、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体现本科教育“质量、特色、内涵”协调发展和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各高校公共选修课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确保公共选修课教学的有效性。

[1]吴孔亮. 高校教学改革视野下提高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46-148.

[2]王小飞,刘海松,高书杰. 高等医学院校选修课现状分析与管理[J].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19-21.

[3]戴世英. 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探析[J]. 企业导报,2015(6):83-84.

[4]林同. 大学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7):193-198.

[5]刘超,刘乙蒙,王顺,等. 医学院校人体发育学选修课的教学体会[J]. 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0):42-43.

[6]柴俊霖,刘占峰,宋力. 专业选修课现存问题与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37,50.

[7]章欢,梁素华,刘云,等. 医学细胞生物学选修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2(5):57-58.

[8]刘春苗. 医学类院校选修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451-3452.

[9]魏祥东,邹慧玲,铁柏清,等. 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5):359-363.

Reflection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ing Reform

LIU Chao1PU Lijuan2XIAO Jianying21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1, China, 2 Teaching Affairs Department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reflect the school teaching reform results and quality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due to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ers and students, etc.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teaching in th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ome advices on improving publicelective teaching quality were proposed.

Medical colleg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G642

A

1674-9308(2016)35-0002-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6.35.002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2016361,2016362)

1 锦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2教务处

肖建英,E-mail:xiaojianying@lnmu.edu.cn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学分课程体系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分美食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