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要做到五个创新

2015-02-03 04:42魏双雄
甘肃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教学理念历史教学

魏双雄

【关键词】 历史教学;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

手段;师生关系;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090—01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

一、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学生“学”的手段,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更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二、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则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并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应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的教学法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三、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要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共同完成,更需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他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要通过语言,更要发掘校本的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的。

四、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中迫切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满足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的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再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教师培养要创新

在教学创新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虽然目前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适应不了新时期教学创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还要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教学理念历史教学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