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文化传承中的“逆淘汰”

2015-02-07 12:12
孙子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兵学契合点红色

任 力

避免文化传承中的“逆淘汰”

任 力

Avoiding Adverse Selection in Cultural Inheritance

“银雀山兵学与红色文化”这个题目,如果从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来理解,无论是银雀山兵学还是红色文化,都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一个是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是现代革命传统文化。既然是传统文化,就有一个传承的问题。文化传承是个相当复杂的历史过程,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像自然进化一样,优胜劣汰,保留优秀的、有价值的东西,淘汰低劣的、没有价值的东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但历史过程并不都是正向的、科学的、理性的,就像每一条大河中都会有逆流一样,文化传承中也有反常现象,就是把好的、有用的东西丢掉了,把一些糟粕的东西反倒流传下来了。例如先秦时期中国人的尚武精神、贵族气质,汉代的开拓进取精神、探险精神,唐朝时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宋朝对文化和文人的尊重等等,都是那个时代优秀的文化精华,后来都逐渐式微、泯灭了,而一些不好的东西却潴留在民族的基因中,形成我们民族的劣根性。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说过:中国文化中最让人难以容忍的有三点,一是重人情而罔顾法律;二是信迷信而不讲科学;三是趋炎附势以致丧失人格的独立和尊严。这三点在先秦时期的中国社会中就已广泛存在了,如今点点滴滴都流传下来,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再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把六国的史书、诸子百家的书都付之一炬,却把占卜算命的书留下了。上述这种情况可以称为文化传承中的“逆淘汰”,这是文化传承中的“自摆乌龙”现象,其后果轻则造成优秀文化的流失,重则导致中华民族的倒退。

银雀山竹简的重大价值,首先是使历史上遭到“逆淘汰”的一批珍贵的兵学文献重见天日。这批兵学文献中有失传两千年的《孙膑兵法》,还有一些不见于历史记载的兵学著作。《孙膑兵法》是战国兵学的代表作,它的价值不言而喻,就是其他的文献也都十分珍贵。其中有一篇叫《奇正》,里面融汇了兵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其兵学理论既高明又独到,我曾专门写了一篇论文探讨其中的军事思想。这么宝贵的兵学理论著作为什么会失传,原因不得而知,我想可能与民族尚武精神的弱化和兵书地位的下降有关系。可能汉代以后的人认为像《孙膑兵法》这样的兵书已经过时了,没多大实用价值了,逐渐把它们冷落、束之高阁,然后像丢垃圾一样把它们清除、丢弃了。如果没有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我们可能永远也见不到这些本来应该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的文化精品了,为此我们应该感谢临沂这片热土和临沂的乡亲们,感谢发掘汉墓的考古工作者,使这批在历史文化的“海选”中被“逆淘汰”的宝贵文化遗产得以“复活”,重新站上历史的舞台。失而复得,弥足珍贵。

由此我又联想起现在的红色文化,这是我们当年赖以夺取革命战争胜利、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无疑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但随着时代变迁,红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都在下降。它不再是主流文化,而变成边缘文化、小众文化,甚至成为一种宣示性、展示性文化,而不是实用文化。这种状况离它被遗弃、被淘汰的遭遇恐怕不远了。不可否认,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产生和存在、发展的历史环境,不可能永远占据社会舞台正中的位置,这是文化演进的规律。但对于红色文化,我们不能顺其自然,任其淡化、消退,否则可能会造成文化传承中的“逆淘汰”。如何避免这种优秀文化传统的“逆淘汰”,这是一个大课题,我不敢乱说,但有几点感想提出来供大家批评。一是政府要主动干预。文化自然演进是看不见的手,政府主动干预、引导是看得见的手,在传承红色文化问题上,这二者都应该起作用。历史上,儒家经典之所以历经数千年没有失传,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出手,为各门经典设立博士,专门研究和传授这些经典;又把它们刻在石碑上,作为太学的教材;最关键的是与仕途联系起来,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读的就是儒家经典。还有《孙子兵法》等军事典籍没有失传,宋代官方编纂《武经七书》作为考取武人科举的教材,同时也像儒家经典一样设立武经博士,可谓功不可没。当然政府的介入也要按文化发展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二是求真、求实。传承红色文化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虚美、不掩饰、不夸大、不煽情,还原历史本来面貌,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既然是优秀文化,其历史真相足以感动人心、激人奋进。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电视片《走向共和》总策划写的。他提出一个观点,应该把中共党史从革命党史变为执政党史,这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执政党史区别于革命党史主要有两点,即实事求是和把真相告诉人民。我认为他说的有一定道理。我们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也应该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三是要找到红色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契合点。一种文化能否传承,关键在于它的实用价值,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解答时代的问题。就像我们的生活用品,往往使用频率高的被放在显眼、顺手的地方,使用频率低的放在边缘、不碍事的地方,偶尔一用的放在库房里,长久不用的就会被处理和丢弃。前面说红色文化在很多地方成为宣示性、展示性文化,而不是实用文化,就是指在那里红色文化只是体现在口头上、舞台上、媒体上,却没有进入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了生活的摆设和点缀,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红色文化与当代社会需求的契合点。实际上,这种契合点是有的,而且是大面积的。“国庆”期间,北京上演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大型革命史诗《东方红》,出现场场爆满的盛况,而且很多观众是年轻人。有一位观众说得好,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看这些红剧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当今缺乏信仰的人们,能从剧中信仰坚定的人物身上获取榜样的力量;还有一些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的人,能从中得到昂扬向上的精神激励。这些都是红色文化与当今社会的契合点,需要我们去主动、深入挖掘,使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时代价值,为当今社会服务。

多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和每一个临沂人为弘扬、保护和挖掘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不懈努力,做了大量工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说,银雀山汉墓竹简代表了古代临沂人为优秀兵学文化的存续立下不朽功勋的话,那么,现代临沂人为传承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红色文化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责任编辑:曹永孚)

2014-10-13

任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此文摘自作者在第二届银雀山兵学论坛上的演讲。

猜你喜欢
兵学契合点红色
兵学商用人物
——刘家文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追忆红色浪漫
找准契合点,打通教学考——基于学生讨论的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4题教学反思
“ 孙子兵学与建军之路征文”启事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