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服务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2015-02-12 13:35王雪超辽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辽宁沈阳110031
图书馆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辽宁省数据库图书馆

金 涛 曲 哲 王雪超(辽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辽宁沈阳110031)



省域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服务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金涛曲哲王雪超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辽宁沈阳110031)

[摘要]对辽宁省公共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不同地区公共数字图书馆发展不平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范围较小的问题,提出省域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服务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地区数字资源协调采购,扩大外购资源的授权开放,推进自建资源的无限制开放,建设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等。

[关键词]辽宁省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服务

[分类号]G253

*本文系2013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全覆盖的辽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金编号:L13BTQ006)成果。

2011年由文化部、财政部启动实施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对我国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各级政府积极支持下,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公共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服务突破了时空障碍,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然而,由于知识产权限制、技术投入等诸多原因,目前集中于各省级及中心城市图书馆大量内容丰富的数字资源尚不能为网络用户开放服务,横亘于不同地区间的数字文化鸿沟依然存在。在国家推动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背景下,各级公共图书馆,尤其是省、市级图书馆,应更加重视现有资源的推广,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努力扩展数字资源服务范围,让更多的公众通过互联网平等共享图书馆服务。

1辽宁省域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调查

辽宁省域现有1个省级图书馆,沈阳、大连两个副省级城市图书馆,鞍山、辽阳、营口、本溪、丹东、抚顺、盘锦、葫芦岛、锦州、阜新、朝阳、铁岭12个地级市图书馆。笔者通过网站访问、电话咨询等方式,于2014年7至8月间,对上述辽宁省域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保障情况进行调查。

1.1省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

辽宁省图书馆共有数字资源59种(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字资源集成平台均按1种计,下同),其中,商购数据库、学术搜索平台29种,自建数据库23种,其他资源7种。省馆外购数字资源涵盖了国内大部分普适性学术类、视频与多媒体类、图书期刊类资源,如“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方正Apabi电子图书”“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自建资源主要为传统特色馆藏的数字化成果,如“清史图片数据库”“九一八事变专题图片库”“张学良手稿库”等。

目前,辽宁省图书馆所有馆藏数字资源,绝大部分仅提供馆内服务。其中,“龙源电子期刊”“博看人文畅销期刊”“中华联环画数字阅览室”“康乐生活网站”“乐享亲子乐园”“职业精英培训”“实用农业技术精选”“快乐孕育”等数据库通过公开账号登录或直接登录的方式面向互联网用户开放。省图书馆持证读者可以通过读者账号登录电子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在馆外检索下载“中国知网数据库”全文文献[1]。

大连市图书馆现有“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视频”“博看人文畅销期刊”“超星电子书”等17种商购数字资源,“馆藏明清小说全文数据库”“馆藏满铁资料书目数据库”等17种自建特色资源。2007年,大连市启动实施了数字图书馆“一卡通”工程,目前已实现市内四区、各区市县公共图书馆文献的通借通还和资源共享,持有“一卡通”读者证的市民,可登录大连市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检索阅读“中国知网数据库”“方正Apabi电子书”“国研网”以及大连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其他商购数字资源仅限本馆内使用[2]。

沈阳市图书馆共有“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名师讲坛”等11种商购数据库,“沈阳人物”“沈阳图典”等18种地方自建资源。其中,“超星名师讲坛”“读秀学术搜索”“博看人文畅销期刊”、地方自建资源通过公共账户登录、限制并发用户数量等方式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其他数字资源限制在馆内使用[3]。

1.3地市级城市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

鞍山市图书馆现有外购数字资源库13种、自建数据库10余种。其中“方正Apabi电子书”“超星电子图书”“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维普VIP”“爱迪克森网上报告厅”“鞍山地方文化专题数据库”为持证读者提供馆外登录、全文阅览服务。另外,读者也可登录鞍山市图书馆网站,注册申请数字资源馆外阅读账号,但部分数字资源馆外使用限制全文下载数量[4]。

本溪市图书馆共有数字资源14种,其中通过公共账号登录等方式在互联网上免费开放的资源共计5种,主要有“超星电子图书”“博看人文畅销期刊”“CNKI公众文化服务平台”“易趣少儿漫画馆”“中国疾病知识总库”“爱迪克森网上报告厅”“乐于学少儿多媒体图书馆”“乐儿数字资源平台”[5]。

营口市图书馆拥有外购资源25种,全部限制在馆内使用。抚顺市图书馆拥有外购资源8种,地方文献数据库1种,其中,通过公共账号为用户提供网络开放服务的数据库有“读秀学术搜索”“超星名师讲坛”“中国艺术教育课堂”。朝阳市图书馆有外购资源6种,铁岭市图书馆有外购资源6种,锦州市图书馆有外购资源两种,均限于馆内服务。阜新市图书馆、辽阳市图书馆、盘锦市图书馆、丹东市图书馆、葫芦岛市图书馆均无数字资源。

式中:“∝”表示“等价于”, 0<λ> <1 为遗忘因子。但由于无法获得{yk,i},问题(P1)很难直接求解。考虑到条件概率密度函数 p(dk,i|yk,i)与 w不相关,可得从而λ

2辽宁省域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主要问题

2.1省图书馆资源种类多、服务范围小

与沿海发达地区省级图书馆进行比较,辽宁省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数量上还存在差距。如浙江省图书馆外购资源84种、自建资源21种,广东省图书馆外购资源71种、自建资源12种,两省图书馆外购资源数量均在辽宁省图书馆两倍以上。详细对比,在资源种类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外文资源和一些非普适性资源方面,如辽宁省图书馆仅有“Emerald现刊数据库”1种外文资源,而浙江省外文资源达35种。总体上看,辽宁省图书馆拥有的中文图书、期刊论文、网上报告厅、多媒体学习等类数字资源可以满足大部分读者研究、学习、休闲阅读的需要。

省图书馆在互联网上开放的资源较少,仅有的几种无限制开放资源主要适用于公众休闲阅读、家庭教育、生活知识普及等需要。而市场占有率高、读者需求量大的电子图书,知识价值较高的学术论文、英语学习资源库及自建特色地方资源库,都限于馆内使用。目前来看,大多数省会以外的其他市、县读者利用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十分不便,省图书馆内容丰富的数字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2.2市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发展不平衡

从调查比较来看,辽宁中、东部地区市级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相对较好。大连、鞍山、本溪、营口地区市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均在10种至20种,在资源种类上呈现趋同性,如读者利用率高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电子图书、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国研网等数字资源,这几个馆均有入藏。在资源服务方面,大连、鞍山市图书馆向馆外读者开放的数字资源相对较多,这些地区读者通过网络登录或亲自到馆等方式,获取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更为容易。而朝阳、铁岭、锦州、阜新、盘锦等地区的公众,尤其是乡村群众,成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荒区,这些地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相对较少,仅有的几种数字资源也局限于馆内服务。

2.3缺乏统一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辽宁省尚未建设统一的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用分散管理的模式,主要通过本馆网站发布,重点服务于本地用户。大量外购资源和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自建资源以信息孤岛的形式存在,无法形成集群效应,不利于资源的发现和利用。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鞍山市图书馆已分别建有数字资源统一检索平台,但这些系统平台都是异构的,元数据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文献数据和读者数据的互通、共享。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推动下,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等已经面向国内、省内用户开放了部分数字资源,但这些资源在省内很多市级图书馆网站均未提供链接导航服务。由于资源宣传不够、缺乏统一的服务平台,且数据库信息又多属于深层网络信息资源,很难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获得,严重制约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推广和利用。

3省域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服务策略

公共图书馆是实现公众享有基本文化权利的重要制度保障,推行均等化服务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目标要求。网络条件下,图书馆读者已经扩展到馆外用户,能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已经成为衡量图书馆价值的重要指标。

3.1加强地区数字资源协调采购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市级以下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主要通过商购的方式来实现。我国公共图书馆由本级政府投资,面向本地区读者服务,图书馆拥有文献资源建设的自主权。然而,按照现有数字资源采购模式,单馆自主采购虽然需要经过招标、价格谈判等程序,但在针对一些不具有替代性、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单品种数字资源采购时,购买方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很难获得资源转让方较大的价格让步。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外购数字资源种类上既具有分散性又具有集中性的特点。分散性体现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自主选择和馆藏特色,集中性则表明部分商业数字资源已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数字图书馆、国研网、博看网等资源已成为辽宁部分拥有数字资源公共图书馆的必备资源。省级图书馆、地区中心城市图书馆应承担起本省、本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领导和协调责任,构建本省、本地区的数字资源采购联盟,通过集团采购、集体谈判等方式,提高图书馆在与资源商采购谈判过程中的话语权,通过集体的力量,最大限度在资源价格、服务范围等方面争取图书馆的权益,实现图书馆与资源商的合作共赢。

3.2扩大外购资源的授权开放

目前,市场上数字资源的定价模式主要有基于用户使用量定价、基于并发用户数定价、基于用户规模定价等模式。无论何种定价模式,通常用户量越大、服务范围越广、资源使用量越多,资源的定价越高。资源商出于对自身知识产权利益的保护,在资源转让时,大多要求受让方对资源使用的物理范围进行限制,如仅允许在机构的IP范围内使用。相对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读者具有分散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如果数字资源仅限馆内服务,实际上人为地阻碍了技术进步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便利,对读者来说是极不经济的,对社会来说是资源的浪费。目前,利用VPN技术建设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持证读者提供馆外数字资源服务已经成为很多公共图书馆通行的做法,此项技术也得到多数资源商的认可。

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扩大数字资源开放范围,减少读者到馆办证的不便,为网络实名注册读者提供数字资源馆外阅览服务。对于省级图书馆,如能将网络实名注册读者纳入服务范围,将会使更多的网络用户受益,对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图书馆在解决了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向网络实名注册读者开放了大量图书、期刊、报纸、古籍等数字资源,鞍山市图书馆针对部分数字资源开通网络阅读账号,这些示范性做法值得其他图书馆借鉴。

公共图书馆购买资源后,无论是对持证读者开放还是对网络实名注册读者开放,因其服务均是免费的,必然会对出版商针对个人用户的产品销售或其他机构用户的产品销售带来影响。由于网络实名注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图书馆资源面向网络实名注册用户开放,几乎相当于无限制开放,一般很难获得出版商的授权,即便获得授权,价格可能也难以接受。因此,图书馆欲扩展引进资源的服务范围,必须对资源开放服务进行必要限制,构建出版商认可、双方共赢的合作新模式:①可对读者馆外下载资源的数量进行必要限制。如“中国知网数据库”网络漫游账号限制为每日最多下载30篇。②可采用基于并发用户数的价格模式。在满足馆舍内服务并发用户数需要的基础上,对馆内读者、网络持证读者、网络注册读者的总并发用户数进行总量控制。③可对网络注册用户数量进行必要限制。如可设置若干个网络用户临时账号,对利用网络临时账号的IP地址进行监测,限制每个IP地址每日资源下载数量。④可为读者提供优惠增值服务。当图书馆为馆外读者提供的数字资源基础服务无法满足需要时,读者可通过出版商的资源服务平台,选择出版商面向个人用户的优惠增值服务,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该服务模式有利于增加出版商的收益,实现出版商、公共图书馆和读者三方的共赢。

3.3推进自建资源的无限制开放

省级图书馆和部分地市级图书馆均拥有一定数量的自建资源。出于对馆藏优势资源保护等诸多原因,目前,各图书馆绝大部分自建资源尚未开放服务,如辽宁省图书馆的“张学良专题数据库”“东北图录数据库”,大连市图书馆的“远东文库书影数据库”“馆藏清史图录数据库”,鞍山市图书馆的“地域文化数据库”“谱牒文化研究数据库”等,但这些资源在馆舍内服务并不向读者收费。相对于商购资源,图书馆一般对其自主建设的地方文献库、历史文献库拥有知识产权,可以决定其开放服务范围。公共图书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其所有文献资源包括自建数据库均由政府投资,理应为社会所共享,只要这些资源不涉及保密等不宜开放的内容,应尽可能取消使用限制,最大限度面向公众开放。

图书馆很多自建资源是对馆藏历史文献深入挖掘后形成的数字化成果,这些资源往往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文化爱好者可能具有很高的价值。在传统条件下,由于文献保护等原因,一些珍善本文献较难获得,内容传播非常有限。利用现代数字加工与网络传播技术,图书馆让深藏于高阁之中的珍贵历史文献重见天日,对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历史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3.4建设省级公共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依据“公共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目标,我国将逐步“构建覆盖全国的公共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利用互联网链接,通过IPSEC VPN技术组成虚拟网,实现各级图书馆节点的互联互通”,“通过数字图书馆虚拟网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实现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节点的三级认证体系架构,实现各个图书馆之间的认证系统相互信任和登录,为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和用户权限管理奠定基础”[6]。

辽宁省应以“公共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为依托,严格按照“推广工程”进程和建设标准要求,加强省级和中心城市数字图书馆软硬件建设,建设省级公共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省级数字资源存储中心。将本省各

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纳入共享平台集中管理、统一揭示,将部分硬件设施不足的图书馆资源转由省级资源中心集中存储,最终实现省内不同地域读者通过同一平台进行身份认证,依据身份认证结果,实现对不同馆数字资源的授权使用。

在充分尊重知识产权、不改变图书馆引进资源授权使用范围的前提下,通过建设省级公共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对省域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这有利于从整体上规划地区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实现规模效应,避免重复浪费,有利于推进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共知、共享,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益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图书馆·辽宁数字图书馆[EB/OL].[2014-08-20]. http://www.lnlib.com/oiflc.html.

[2]大连图书馆[EB/OL].[2014-08-20].http://www.dl-library. net.cn/shuzitushuguan/index.html.

[3]沈阳图书馆[EB/OL].[2014-08-20].http://www.sylib.net/.

[4]鞍山市图书馆·鞍山市数字图书馆[EB/OL].[2014-08-20].http://www.aslibrary.com/.

[5]本溪市图书馆[EB/OL].[2014-08-20].http://www.bxlib. com.cn/.

[6]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EB/OL].[2014-08-20].http://www. ndlib.cn/.

金涛女,1970年生。研究馆员,主任。

曲哲女,1979年生,馆员。

王雪超女,1985年生,馆员。

收稿日期:(2014-12-08;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辽宁省数据库图书馆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图书馆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去图书馆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