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家谱之新

2015-02-12 13:35曹冬生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合肥230001
图书馆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宗谱家谱合肥

曹冬生(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合肥230001)



论新家谱之新

曹冬生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兴修谱牒之风。近年来,修谱活动又开始兴起。新时代的新家谱,虽然是对老家谱的传承,但时代不同、观念更新,兴修之谱也增添了诸多新的元素。

[关键词]家谱族谱新家谱地方文献

[分类号]G255.9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等,是记录家族迁徙发展、世系繁衍的书籍,由家族编纂、刻印并在家族内流传的家族档案。家谱作为一种内容与形式均比较独特的文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民族习性和世俗风貌,有着其他文献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一部规范的家谱,内容涉及广泛,资料翔实,可信度高,其深度和广度不输于“地志”;多涉家族故实的修纂,以相对真实的记录,呈现岁月的流转,细致描绘出家族内部生活场景,生动清晰地折射出社会缩影,堪与正史媲美。因此说,家谱文献极具社会研究意义和学术资料价值。

古往今来,家谱形态颇多。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就有如结绳等口传与实物的形态;文字出现之后,依据载体和书写方式的不同,留存至今的有甲骨、青铜、石刻、手写、谱单和刊刻等家谱;依据家谱记载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皇族家谱玉牒和普通家谱;依据家谱纂修者的不同,可分为官修谱牒和私修家谱。根据现存的文献,氏族记载发端于周甚至更远,而私人兴修家谱,究其本源,则肇始于宋,至明清而盛,民国时更趋于完善与普及。

目前,在沉寂多年之后,中华大地又掀起兴修家谱的热潮。尤其近十几年,民间私人兴修谱牒之风犹盛,各级图书馆都征集到了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新纂修家谱,即为佐证。

总体而言,家谱内容具有递增性,以赓连续修居多。新家谱虽承袭老谱的编纂宗旨、内容、体例、格式等,但毕竟纂修时代不同,新家谱有着自身的变化,从内容体例到外部形态,无不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因素。

1新家谱纂修内容之新

家谱是记录某地区某家族的发展史。“奠世次,序昭穆,辨亲疏”的编修宗旨是古今不变、一脉相承的。无论哪一部家谱,首先是寻根问祖,寻找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包罗该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一部家谱揭示了一个家族历史、社会文化的全过程”[1]。因此说家谱是国史地志的补充,其中蕴含的价值弥足珍贵。新家谱就这一点而言,它的编纂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不仅是该家族的宝贵传承,亦是多领域学者研究的独特数据和各级图书馆的珍贵地方文献。

新修家谱在体例上,大多承袭老家谱的基础,故而现代的新家谱与传统的老家谱结构上大体一致。新家谱主要是在内容上更加丰富,体例上更加精当,结构上更加完善。其主体部分仍然是谱序、凡例、修谱名目、祖先像赞、恩荣录、谱论、姓氏源流、世系图表、传记、家法家训、风俗礼仪、祠堂、坟茔、族产、契约、艺文、字辈排行、领谱字号等。只是各个姓氏会根据自身现存或掌握的文献资料多寡,略有增减。时代演进,世事变迁,有一些新家谱在编纂思想上突破了老家谱的范畴,形成了家谱编纂的新思路、新方法,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研究。

1.1编纂思想创新

传统的家谱均以男性家族成员为修谱主线完成。无论是从家谱的谱序还是从家谱的世系表来看,都是男性的一统天下,而家族的女性则是附属存在,甚至不能入谱。1999年由王火纂修的《[辽宁熊岳]满族赫舍里氏女性家谱》[2]打破了这种重男轻女的陈规。此谱记录辽宁省盖州市归州满族联合村一个普通家庭四代人的家谱。这是一个完全以女性为主线而编纂的家谱。始祖为何于氏,其丈夫何永祥原姓满族赫舍里氏,后改姓何。老夫妻一生有五女一子,儿子早逝。如按传统,这支传人至此是不能写入赫舍里氏家谱,而事实上家族也没有把这支记入家谱。因而产生了这种以女性为主线的编修思想。以何于氏为始祖,五女一子六支为系。作为家谱一种新的编纂形式,能充分体现男女平等的原则。“女性家谱”和传统的“男性家谱”交织一起,形成中华民族更为厚重的氏族史。

1.2内容更为翔实

中华民族自古有兴修谱牒之风,且有重修和续修家谱的传统,更有“三十年不修谱为不孝”之古训。如《[安徽庐江]孙氏宗谱》就较为典型,其序言曰“本族修谱,始自明天启二年(1622)八世模公总理,凡四百年,孙氏族人对孙氏宗谱先后续修十七次。其中七次修谱成功,七次续修未果,三次续修有始无终。今次修谱成功,幸逢盛世……”[3]。又如《[安徽合肥]肥东陈氏宗谱》载:“四修谱于公元2007年,相隔三修六十二年。共印刷发行二百八十六部,每部十八卷,入谱人丁六万三千余人。”[4]由此可知,新家谱一般都是基于老谱重修或者续修,有的家谱甚至一修再修,卷帙浩大,瓜瓞绵绵。另一方面,各家族对于本族谱牒的续修,使新修的家谱与传世的老谱前后连贯,纵横百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为后人了解历史、研究社会提供极为丰富的内容和翔实的史料,也为我们进行单一宗族的研究提供可贵数据与可靠论据,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1.3女性入谱

《[安徽庐江]孙氏宗谱》凡例第七条就明确规定:“为充分体现计划生育国策,男女都同样入谱。”[3]还有《[安徽合肥]南乡赵氏宗谱》凡例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屏弃‘女子不准承嗣’的旧规矩,将吾族女性载入谱牒,体现男女平等。”[5]《[安徽合肥]淝南黄张张氏宗谱》直接述于序言:“本修增加住址、文化学历,除继承传统仍以父系递衍记述外,新规定女儿也是后传人,允许女承父嗣,尤其是(仅)独女户,把女儿同男儿一样,接续到下一代,女儿同样可以传宗接代,同享继承权,同负赡养责。”[6]是谱于凡例亦对此再次表述。由上综述,新家谱基本都摒弃了女子在谱中的从属地位,在世系中赫然排列出家族中的女子姓名,从而淡化了宗法思想,充分体现出当今社会男女平等的理念,顺应了社会与时代的发展。

1.4谱籍涵盖广泛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观念的变更,尤其是“虚拟家谱”,也就是“网上家谱”(用户可在网上创建家谱,并随时修改、增补和检索,为那些通常要向下传给几代人的珍贵的家族资料提供了安全的存储、传播方式)的出现,使得新修家谱突破了以往地域限制,打破以往老谱传统的藩篱,很多新修家谱的收录范围有了进一步扩展,除了收录聚居地,象征血缘亲疏远近的派系,还对于历代外迁的各支派也都进行了登录,涉及各个省区,甚至海外。据资料统计,炎黄子孙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旅外华人都有一种寻根问祖情结,因此,每年大批华人远涉重洋回国拜祭祖先或寻根问祖,这一现象不能不说与绵延数千年的家谱有关。

1.5体例更趋合理

大多新家谱皆为欧苏体,世系图表显明直观。如《[合肥无为]潘氏五修宗谱》[7]谱图之第一条载:“谱法欧阳氏,上自高祖,下止元孙,以五世为别。”当然也有少数家谱例外,如安徽省图书馆所藏《[安徽颍上]燕氏宗谱》[8]就是一例牒记式家谱。《[安徽合肥]肥东陈氏宗谱》[4]在编排上,即宝塔式与苏式体例相结合:先列图,后附苏氏世系表。既可一目了然,又有详列生平叙述,可谓匠心独具,颇费一番心思。

1.6语言贴近时代

由于年代之异,语境有古今之殊,因而新老家谱有着文言与白话之别。新家谱的各个部分,均是用现代汉语表达与描述,这使新家谱更通俗易懂,即便是普通的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毫无语言上的偏差和理解上的障碍。绝不会产生诸如展读老家谱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才能顺畅阅读的状况。

以安徽省图书馆馆藏新家谱《[安徽合肥]姚氏宗谱》[9]中的谱序为例,其首篇为道光丙午年之“原序”,次为民国二年“叙”,原序均以文言,然而是谱序后附有古文今释,如此,今人读之,既可相互参照,阅读起来又简单明了,古今贯通,这种形式让人称道。

1.7“像赞”与“附图”更具特色

老家谱地理图、像赞、坟茔、祠堂等,凡谱中所附之图,皆为木刻版画。然新家谱则多用照片,近年更使用数码照片。彩色的照片印制于铜版纸上,居住之地山水风貌、家族中的各色人物,跃然纸上,鲜活直观,更具时代特色。谱中对人物的介绍,一改过去单纯文字叙述的形式,采取图片、照片甚至绘画作品、书法作品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式,图文并茂,画面生动,更具可读性。

1.8树立良好社会风尚

老家谱中的恩荣录,新家谱均以有学历者、对社会有贡献者或园丁录替代,体现时代进步。如《[安徽合肥]肥西大松张氏宗谱》[10]就载入“风采录”“园丁录”。诸如此类范例逐年增多,呈上升趋势。

1.9族规家训内容更新

凡规范家谱均附族规家训,主要内容要求族人遵守法纪、履行公约、诚信待人、以礼行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家训一直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而这种家训又分为单独的流传与附在家谱、宗谱之内两种。前者早期有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以儒学教育子弟,影响深远;后者要以清初朱柏庐(名用纯,字致一,明昆山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的《治家格言》最为典型,人们习惯称之为《朱子家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内中许多辞句,对于做人处世,至今仍有其教育意义。族规家训的形成往往历经长期的社会积淀,其中也融入大量的国家政权意识形态。新家谱虽承旧规家法体例,但在其内容上,则有所更新,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现代社会的荣辱观。有的新家谱直接把“八荣八耻”作为族规家训立于家谱。《[安徽合肥]南乡赵氏宗谱》的“宗规”第八条之规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赵氏族人,牢固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简而言之,新家谱中新的族规家训,赋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宣扬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社会主道德观,这是值得褒奖的。

2新家谱的外观形态之新

新家谱编纂、产生于当今社会,现时的烙印随着时间而显现,将家谱的“古与今”对照,新家谱发生很多显著的变化。端看新家谱,扑面而来的是现代印刷品气息,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其外观形态的改变。

2.1装帧形制不断创新

新家谱除部分装帧为传统的线装之外,更多使用的是现代平装或者精装。这两种装帧形式,初始于清末民国时期,而在当今举凡纸质出版物的装帧(除少数特殊出版物之外),非平装即精装,无一例外。由此可见,新家谱首先从装帧形制上,体现出强烈的时代风貌。

2.2纸张变化多样

众所周知,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和应用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能够穿越时空,流传不泯。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现代纸质出版物占有绝对的市场。新家谱毫无疑义的都是使用现代机器生产的纸张,且由于成本的原因,几无使用手工制纸者。即使一些新家谱使用的是宣纸,仍为现代机制宣纸。

一般来说,新家谱的用纸情况大致如下:凡是装帧形式采用平装或者精装的,无一例外用的都是印刷纸张(以上在“从装帧形制上”已例举出几种平装与精装的范例,在此不一一赘述)。而线装则大部分采用机制宣纸。新家谱的修纂对于家族来说,是“尊祖、敬宗、收族”之大事,因此各修谱之家都会尽整个家族之财,不惜工本,致力把家谱修到最好,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容,这也是各修谱家族对古老传统的现代传承。

2.3出版印刷技术多元化

上溯宋元,因世远年湮,谱牒几无存留。现存的传世之谱,多为明清或民国间兴修,并以刻本与活字本居多,此即流传近千年的雕版刊印形式。如今,技术愈加发达,计算机与网络数字化日新月异,仅家谱编辑软件就多达20多种。更多的家谱采用先进的现代印刷技术印制,也有少数家谱采用传统的印刷技术印制。

综上,新家谱有着其独特的内涵与丰沛的内容,对于现代文化社会和学术研究而言,其中所记载的资料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新家谱的纂修,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传统的观念中,家谱是秘不示人的。正是由于私人家谱概不外传的通规,使得今天得以幸存的家谱极少,洵为珍贵。目前,众多修谱之家的图书馆意识逐步增强,对图书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因此新家谱越来越多地走进各级公共图书馆,为学界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家谱是民间私人纂修,存在诸如再造祖先、扬善讳恶、缺乏考证等诸多问题,当然还有修谱之人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新家谱瑕瑜互存的状况,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家谱的同时,本着科学的态度,力求史出有证,典出有据,认真鉴别,去伪存真,使新家谱中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在各领域的学术研究中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家谱百度百科[EB/OL].[2014-09-23].http://baike.baidu. com/view/32577.htm.

[2]王火纂修.《[辽宁熊岳]熊岳满族赫舍里氏女性家谱》不分卷.平装,1999.

[3]孙文光,等纂修.《[安徽庐江]孙氏宗谱》三卷.平装,2011(七修).

[4]陈道忠,等纂修.《[安徽合肥]肥东陈氏宗谱》十八卷.精装,2009(四修).

[5]赵理珊,等纂修.《[安徽合肥]南乡赵氏宗谱》九卷.精装,2008(五修).

[6]张先掌,等纂修.《[安徽合肥]淝南黄张张氏宗谱》八卷.线装,2006(八修).

[7]潘家武,等纂修.《[安徽无为]潘氏五修宗谱》十四卷.线装,2005.

[8]燕继康,燕传琪同纂修.《[安徽颍上]燕氏宗谱》不分卷.精装,2008.

[9]姚崇新,等纂修.《[安徽合肥]姚氏宗谱》十九卷附照片.线装,2008(三修).

[10]王训凯,王遵元同纂修.《[安徽合肥]肥西大松张氏宗谱》十二卷.线装,2006.

曹冬生女,1969年生。大专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历史文献考略。

收稿日期:(2014-12-05;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宗谱家谱合肥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家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生态合肥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明清及民国安徽张氏宗谱版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