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阅读理念、实践与启示

2015-02-12 19:35南爱峰烟台大学图书馆山东烟台264005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犹太人阅读

●南爱峰(烟台大学图书馆,山东 烟台 264005)

犹太人的阅读理念、实践与启示

●南爱峰(烟台大学图书馆,山东烟台264005)

[关键词]犹太人;阅读;阅读理念;阅读实践

[摘要]犹太人拥有先进的阅读理念与阅读实践。有上升到信仰高度的学习要求,极度尊崇知识的社会价值观,注重求异性与思辨性培养的教育方式,注重早教的阅读教育,由此形成了犹太人以读书为生活必需的民族特质,直接造就了犹太人在全球范围的卓越成就。

1 犹太人与阅读的关系

犹太人堪称一个神奇的民族。“颠沛流离、重重迫害”几乎成为它四千多年历史的代名词,而同时“优秀”也是他们最显著的标签。1991~2005年,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人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在全美200名最有影响力名人和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占美国人口2%~3%的犹太人占了一半,名牌大学教授中犹太人占1/3,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60%……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卓别林、毕加索、基辛格、斯皮尔伯格、洛克菲勒、巴菲特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都属于犹太民族。[1]以微小的人口比例而在世界范围发挥巨大影响力,其核心因素究竟是什么?

犹太民族的杰出成就,靠的是卓越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底蕴。而这背后,是犹太人对读书宗教般的情怀。[1]从这个意义上,学习犹太人的阅读理念与实践,无疑对提振我国国民阅读有重要价值。

2 犹太人的阅读理念与阅读实践

2.1学习是犹太教义的明确要求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宗教像犹太教那样对学习如此强调。历史上,犹太民族自起源就是一个流动的部族,造成犹太人在民族边界的标志上缺乏“血缘和地域”这两个基本要素,就其内部纽带而论,能使犹太民族在四散分居的状态下延存下来的,是上帝的律法。《圣经》《塔木德》对犹太人维护民族统一性、加强凝聚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塔木德》有言——“书与剑自天国而降”、“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学习是最高的善”[3]、“一个人要是没有知识,还能有什么呢?一个人一旦拥有知识,那他还能缺什么呢?”,[4]明确规定“学习”是犹太教徒的必备品格和一项神圣的义务,一个不学习的人被认为对上帝不敬,不具备犹太人资格。《塔木德》中还说:“学者远比国王伟大”、“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娶得学者的女儿,丧失一切也无所谓;假如父亲和拉比(老师)同时坐牢,做孩子的应先救拉比。”[5]由此,学者上升为这个民族的精神领袖,受到高度崇敬。毫不夸张地说,一部犹太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书与剑”的恩仇史。[6]犹太人与基督徒在《古兰经》中被先知穆罕默德称为“书的民族”,此后,这个朴素而荣耀的称谓,几乎完全成了犹太民族独享的同位语。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书写”一词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只出现过1次,在《奥德赛》中1次也没出现,而在犹太人的《圣经》中出现了429次。这种现象可以看做是犹太人“以文字和教育形式加强和延续‘文化疆界’的努力”。[7]因此,作为一个笃信自己为上帝选民,犹太教可称为社会精神本质来源的民族,这一关于学习的教义要求无疑是根深蒂固于灵魂深处,并恒久影响民族传承、推动社会阅读的强大原动力。

2.2极度尊崇知识的社会价值观

除了根深蒂固的宗教意识形态影响,实际生活现状也成为犹太人知识崇拜价值观的重要原因:犹太人四处流浪,没有家园和生存、发展的权利保障,他们所到之处,唯一的支撑就是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靠知识创造财富,由财富为自己争得一方生存发展空间。犹太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经常会有这句话:“我们

犹太人没有其他办法,连国家都没有,唯有比别人多读书。”[8]因此,犹太人形成了以知识为财富、极度尊崇学者的社会价值取向。著名作家茨威格在回忆录中深刻剖白:“一般人都认为发财致富是犹太人的最终和典型的生活目的,然而没有比这看法更错误的了。财富对犹太人来说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是达到真正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根本不是他的内在目标。一个犹太人的真正愿望、他的潜在理想,是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使自己进入到更高的文化层次。”[7]

对犹太人来说,热爱读书已经渗透到骨髓,实践到日常生活之中。犹太人从不焚烧书籍,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以色列书刊价格比较昂贵,但以色列人对购买图书报刊十分慷慨,书报费是每个家庭的重要支出。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及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堪称世界之最。[9]“安息日”是以色列重要的宗教活动日,这一天要停止一切商业和娱乐活动,连公共汽车、飞机都要停运,但唯有一件事是特许的,就是书店可以开门营业。这样做的结果是,早在中世纪时,犹太人就消灭了文盲。[10]进入现代后,他们喜爱学习的巨大优势就立刻显现了出来,在社会各领域迅速走到其他民族前面。

2.3注重培养求异性和思辨性思维的教育方式

《塔木德》虽被称为犹太教仅次于《圣经》的法典,但绝对不具有一般法典那样“言不二价”的特征,严格地说它不是一部律法书,而更像是犹太民族的一个智慧基因库,种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共存而没有权威性结论。[11]这种难得的开明,显示了犹太民族从教义高度对思辨性教育的倡扬。

在这样的教义精神指导下,家庭与学校教育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而非背诵书本中结论性的东西。犹太人认为,学生即使把书本背的滚瓜烂熟,也不能算是一个好学生,因为书本中都是别人的观点思想,你并没有融会贯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把仅有知识而缺乏才干的人比喻为“背书本的驴子”。他们启发孩子提出疑问、随时发问。许多犹太人家庭里问放学的孩子的第一句话是:“今天你提什么问题了吗?”[2]

这种思辨性教育无疑对学生深度理解书籍、形成自我观点有重要意义。可以说,犹太人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方式从阅读深度和阅读效率两方面有效实现了阅读水平的实质性提高,真正实现了阅读的价值。

2.4注重早教的阅读教育

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与他们早早开始的独特早教方式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阅读教育应从孩子抓起,阅读可以解决所有教育问题。古代犹太人看书看得不能再看了,就挖个坑庄重地将书埋葬,这时候他们的孩子总要参与其中,就是为了给孩子灌输“书是人生命的东西”[9]的庄重感和终生理念。《塔木德》写道: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第一位老师,父母应成为孩子成长的指路明灯,[11]以色列法律还规定儿童8岁前家长每天必须陪孩子阅读1小时。[5]亲子阅读奠定了犹太人早期教育的坚实基础,犹太孩子一般1岁牙牙学语就开始念圣经词句,3、4岁已能独立阅读儿童读物。

犹太人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产生兴趣并喜欢上书本。犹太学校的传统是,刚入学的小学新生头一次听课,须穿上新衣,让孩子们一边诵读、一边舔掉一块干净石板上用蜂蜜写下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11]该仪式背后隐含的是犹太人“甜蜜读书”的教育观念,让孩子发自心底地爱上书籍。幼儿时期感受到的阅读喜悦无疑将根深蒂固于心灵深处,促进形成伴随终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3 启示

比较犹太人与我国国民的阅读状况,单从最易于衡量的阅读量和阅读率来看,犹太人全民读书、年人均读书量为64本,而我国据第七次到第十次国民阅读调查,国民读书率持续低迷于50%左右,年人均读书5本以下。[12]长久以来目标性、功利性阅读使国民阅读即时性强,阅读粗浅、效率低下、阅读量低迷。犹太人基于社会价值观和国民生活的阅读理念及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3.1阅读是上升到宗教信仰及法律高度的明确要求

对犹太人来说,犹太教义就是民族的灵魂,是深刻影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本质性要素。犹太人的阅读理念之所以能够深深植根并代代传承,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阅读被提高到宗教信仰的高度来要求,以及与阅读相关的法律规定。

我国社会现在正处于物质极大丰富而精神生活亟待建设的社会转型期,很多人处于信仰空白和精神焦虑中,须通过阅读审视内心,获取与外部世界的平衡,塑造健全的公民人格。因此,应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以法律武器进行有效约束,将推动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促使国人真正认识并实践阅读。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提交了《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

提案》,明确建议“由全国人大制定《全民阅读法》、国务院制定《全民阅读条例》”。目前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了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13]

3.2塑造高度统一的学习指向性社会价值观

目前我国缺乏成熟的社会共同价值观,其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成长的太快了,用30年走了西方100年走的路。印第安人说:“走的太快,灵魂就跟不上了。”这就需要我们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阅读也许就是最佳策略。因此,我国近年来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张。这一主张充分肯定了阅读对个人和社会的无限价值,契合了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实情,是一项足以深刻影响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为此应加大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力度,让这一主张不单止于一个美好的愿望、应景的口号、轰轰烈烈展开又归沉寂的活动,而切实成为整个社会高度统一的阅读指向性价值观,使精神追求成为社会每个公民自觉遵循、终生追求的崇高人生目标和价值实现标志。

3.3培养注重“思辨性、批判性”的教育和阅读理念

文化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其实一本书存在的意义,它给读者带来的,不应是现成的结论或观点,而应是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形成自己对问题比较成熟的思考。由大量的阅读逐步拓展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而一步步成长、成熟,到达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阅读而不深思,一味背诵、盲从书本中现成的结论,必然造成阅读者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能力的退化,这从本质上背离了阅读“探求真知”的本质意义。中国教育自古以来遵循“服从权威”的宗旨,使用“背诵式、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下,孩子天性中的创造力被扼杀,勇于提出不同看法的人往往被社会孤立。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从根本上改变“求同性”指向,注重褒扬、培养孩子们的思辨性和批判性思维,使独立思考成为人们的思维模式,推动社会进步。

3.4从小培养“悦读”理念

相对于犹太人从小抓起、高度注重“乐趣性”引导的阅读教育,我国的阅读教育自古以来便披着沉重、枯燥,让人望而生畏的外衣。古人一说读书便离不开“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等种种痛苦性阅读,鲜见有描述读书之乐的文章、典故,对读书非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利益相诱而不能为。在这样代代相传的沉重读书观下,现代中国人读书更是充满了功利性,一时苦读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一旦目的达成便是读书废止之日。考学完后学子们扔书、卖书、毁书的种种行为正表达了他们对读书之无奈。因此,我们应学习犹太人的各种读书诱导方式,从孩子很小就开始进行“读书是甜的”的“悦读”教育,以兴趣指引阅读,让对书的由衷喜爱深深植根于心灵。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N].人民日报,2012-01-06(017).

[2]韦恩玛格尔.犹太人的智慧全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7,14.

[3]沐涛,季惠群.失落的文明:犹太王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15.

[4]贺雄飞.四十一级台阶[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106.

[5]像犹太人一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EB/OL]. [2011-07-08]. http://wenku.baidu.com/view/78687b50 3c1ec5da50e2706d.html.

[6]《现代阅读》编辑部.书的民族[J].现代阅读,2013(3):3.

[7]亚伯拉.犹太人为什么聪明[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85-89.

[8]爱读书的犹太人[EB/OL].[2011-07-08]. http://news.timedg.com/2011-07/08/content_5128053.htm.

[9]爱书爱阅读的犹太人[EB/OL].[2010-04-14]. http://my.pcbaby.com.cn/d/520754.html.

[10]肖宪犹.犹太人:谜一样的民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96.

[11]犹太人和读书[EB/OL].[2002-09-19]. http://www. 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2-09/19/content_5206 823.htm.

[12]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2013-04-18].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4/18/content _19580548.htm.

[13]“全民阅读”列入今年立法计划[EB/OL].[2013-08-05].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3-08/05/c_125114388.htm.

[收稿日期]2014-10-14 [责任编辑]李金瓯

[作者简介]南爱峰(1974-),女,经济学硕士,烟台大学图书馆采编部馆员,研究方向:阅读研究,图书馆管理。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8-0017-03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G252.1

猜你喜欢
犹太人阅读
自尊
自尊
自尊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犹太人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