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搭便车”现象及其防治

2015-02-13 02:40罗福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政治课成果评价

罗福敏,杜 乐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搭便车”现象及其防治

罗福敏,杜乐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法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但由于教师在小组讨论主题的选择上不恰当、小组建设不完善、小组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的“搭便车”问题成为小组合作学习取得预期效果的瓶颈。针对此问题,需要教师对症下药,合理选择讨论主题,贴近学生生活;重视小组建设,树立责任意识;完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搭便车”;思想政治课

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协同合作的能力,但当前在我国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着“搭便车”现象,长此以往,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初衷,反而成为学生逃避课堂的“避风港”。因此,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搭便车”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功能充分发挥的关键。

一、“搭便车”问题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

“搭便车”这一理论最先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提出,指“对于具有共同利益的小集团,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搭便车”问题已普遍存在于多个领域。本文所探讨的正是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搭便车”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个别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却享有完成任务的荣誉和结果。这一问题的产生与难解有多重原因,且从时间长短来看,悬而未解造成了两方面的消极影响。

“搭便车”问题的负面影响从短期来看有:第一,任务完成不达标。小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现象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小组任务往往由一名或少数几名组员完成;二是小组成员常常阻碍或者干涉彼此的学习。这两种情况都导致组员负担加重,未能集思广益,产生负作用力,影响任务完成效果。第二,时间利用不合理。对“搭便车”同学而言,荒废了时间而收效甚微;对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同学而言,任务量增大,耗费个人时间;对教师而言,需要利用额外时间进行二次或多次讲解,耽搁教学进程。形成了优等生的“学霸现象”、中等生的“打酱油现象”及学困生的“边缘人现象”。

二、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问题的三重成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协作性的活动,一般主要分三个环节,即设定讨论主题、进行小组建设、建立评价机制,操作不当都会造成“搭便车”问题。

(一)讨论主题不得当

1.讨论主题趣味性缺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教师安排的讨论主题趣味性缺乏,导致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不足。如教师在讲解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问题时,将讨论主题拟定为“我国的民主有什么样的特点”。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密集的功课、繁重的作业、升学的压力等问题压抑着他们的个性,这一主题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缺乏新意,趣味性不足。

2.讨论主题拓展性不足

讨论主题拓展性不足通常有三种情况:第一,讨论主题答案现成,在课本中就能找到答案,如在讲解文化生活一册时,有教师会把“文化是什么”设置为讨论主题,而这一问题的答案可以直接在课本中找到,只需一两名组员找出答案即可,不需要再动脑思考,这就为小组其他成员提供了“搭便车”的温床。第二,讨论主题难度过大,使一部分学生看到题目无从下手,干脆放弃思考和讨论。第三,讨论主题操作繁杂。如在讲解经济生活时,有教师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某一商品价格的涨跌情况并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讨论主题需要花费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也会让一部分学生选择“搭便车”。

(二)小组建设不完善

1.小组分组单一

在思想政治课堂中,许多教师常常采用同桌一组或前后桌一组的分组方式,而我国大多都依据学生成绩来安排座位,形成前、中、后三个成绩分段。按照同桌一组或前后桌一组的分组方式,实质上就是把成绩相近的同学分在了一组,形成强强联合和弱弱组队,学习帮扶性不强,优势不互补。

2.小组分工模糊

如果某人的任务不清楚,或者某一小组的任务含混不清,合作学习很快会退化为无序的讨论,而且其中还会出现许多没有参与的和被动的成员。“搭便车”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小组分工不明确,这样学生既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在检查小组成果时,学生也可以轻易地推卸责任。

3.小组精神缺失

在思想政治课中,许多小组都是临时组建,课后就不再是一个团队,互相没有认同感和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搭便车”的同学也不会产生内疚感,甚至嘲笑付出劳动的同学。

(三)评价机制不健全

1.只注重结果评价

“搭便车”现象通常发生在当小组只有一份作业、只交一份报告、只完成一份作业单和只提交一份方案的设计的时候”,即在进行小组评价时,只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考查学生成果一般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只进行小组陈述,只有少数小组可以展示其成果,而其他小组付出努力却并未获得机会,久而久之,这些被“遗忘的”小组就会养成惰性;二是小组只提交一份成果,即使教师要求学生注明小组分工,小组组员也会碍于交情,使“全员参与”。

2.忽视个人评价

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必须取决于我们对之负有责任的行动或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者没有付出劳动和努力却获得了成果和荣誉。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忽视个人评价,“搭便车”者也获得了称赞。而称赞总要以另一个东西为参照,在这里另一个东西指的就是小组成员的劳动和努力,只有当平等的人占有或分得不平等的份额,或不平等的人占有或分得平等的份额时,才会发生争吵和抱怨,由于奖罚不明,小组合作学习产生分裂。

三、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问题的防治

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每一个小组能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完成小组任务,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就需要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需要从小组合作学习前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管理和分工以及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评价着手来解决“搭便车”这一问题。

(一)合理选择讨论主题,贴近学生生活

对讨论主题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源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保证讨论主题满足以下两方面的要求:

1.讨论主题要有趣味性

首先,主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如教师在讲解政治生活中我国的宗教政策时(以贵阳地区的高中为例),可以选择以弘福寺为切入点。然后,教师给予引导,介绍弘福寺一些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走近宗教场所,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如弘福寺有着什么样的魅力使得人们如此虔诚地去上香,以及贵阳市对弘福寺是一种什么样的政策等问题,再根据学生讨论、总结得出的结论推广到我国的宗教政策。

2.讨论主题要有拓展性

要使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主题具有拓展性,其实质就是要有开放性。而要达到这一要求,第一,讨论主题要有价值。讨论主题需要在学生已经明白是什么的基础上,能向为什么和怎么做拓展。第二,讨论主题难度适中。可以让学生查阅到相关资料达到知识的广延性拓展,而不是无从下手。第三,讨论主题便于操作,由讨论主题产生的小组任务需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二)重视小组建设,树立责任意识

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曾说过,“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只有明确分工,才能责任到人,才能抑制学生“搭便车”。

1.分组方式多元化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要求把学生之间的短期合作与长期合作相结合。短期合作指教师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探索知识而对学生进行的一次性分组。长期合作指教师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根据一定的标准(学生成绩、男女生比例均衡、学生动手能力、学生性格等),对学生进行至少为期一个月的小组分组。笔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内完成的需要采取短期合作方式,在课外完成的需要长期合作。目前,在思想政治课中一般都采取短期的分组方式,而要真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需要视情况将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2.明确组员职责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是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问题的关键。根据小组成员人数的不同,可以设立不同的小组职位,包括小组长、监督员、资料整理员等,确保每一名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承担相应责任。

3.重视小组精神

小组精神是小组认同的基础,对于小组的凝聚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小组都应有自己的小组文化,如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小组形象等。

(三)完善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组评价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反馈,必须做到奖罚分明,奖励作出贡献的同学,对“搭便车”的同学给予适当的惩罚。

1.整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

在小组评价时,教师既需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整体上的评价,也应有对小组成员个人表现的评价。小组成果检测的方式如果是课堂发言,则小组的发言人由老师随机抽取。如果是提交作业,除小组提交一份完整的成果外,还需组员分别提交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老师还可以就某一小组提交的某一部分进行提问。对成果展示较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则予以相应惩罚。从评价机制上严把关,让学生不能、不敢“搭便车”。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小组分工中,每一小组都应有监督员,监督员不仅可以监督本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也可以监督其他小组组员。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进行课堂监督,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以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为结果评价的参照物。

有效抑制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搭便车”行为的根本方法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真正的危机在于,表面上呼唤改革,骨子里却在一味地包庇旧的一套,走回头路。所以,需要任课教师转变教学思维,主动调整思路和方法。

[1](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6.

[2]邓仕民,黄晓辉,熊元红.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冲突与调试[J].教育探索,2015(6).

G645

A

1673-0046(2015)11-0080-02

猜你喜欢
政治课成果评价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如何上好政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