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理论课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初探

2015-02-13 04:28徐金庆,李嘉,李双玲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改革

体育院校理论课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初探

徐金庆1,李嘉1,李双玲1,朱宝峰2,高洪杰3

(1.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8;2.哈尔滨工业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3.哈尔滨学院 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摘要:考试模式改革是体育院校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理论课考试模式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反馈机制不健全等缺点,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应结合体育院校自身特点,以培养新型体育人才为指导思想,建立、构建新型考试模式,从而为客观、真实、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服务.该文对体育院校现行理论课课程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体育院校在理论课考试模式改革过程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体育院校;考试模式;改革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5.10.022

收稿日期:2015-07-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体育院校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G2014010865)

作者简介:徐金庆,男,博士,教授.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考试是学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学质量最基本、最重要的测定和检验方式.考试不仅要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水平、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还要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和评价任务,这对激励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和鼓励、促进学生学习有良好作用.因此,高校中好的考试模式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学生就业乃至高校的长远发展.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已经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向以传授新型知识、提高人才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转变,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会引起相应的考试模式的变革.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基地,体育院校理论课程考试仍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记忆、理论,轻能力、创新、操作的现象.因此,理论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将是体育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院校改革传统的理论课程考试内容及模式,对于鼓励、激发和培养体育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调动体育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院校现行理论课考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生对考试目的认识不足

考试是检验学校教学工作好坏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决定性环节和主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院校普遍存在着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大多数教师认为考试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门课程结束后以考试的形式给出学习成绩,考试结束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学生则认为参加考试取得该门课程的成绩就完成了该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内容有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而言,不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平时对知识的积累[1].

1.2考试内容陈旧,形式单一

体育院校现行考试模式主要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缺乏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在考试内容上大多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老师划定的范围和重点,需记忆的部分较多,在题型上主要是名词解释、是非判断、选择填空、简答等客观性试题,而综合分析题、论述题、综合思考题、创新提高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必然会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时默笔记、考后忘笔记的学习态度,造成学生死读书本、知识面窄、兴趣匾乏、习惯承认和接受已有结论.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方式,不仅直接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公正性,还抑制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禁锢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般来讲,不同性质的理论课程其教学目的与考试内容要求不同,考试与成绩评定方式也不同.如果只是统一套用相同的考试方式,则不能发挥考试的效能,达不到考试的目的.当前,在考试形式上体育院校主要采取期末一次性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开卷、口试、答辩、技能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考察方式应用得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但考核的知识面不够完整全面、考查点缺少代表性、科学性,不能准确、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真实水平,容易出现考试作弊、突击复习等投机取巧行为,不能使学生按照个体差异形成自己的风格,表达自已对事物现象的观点,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良好发展,使教学效果受到负面影响.

1.3考试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

当前,在考试评价反馈机制上体育院校也存在工作不健全、不到位的现象.首先,任课老师拥有对考试内容的完全自主权和决定权,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决定出题内容,其科学性存疑.其次,期末考试权重过大,期末成绩几乎是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主要依据,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百分制的评价方式难以真实反映教学情况,使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态,对教学产生误导.最后,任课教师对试卷分析较简单,仅仅是及格率和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的统计,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阅完试卷、评定成绩后即完成所有教学任务.这种评价反馈机制的缺陷是容易导致教师不能将考试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反馈给学生和学校,既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有针对性地改革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况.

2考试模式的改革

体育院校现行考试模式设计如果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和灵活性,可以判断其教学质量的现状.若考试模式存在内容老化、方式呆板、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则会扼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出现为考试而考试的消极现象,不能很好地发挥考试所具有的导向性、教育性和竞争性功能.因此,改进现行体育院校考试模式,既是遵循考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型体育人才的需要.

2.1改革考试内容

高校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起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新的课程体系,以实现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基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之相应的考试内容也应体现出基础与专业、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考试应从考核学生储备知识的能力转向考核学生搜集信息和创造性加工信息的能力,实现考试内容由应试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去质疑、批判和创新.使考试内容从知识主导型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方向转变.因此,考试内容应突出基础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以实现命题内容的科学化.首先,由于基础课理论性较强,考试内容在侧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开的办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教与学的同步提高.对于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要注重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尽量减少或避免应试形式的考查内容.其次,对于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论文、答辩、大作业等方式的考查.再次,对于专业类课程要注重综合性内容的考查,同时,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对新理论、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2.2改革考试形式

据报道,国外大学考试形式有20种以上,如无人监考考试、开卷考试、阶段考试、论文、答辩、专题讨论、资料分析、口头演示、同学评价、试验和实地考察、个人研究项目、小组研究项目、设计、制图或模型、实习和社会实践笔记、图书馆运用评估项目、口试及闭卷考试等[2].我国体育院校也应借鉴外国经验,根据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多种形式的考试形式能够增进学生自学、思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益于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闭卷考试考查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论文、调研报告、答辩等考核形式来考查学生的调查、整理、分析、归纳等能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查要做到全程化,使考试和学习全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其评价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作业、课堂提问、讨论、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要求学生用论文形式完成布置的思考题,使学生理清概念,逐步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增强实际写作的能力,最终将考试变成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的体验.

2.3建立健全评价反馈机制

首先,考试结束后,学校管理部门要组织教师对考试命题难易程度、学生答题情况、评分质量等情况进行抽查,认真分析评价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考试状况,并写出该门课程的教学总结,认真分析试题和学生的答卷,对试卷命题、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有针对性改进意见[3].其次,学校管理部门及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努力构建多种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反馈机制.实行闭卷与开卷、笔试与操作、作业检查与卷面考试及知识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总之,在评价的实际操作方面,对学生要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笔试与操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制,以达到培养新型体育人才的目的[4-5].

3构建新的考试模式的几点措施

体育院校考试模式的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不仅需要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支持,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大力配合.为了更好地配合当前体育院校考试模式的改革,我们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只有确立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指导地位,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才能正确指导包括考试改革在内的教学改革,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改革潮流.第二,加快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教学管理制度也进行规范、调整和改革,以促进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第三,深化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决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知识型的教学内容也会导致考试内容也是知识性的,很难实现考试内容的创新性和综合性.因此,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必须体现知识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第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关系到知识传授的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影响考试内容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现代化教学方法加以辅助.第五,教师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的制定.好的奖惩制度能够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考试模式的改革中,促进考试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6-7].

总之,考试模式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完善和实践,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达到教、考和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殷国强,何承源.高校考试模式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5,21(4):26-27,30.

[2]张国昌.关于高校考试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99-103.

[3]杨丹宇.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文科考试模式改革[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35(2):36-39.

[4]李秀琴,舒华.高职数学课程分层教学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3(9):252-253.

[5]张宁.高职高专考试模式改革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7-118.

[6]韦巧燕,陶靖.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6(1):53-55.

[7]胡洪萍,魏孝章.高校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84-87.

(责任编辑:王前)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改革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改革之路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