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设计及能力培养探讨

2015-02-13 06:50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日语商务高职

刘 静

(大连职工大学 应用语言系, 辽宁 大连 116033)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译是衡量外语能力的五大标准.但是,对于高职高专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在校学习时间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师资、教材以及课程编排、教学方法等问题的影响,使培养目标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加之商务日语专业侧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交际能力的特点,这就要求不同的课程各司其职,在不同的角度有所侧重.因此,通过日语听说课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商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日语课程中都设置了日语听力、日语会话的课程.但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听、说本来是一体的,如果按照单听、单说的语言学习方式来划分并设置课程的话,就割裂了语言交流活动的整体性,不利于从整体上掌握、应用日语语言.同时,某一生活、工作情境中需要掌握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商务知识和技能等也会在不同的课程中重复出现,造成课时数的浪费.另外,传统的填鸭式学习模式和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不相适应,学生毕业后,无法熟练地开展实际工作.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必要对商务日语专业课程进行有效合理地整合,把原有“日语听力”“日语会话”课程整合为“日语听说”课程,采用统一的授课时间、教材及课件等,使声、像结合,多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听力促进会话,会话增强听力,在综合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水平.通过这样的整合,可以把两个课时的听说课,分成若干个训练小节,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长时间的听力练习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也可以避免长时间的会话练习让学生感觉枯燥的问题.同时,课程的整合,减少了科目设置,也就减少了学生的考试考查科目,听说课授课次数增多,使学生更能切身体会到听说课的重中之重的地位.

2 “日语听说”课程开课时间及教材选择

在开课时间方面,普通高等院校及大多数高职院校日语专业通常是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不开设听说类课程,或者是在进行几周的“基础日语”课程教学后再开设.笔者认为,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这就要求在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就使教、学、练紧密结合,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加强听说能力的练习.另一方面,课程开课时间设置应更符合学生客观的语言学习规律.例如,刚出生的婴儿是听不懂语言也不会用语言来表达的,父母只能通过小宝宝的声音动作来揣测他们的意图.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宝宝知道了用什么样的声音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父母也知道了宝宝不同的声音和动作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可知,婴儿的语言学习,是从无知→揣测→领会→表达的过程.对于零起点的日语学习者来说,也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语言学习过程.在不懂日语语言的阶段,通过听来感知语言;在具备少量语言知识的阶段,通过听来揣测语言;在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的阶段,通过听来领会语言,通过说来表达语言.因此,“日语听说”课程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且与“基础日语”课程同步开设,这种开课时间更具合理性.

在教材选择方面,很多教师主张选择与“基础日语”课程配套的教材更有利于学生活学活用.然而,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要在短时间的学习后,既能掌握相关职业技能,也要取得相应的职业能力证书,教材的选择就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认为选择国际日语能力等级考试听解部分的练习书和真题书更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能力.因为近年来,国际日语能力等级考试听解部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试题一般取材于日常生活情景,题型中出现最多的是日常会话.由于听力考试的内容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与其从市面上形形色色的日语教材中选择与学生水平相适应的教材,不如让学生通过这些不断变化情景、内容丰富、练习多样、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的试题,去熟悉和掌握日语会话中有关不同生活情景的常用的各种表达,如,尊敬、肯定、否定、判断、拒绝、邀请、命令等.

3 侧重能力培养,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日语听说”课程除了注重安排合理的授课时间及选择适当的教材以外,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要多样化,在课程开设的不同阶段采取的教学方式也要有所差异,还要采用丰富的听说课教学手段,进行必要的日本文化导入.

3.1 采用先表达练习后发音练习的教学模式

许多日语教师主张,对于很多接触日语不久的学生来说,在开始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熟悉并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活动.换言之就是,在学习日语发音基础知识阶段,多数日语教师只强调学生发准了几个音,能准确读出几个单词或几个句子,课文朗读是入门阶段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对日语的兴趣期,教会学生更多的日语表达.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一些学生因为几个音发不出来,就丧失了学习日语的兴趣,不敢开口说日语,也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的课堂时间.

要知道发音练习与表达练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也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两种练习如何排序,达到的预期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日语听说”课程,应摒弃传统的先发音练习后表达练习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表达练习后发音练习的教学模式.日本语言学家梅村修(2003)也指出,只有会表达后才会发出正确的发音.这种先表达练习后发音练习的教学模式,更符合学习及掌握语言的自然规律,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开始愿意说日语,也敢于说日语,学习效果基本能达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3.2 合理设计运用任务教学

围绕话题完成交际性的任务是提高学生日语交际能力的一项主要练习活动.从学生的心理来看,这种练习活动能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能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合理设计并运用任务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观看有声读物之前,通过启发,让学生明确本次学习的目标及要完成的任务.在观看有声读物之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他们的学习成果提交给教师.例如,学习日语的打招呼用语.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会说几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日语,如:“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はじめまして、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さようなら”等等.然后有选择地播放一段有声读物,让学生总结里面都出现了哪些日常打招呼用语,开始的时候可以用汉语来总结,然后让学生模仿有声读物去说.这时的学生是完全不会日语发音的,但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住了这些日常打招呼用语的说法.另外,可结合商务日语专业特点,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对比中日文WORD的操作界面,找到与中文系统中的“复制”“粘贴”“剪切”“删除”等常用功能对应的日文系统中的「コピー」「ペースト」「切り取り」「削除する」等功能键的日语单词,并做好记录,然后通过电脑的发声功能,让学生学会这些常用功能键的日语说法.还可以在电脑上安装一些涉及商务情景的日文版的网络游戏,给学生布置游戏闯关任务,每完成一关,大家一起总结关卡中的涉及主要故事情节的词汇、游戏装备的日语表达等.

3.3 变更讲授内容

国际日语能力等级考试听解部分的练习,教师的讲解不是先引入单词句型、反复听录音、翻译原文这种就题讲题的模式,而是传授听解技巧.如:教师用更慢的语速、夸张的语气、丰富的表情动作等重复必要的听解内容;让学生练习总结关键词、关键句;培养学生根据语音语调或是肢体语言进行合理的联想、揣测、判断,再对听到的片段进行整理、加工、组织,最后达到对整个听力内容的掌握;总结听解中常用的促音连读、母音无声化、约音、浊化等语音知识;缩略形、同音异义语、无主句、无谓语句等词汇语法知识;接续、否定、拒绝、指代、倒装等惯用表现等等.

3.4 适当文化因素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相关表达时,引入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主要是考虑到国际日语能力考试的出题者是日本人,日式思维、日本文化无时无刻不渗透在试题之中.听说课上适当导入文化因素,比如,日本人交谈时常从天气变化谈起;商务往来时总是要强调使用“いつもお世話になっております”等问候用语;日本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对上司、长辈一定使用敬语;日本的鞠躬分为点头示意(鞠躬15度)、敬礼(鞠躬30度)、最敬礼(鞠躬45度)等礼仪礼节等等.这些事例的引入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使之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避免误解,提高听力考试的应试能力,也能够教会学生使用更地道的日语表达,从而能够和日本人顺利地进行交流,领会日本文化的内涵.

3.5 提倡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合作完成任务型的交际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和他人的合作性的互动之中,才能真正地体现知识、技能的价值.合作学习、合作完成任务可以使学生会学、善于学、乐于学.合作中有交流、讨论、协商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间的理解,可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活动中必然会产生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合作完成任务有利于巩固辅导者已学的知识,并促进被辅导者自主学习的欲望.商务日语专业听说课程中,导入合作学习、合作完成任务可以把语言的交际性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交际知识和交际技能、提高待人处事的能力,在合作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3.6 开发微课程为主的新教学手段

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商务日语专业听说课堂中导入微课程的网络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将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紧密结合.教师可以根据商务会话情景,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进行听说课程学习单元设计、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并可以对学生进行学习系统分析,适时反馈学生信息、清晰呈现全体学生的学习地图.比如,在学习接听电话时,可将学习单元设计为接听内线电话、接听外线电话、接听电话用语、接听电话礼仪等环节.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基本用语及相关礼仪,教师只需在课堂上总结内外线电话用语的区别,并强化固定用语的练习,学生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在公司接打电话的基本常识.可见,以微课程为主的新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较为充足的条件,也为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学习资源创造了条件.

在日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宏观调控作用,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作为高职日语教师应彰显高职的特色,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日语语言技能,而不是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高职日语教育才有可能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猜你喜欢
日语商务高职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日常日语
商务休闲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