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活化情境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研究

2015-02-13 15:32尤鸿霞周长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生活化创设

尤鸿霞,周长虹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创设职业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设计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案例,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目前,大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的结合不是很紧密,二者脱节的情况很普遍。根据高职院校特点,探寻计算机应用课程中创设职业生活化情境的方法与策略,开展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与学生专业特点紧密结合的实践研究,让计算机应用课程为专业课学习服务,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目前高职类院校普遍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此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等。其目标是致力于普及计算机初步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提升学生计算机素养。

调查表明,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存在不满意。对专业课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学生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为专业课服务的能力尚有欠缺。如:有的学生在提交作业时文档的排版问题较多,有的学生制作电子表格的时候常常用错公式,甚至有的学生提交的电子档作业中含有大量的网络下载文档的痕迹也不懂去掉。可见,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但却未能较好地为后续课程服务。第二,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的计算机办公能力尚有提高的空间。经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不是十分满意。主要问题在于实践操作能力不够,作品不够完善。为解决以上问题,缓解用与学的矛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职业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原则

(一)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相统一

创设职业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应该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并非仅仅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会用简单的办公软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了本门课程之后能够将本门课程知识技能作为一种工具,为专业课的学习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服务。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遇到需要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时,能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这个教学目标相统一,任何偏离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都是不可取的。

(二)情境创设,以教学内容为依托

教学形式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服务于教学内容,否则教学形式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特点,让情境有效地为教学内容服务,避免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脱节。一旦教学情境流于形式而脱离了内容,结果很可能是课堂气氛虽然热闹但学生收获却是甚浅,无法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情境创设,符合学生专业特点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常以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为基本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的意识不够。不同专业对情境创设的要求是不同的,需要深入分析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情境创设。学生如果认识到正在学习并体验的学习情境与实际专业工作比较贴近,必然会怀着好奇和较强的求知欲去探究情境中的每一个步骤。这种形式不但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而且可以自然地加深学生对每节课的印象,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也就水到渠成。

(四)情境创设,源于实际生活

课堂内容和生活现实紧密结合所创设出来的情境,能让学生切实感觉今日所学就是今后所用,因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将失去生命力。

二、职业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一)专业调研,确立适宜的情境主题

为较好地完成教学情境创设,任课教师应对学生专业的后期学习和工作做相应的调研和了解。教学情境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是学生即将有用或者是切实需要的,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助于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学习Excel为例,会计专业教学情境可以设计为月底时请会计为员工进行工资计算,市场营销专业可以将教学情境设计为江浙沪区域销售经理月底时将各城市的销售数据分类汇总,条理清晰地向总公司汇报销售业绩。同时,教师应在课前为相应的情境准备充足素材和资料,对情境的导入渲染到位,各个环节自然过渡不脱节、不牵强,难易得当,这是教学开展的根本要求。

(二)注重参与,教学实施氛围活跃

创设职业生活化教学情境,其根本目的在于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此,可以准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法,如多媒体、模拟练习、疑问设置等。同时,在情境创设和实施中,要给所有同学以成功的机会,这样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深度参与课堂,在自信中渐入佳境。

例如:枯燥的知识可能会令学生思想游离,可是专业相关的名人、新闻、大奖、网络流行语等元素确能瞬间吸引学生的眼球。情境的创设如果能够适当融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元素,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些虽然只是课堂上的一些小小改变,却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学生对教学实施过程的热情参与,是教学高效开展的有利保障。

(三)课外延伸,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

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不仅能对教学内容加以巩固,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实际体验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简单的方法可以从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入手,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教师在积极组织学生参赛的同时,对学生参赛的word版的规划书进行指导,并对决赛环节答辩的演示文稿版进行指导。从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为用而学。类似的能够将计算机应用课程延伸到生活中的案例随处可见,只要认真观察和思考,就一定能够提炼出适宜的课程课外延伸情境,这将为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三、教学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创设职业生活化情境,有利于调整学生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对教学实践的考察,自从在课堂中引入了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出现了较大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已经不常见了,完成课堂练习的态度变得积极主动了,并且在课上和课后的提问变多了,课间休息时也能够看到一些同学还在讨论习题。从学生作业的提交质量看,老师指出的需要注意的要点,学生能够在作业中体现出来,曾经指出过的问题很少再犯相同的错误,学生的确是用心地在完成作业,偶尔还会有一些令老师眼前一亮的创新点出现在作业里。

(二)加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学习的联系

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境,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中需要用到计算机知识的环节做了初步预演。在点评作品的同时,学生能意识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对后期专业课学习需要用到计算机知识写报告、做表格、展示作品等起到了预演练的效果,提升了学生利用计算机技能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能力。

(三)提升了教学有效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最终应立足于学生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和对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大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实际教学实践检验表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专业课教师也反应学生提交的电子档作业更加规范化了,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专业课学习服务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创设职业生活化情境,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课程学习和专业课学习之间架设了桥梁,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课程学习和今后生活之间建立了纽带。学生的体会是“因为要用,所以学习”,学习的为难情绪也大大降低了,这体现了张謇先生的“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职教思想,教学质量的提升效果明显,值得探究和实践。

[1]董娟.计算机课程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与思考[J].才智,2011(36):50.

[2]张薇.回归生活的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18-21.

猜你喜欢
专业课生活化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