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韵习得中的无意识贡献成分研究

2015-02-14 01:06傅燎雁
英语教师 2015年18期
关键词:英语水平显性词义

傅燎雁

课题与实验

语义韵习得中的无意识贡献成分研究

傅燎雁

语义韵学习中有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的贡献是颇有研究价值的课题。通过实证考察学习者的语义韵学习效果,发现在语料反复输入的过程中,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都可以隐性习得语义韵,但英语水平差异会影响习得效果和意识成分的贡献程度。

意识;显性学习;隐性学习;语义韵

一、研究背景

学习词义不仅是学习词汇的多种表层意义,更重要的是学习其深层意义,而语义韵正是词汇的深层词义特征之一,它是某些词汇由于经常同具有某种语义特征的语言单位共现而产生某种语义色彩的结果。学习者需要从文本语境中对其多加提炼,从而掌握词汇的搭配情况。

Williams(2005)的研究结果显示,有意识地参与是表层词义的学习最主要的途径,而无意识加工对某些深层词义的学习极具贡献价值。是否有意识地参与是区分隐性学习和显性学习的依据。国内学者龚嵘和郭秀艳(2009)实证考察了熟读、翻译、规则搜索三种不同加工水平的任务环境下语义韵的隐性学习成分及其制约因素。郭秀艳等学者(2011)实施了二语学习者在附带学习和刻意学习的条件下对语义韵隐性和显性知识习得的实验,研究数据显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存于语义韵习得中。

二、研究课题

国内外学者关于显性和隐性机制对语义韵学习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没有考虑把语言水平的差异作为变量。鉴于此,不在以语言水平为自变量实证考察学习者在语义韵习得过程中无意识成分的贡献程度,以期发现显性/隐性学习对语义韵学习的作用。

(一)实验设计

本研究将考察以下两个问题:

1.在语义韵提炼过程中无意识成分的贡献程度如何?

2.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是否影响语义韵学习效果?

本研究的受试者为某本科学院90名大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英语任课教师均未讲授过语义韵的相关知识。笔者将所有受试者分成两个大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再结合受试者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分数和平时的英语学业表现情况,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英语水平小组,各15人。

实验样本为6个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用中常发生语义韵冲突并导致异常搭配的词汇,分别是cause,promote,enhance,commit,career,totally。再从Brown语料库中挑选包含以上六个目标词汇的句子,每个词汇选出6个单句,并将这6个词汇替换为人造词。为了确保学生注意到这六个词汇,笔者专门对这些词汇进行了下画线、加黑的处理。含有人造词的单句为学习材料,含有目标词的单句为测试材料。

研究的测量标准为零相关标准,评估的是判断知识的意识性(Dienes、Scott 2011)。隐性学习过程所习得的知识可以是判断知识,也可以是结构知识,判断知识是指受试具有判断“该实例是否符合规则结构”的知识;而结构知识则是指“该实例所符合的规则结构是什么”的知识。研究者进一步提出了测量结构知识意识性的方法,要求受试者从四个固定选项中(猜测、直觉、规则和记忆)选择每次作出判断时的依据。四个选项可以合并成两个部分:猜测和直觉合为隐性依据;记忆和规则合为显性依据。

(二)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分为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两部分。具体的实验步骤:在学习阶段,实验组的学生要在30分钟内对学习材料上的单句进行独立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得使用词典或电子设备等查阅句子或单词,不得相互讨论,学习结束后,收回学习材料;随后进行20分钟的测试,试材料上要求实验组学生判断目标词在单句中使用是否地道,并在每个单句下的判断信心1~10标尺上标出判断时的信心水平,再选定判断依据。控制组的学生则不必进行学习,直接进入测试,只要判断目标词使用是否地道即可。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笔者以搭配地道性判断正确率为因变量,英语水平为自变量,将实验组与控制组做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t=4.11,p=0.000<0.05),即实验组发生了语义韵学习。

根据相关标准,对实验组判断正确项目与判断错误项目对应的信心水平做配对样本t检验,可推断相关语义韵判断知识是否有意识参与。检验结果表明,高、中水平组的正确与错误反应项目的信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0.024和0.006),两组受试的语义韵判断知识是有意识的;低水平组的检验结果不显著(0.055),该组受试的语义韵判断知识是无意识的。

以上数据测量受试语义韵判断知识的意识性,需要进一步分析数据得知各组受试结构知识的意识性。实验过程和分析结果为:某一名被试判断答案有10个句子是正确的,其中选择了“猜测”来进行判断有3个,那么其猜测频率就是0.30。实验数据显示高水平组和中水平组的“直觉”频率(0.56和0.51)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判断基础。受试者在进行语义韵判断时凭借“直觉”判断所给目标词搭配合理地道,说明受试者未意识到目标词的褒贬含义,此时的结构知识是无意识的,对目标词有隐性的语义韵知识,结合零相关标准结果可推知高、中水平组均发生了语义韵隐性学习。低水平组中“猜测”(0.48)频率最高,受试者在做判断时完全没有依据、全凭猜测,此时结构知识是无意识的,且低水平组的判断知识是无意识的,由此可以推断低水平组也发生了语义韵隐性学习。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还可以发现“记忆”(0.31)在高水平组中的频率仅次于“直觉”(0.56)。受试者选择“记忆”为判断依据,说明其意识上了解目标词的表层词义和搭配知识,但在领会层面上意识到该词的语义韵知识,由此可以推论“记忆”性结构知识同时具含有隐性和显性两种属性,表明在英语水平较高时出现了语义韵显性—隐性学习协同效应。

四、讨论

(一)贡献价值

本次实验中的高、中、低三个英语水平小组均发生了语义韵隐性学习,但在语义韵学习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不同。高英语水平组的显性判断依据(记忆与规则)的频率明显大于其他两个组,低英语水平组的选择的显性判断依据频率最低。由此说明,高水平组受试的意识参与程度明显大于其他两组。在意识参与程度较高的组中,“记忆”作为隐性和显性两种机制互补加工的作用较大。这说明:英语水平和意识的贡献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但英语水平与语义韵学习效果不存在简单的正相关关系。作为一种深层词义特征,语义韵可以适合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进行隐性学习。

(二)影响因素

作为深层词义特征,语义韵的隐性学习涉及对语言材料的注意,其学习效果首先制约于学习材料中相关语料的突显度和出现频率。通过本次实验可知,只要语言材料提供的突显度和刺激量足够引起受试对目标词典型搭配的注意,便可发生语义韵隐性学习。英语水平上的差异会影响学习者的语义韵学习过程中意识的贡献程度,

也就是说,如果受试者个人的英语水平较高,那么他对语料的刺激做出的反应就比其他水平的学生更快速、有效,比中低水平的受试者更容易意识到词汇的表层词义和典型搭配,这也很有可能促使隐性—显性机制协同运作,从而优化语义韵隐性学习效果。

结束语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全面培养学习者的外语言语能力,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的培养在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语义韵知识的积累。笔者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词汇教学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参考意义,例如:采用宽松自然的方式(暗示或诱导式)向学生提供“注意”资源,针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权衡何种认知机制能更有效地契合他们的学习特点等。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词汇所在的语境,不断接触刺激材料,分析词语的搭配和语义韵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词汇搭配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

引用文献

龚嵘,郭秀艳.2009.二语词汇形—义匹配关系习得中的无意识贡献成分——语义韵内隐学习实证研究的启示[J].外国语,(32).

Dienes,Z&R,Scott.2005.Measuring unconscious knowledge[J].Psychological Research,(69).

Guo,X&Dienes,Z et al.2011.Acquisition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knowledge of semantic prosody [J].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20).

Williams,J.N.2005.Learning without awareness[J]. SALL,(27).

注:本文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5年度校级课题“基于认知论的语义韵习得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1409)”阶段性成果。

作者信息:312000,浙江绍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语水平显性词义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从中式英语探析我国大学生英语水平现状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英语水平
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