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契尼歌剧的艺术特点及创作风格

2015-02-14 19:10王婷婷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普契尼演唱者作曲家

王婷婷

浅析普契尼歌剧的艺术特点及创作风格

王婷婷

在意大利的歌剧史上,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人,就是贾科莫·普契尼。不仅是在意大利的歌剧史上,普契尼在世界歌剧史上都算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一生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部部经典,经久不衰。至今,人们都对他的歌剧作品评价极高。普契尼的歌剧之所以能在十九世纪意大利的众多优秀歌剧作曲家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歌剧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独具风格的真实主义创作风格。本文将通过对普契尼的自身了解、歌剧的艺术特点及其歌剧的创作风格这三大部分来简单的探讨普契尼的歌剧。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广大的声乐学习者和歌剧爱好者更加了解普契尼的作品,也希望大家都能从中有所得益。

贾科莫·普契尼 艺术特点 创作风格

在源远流长的歌剧历史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贾科莫·普契尼。他是继罗西尼和威尔第之后最受追捧的一个歌剧作曲家。他一生中所创作的十二部歌剧可以说是部部经典。他的每一部歌剧都极受欢迎,世人对其歌剧的评价也都极高。并且歌剧中的一些经典曲目至今还深受演唱者的青睐,我们在各大音乐会中也时常能够听见,艺术价值极高。普契尼的歌剧之所以能够在歌剧史上占有这样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因为普契尼的歌剧有着自己的艺术特点和普契尼本身独特的创作风格。在本文中我将与广大的声乐学习者与歌剧爱好者分享一下我对普契尼歌剧的艺术特点与创作风格的研究。

一、贾科莫·普契尼简介

1.贾科莫·普契尼

贾科莫·普契尼出生于1858年,是19世纪继威尔第之后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19世纪是意大利歌剧最繁荣的一个时期,在那个时期曾经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不同流派的歌剧作曲家。而普契尼的歌剧创作就曾经受到这些不同流派的优秀歌剧影响,在其之后的创作中形成带有自己独特的真实主义倾向性的创作风格,自成一派,独具风格。而普契尼正是“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有歌剧《托斯卡》、《蝴蝶夫人》、《艺术家的生涯》、《西方少女》等。在这个时期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中,普契尼是非常特别的一个人。他不仅拥有极高的音乐才能和戏剧的天赋,而且有着自己坚定的目标和梦想。在当时复杂的音乐改革的大环境下,他坚持了意大利歌剧的传统,并且在其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发展出具有自己特点的独特的音乐风格,从而使意大利的歌剧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普契尼是意大利歌剧历史上一个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人物。普契尼的一生共创作了十二部歌剧,尽管不多,但是却部部经典,部部成功,艺术价值极高。每一部都感人至深,投射到每个观众的内心,让他的每一部歌剧的上座率也是极高。

二、普契尼歌剧的艺术特点

1.歌剧美抒情的旋律优

在普契尼的歌剧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经典曲目。这些曲目中极少有旋律激进和夸张的戏剧色彩。反而这些曲目的旋律大多是抒情的,优美的,并且较为真实的表现出了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因为普契尼认为毫不夸张的叙述性抒情曲目才能准确的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更能让演出歌剧的演员们找到共鸣。只有这些演员们自己被音乐所感触,才能让聆听和观看的群众感受到歌剧的内涵。例如普契尼的咏叹调《人们都叫我咪咪》、《为艺术,为爱情》、《多么冰凉的小手》等,这些曲目都可以说是普契尼的歌剧中较为出名的曲目,在现今,仍然有许多的声乐演唱者选择这些曲目在各种场合演唱。之所以这些演唱者愿意去选择这些曲目,是因为这些曲目能给予演唱者很大的表现空间。另外,我觉得也跟这些曲目抒情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有很大的关联。

2.优秀的配乐

在歌剧演出中,完美的声乐演出与优秀的配乐是息息相关的,完美的环境背景塑造更是离不开优秀的配乐。配乐在声乐演唱当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在一首作品的演唱中,若是没有优秀的配乐,即使演唱者的声音再完美,唱的再好,那也是缺少了音乐的美感。好的配乐可以修饰演唱者歌声的不足,也可以将演唱者的演唱提高一个境界,提高一个档次。在演唱中,优秀的配乐还能带动演唱者的情绪,让其完全的融入到歌曲当中,准确的表达出作品丰富的情感。所以说,完美的声乐演出是需要优秀的演唱者和完美的配乐紧密配合的。在歌剧的环境背景塑造上,若是完全依靠华丽的舞台,美丽的服饰是远远不足以的,而配乐恰恰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弥补了这些不足,填补了这些空缺。要想营造一个符合歌剧情景,符合人物内心感受的氛围,配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好的配乐可以创造出合适的,符合场景的氛围,让所有观众都融入在歌剧的环境背景当中。在普契尼的歌剧中,我们不难看出普契尼对配乐的重视。在歌剧不同的场景下,各种各样的剧情都需要不同的音乐来营造出不同的气氛。而在普契尼的歌剧中,我们发现他总是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利用乐队的配乐,成功的营造出这样的氛围,引人入胜,使人身临其境。例如在普契尼的三联剧《外套》、《修女安杰丽卡》、《贾尼·斯基基》中,普契尼的配乐就非常恰当,非常到位。在《外套》中,普契尼使用不协和的和声音响制造出一种恐怖,可怕的环境,让观众的情绪被紧紧抓住,也让观众进入一种紧张的状态。在《修女安杰丽卡》中,普契尼利用不同乐器的和声效果显现出修道院宁静,单纯,神圣的样子。由此让观众仿佛自己置身于19世纪时期的修道院中,从而能够感触到歌剧的情感内涵和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在《贾尼·斯基基》中以一种逗趣无比的剧情与轻快活泼的配乐相结合,深入人心,也使这部歌剧成为了喜歌剧的代表作。

3.完美的声乐演唱

在歌剧演出的声乐演唱环节上,如果演唱者的演唱技巧不到位或者演唱者的音色与作品的风格特征完全不一致,那么无论多完美的配乐还是多优秀的剧情,乃至多华丽的场景,这一切都是空谈。如果演唱者连最基本的演唱部分都完成不好的话,这一切都是浪费。因为在一场完美的声乐演出中,配乐、场景这些都只是配色,是为我们的演唱加分,为我们的演唱所服务的。所以,在选择歌剧演员上,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在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我们的声音,只有最好的,最合适的声音与舞台上的其他一切事物完美的配合才能达到一个最好的演出效果。意大利的传统歌剧就非常重视人声歌唱这一个部分。普契尼深受传统意大利歌剧的影响,所以也十分看重这一点。在他的歌剧中,从始至终都把人声的歌唱部分放在第一位。不仅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尽全力将声乐作品以最完美的姿态展现给大家,而且给予了歌剧演唱者极大的空间。在普契尼的每一部歌剧的剧情发展中,歌唱部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普契尼歌剧中的每一首声乐作品都十分优秀,在声乐演唱技巧方面并没有让演唱者为难,或者担心的地方,反而能给予每一个演唱者尽情展现自己的声音和特色的空间,让声乐演唱者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所以,很多的声乐演唱者还是很愿意去选择普契尼的作品来演出的。例如歌剧《托斯卡》中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贾尼·斯基基》中的《我亲爱的爸爸》,《艺术家的生涯》中的《人们都叫我咪咪》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时常可以接触到的曲目,有时候是在各大音乐会上,有些是在电视剧或电影中出现。可见普契尼的才华真的是很出众的,时至今日,他的音乐还是那么经典,能够打动每一个人。

4.别样的异国元素

在19世纪那个众多优秀歌剧作曲家云集的时代,想让自己的歌剧作品叫好又叫座,并且脱颖而出,成了各大歌剧作曲家的主要难题。在其他的歌剧作曲家还在想着用什么样的音乐去吸引观众的时候,普契尼大胆地在自己的歌剧作品中融入了其他国家经典的音乐元素,大胆的选用其他国家的故事材料,让自己的作品充满神秘的异国情调。通过这样的途径使自己的声乐作品表现出更加与众不同的音乐效果,让自己的歌剧作品更加吸引观众。例如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融入了中国的经典民歌《茉莉花》,在歌剧《蝴蝶夫人》中运用了许多日本的曲调元素,使自己的歌剧充满了浓浓的东方色彩。虽然普契尼在自己的歌剧中加入了异国元素,但是他仍是将西方音乐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而将其他东方的异国曲调放在其次的位置。不论是日本的音乐还是中国的音乐,在普契尼的笔下总是显得有点野蛮有点低声下气。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普契尼大胆运用他国的音乐元素的这种做法是独树一帜,独具特色的。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其他歌剧作曲家所望尘莫及的。普契尼的这一创新,让他在欧洲受到了巨大的欢迎,许多欧洲观众并没有因为普契尼的另类的选材跟音乐风格而排斥他。反而对普契尼的这种大胆创新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普契尼歌剧的创作风格

1.选材贴近生活,具有真实性

普契尼是意大利歌剧史上真实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普契尼所处的时代正值意大利民族复兴时期,真实主义逐渐取代浪漫主义。普契尼正是选择了这样一个契机,采用真实主义的创作风格,迎合了广大群众的口味,得到了认可。普契尼在歌剧的题材选择上十分严格。他要求自己的歌剧贴近于民众的生活环境,让民众在他的歌剧中能看到自己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各种场面。因此,他喜欢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题材,特别是从社会底层的人身上寻找题材,然后用一个第三者的态度,客观的去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件。例如歌剧《艺术家的生涯》,这部歌剧选材于法国作家穆尔珠的小说《波西米亚人的生活情景》。这部小说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和一起生活在巴黎社会底层梦想成为艺术家的贫穷青年与绣花女工之间发生的有血有泪的生活与爱情故事。普契尼在选用了这个故事之后,在这其中又加入了自己在年轻时候生活贫穷的回忆,使《艺术家的生涯》这部歌剧增色不少,也让这部歌剧更加具有真实感,更加贴近生活。这部歌剧在意大利歌剧史上堪称经典。

2.悲剧结尾

歌剧剧情的情节发展和故事的结局往往会受到歌剧作曲家自身性格的影响。性格乐观向上的歌剧作曲家,会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乐观向上的精神。性格比较悲观的歌剧作曲家在自己的歌剧中往往也是将自己悲观的性格表露无遗。从普契尼的大多数歌剧中,我们可以发现普契尼有着悲观主义的性格。在普契尼的歌剧里,他的歌剧剧情常常是以小人物最后的悲惨结局作为结尾。普契尼的一生中确实经历过比较贫寒的时期,他感受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的悲伤和痛苦。他也看过这些最底层的人的很多无可奈何。所以他将这些悲剧的故事写的那么好,写的那么紧扣人心。例如在歌剧《托斯卡》中,女主人公为了爱义无反顾的杀了斯卡尔皮亚,最终自己也死去。在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为了爱,勇敢的殉情等等。虽然说普契尼的歌剧基本上是以一种悲剧的方式来作为结尾,但普契尼笔下的这一部部悲情故事并没有被大众所厌烦,反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因为这些歌剧是当时社会悲剧性事件的集体概括,是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是艺术的产物。这些歌剧能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能够触动广大观众的心弦。所以普契尼的歌剧在当时那个民族复兴时期能够大获成功,并且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3.吐故纳新的多元创作

普契尼在歌剧创作方面实际上是深受著名歌剧作曲家瓦格纳、威尔第等人的影响的,他也对各种风格的歌剧有浓厚的兴趣,曾经也很深入的研究过其他歌剧作曲家的作品。所以对于传统意大利歌剧的创作方式与风格,普契尼的态度并不是完全的摒弃。普契尼反而采取了一种吐故纳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方式来对待传统的意大利歌剧。在普契尼自己的歌剧中,他继承了传统歌剧的优良性。例如在意大利传统歌剧和普契尼的歌剧中都非常重视人声的演唱方面等等。在创作风格上,普契尼并没有完全的抛弃曾经的浪漫主义风格,而是在自己真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中融入了一些浪漫主义风格,使自己的歌剧显得又细腻,又有内涵。例如歌剧《蝴蝶夫人》,这部歌剧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真实主义歌剧,更准确的说它是一部心理剧。在歌剧《玛侬·莱斯科》中也是融入了一些浪漫主义风格,让自己的歌剧显得不是那么的单一,那么的枯燥乏味。在当时,这样独特的多元创作方式是其他歌剧作曲家所不具备的。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才使得普契尼的歌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结论

一部歌剧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这部歌剧的作者。普契尼在歌剧历史的长河中,无疑是一个杰出的代表。而普契尼的歌剧之所以能够做到部部经典,并且在时间的考验下经久不衰,广为传唱就是因为他的歌剧有其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及创作风格。普契尼的歌剧十分受人欢迎,上座率极高。在音乐上,他的每一首咏叹调,每一部作品都有着抒情优美的旋律,让演唱者和观众都沉溺于他诱人的音乐中。在歌剧的环境背景塑造上,他拥有完美的配乐,把每一个场景的氛围都做到堪称完美,并且大胆地在歌剧的背景配乐中融入了许多的异国的曲调元素,让观看的人身临其境。在选材上,普契尼总是选择贴近生活的题材,特别是发生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人身上的故事。并且选择的这些故事都是具有真实主义风格的悲情故事,让观众产生共鸣,使其的心灵为之震撼。总之,普契尼的歌剧是富有真实主义风格的个人特色的。他的每一部歌剧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所有声乐学习者和歌剧爱好者去研究,去探索。

[1]王岩淑.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道路 [J].艺术交流,2003.

[2]丁卫萍.普契尼歌剧中现实主义倾向[J].常熟高专学报,2004.

[3]罗时东.浪漫主义时期欧洲音乐的文化特质[J].音乐探索,2007.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普契尼演唱者作曲家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论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以《艺术家的生涯》中唱段《漫步街上》为例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