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北大荒人的歌》的案头研究

2015-02-14 19:10李礼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乐段北大荒乐句

李礼

歌曲《北大荒人的歌》的案头研究

李礼

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与艺术感染力最终将要依靠声乐演唱来实现。声乐艺术能够最直接的表现人的精神与情感,生活感悟及社会现实。对歌曲所表现思想情感的理解及对谱面的细致分析与把握是歌者诠释声乐作品的最重要的基础。应对作品的思想主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包括了解曲作者及词作者的基本情况与写作这首作品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及社会背景,创作特点,艺术处理方法进而深入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内在情感及情绪的变化与启程转折的音乐脉络。因此,在演唱《北大荒人的歌》这首作品的时候,仅仅凭借基本的感官感受了解及课堂所学的基本声乐知识是不足以表现其思想、文化及艺术精髓的。要想完美的演绎这首作品我们必须在正式演唱它之前做出深入细致的案头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完美的演绎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真正的感染观众。

北大荒人的歌 案头研究 创作背景 创作特点 演唱处理

对歌曲所表现思想情感的理解及对谱面的细致分析与把握是歌者诠释声乐作品的最重要的基础。当演唱者刚开始接触一首声乐作品后不要急于专注于谱面的音符与文字,首先应对作品的思想主题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包括了解曲作者及词作者的基本情况与写作这首作品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及社会背景,创作特点,艺术处理方法进而深入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内在情感及情绪的变化与启程转折的音乐脉络。因此,在演唱《北大荒人的歌》这首作品的时候,仅仅凭借基本的感官感受了解及课堂所学的基本声乐知识是不足以表现其思想、文化及艺术精髓的。要想完美的演绎这首作品我们必须在正式演唱它之前做出深入细致的案头研究,不拘泥于谱面,大量的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深入透彻的理解其并掌握歌曲的艺术创作背景,歌词及乐谱的深层含义,对歌曲的人文与音乐情境进行恰当的音乐想象,使自己完全进入作者所设计并想表现的音乐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并完美的准确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

一、曲作家刘锡津

《北大荒人的歌》曲作者为我国一级作曲家刘锡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任理事、现任中央歌剧院院长。他创作的声乐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并得到了广泛的高度评价是一名具有国际水准与影响力的中国作曲家。刘锡津的艺术能力与才华还不仅仅限于音乐创作的领域,在担任黑龙江歌剧舞剧院院长之职的十数年间,他凭借着自己出类拔萃的业务能力与领导才能,将一个常年入不敷出,行将关闭的歌舞团成功的将其扭亏为盈,成为黑龙江地区首屈一指的艺术团体。即使是他在担任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期间,他仍然笔耕不辍,仅仅两年时间,他就为二十多部影视作品编写了配乐。

刘锡津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他出生在有着“东方小巴黎”之美誉的著名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可以说他是被北大荒和松花江养育出来的优秀的中国音乐人。在一次对他的专题访问中,他曾直言不讳的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他的作品并不是每篇都能成为经典,但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却都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这些作品的主题都是表现他热爱的这片黑土地的,因为是北大荒的这片热土养育了他,这篇热土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是他创作思想的源泉,而这一切也都直接的反应在他的艺术创作当中,形成了刘锡津特有的一种艺术风格与精神特质。

二、词作家王德

《北大荒人的歌》词作者也是来自东北的黑土地,是我国黑龙江省著名的词作家———王德,如今他已经进入古稀之年,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北大荒的开拓者之一,1954年,他随部队转战北大荒,开始了艰苦而伟大的“恳山开荒”历程,当时任文工团文艺干事,1956年,根据国建政策的改变,建设兵团转制为农场,王德调任哈尔滨市话剧团,现任哈尔滨市文联副秘书长,虽然他已经离开北大荒多年,但从他的诸多作品内容不难看出,北大荒艰苦而燃情的岁月印迹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并不是一个专职的词作家,但却凭借着对黑土的无限热爱,在自己的工作之余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大量广为流传的优秀的词作品。与刘锡津一样,他的作品也是以表现黑土的为主要题材。最成功也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代表性作品就是《北大荒人的歌》及《我爱你塞北的雪》等等。

三、《北大荒人的歌》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

1.历史背景

建设开发北大荒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中央与中央军委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共同做出的重大的战略性决策。而现在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再去审视这段历史,北大荒的建设过程可谓是我国农业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诗性巨作,同时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历史性开端。1947年,随着解放战争硝烟炮火的散尽,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大批的伤残军人、转业军人及支边青年成为北大荒上第一批拓荒者,随后而来的是更多的“知识青年”,而正是他们用青春和生命的努力,使北大荒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在一块亘古荒原上创造出一个人类的奇迹,开垦出3600多万亩良田,从而使一块数千年都没有人类开发的荒无人烟的自留地一跃成为如今我国的战略储备粮食基地与商品粮食出产地,保障了我国大部的粮食需求与供应,成为共和国最重要的粮食供给保障。如今“北大荒”这个名词也仅仅是代表着一种历史的记忆,这片热土早已不再荒凉,他早已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粮仓”。

至今北大荒的建设已经历经了60余年的历史,如今的北大荒上已经建成了我国耕作面积最大、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产能最强的国营现代化农场群。回望北大荒60年间的沧桑巨变,往昔的荒原成为共和国最重要的粮仓,而支撑几代北大荒人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支柱就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为精神实质的“北大荒精神”。这种看似简单的文字,这种看似容易理解的座右铭,却是数代北大荒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的生命与青春、汗水与泪水、甚至是滚烫的热血所凝练出来的最宝贵的,最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北大荒精神的灵魂。

2.文化背景

1987年的一天,刘锡津与王德在一个非常偶然的场合里相遇,两位黑土地中走出的创作者人通过交谈很快在艺术创作理念上达成共识,并心有戚戚,当时刘锡津正准备为一名参加青年歌手大奖赛的歌唱演员创作一首原创声乐作品,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素材迟迟没有动笔,于是便提议王德,能否为此专门创作一首歌词,这是一个促成这部作品诞生的一个重要成因。而这首经典作品最终创作成功的另外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在1987年北大荒的农场正处于一个复杂而痛苦的转型期间,几代建设者的命运与当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当时人们剧烈的人生观念转变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二者不谋而合,要共同站出来,为了抒发那份几代建设者共有的,积淀心底多年的情感,为他们说一些什么。王德就在一次对他的专题访问时对记者说:歌词中“你为我的命运焦虑,我为你的收获欣喜”,而这“焦虑”非是其它的“颂歌”类作品中能够轻易表达出来的,这是他当时心血的凝结。

《北大荒人的歌》一经问世便获得极大的反响,特别是经殷秀梅演唱后,更是为人所熟知。而这一作品如今几乎成为北大荒人的音乐名片与代名词。而这首作品的创作过程也颇为顺利,刘锡津接受采访时说,当他见到王德所创作的歌词时,就觉得这首歌词极为准确的表达出北大荒人的真实心境,言语纯朴却意境优美,没有娇柔做作的抒情与说教,却能立刻使人回想起到那个激情的岁月,并产生强烈的思想与情感的共鸣。也许是由于这次的创作是真正源于内心的有感而发,这首优秀的声乐作品的创作却并没有花费作曲家很长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篇经典的作品便成功问世了。

《北大荒人的歌》不仅是词曲作者自己的精神自传,更是几代北大荒人的共同的精神财富,他们想通过这首作品将自己的心声永远留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让这歌声能够永久的回荡在几代北大荒人民的心灵深处。

四、《北大荒人的歌》的艺术创作特点

1.音乐创作结构

这首作品的速度大约为每分钟六十拍,较为平稳,曲式结构是带有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兼具叙事性、写实性与抒情性的音乐特点,结构编配合理、清晰、准确。作品的开始部分是两个乐段的完整反复,每个乐段包含三个乐句。第一部分的节奏主题为全十六分音符,反映出极强的叙事性与抒情性的特点,而旋律走向基本呈现出总体下行的趋势,这种设计体现出一种感叹的情绪,鲜明的反映出作者对北大荒的回忆与感叹。虽然可以明显的看出曲作者在旋律写作上的独具匠心,但又朗朗上口,容易被人记住与传唱。在较为平缓的第一部分结束后,音乐层次进一步发展,进入作品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速度稍有增快,由六个乐句构成,节奏特点有所变化,“小切分”、“前十六”及“后十六”的节奏型使用更为频繁,鲜明的体现出更加递进的、深入及激动地情绪。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旋律由低到高,体现出递进的音乐情绪,之后的旋律走向也有所区别,音乐走向没有一位下行,而更趋于平衡,表现方式更为直接,情感表现也得到进一步深入。

2.歌词艺术创作特点

《北大荒人的歌》这首作品的歌词中蕴涵着一种历史的沧桑,具有一种灵魂深处的纠葛,但这些沉重却并没有成为一种思想负担,反而却像熔岩一般融化在大爱之火中。最为重要的是这首词反映出一种最为可贵的北大荒精神。当年北大荒的知识青年们的绝大多数都已返乡回城,留下的是永恒的记忆,而更加久远的第一代北大荒拓荒者——那十万伤残军人与复员官兵永远的扎根于这片黑土地,现如今,这些官兵中的很多人都已不在人世,即使仍然健在的也都已是风烛残年,但我们仍可以远远地感受到他们的那种甘于奉献,敢于开天辟地的气魄与情怀。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开始了复杂的,带有剧痛的转型过程。北大荒人原来的集体主义与理想主义精神面临着与现实社会生活的矛盾。但是,那份由无私奉献精神而升华而来的高尚的精神依然值得所有人缅怀,而这份精神的作用并没有因为社会的发展和岁月的变迁而失去它原有的作用,每每在我们的民族与国家遭遇危难之时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召唤出来。只有理解这首词的最深处的内在含义,才能准确的把握它,更加准确、完美的演绎歌曲,才能真正的引起观众的思想情感共鸣,打动观众。

五、《北大荒人的歌》在实际演唱中的艺术分析与处理

1.《北大荒人的歌》的艺术分析:

《北大荒人的歌》总体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的前奏部分旋律线条宽广,情绪饱满热烈,而后渐趋平静。虽然是前奏部分,但其中已经蕴含了整部作品的音乐主思与动机,可谓是整首歌曲的一个主题展示。第一乐段为八小节,此乐段的第二段的结尾处歌词略作改变后连接第二乐段。第二乐段由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歌词完全一致。这段音乐语句排序工整、清晰,音域宽广,速度较为平缓,旋律婉约而不失激情。

在演唱第一乐段的第一段歌词的时候情感要深情、诚挚,注意音色不要过于明亮,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想象一下北大荒那苍凉的沃野和豪迈的人文气质,这样才能够表现出对北大荒的挚爱之情。同时要注意语句间的音乐情绪对比,第一句歌词要更有诉说的感觉,而第二句歌词可以适当加大力度,使声音与情绪更加饱满,形成歌唱色彩上的音乐对比。第一乐段的第二段歌词表达了几代建设者们对北大荒创业之初艰苦岁月深情的回忆以及对当时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深厚情谊的缅怀,同时也为第二乐段的高潮部分做以铺垫。总体来讲,在演唱这一部分时要比第一段歌词的情绪稍微饱满、激动一些,但整体的情绪仍应以“深情”为主要基调。

第二乐段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与第一乐段紧密相关。从演唱音域划分上来讲,此乐段由第一乐段的“中低声区”转换为“高声区”;从情绪的层次上来看,此乐段由叙事、抒情性的演唱变为“引吭高歌”。在演唱这一乐段时气息一定要更加积极的调动起来,音量需要更大,音色也应更加明亮、饱满。相较第一乐段,本段从音量、音色、呼吸以及共鸣方便都可以进一步的扩展。另外,在此基础上一定要注意歌唱的连贯性,从而保证在表现豪迈的激情的同时不偏离抒情性的总体音乐风格。在演唱“即使明朝我逝去”这句歌词时音色可以适当的轻柔一些,这样就可以与之前的激动形成情绪上的对比,也能够更加深入、完整的表现出对北大荒的挚爱之情。

在演唱整首作品的结束句:“你的怀抱”时,可做一个渐慢的处理,并适当的加以自由延长,因为本句是歌曲的高音区,同时也是最高潮部分,因此也是一个最重要的演唱难点所在。

2.《北大荒人的歌》的演唱处理

在对歌曲的整体风格有一个完整深入的把握后,就要进入歌曲演唱细节的处理阶段,这也是演唱歌曲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歌曲演唱处理是否准确、到位,是否足够深入细致,对演唱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出心底”。

这是整首歌曲的第一乐句,因为第一乐段的叙事性较强,首先应保证在演唱之前的情绪不要过于激动,保持气息平稳,始终保持一种“说”的状态。而且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整个乐句的起始字、延长音、结束音皆为“闭口音”,在我们的汉字语言习惯中,闭口音往往非常容易“咬死”,造成肌肉的紧张,这种状态极易造成歌唱者的音色变得晦暗,即使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声音条件,也会因此丧失本应具有的音乐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此,在演唱这一乐句时要注意口腔始终保持一个“圆”的状态,尤其在唱“第”字、“你”字与“底”字时要严格保证腔体的统一性。

“站在莽原上呼喊,北大荒啊我爱你”。

这句为歌曲的第二乐句,在演唱这一乐句时,首先,我们要准确根据句意,准确把握,演唱时要带有一定的“终止感”。特别要注意的是“莽”字的处理,因为在演唱中带有“ang”母音的字往往最不容易把握,因为在演唱“ang”音时非常容易造成腔体的改变,引起气息的上提,所以要格外注意在演唱时不要急于直接归韵,偏向“a”一点,在即将结束时用腔体带出“ang”音,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持腔体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保证演唱者呼吸位置的稳定,达到歌曲艺术表现的要求。而在这一乐句的结尾时又出现了“闭口音”———“你”,与第一句略有不同的是在结束“你”之前是一个“爱”,所以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在唱“你”之前保持“爱”字腔体,从而使结束字音色饱满,气息流动自然。

“爱你那广袤地沃野,爱你那豪放的风姿。”

进入第三乐句,歌曲的情绪进一步递进,要注意情绪上的控制,不要过于激动,为后面的演唱留出足够的余地,将情绪的表达借助“语气”上的变化来表达,而不要因激动过度而致使气息上提,保证清醒的头脑与稳定的气息位置。特别要指出的是“风”字,这又是一个汉语中特有的“eng”母音的处理,因为与“ang”音相似,这一母音如果咬字过紧同样会造成腔体与气息位置的不良变化,因此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口腔“圆”的状态,这样才能保持歌唱基本状态的稳定,同时保证了结束字闭口音“姿”的统一。

“啊……几十年风风雨雨,我们同甘共苦在一起”。

这部分为第一乐段的重复部分,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音乐中的重复即代表着强调,而这种强调不能够仅仅凭借音量、力度及速度的变化,甚至很多时候这种强调往往没有速度上的变化,那么如何实现这种强调呢,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就是通过“语气”上的变化来实现,因此在开始演唱重复的语句时要尽力使自己的“叹气”的幅度有所增大。

“一起享受春光的爱抚,一起经受风雪洗礼.你为我的命运而焦虑,我为你的收获而欢喜”。

这一部分虽然是作品第一部分的结束乐句,但不要过多注意结束感的处理,因为这一句更多是体现出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演唱时一定要对下一乐句做好准备,尤其要注意“换气”的处理,这也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换气时注意不要慌忙,一定要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容的做出深呼吸的动作,将气息回复到最稳定、最深的位置上。

“啊,北大荒我的北大荒,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

此乐句为作品第二部分的起始句。

这一乐句的音区较低,但这并不代表着在演唱时可以有些许的懈怠,在演唱这一句时要为后面高潮部分的高声区乐句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虽然是在演唱低声区,但一定要保证气息的积极与口腔的圆润,这样才能保证后面乐句的有的放矢。需要指出的是在演唱“啊”字时一定要将气息“叹”到最深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乐句的气息的稳定。

“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

这一部分是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音区一直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很容易出现在乐句之间换气时气息的位置会随着音高的提高而提高,从而致使肌肉进入一种极为紧张僵硬的状态,并直接导致气息不能有效的流动,出现气息不能有效支持声音的情况。因此,在演唱这一部分时一定要换气时将气息的位置调整到最稳定的位置,尤其要注意换气时不要过于慌张,因为实践证明,往往越小、越安静的吸气动作气息往往越能够吸到最恰当的位置。

“即使明朝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即使明朝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

此乐句为整部作品的结束部分。

总而言之,演唱者在演唱之前一定要对作品做出一个完整、细致深入的了解。除了要对声乐作品谱面上的音乐曲式结构,歌词大意的掌握,还要深入的理解声乐作品词曲作者的音乐创作风格与艺术特点,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作曲家在歌曲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做好充足的案头研究,对歌曲做出准确完整,有针对性的艺术处理。特别是《北大荒人的歌》这一作品,它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创作者将自身真挚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在感动别人的时候已经首先感动了自己,准确恰当的表达处理北大荒几代建设者的心声,同时还因为它所表现出的厚重的历史感、深刻复杂的人类情感及两位创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因此也凸显了在演唱歌曲之前的案头研究对于一位演唱者的重要意义。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完美的演绎作品,才能使观众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真正的感染观众。由此可见,要完美的演绎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演唱者除了具备良好的声音条件与演唱技术与技巧之外,还应具有缜密的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处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声乐工作者。

[1]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声乐教研室.声乐表演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1.

[2]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肖黎声.声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理查德·奥尔德森.嗓音训练手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7]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8]唐小清.梦里常飘塞北的雪[N].哈尔滨:黑龙江日报,2005-12-13.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乐段北大荒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从北京到北大荒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