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斐仲《雨花庵诗余》及《雨花庵词话》版本述略

2015-02-20 17:18陶运清
关键词:闺秀季刊词话

陶运清

钱斐仲《雨花庵诗余》及《雨花庵词话》版本述略

陶运清

(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清代文学;钱斐仲;《雨花庵诗余》;《雨花庵词话》

钱斐仲,名聚瀛,字斐仲,号雨花女史,清代女词人,是继李清照之后第二个有论词著作的女性。其《雨花庵诗余》及《雨花庵词话》的版本并不复杂,但目前尚无系统介绍。考证可知,《雨花庵诗余》有稿本一卷、同治七年刻本、《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全清词钞》本等版本,而《雨花庵词话》有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刻本、《词学季刊》本、《词话丛编》本。

钱斐仲,名聚瀛,字斐仲,以字行,幼名钱十三,又字餐霞,室名雨花庵,号雨花女史,浙江秀水人,山西布政使钱昌龄(1771~1827)女,德清训导戚士元妻。生于1809年,卒年不详,约在1860至1868年间。能诗文及词,有《雨花庵诗余》、《雨花庵词话》,又擅书、画,尤工花卉,有南楼老人陈书①之风。明况周颐《玉栖述雅》称其词:“秀水钱餐霞斐文(笔者按:“文”应为“仲”)雨花诗余,轻清婉约,思致绝佳。”〔1〕清代谭献《复堂词话》赞其词话云:“秀水女士钱餐霞雨花诗余,予借观,洗练婉约,得宋人流别。附词话亦殊朗诣。”〔2〕李受福跋评其书画:“沧霞小楷秀逸,题画作行书又复苍浑,与花卉相称,未见署款,不知其为闺阁中人也(受福附识)”〔3〕。

钱斐仲是继李清照之后第二个有论词著作的女性,论词以清空灵动为标准,于南宋心折姜夔、张炎,而深恶柳永,于清代则特赏厉鹗。严迪昌《清词史》评曰:“应该着重一提嘉兴的钱餐霞。……钱餐霞这些论词之语,置之众多清人词话中,固不算是惊人之语。但是以一女性而能在词艺上放胆而言,确是透出了女作家们开始在个性追求、自我表现方面大跨一步的信息的。”〔4〕

钱斐仲的《雨花庵诗余》及《雨花庵词话》的版本并不复杂,只是以笔者之谫陋,目前还没有见到这方面的系统介绍。本文试对此作一略述,以期利于对钱斐仲词的进一步研究,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雨花庵诗余》版本

(一)稿本一卷

《雨花庵诗余》最早为稿本一卷,钱斐仲集。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雨花庵诗余》一卷,清钱斐仲撰,稿本,清魏谦升、杨锦雯题词,清戚士元跋。”〔5〕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雨花庵诗存》二卷,附《诗余》一卷,稿本,二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书口印‘述郑斋校录本’。钤间‘小钱八十三’及‘斐仲诗画’。凡诗百七十八首。浮叶为甲寅春仲香严金蓉镜序云:‘夫人今存诗二卷、词一卷,皆夫人手书,端楷清丽,如黄庭乐毅,独未见其画。’”“词集有‘钱斐仲氏’、‘餐霞’、‘雨花庵’等印,录词四十阕。后留空叶甚多,盖未编竟之本。”〔6〕

“述郑斋”,清著名著作家、藏书家海宁杨文荪(1782~1853)室名。金蓉镜(1855~1929),清代学者、诗人、书画家、官员,又名金殿丞,字学范,号殿臣,晚号香严居士,嘉兴县人,藏书甚富。甲寅为中华民国三年(1914)。

《雨花庵诗余》稿本由钱斐仲手书,前有作者对自己所做诗歌的校正,字体潦草,有涂改痕迹;次为魏谦升、杨锦雯题词;正文“雨花庵诗余”下有钱斐仲自注“雨花子初稿”五字,首起《调笑令》(云散),至《湘村夜月》(戊午八月二十一夜忆西堂),端楷清丽,末尾的两调三首《解连环》(西堂赁与唐氏矣)、《虞美人》(二首),字体雄浑,有圈点涂改;最后为戚士元题记。该本今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另有述郑斋校录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

(二)同治七年刻本

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二月,钱斐仲夫候选训导德清戚士元刊刻,每半页9行,行21字,左右栏双边,白口,单、黑鱼尾,上鱼尾上方有“雨花庵诗余”五字,下方标示页码;封面有“雨花庵诗余”五字。首页首行顶格题“雨花庵诗余题辞”,下钤朱印三枚。“雨花庵诗余题辞”中依次有秀水金鸿佺莲生、钱塘魏谦升滋伯、钱塘杨锦雯絅士、平湖张炳堃鹿仙的四篇题辞。诗余凡一卷,顶端题“雨花庵诗余”,钤“复旦大学图书馆章”,署名“秀水钱斐仲餐霞”,收词48首,首起《生查子》(雪夜忆永安湖),末至《虞美人》(庚申七夕后二日,辟寇南玉港村居,卧病感怀)。后附有《词话》一卷,顶端题“雨花庵词话”,署名同《诗余》,凡十二则;末有戚士元跋。

跋文中说“余既刊其词稿”,“同治戊辰二月戚士元识于鹤砂暑斋”,很清楚地说明,《雨花庵诗余》刻本为钱斐仲的丈夫戚士元于同治戊辰(1868年)刊刻。题辞中张炳堃鹿仙《高阳台》中“恨悠悠,凤去台空,箫谱重修”亦注曰“女史殁后,哲夫曼亭学博为刊词稿”。

以下书目有载:

《历代妇女著作考》:“《雨花庵诗余》一卷,清钱斐仲撰。《嘉兴府志》著录(见)。斐仲字餐霞,浙江秀水人,山西布政使钱昌龄女,德清戚士元妻。同治七年戊辰(1868)刻本。前有金鸿铨、魏谦升、杨锦雯、张炳堃题辞。后附有《雨华庵词话》一卷。戚士元跋”。〔7〕

《嘉兴府志·艺文志》:“钱斐仲雨花庵诗词稿(仅刻诗余一卷)”。②

(三)《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

光绪年间,有《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四集本,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南陵徐乃昌刻本。

《中国丛书广录》:“《雨花庵诗余》一卷,(清)钱斐仲撰。《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集》,第四集。”〔8〕

徐乃昌(1868~1936),字积余,号随庵,安徽南陵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历任江苏候补知府、淮安知府。光绪三十年(1904)赴日考察学务,宣统三年(1911)授江南盐法道兼金陵关监督,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生平以藏书、著书、校书、刻书为事。

《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封面题为《女士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扉页有“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积余属孝胥题”字样,有“南陵徐乃昌校梓始于乙未迄于丙申”印章。书刊于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1895~1896),分为十集,每集分为十种,收录清代女子词集一百家(内有少量明人词集)。徐氏在编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后,将遗漏的部分编为《闺秀词钞》十六卷附刻于《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之后,又补遗一卷。《闺秀词钞》刊刻于清宣统元年(1909)。

《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原装每集二册,共20册。每半页11行,行21字,黑口,双黑鱼尾,左右双边。书口下刻“小檀栾室”,框高16.9厘米,宽12厘米。

《雨花庵诗余》收于第四集,题“秀水钱斐仲餐霞撰”,共一卷,11页,收词41首。

徐本与同治七年刻本最大的差异在于,同治七年刻本前有清代金鸿佺、魏谦升、杨锦雯、张炳堃四人题辞,后有戚士元跋,徐本中则无。

金鸿佺题辞《西堂行》(并序):

吾禾女史钱餐霞(斐仲),恬斋方伯之女也,字德清戚氏曼亭广文(士元)。善画工诗,皆力追古人,无闺房儿女态。中年尤专力于词,祖玉田、白石,独尚清真。不为豪放语,亦不蹈近时尖新之弊。世人争购其画,不知其词之工也。然与曼亭偕隐南湖且数十年,伉俪间自有知己,亦可以不恨矣。故《重过西堂》诸阕情词凄楚,不胜今昔之感。乃综括生平为长歌一篇,即题于《雨华庵词稿》之首,名曰〈西堂行〉。③

序和词说明了写这首〈西堂行〉的原因,综括了钱斐仲的一生。诗里夹有很多注脚,涉及到她的生平,譬如,钱斐仲幼随父亲钱昌龄在任上13年,其夫曼亭亦入赘于其父所任陕西臬司署中,斐仲同胞三人,等。

刻本前还有魏谦升《齐天乐》(萚翁诗书画)、杨锦雯《清平乐》(香吟蕙质)、张炳堃《高阳台》(蜡泪灰余)三首题辞。平湖张炳堃鹿仙《高阳台》中注曰:“女史为余表姊,从母沈夫人暨女史生母曹安人在日,西堂为余旧游地,读集中感旧诸作,能无黯然?”④按,餐霞父钱宝甫的嫡妻沈夫人是张鹿仙母亲的姊妹,钱宝甫续娶餐霞母亲曹安人(赐号),故鹿仙与裴仲为中表亲,二人少时同学,感情自然更亲近,《高阳台》(蜡泪灰余)自然比另三人的词字里行间更感情真挚,令人读之百感交集。

其次,徐本在第四集前的《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四集词人姓氏》中列有钱斐仲的个人小传:“钱斐仲,字餐霞,秀水人,山西布政使钱昌龄女,候选训导德清戚士元室。工词,著有词话一卷”,同治七年刻本前则无。徐本署名为“秀水钱斐仲餐霞撰”,同治七年刻本署为“秀水钱斐仲餐霞”。

再次,徐本中写为“前调”的词牌,同治七年刻本略作“又”。徐本中的词题与词调分作两行,同治七年刻本中词题紧跟在词调后。

又次,《绿意》中,“戊申六月过罗浮,荷雨多池溢,花不透水,怅然拈此解”句,同治七年刻本为“戊申六月过罗浮,探荷,雨多池溢,花不透水,怅然拈此解”,徐本脱一“探”字。

徐本为今通行易得之本,《词学季刊》第二卷第四号《雨花庵词话》跋曰:“徐君积余,录其词入《闺秀百家》,而初刻本流布至甚少”〔9〕。但因缺少了前题辞和后跋文,所以并不是最佳本。

(四)《全清词钞》本

叶恭绰《全清词钞》本仅收钱斐仲词3首,为《绿意》一首、《解连环》二首,题曰:“钱斐仲,字餐霞,浙江秀水人,昌龄女,德清戚士元室,有雨花庵诗余一卷,词话一卷。”

《绿意》中,“赢取者番幽怨”句中的“者”,徐本作“这”;《解连环》(絮云千点)中,“泥(去声)阿母深怜”句的“(去声)”,徐本无。

另外,笔者在查阅《全清词钞》钱斐仲词时,发现钱斐仲词和南楼老人陈书的词收录的页码位置颠倒,从目录索引看,钱斐仲条在第三十四卷1747页,陈书的词在第三十二卷1650页,然正文中1747页是陈书的词,第三十二卷1650页出现的是钱斐仲的词。

二、《雨花庵词话》版本

有同治七年戊辰(1868)刻本、《词学季刊》本、《词话丛编》本。

(一)同治七年戊辰刻本

《雨花庵词话》最早的版本是同治七年戊辰刻本,附录在《雨花庵诗余》后面,收词话十二则。戚士元跋曰:

余既刊其词稿,复检得词话一种,附录卷末。兵燹之余,多遭散佚,存者止此十一。右十二条中,未免持论有偏执处,恐不为填词家所许,因欲存庐山面目,不为增减一字。览者披其文,亦可得其概矣。⑤

这段文字点明了词话的辑录原因、过程、词话数目、刊刻目的等。且由于《雨花庵词话》是钱斐仲去世后丈夫检录而成,餐霞自己并未作编集,故在《雨花庵诗余》中没有见到。

(二)《词学季刊》本

收录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七月十六日初版发行的《词学季刊》第二卷第四号第136~138页,题名为《雨花庵词话》,后加附有金兆蕃跋。跋曰:

萚石宗伯诗,自双井人,独辟町畦,卓然一大家。顾其词组织精密,持律甚严。其时词家尊梦窗者绝少,宗伯雅近之,与其诗取径迥别。餐霞夫人乃其重孙女,适德清戚曼亭先生。有《雨花庵词》,初刻本附词话十二则。徐君积余,录其词入《闺秀百家》,而初刻本流布至甚少,词话遂不甚著。虽专主姜张,庭庑未大,要亦自有独到,将属沈君慈护介于龙君榆生,备词学季刊之一种,录副既竟,识缘起于后。乙亥正月,金兆蕃谨记。〔10〕

由“徐君积余,录其词入《闺秀百家》,而初刻本流布至甚少,词话遂不甚著。虽专主姜张,庭庑未大,要亦自有独到”可知金氏辑录词话的原因、过程。

金兆蕃(1869~1951)原名义襄,字篯孙,号药梦老人,秀水(今嘉兴)人,与钱斐仲同乡。清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博学多闻,著有《安乐乡人诗》6卷、《药梦词》4卷,晚年续编《槜李诗系》,与金蓉镜补刊《嘉禾徵献录》(盛枫著),又与忻虞卿合编《槜李文系》。

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又有《雨花庵词诗存》一卷,民国二十六年金兆蕃钞并题跋。”〔6〕

(三)《词话丛编》本

据《词学季刊》本收录。中华书局1986年1月版的唐圭璋先生所纂《词话丛编》3011~3014页收录钱斐仲《雨花庵词话》。

该本在目录中言明:《雨花庵词话》一卷清钱斐仲撰,词学季刊本,但与词学季刊本有异:

其一,每则词话前加上小标题。分别为:好立调名最无谓,菉斐轩韵不可作词。心折张姜两家词,读词须细心体会,柳词与曲相近,情与亵判然两途,言情宜迷离惝怳,词不能瑕瑜互见,坡公赤壁词存其旧为佳,柳七不能与张先齐名,朱竹垞词近玉田,清词推樊榭为能手。

其二,去掉了词学季刊本后的金兆蕃跋。

其三,书中存有个别疏漏。如第十则,季刊本作“然又何伤其为佳什”,丛编本“什”作“叶”;戚士元跋,季刊本“复检得词话一种,附录卷末。兵燹之余,多遭散佚,存者止此十一”,在丛编本中丢失了“末。兵燹之余,多遭散”,季刊本中“恐不为填词家所许,因欲存庐山面目,不为增减一字。览者披其文,亦可得其概矣。”在丛编本中,漏录“因欲存庐山面目,不为”。

其四,两本的标点有多处不同。

概言之,《词学季刊》本较为完善,《词话丛编》本略显粗疏。

注释:

①陈书(1660~1736),清代著名女书画家,字南楼,晚号南楼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海盐钱纶光妻。善花鸟、草虫、山水人物,笔力老健,其子界、从子元、从孙载及族孙钱维城等皆从受画法,其画清内府收藏较多。著有《复庵吟稿》。

②见清代许瑶光《嘉兴府志》2511页,清光绪四年(1878)刻本。

③见清代金鸿佺《西堂行(并序)》,收入钱斐仲《雨花庵诗余》,清同治七年(1868)刻本。

④见清代张炳堃《高阳台》,收入钱斐仲《雨花庵诗余》,清同治七年(1868)刻本。

⑤见清代戚士元《跋》,收入钱斐仲《雨花庵诗余》,清同治七年(1868)刻本。

〔1〕况周颐.玉栖述雅〔C〕∥唐圭璋.词话丛编.上海:中华书局,1986:4606.

〔2〕谭献.复堂词话〔C〕∥唐圭璋.词话丛编.上海:中华书局,1986:4007.

〔3〕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卷六)〔M〕∥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074册).台北:明文书局,1986:207-208.

〔4〕严迪昌.清词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584.

〔5〕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下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83.

〔6〕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册)〔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1445,1445.

〔7〕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卷十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55.

〔8〕阳海清.中国丛书广录(第二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1634.

〔9〕钱斐仲.雨花庵词话〔J〕.词学季刊.上海:上海民智书局,1935,2(4):136-138.

〔10〕金兆蕃.跋〔J〕.词学季刊.上海:上海民智书局,1935,2 (4):136-138.

(责任编辑:武丽霞)

Brief Description on Yuhua Um Shi Yu and Yuhua Um Ci Hua's Editions of the Qing Dynasty Poetess Qian Fei-zhong

TAO Yun-qi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Law,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yang 455000,China)

Qing Literature;Qian Feizhong;Yuhua Um Shi Yu;Yuhua Um Ci Hua

Qian Fei-zhong,also named Juying and styled herself as Yuhua Nvshi,a poetess in Qing Dynasty,is the second woman after Li Qingzhao who had works commenting on Cipoetry.The editions of her works Yuhua Um Shi Yu and Yuhua Um Ci Hua are not complicated,but up to now,there is still not a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about them.After extensive textual research we may find that Yuhua Um Shi Yu has a manuscript of one volume,block-printed edition in the 7th year of the Tongzhi Regime in Qing Dynasty,XiaoTan Luan Shi is a collection of differenteditions of women Ci poetry and there is also the edition of Quan Qing Ci-poetry Chao.Yuhua Um Ci Hua has block-printed edition in the same year,the one of Ci study Quarterly,and the one of Ci Hua Collection.

I222

:A

:1009-4474(2015)02-0012-04

2014-09-26

陶运清(1968-),女,河南安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古典文学文献研究。E-mail:405591550@qq.com。

猜你喜欢
闺秀季刊词话
增山词话
半梦庐词话
力补石室金匮闺襜之遗亡
——论《历代闺秀词话》的价值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启事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启事
《国际设备工程与管理》(英文季刊)征稿启事
《闺秀》
从他选到自选
——论清人清代闺秀诗歌选本的嬗变与价值
如何做一位活在诗里梅边的现代闺秀
新词话